[中国科技教育史话]名师栽培 报国忠心 两院院士 两弹元勋中国科技 众帅之帅 遥远苍穹 最亮星辰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两院院士,中国核科学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朱光亚(1924.12.25—2011.2.26)

朱光亚为本文作者题写书名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后随父母迁到汉口,就读于汉口第一小学、圣保罗中学,在少年时就得以接受西方教育。
1938年,抗战期间,刚刚初中毕业的朱光亚转移到四川重庆,先后就读于合川崇敬中学、江北清华中学(今重庆清华中学)、重庆南开中学,开始对自然科学有了美好的憧憬,特别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
1942年夏天,当时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在重庆招收大学二年级插班生。朱光亚报名应试,顺利转学西南联大。从大学二年级起他先后受教于周培源、赵忠尧、王竹溪、叶企荪、饶毓泰、吴有训、朱物华、吴大猷等教授。众多名师的栽培,使朱光亚学业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飞快的长进。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决定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3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原子弹高科技,并要求每位科学家推荐2名助手同去。当时吴大猷推举的2名助手,一名是李政道,另一名就是朱光亚。
1946年9月,朱光亚等人刚到美国不久就被告知,美国不会向其他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研制技术,加之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很快发生巨变,考察组只好解散,各奔东西,朱光亚进入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继续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1949年秋,不到25岁的朱光亚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并获博士学位。
1950年2月,朱光亚满怀拳拳爱国之心,取道香港,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为大学生开设普通物理、光学等课程。归国前,他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海外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1956年,新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从此,朱光亚全身心投入了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核工业的伟大建设事业达半个多世纪。他说:“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青年时代的朱光亚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时,在现场的朱光亚不禁潸然泪下。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1次,就是在那个晚上。
1966年12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1颗原子弹爆炸仅仅2年2个月。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1颗氢弹爆炸成功。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他在西南联大的同窗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领军作用。李政道脱口而出,称赞朱光亚是中国科技的“众帅之帅”。
1969年9月,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成功。

朱光亚(右)和钱学森(左)在中国科协第4届全国代表大会上(1991年)
1970—1982年,朱光亚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其间,组织和指导中国第1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筹建、核燃料加工技术和核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项目的研究开发。
1980年,朱光亚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邓小平亲自批准实施中国第一个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朱光亚参与组织和指导了专家论证工作和“863”计划纲要的起草工作。
1991年,朱光亚继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之后,担任第4届中国科协主席。
朱光亚担任中国科协主席的5年任期,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期,针对如何看待科协从事的科学普及等社会公益性工作,朱光亚明确指出:“科协的最大优势,就是作为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群众组织,能够最广泛地团结和联系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条战线、各类岗位、各种年龄的科技工作者,这是我们能够履行自己职责的根本基础和条件。我们应当无比珍视这一优势,把这一优势最充分地发挥出来。”中国科协应当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能够对成员提供有效服务和维护合法权益的科技工作者之家”,从而使科协的影响力、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协调发展。

朱光亚(右)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参观航天展览,王渝生(左)作讲解(2003年)
1994年,朱光亚被选聘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6月至1998年5月,朱光亚任中国工程院第1任院长、党组书记,领导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中国工程院的初创和发展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
1996年5月,朱光亚被推举为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9年1月,朱光亚任总装备部科技委主任。同年9月18日,国家授予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朱光亚不仅一直坚守在中国科技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创新的领导岗位上,而且还对科普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以来,朱光亚不顾高龄,多次莅临中国科学技术馆出席科普报告会,参观指导有关航天展览,并和宇航员一道同青少年见面。我也应约去朱光亚家中拜望和请教过他,他对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常设展览的基础上,适时举办各种专题科技展览作为重要补充的做法表示赞赏,还为我主编的《奋斗与辉煌——中华科技百年图志(1901—2000)》一书题词,使我深受鼓舞。

朱光亚(中)、吴阶平(左)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同青少年在一起,王渝生(右)陪同(2004年)
2004年12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1996年12月25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38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朱光亚星”。
朱光亚被评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其颁奖词称:“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科普中国)
下一篇:让科学家精神直抵心灵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