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人·好YOUNG老师”系列报道,通过对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群体的深入报道,展示南科教师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上的奋发作为,进一步凝练“南科人”精神内涵,为“双一流”建设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直径50微米,构成了比人类头发丝还要细小的空间。可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研究助理教授李翔相信,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和挑战。工学院北楼的740实验室,是他探索这片微观世界的主战场。作为研究磁流体领域的青年学者,每天早上10点至晚上11点,总能看到他在实验室的工作台前心无旁骛的身影。透过显微镜,那双眼睛始终专注地观察着直径仅50微米的管道中,磁流体悄然奔涌的身影。

十年磨砺的磁流体探索者
“磁流体密封技术通过在极端温度(-90℃至200℃)下保持稳定密封性能,能有效防止类似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悲剧,提升航天器安全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因使用传统的氟橡胶圈在极端温度下丧失弹性导致爆炸,如果当时运用了磁流体密封技术,也许悲剧可以避免。”谈起这项研究的意义,这位青年学者眼中有光。

铁磁流体的Rosensweig不稳定性
为了深入理解铁磁流体多相界面行为的磁场控制机理,李翔从数值模拟研究着手。他发现之前的研究一直都是采用函数拟合的近似模拟作为参考,但这种做法误差极大,也无法在工业实际场景中进行应用。直到2021年,李翔通过研发创新算法,成功首次实现了对“Rosensweig不稳定性”现象的高精度模拟。“尖刺现象以前只能用参数化的经验函数做近似模拟,我们通过建立分步格子Boltzmann(FSLB)方法,首次实现了全物理场模拟铁磁流体Rosensweig不稳定性和液滴下落再碰撞的过程。这一方法首次实现了从物理场驱动的直接数值模拟。”这一研究成果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铁磁流体研究领域中的地位。2022年,李翔作为唯一的中国大陆学者受邀在西班牙格拉纳达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磁流体力学大会上作压轴报告。该方法被俄罗斯西南州立大学自然科学学院院长Ряполов Петр(Petr Ryapolov)采纳作为铁磁流体基础研究的核心技术手段。
在获得了行业认可后,李翔并未将算法止步于提高科研实验的精准性,而是让它面向产业,应用于工业产品的前期模拟测算,“企业可预先采用我们的方法对产品开展计算机模拟,能够迅速明确应用场景所对应的参数区间,再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操作。如此一来,企业便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与成本,提高产品研发或优化的效率。”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转化
2020年初,疫情让研究按下“暂停键”,却意外打开了另一扇窗。李翔敏锐地发现,磁流体中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可能对新冠抗体检测有帮助。“传统方法只能判断有无抗体,我们让纳米颗粒在磁流体中精确排列,实现了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技术跃升。”他比画着解释,“人体刚感染时,短效抗体数量激增,长效抗体少;感染到一定阶段,则长效抗体多,短效抗体少。磁控自组装荧光抗体检测技术不仅能识别感染状态,还能依据抗体浓度的差异判断感染阶段,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这项技术在判断新生儿疫苗接种量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这意味着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微量血样,实现临床用药的个性化定制医疗。”

基于磁控自组装的荧光抗体检测技术
尽管因原料供应等问题导致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未能实现产业化,却意外启发了李翔将磁流体技术应用到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合作企业曾提出传统机械抛光所制造的流式荧光检测设备微管内壁的方法效率低下、做工粗糙,容易导致试剂残留,进而引发检测结果呈现‘假阳性’”的问题。我们研发出了磁流体抛光技术,将抛光效率从十几小时缩短到两小时。”这项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了年新增近800万元的收益,并获得了深圳市重点技术攻关项目支持。李翔咧嘴一笑,“产业瓶颈的突破有时也得益于科研转化过程中的‘无心插柳’或‘歪打正着’。”
如今,李翔正将磁流体抛光技术扩展到航空发动机叶片抛光等工业领域,“从微小医疗器械到大型航空部件,看似尺度差距很大,但物理原理是相通的。”
“顶天立地”的科研情怀
作为研究序列的青年教师,李翔被实验室课题组的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李师兄”。对刚入组的新生,他总是耐心且细致地辅导着,“实验里看似‘不对劲’的数据,很可能是新发现的起点。”谈及这个认识,他回忆起了这背后的一段小插曲:曾有一位新生过于坚信所学的理论知识,竟将实验中观察到的新现象误认为是错误的数据而予以剔除。直至他察觉到数据的不连贯性,方才了解到真实情况。“这促使我反思了自己的实验教学模式。我认为比起传授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做科研时敢于不断突破理论边界的创新思维。如今我会告诉他们,理论是过去的认知,实验应以观察到的真实现象为准。即使出现看似‘异常’的现象,那‘限制’也源于认知局限,而非现象本身。”

这种开放的理念取得了明显成效。他协助指导的2022级本科生巫蔚然同学在液滴微流控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十字型通道内液滴剪切动力学原理,“李师兄常常鼓励我独立思考,勇于构思实验方案,细致观察实验现象,运用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我在实验中深刻感受到了微流控技术研究的魅力,并对多相流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年毕业的2025届本科生王一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录取为直博生,他表示李翔都会根据课题组学生们的每学期课程安排和个人能力,制定出详细的指导计划与实验安排。“这些科研经历使我快速适应了在中科大博士阶段的科研工作,赢得了博士生导师的高度评价。”正是在李翔的辅导下,多名本科生成功获得了广东省大学生“攀登计划”专项经费支持。他协助指导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在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谈及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李翔感触颇深,“深圳不仅为在站和出站的博士后提供丰厚的补贴和创新支持,市科创委还推出了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专门支持从事基础研究领域的青年博士。南科大更是为校长卓越博士后每年提供补贴,支持我们参与国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在这里,实干精神与创新氛围浓厚,科研成果能有效转化支撑产业发展,产业成果再反哺技术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目前,海洋是深圳尚未充分开发的‘蓝海’,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也是深圳市的核心发展方向,我希望未来能将磁流体的研究和应用从航空航天拓展到深海工程领域。”

在李翔的科研版图中,从航空航天到生物医疗,再到蓄势待发的海洋工程,看似跨越,实则始终聚焦一个核心——用基础研究破解现实难题。这位青年学者用“顶天立地”来定义自己的科研追求,“做科研要像树一样,既要向上触及高处、探索未知,也要向下扎根中国大地、回应实际需求。哪怕是棵‘歪脖子树’,也要为科技进步贡献一片绿荫。”
采写:任奕霏
摄影:张晓燕
主图:丘妍
上一篇: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下一篇: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大家都在看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秦始皇陵青铜剑成分分析: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1974年,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颠覆认知的青铜剑。这些沉睡地下2200余年的兵器,出土时剑身光亮如新, ... 科技之最07-14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要说 2025 年交通界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那得数世界经济论坛点名的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 这玩意儿简直是材料界的 “斜杠青年”,既能当车身骨架扛住磕碰,又能化身 “移动充电宝” 储存电量,堪称汽车界的 ... 科技之最07-13
相关文章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 好评中国丨以青春之我 筑复兴华章
- 赵建:战争、科技、债务已经形成了世界的“死亡螺旋”?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