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竞争的思考:抛开一片叫好的舆论,中美科技差距究竟多大

美日荷签了协议对中国半导体设备的限制升级,很快有了小道消息,说美国将对华为的制裁再度升级,几乎到了“赶尽杀绝”的程度,但是在自媒体平台中还能看到“国赢惨、美输哭”之类的内容,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
基于此,在谈中美科技竞争之前,我先聊聊一个问题:中美的科技差距究竟有多大?
1
这一两年来,我其实一直很不理解一个现象:
在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它的媒体机构和互联网论坛整天都在担忧中国科技发展将会对它们构成的威胁,并且它还为这种远未实现的“威胁”制定各种法案,颁布各种禁令,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是反观处于落后追赶地位的我们,我国的舆论相较于做有意义的对科技发展的讨论和建议,似乎更喜欢“报喜不报忧”,更喜欢凸显我们取得突破的地方,同时绝口不提落后的地方,甚至于还总喜欢去质疑那些批判中国科技发展弊病、赞扬美国科技发展的人“崇洋媚外、用心险恶”。
在这种舆论风潮下,我发现今年已经很少人再评论中国科技发展该怎么追赶美国,美国的科技水平究竟有多高等等之类的话题,取而代之的话题则是我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在光伏太阳能领域的大杀四方。
当然了,像美国颁布《芯片与科学法案》这个事儿,媒体更喜欢解读为“美国忌惮我们,说明我们很快就将超越他们”。也没有人再去试图向人解释“造光刻机和造原子弹究竟哪个更难”,毕竟很多人都已经开始相信半导体领域的“赶英超美”,一个五年计划就能搞定。
对此我不做评论。
因为我知道这些现象的出现,其根源在于——很多人并不知道中美科技差距究竟有多大。
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很容易讲清楚的问题,但很有必要探讨一下,以让“盲目乐观者”意识到我们的对手多么强大,也让“盲目悲观者”看到我们自己的潜力和效率在这场对抗中的作用和效果。

2
讲中美科技差距,就必须要讲讲历史。
现代科技的起源我们大概可以认定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或者说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前后(一个是应用,一个是理论),时间在17世纪晚期,跟英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世界第一个现代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体制——君主立宪制的时间很接近(1688年),当时的中国属于清朝初期,康熙即位尚未超过二十年。
在之后的数百年间,西方列强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也是科技革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海外殖民扩张历史。大英帝国也因为在工业革命中获益最大,成为那个时代的全球帝国,其移民的轨迹遍布各个新殖民地,包括北美洲。北美洲的移民在经过百年发展后,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已经不满于宗主国(英国)的殖民政策,和对殖民地的搜刮,后来就有了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建国于18世纪晚期,而其真正成接近今天的现代国家,则在19世纪中期。美国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南方大量的土地,侵占新墨西哥州,美国内战爆发,购买阿拉斯加等等之后,美国从领土,到国家意志上都完成了一次大融合。
19世纪中期美国内战之后,美国的工业化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

当年的美国它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呢?
简单来说一是地理位置好,两边都是大洋,与其他大陆有着非常辽阔的军事缓冲区,这是美国没有被搅入一战二战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工业基础完备,这没啥说的,继承英国的工业技术实力,不缺廉价劳动力,也不缺资源和市场;三是没有历史包袱,得以创建一个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理想政治体系,这个政治体系又反过来吸纳了大量的西方人才。
除此之外,和平的发展环境也至关重要,从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内战结束之后,美国长达一个半世纪都没有发生过本土战争,美国本土作战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战争来自于日本的珍珠港突袭。
欧洲国家打成狗的时候,美国发着战争财,吸纳着因为战争流亡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社会精英,二战爆发后,美国更是成了欧洲国家科研人员的避风港。
可以这么说,美国所建立的在科技应用方面的领先,大概在十九世纪末期,电报、电话、电灯等发明的出现,二十世纪初期理论物理学进入一个集中喷发期,这本来是德国或者说欧洲大陆的一个黄金时代,但是战争的爆发,让它变成欧洲科技鼎盛时代的余晖。
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学家在二战爆发前后都去了美国,他们在美国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学说,同时将自己的理论推向应用层面。美国本身的工业基础在一战前后已经超越欧洲列强成为世界第一,它所欠缺的就是基础科学研究人才,毕竟所有应用技术都来自于理论研究。所以欧洲人才的引进以及随之而来的基础科学理论成果的大爆发,让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可以这么说,在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绝大多数细分领域基本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随后在美苏冷战时期,苏联科技逐渐走向停滞,到八十年代基本上就开始啃老本了。但是美国却正处于科技成果集中爆发期,同时互联网这个新的革命性技术产物正式诞生,美国硅谷成为互联网及与之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最为重要的科技中心。

尤其在苏联解体后,美国凭借其超级大国的政治地位,在世界范围内率先确立了“金融、军事、科技”三大领域的霸主地位,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对日本、德国在金融和科技上的双重打压,对法国的技术打压,对英国的金融打压。
这种全球性霸主地位对美国本身的科技发展和制造业来说有利有弊。
好处主要在于两个:第一,有利于将其他国家市场纳入自己的游戏规则之下,在产业链的资源分配中占据主导权;第二,更高效地在全球市场内敛财,控制更多的资源。
实质上西欧乃至于日本都是高度服从美国游戏规则的代表,最终的结果就是逐渐丧失了对科技发展方向的话语权,人才和资本都很容易被美国敛取。同时包括中国、巴西、东南亚国家等在内的新兴制造业国家,同样处于美国打造的“全球体系”之下。
坏处则主要体现于,美国也必须放弃对工业制造各个环节的直接参与。
这种“弊端”造就了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也造就了美国制造业人才和资本的长久外溢。
那么中国呢?中国科技发展状况如何?

3
中国科技发展的开端具体在哪个时间,恐怕很难讲。
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前,中国处于明末清初时期,其实在明末,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已经有一些开明士大夫率先接触了西方的机械学、动力学等(王徵、薄珏等),但他们都没有实现改良社会的效果。所以这不算开端。
到了清朝,康熙对西方科技的关注与爱好,也没有形成一次触及社会层面的改良,所以也不算开端。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科技发展的近代开端应该是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
虽然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洋务运动”并没能从根本上改造社会,而是选择了一条“治标不治本”、形式大于实际的改革道路,但是它依然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才引入了现代教育理念,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系列现代大学的前身基本都建立于洋务运动时期,而且公派留学生制度也促进了“西学东渐”的浪潮,这一股浪潮最终推动了中国第一次民主革命的诞生,可以说洋务运动加速了清朝腐朽统治的结束,也为后来的一系列社会思潮传播奠定了基础。
其次就是工业制造体系的引入,这里主要指的是铁路、煤矿、造船、纺织等初级工业制造产业的引入,虽然当时主政者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无法深刻且成体系地建立全面系统的工业体系,但是对这些西方工业产业的推广,也造就了颇为繁华的经济现象,让中国不至于完全落伍于世界工业体系之外。
但必须指出,清朝晚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只是着力于表面,没有相应制度配合,导致中国的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日本。

这种落后并非单纯体现于大学的科研体系,经济实力,或者国家制度与科研教育制度的高度默契,它更多体现于“科学发展与科研教育”的独立性,体现于“科技发展”的纯粹与社会地位。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科研体系逐渐与西方国家看齐,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重视,这些都造就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是因为起步较晚,无论制度建设、科研投入,抑或是外部环境、社会资源投入水平,我们跟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底蕴与明面实力都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相比日本,这种差距依然很明显。
这种差距造就了我们在自然科学领域缺乏原创性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科学理论成果,也造就了我们在应用科学领域缺乏最前沿的应用科学技术成果——这也是我们在光刻机、高端材料等领域被掣肘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时间,但不仅仅是时间。
我们虽然已经做得够好,但我们必须要看到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发挥我们的人才规模优势,来对冲在时间上的不足。
这里需要教育体系做出配合,也需要社会资源的巨大投入——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社会认同,包括制度的超前探索。
总之,在提升国家科技水平这件事上摒弃急功近利,用“稳扎稳打”来布局,不要被外部环境牵着鼻子走,我认为这是弥补差距乃至于走出一条独立崛起之道最稳妥的路线。

写在最后
中美科技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美国接下来必然会逐渐把中国隔离在它所掌控的产业链之外,但这还不是最黑暗的时刻。
我们已经在几十年经济飞速增长造成的盛世景象中失去了太多的理性与冷静,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沉下心来,重新温习四十余年前,改革开放之初邓公所提倡的那八字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承认差距,理性看待差距,然后用足够务实而非急功近利的制度设计推动我们教育与科研实力的发展,我认为这才是中国科技崛起的正确道路。
大家都在看
-
鸿蒙系统: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颗功能之星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鸿蒙系统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其众多令人瞩目的功能中,要说最吸引人的,那非“分布式能力”莫属。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 80%的鸿蒙用户对其分布式能力赞不绝口。想象一下, ... 科技之最05-13
-
剖析劳力士最有科技感的新一代机心之王:7135机心 在2025年的日内瓦钟表与奇迹展表展上,劳力士推出了搭载全新7135机心的Land-Dweller系列腕表,除了新系列的设计和内外规格之外,还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这块表所搭载的7135机心,这款机心拥有全新的技术— ... 科技之最05-09
-
国产黑科技有点猛!钻石崩成“白菜价”,幕后推手竟是一个小县城 “黄金是黄金,钻石是钻石,少了哪样都不行。”一直以来,虽然钻石常常被人们调侃为“智商税”,但在婚礼等重要仪式中,它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尤其是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等浪漫口号 ... 科技之最05-09
-
荣耀手机别乱买,2025这三款才是良心之作,接近“零差评” 还在挑手机?2025年,荣耀给你惊喜,三款不同定位的手机,总有一款适合你!荣耀GT:年轻人的第一台游戏旗舰预算有限,但游戏体验不能将就?荣耀GT就是你的菜!这台中端游戏手机,性能强,价格亲民,是2025年最火机型 ... 科技之最05-08
-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他便是祖冲之。这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 ... 科技之最05-08
-
英国“辟尔唐人”骗局:科学史上最荒唐的谎言如何欺骗世界40年? 你或许听说过“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你知道吗?一百年前,英国曾宣称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甚至将一块“半人半猿”的化石奉为“国宝”,登上邮票、写入教科书。然而,40年后,这具轰动全球的“辟尔唐人”化石,竟被 ... 科技之最05-01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锚定“五个世界之最”全新呈现 4月27日,经过7个多月升级改造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举行盛大复园仪式。重磅回归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学术新高地、城市新名片、文旅新地标、融合新典范”的全新目标定位,向世人 ... 科技之最04-28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相关文章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 艾萨克·牛顿:揭开科学革命的面纱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