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去世前留下“黑科技”,让中国航天突飞猛进,全球仅5人会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钱学森
文 | 科普10克
编辑 |科普10克
前言
众所周知,钱学森是我国伟大的航天事业奠基人,可以说没有他,我国的航天、导弹研发进展不会如此迅速。
直到现在,钱学森留下的宝贵智慧仍然在推动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他临终前留下的“黑科技”,更是让中国在该领域成为了世界第一。
那么,这项“黑科技”究竟是什么呢?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提起钱学森,人们往往会想到“两弹一星”的功勋,而他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更是不朽的丰碑。
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鞠躬尽瘁。
回国后,钱学森先后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
在那个物资匮乏、条件简陋的年代,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中国的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风导弹
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航天事业迎来了腾飞的年代,“东风”系列导弹的成功研制让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导弹技术的国家之一。
而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更是让中国一跃成为航天强国,当“长征”火箭托举着卫星冲上云霄的那一刻,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之自豪和振奋。
回望钱学森的一生,他始终秉持着“科技报国”的理念,他常说:“我是中国人民的科学家,我的一切科学成就都是献给祖国的。”
在他的心中,祖国和人民高于一切,即使在遭受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也从未动摇过报效祖国的决心,这种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钱学森与杨利伟
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不断突破新的高度,神舟飞船、嫦娥探月、火星探测等一个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无不凝结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
他们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民族的脊梁,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但钱学森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即便在钱老去世后,他的智慧仍然在推动祖国的发展。
那么,钱学森去世前留下的“黑科技”究竟是什么呢?

军事报道资料截图
归国途中的重大秘密
在钱学森传奇的一生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他掌握的超音速风洞技术,这个秘密不仅关乎他个人的学术成就,更关乎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钱学森的人生轨迹从一开始就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23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成为当时中国航空界的新秀,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选择了远赴重洋的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在那里他如鱼得水,潜心研究航空工程,最终获得了数学和航空双博士学位。

钱学森
在美国求学期间,钱学森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研究——超音速风洞技术,当时这项技术还处于萌芽阶段,世界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掌握其中的奥秘。
钱学森与四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怀着对科学的无限热忱,日夜攻关,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研发出了超音速风洞,这一成果震惊了整个航空界。
可就在钱学森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祖国的召唤让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1955年9月的一天,钱学森踏上了归国的航班,他的行囊里装着那个改变中国航天命运的秘密——超音速风洞技术。
这项技术当时全球仅有5人掌握,而钱学森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60年代,俞鸿儒实验留影
超音速风洞是研究超音速飞行器的关键设备,它能模拟飞行器在高速、高温、低压等极端环境下的状态,为飞行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数据。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项“黑科技”,它意味着中国可以在航空领域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那么如今,这项“黑科技”究竟是否研发成功了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风洞技术助力中国航天腾飞
当钱学森带着超音速风洞技术这一“黑科技”回到祖国的怀抱时,他心中埋下的那颗种子终于找到了生根发芽的沃土。
从此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场以风洞技术为引擎的航天革命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风洞建设,一座座不同类型、不同速度等级的风洞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其中,jf—12和jf—22两座风洞更是闻名遐迩,它们分别实现了每秒1.5—3公里和每秒3—10公里的实验条件,几乎覆盖了所有“飞行走廊”。
这意味着中国在风洞实验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新闻报道
有了这两个“国之重器”,中国航天事业的翅膀变得更加坚实有力,科研团队可以利用这些风洞开展高超声速发动机、滑翔式飞行器、天地往返飞行器等一系列尖端技术的研究。
从航天到航空、从导弹到卫星,风洞技术的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航空航天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如今,中国已经建成了多座世界一流的风洞设施,其中不乏一些“世界之最”。
亚洲最大的8米×6米跨音速风洞、马赫数12的高超音速风洞、0.5米磁悬浮低速风洞等等,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无不标志着中国风洞技术的日益进步。

新闻报道
这些风洞犹如一架架助推器,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火星任务,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创新都离不开风洞技术的支撑。
正是有了这些“大国重器”,有了一代代科学家的接力奋斗,中国才能在航天领域不断创造奇迹,书写辉煌。

JF-22超高速风洞
科技报国的不朽丰碑
在钱学森传奇的一生中,有一个令人动容的瞬间,那就是当他在美国事业正如日中天时毅然决定放弃一切,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轨迹,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
当时,作为一名在美国备受瞩目的“国宝级”科学家,钱学森本可以在异国他乡继续他的科研事业,过着优越而安逸的生活。
但祖国的召唤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归,面对美方的百般阻挠,他始终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我必须回国。”

钱学森回国途中
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归属,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事实上,钱学森归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美国政府对这位“国宝级”科学家的回国进行了种种阻挠。
但在中国领导人的斡旋下、在钱学森的坚定信念面前,所有的阻力都变得微不足道,1955年,怀揣一腔报国之志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征程。
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与新中国的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周总理与钱学森见面
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他毕生践行“科技报国”的崇高理念,将个人的才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
即使在晚年,他也始终关注着祖国的航天事业,临终前他还嘱托后人,要传承报国之志,发扬创新之勇,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开拓进取。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献身意识,他强调尊重科学就要敢于探索未知;尊重人才就要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钱学森(左一)
总结
如今,钱学森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科技报国的杰出代表,更是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心中的丰碑。
他的爱国情怀,他的科学精神,他的献身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懈奋斗,砥砺前行。

钱学森
信息来源:
中外观察:钱学森去世前,隐藏了一项黑科技,全世界只有5人掌握,让中国航天事业遥遥领先
澎湃新闻:中国建成“世界最快”高超声速风洞,能模拟30马赫高超声速环境
上观新闻:“飞行器的摇篮”JF-22风洞究竟是什么?长啥样?一文了解
光明网:JF-22风洞啥水平?网友:“一般”先进,可以展示
环球时报:中国在建35倍音速风洞?外媒称将是全球最强之一





大家都在看
-
鸿蒙系统: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颗功能之星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鸿蒙系统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其众多令人瞩目的功能中,要说最吸引人的,那非“分布式能力”莫属。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 80%的鸿蒙用户对其分布式能力赞不绝口。想象一下, ... 科技之最05-13
-
剖析劳力士最有科技感的新一代机心之王:7135机心 在2025年的日内瓦钟表与奇迹展表展上,劳力士推出了搭载全新7135机心的Land-Dweller系列腕表,除了新系列的设计和内外规格之外,还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这块表所搭载的7135机心,这款机心拥有全新的技术— ... 科技之最05-09
-
国产黑科技有点猛!钻石崩成“白菜价”,幕后推手竟是一个小县城 “黄金是黄金,钻石是钻石,少了哪样都不行。”一直以来,虽然钻石常常被人们调侃为“智商税”,但在婚礼等重要仪式中,它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尤其是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等浪漫口号 ... 科技之最05-09
-
荣耀手机别乱买,2025这三款才是良心之作,接近“零差评” 还在挑手机?2025年,荣耀给你惊喜,三款不同定位的手机,总有一款适合你!荣耀GT:年轻人的第一台游戏旗舰预算有限,但游戏体验不能将就?荣耀GT就是你的菜!这台中端游戏手机,性能强,价格亲民,是2025年最火机型 ... 科技之最05-08
-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他便是祖冲之。这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 ... 科技之最05-08
-
英国“辟尔唐人”骗局:科学史上最荒唐的谎言如何欺骗世界40年? 你或许听说过“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你知道吗?一百年前,英国曾宣称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甚至将一块“半人半猿”的化石奉为“国宝”,登上邮票、写入教科书。然而,40年后,这具轰动全球的“辟尔唐人”化石,竟被 ... 科技之最05-01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锚定“五个世界之最”全新呈现 4月27日,经过7个多月升级改造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举行盛大复园仪式。重磅回归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学术新高地、城市新名片、文旅新地标、融合新典范”的全新目标定位,向世人 ... 科技之最04-28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相关文章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 艾萨克·牛顿:揭开科学革命的面纱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