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志存高远 矢志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6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先用“5个新”来总结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讲话还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总书记这个报告对一些科学内容的描述非常精准。对我们今后的科研攻关、科学管理体制改革和科学家的自我修养、自我完善,不断地释放才华、释放活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当中真正起到决定的生产力要素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李家洋: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高质量生产力,能够让企业实现新的价值,同时有科技的创新,能够引领新的产业和未来的方向和业态。同时,我觉得在现在科技强国建设当中,还需要新动能,这些新动能怎么去创造出来,也要从科技当中来,所以我觉得总书记的讲话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和很强的逻辑力量在里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李家洋: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觉得是对我们国家发展的高度概括。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我觉得这又是向我们发出一个新征程、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动员令,也是吹响了一个冲锋号,任务很艰巨,使命很光荣。
在本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按照规定,每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不超过两名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其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迄今为止,共有37位科学家被授予该奖项。我们先来认识今年其中一位获奖者李德仁。

今年5月21日12时15分,由武汉大学团队自主研制的“珞珈三号”科学试验卫星02星搭载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李德仁是国际著名的摄影测量和遥感学家。85岁高龄的他至今还活跃在科研一线。1985年,46岁的李德仁博士毕业,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归国,回到母校武汉测绘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大学任教,次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回国后,他接到一个重要而艰巨的测绘任务——在有地雷的地区为中国和某邻国边界测图。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爬到树上去测量摔下来,之后我就在想能不能将来不用野外测量,最后我就想把测量的手段放到飞机上去,去代替野外测量。
运用“GPS空中三角测量”技术,李德仁很快完成了无须地面控制点的边界测图任务。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通过机载GPS系统在减少人工野外测量工作的情况下为边界测图,也是追赶国际航空测量先进水平的一段奋斗历程。从青藏铁路测量到汶川地震,从南水北调可行性分析到北京奥运会……在李德仁心中,始终坚信“科学是要为祖国服务的”。近几年,他带领团队又提出了一个极为宏大的“东方慧眼”星座计划。通过部署在天上的遥感卫星组网,计划将实现5天覆盖地球一次,到2030年,整个星座将在轨252颗卫星,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天地网络互联。

经过不懈努力,李德仁带领团队,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精度从300米提高到0.5米以内;研制了我国天-空-地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统。从卫星数据85%依赖国外进口,到实现85%的自给率,再到向其他国家出口,我国测绘遥感技术一步步从落后走到了世界前列,建立起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武汉大学遥感技术学科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另一位获奖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此前他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半年多前,他还获得了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成为70年来首位中国籍获奖者。此次获奖,也使得61岁的薛其坤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要想理解薛其坤获得这么多奖项的原因,就需要面对诸如量子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等专业词汇。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大家都知道,材料分为导电的金属导体,还有不导电的绝缘体,拓扑绝缘体相当于在绝缘体上镀了一层导体的金属膜,介于两者之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就是在具有磁性的拓扑绝缘体全新材料中,出现全新的科学效应。
要想实验成功,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新材料。薛其坤带领团队分秒必争,历经4年时间,先后制备测量1000多个样品,不但完成了材料制备,还破解一系列科学难题。在2012年底的一天,他们终于抓住了狐狸的尾巴。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晚上10点35分的时候,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出来了。当我看到的时候,我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两个数据支撑,我们抓住了最重要的东西,欧姆电阻下降,就说明迹象有了。
如今,薛其坤仍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带领团队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量子物态的应用等前沿科学问题持续攻关。从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李家洋:今年的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首先从年龄结构上,一个是德高望重的80多岁的老一辈科学家,也有刚刚达到花甲之年的科学家,打破了过去的思维定式。希望不仅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终身成就,更希望能反映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国家科技奖设立的初衷,就是完全看科技贡献、看创新。
除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外,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还评选出4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6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授予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众多获奖者在现场聆听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倍受鼓舞,表示要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我心里非常高兴,非常激动,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够获得党中央和国家的认可,更加坚定了要继续开展基础研究的决心。握手的时候,总书记还说了要继续勇攀高峰,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大有可为,我觉得这是对整个科技创新的高度认可,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周欣:我觉得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高屋建瓴,特别是从我们要在原始创新上面发力,中国要多出一些原始创新的科技成果,同时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我们从科技大国做成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我们国家的中国梦而奋斗。下一步,我们将会以总书记这次讲话的精神为指引,抢占下一个科技制高点。
科技创新靠人才,科技强国需要有大批的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需要有大批有报国之志和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们研究领域不尽相同,经历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表彰他们就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取得更多的成果,创造更多的业绩,无愧时代,不负人民。
编辑丨薛晨 沈公孚 银建章摄像丨席鸣 杨帆 刘洪波 高忠 王扬 王忠仁 陈朋剪辑丨苗佳亮 周维 赵云龙策划丨余仁山
大家都在看
-
鸿蒙系统: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颗功能之星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鸿蒙系统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其众多令人瞩目的功能中,要说最吸引人的,那非“分布式能力”莫属。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 80%的鸿蒙用户对其分布式能力赞不绝口。想象一下, ... 科技之最05-13
-
剖析劳力士最有科技感的新一代机心之王:7135机心 在2025年的日内瓦钟表与奇迹展表展上,劳力士推出了搭载全新7135机心的Land-Dweller系列腕表,除了新系列的设计和内外规格之外,还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这块表所搭载的7135机心,这款机心拥有全新的技术— ... 科技之最05-09
-
国产黑科技有点猛!钻石崩成“白菜价”,幕后推手竟是一个小县城 “黄金是黄金,钻石是钻石,少了哪样都不行。”一直以来,虽然钻石常常被人们调侃为“智商税”,但在婚礼等重要仪式中,它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尤其是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等浪漫口号 ... 科技之最05-09
-
荣耀手机别乱买,2025这三款才是良心之作,接近“零差评” 还在挑手机?2025年,荣耀给你惊喜,三款不同定位的手机,总有一款适合你!荣耀GT:年轻人的第一台游戏旗舰预算有限,但游戏体验不能将就?荣耀GT就是你的菜!这台中端游戏手机,性能强,价格亲民,是2025年最火机型 ... 科技之最05-08
-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他便是祖冲之。这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 ... 科技之最05-08
-
英国“辟尔唐人”骗局:科学史上最荒唐的谎言如何欺骗世界40年? 你或许听说过“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你知道吗?一百年前,英国曾宣称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甚至将一块“半人半猿”的化石奉为“国宝”,登上邮票、写入教科书。然而,40年后,这具轰动全球的“辟尔唐人”化石,竟被 ... 科技之最05-01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锚定“五个世界之最”全新呈现 4月27日,经过7个多月升级改造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举行盛大复园仪式。重磅回归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学术新高地、城市新名片、文旅新地标、融合新典范”的全新目标定位,向世人 ... 科技之最04-28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相关文章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 艾萨克·牛顿:揭开科学革命的面纱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