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薛其坤:我要对得起国家的支持
在科学界,薛其坤的名字总会引起无数科学家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就,更因为他所作出的研究加速了世界科学的发展进程。

最年轻的获奖者
2024年1月,61岁的薛其坤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他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这一奖项被誉为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更值得一提的是,薛其坤教授比之前最年轻的获奖者还要小两岁,打破了最年轻获奖者的记录。

薛其坤获此殊荣,不仅是对他个人科研成就的最高褒奖,更是对他为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做贡献的肯定。
他在量子物理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不仅推动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也为未来量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薛其坤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这个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团队和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鼓励。
他强调,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呼吁社会各界继续支持基础科学研究,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荣誉上,除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外,薛其坤教授还获得过很多国内外重要的奖项。
薛其坤教授致力于量子物理领域,为了表彰他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国家为他颁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这一项目在2013年之前依旧是物理学上的一页空白。国内外多名科学家夜以继日的做研究,查数据,始终没有获得突破性进展。直到薛其坤教授带领团队发现这一实现效应,才弥补上这一页的空缺。
就在今年,薛其坤教授还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设立的巴克利奖,成为首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大陆科学家,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物理界的地位。

2005年,薛其坤教授就凭借自身优秀的才华和努力的工作成为了中国科学研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当时薛其坤教授42岁。
虽年纪不大,但成就已经足以让他站上院士之位。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在化合物半导体砷化镓和氮化镓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薛其坤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带领团队继续在量子物理领域探索,最终在2013年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这一成果不仅是他个人科研生涯的巅峰,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里程碑式突破。
薛其坤的成功,也为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证明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基础和创新的思维,年轻人同样可以在科学前沿做出重大贡献。

科学家的成长经历
薛其坤出生在山东临沂的普通农村,家中不算富裕,可父母却看重薛其坤的教育。
父母发现他喜欢科学,于是尽心尽力的为薛其坤提供好的学习环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也坚持让薛其坤读书。

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薛其坤凭借自身优秀的成绩成功考进了上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当时中国社会在进步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教育和科学也更加看重。
薛其坤专心研究,励志要在科学界站稳脚跟,为科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可是在考研这一关,薛其坤教授被卡住多年。如同古代次次考次次落榜的考生一样,他也曾想过放弃。

可心中对科研的热爱在鼓舞他继续前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可抵艰难,终于上天不会放弃每一个努力的人。
1987年,薛其坤成功考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此是结束,也是他新的开始。1992年,薛其坤前往日本攻读博士。在这里薛其坤学到很多科研知识,感受到了当时比中国更前端的科学风气。

薛其坤暗暗发誓要把科研带回中国,于是薛其坤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做科研,有时候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实验室的时间更是比吃饭睡觉加起来的时间还长,还因此获得“7-11”的称号。
1999年。薛其坤学有所成,通过“百人计划”成功归国,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工作。

其后在凝聚态物理和表面科学研究,在高温超导体和拓扑绝缘体等前沿领域屡有建树。
在清华期间,薛其坤瞄准了一个令全球物理学家垂涎已久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效应被认为是量子计算等未来技术的基石,但长期未能在实验中被观测到。

薛其坤带领团队迎难而上,耗时4年,制备了1000多个样品,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2013年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观测。
"我们的实验结果最初遭到了质疑,大家认为中国科学家不可能做出这么重大的成果。"薛其坤说,"但我们最终用过硬的数据让全世界相信了。"

科研路任重而道远
"我希望能为年轻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
薛其坤说,"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新的科技力量,中国的科研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如今,薛其坤仍然带领团队在量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继续探索。他们正在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拓扑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高温超导机理等世界级难题。
"科学之路任重而道远"。薛其坤说:"我们要怀着对未知的渴望,不断突破认知的边界,才能让科学的火种永不熄灭。"

曾在薛其坤身上出现的7-11作息和精神到如今依旧没有消失,做老师时他对学生严厉是希望学生能真正的继承科研衣钵,发扬中国的科研精神。
做科研时,他专注专心,是希望对得起国家的信任和百姓的支持,不枉花国家的每一分钱。

他爱国敬业,细心专注,热爱科研,专心事业。这样的精神需要传承,中国科研也需要这样优秀科学家的出现。
科研路并不好走,重复的失败,反复的实验,不被看好的态度以及所遇见的瓶颈都可能让一个实验彻底终止。

可科研应该永无止境,科研意味着国家的未来,那是祖国发展之基,也是国家强盛之本。就像薛其坤教授所说,科学之路任重而道远,但科学之路要一直走下去,薪火相传,长盛不衰。
结语
希望薛其坤教授身体健康,带领更多的科学家在科研的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他的满身荣誉是对他的肯定,但薛其坤教授从没有因为荣誉而高高在上。他爱科研,爱国家,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希望我们能够见到越来越多像薛其坤教授一样的科学家涌现,中国的科研之路也一定会延伸至全世界。
信息来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这些话,送你!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济南时报2024年6月25日——农村“笨小孩”站上国家最高领奖台,薛其坤决战“量子之巅”|新黄河晚读
济南时报2024年6月24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从沂蒙山区走出的“量子追梦人”
中国科学报2021年12月29日——南科大校长薛其坤院士:“7-11”物理学家的光荣与梦想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