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他们跟了;055,他们也跟了;空间站、登月他们跟不起
当歼-20服役于空军之际,某些国家就准备搞五代机;当海军装备055之时,一些国家也打算建造万吨级驱逐舰。
可见,在军事领域出现一种风气,那就是“中国行,我也行”。
然而,我国天宫空间站组建完成;祝融号火星车和玉兔号月球车相继登陆火星和月球;航天员也进行了出舱行走。

怎么不见那些国家跟进呢?
根本原因就是:航天工业是需要一个国家的“财力、科技、人才”共同支撑起来的,耗时长久,中小国家根本就没那个财力、技术、人才支撑的下去。
由此可见,当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骄人成就之后。那些跟风的国家偃旗息鼓,销声匿迹。
它们终于明白,航天工业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投入,不间断研发,才能够取得成果的事业。

换言之,航天工业在短时间内是没有什么成效的,这些国家自是看不到航天工业对自身的益处,认为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自然是不会跟进。
其实仔细想一下也正常,美俄两国在冷战期间航天竞赛了数十年,可最后的结局如何,还不是以前苏联的解体而告终,美国发射的诸多探测器对当下也没实质性的帮助。
最后在航天工业投入巨资后,产出的成果无非是美国掌握了更加高端的航天技术,将探测器发射到月球和火星上,还发射了太阳和深空探测卫星。

这些成就看着比较高大上,但是对现实中的影响也不大。
航天科技在现实中的应用成果也不多,月球车、火星车要来干啥?挖点月球的土壤又如何?土星五号不是老老实实躺在博物馆里?无非是多花些钱,让世界各国开开眼界而已。
既然航天工业对当下的发展用处不够明显,那还不如另谋他处,将资金用在军工、其他科技等领域,估计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想的。

事实上,航天工业对当下,对未来都是有着莫大的裨益,绝对是值得长时间的投入。
航天科技对当下的价值
如今用的导航软件、天气预报、农业普查、通讯、网络等等都离不开人造卫星的支持。
还有方便面中的脱水蔬菜包,也用到了航天冷冻脱水技术。以及食用的小麦、玉米、南瓜、大米等等也是由航天育种而来的。

在乘坐高铁时,你手机还可以畅通无阻的打电话,聊天这也用到了二相控阵用户站。
可见,由航天工业衍生而来的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并非是毫无用处。

另外,在军事领域,航天科技也无比重要。
各种弹道导弹也就是由运载火箭改变而来的,卫星也可以为舰船和飞机提供导航服务,更可以作为情报侦察系统预警使用。
由此可见,航天科技对当下还是有着巨大的影响。
只不过是那些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足以支撑长久的投入而已。此外,它们也没有那么好的战略眼光,换言之就是格局不够大。

航天工业对未来的价值
千万不要只盯着地球上的这点家当,毕竟储量是有限的。殊不知,总有一天,当地球上的资源用尽之后,势必要开采其他星球上的资源。
这时,也就只有航天强国可以进入这个行列之中,主导开采地外星系的能源。
另外,月球上的氦3储藏量极其丰富,它是可控核聚变的理想燃料。目前探测到的储量约有100万吨,大概可供人类使用1万年。

而中、韩、美、欧、日、俄等国都在尽力研究可控核聚变,且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可见,当可控核聚变研发成功,且投入商业运行,那对核燃料的需求就比较大。
这样一来就体现出来了航天科技的重要性。毕竟也就只有航天强国,才有可能登陆月球并开采出氦3,再返回地球。

当然了,除了开采地外星系的能源之外,未来还可能进行星际移民,毕竟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那人类脱离地球还是有可能做到的。
概而论之,航天事业还是必须要持续投入的,这事关乎于国家未来能源的安危。
所以说,航天工业也只有大国才可以玩的转。小国嘛,一没财力、二没人力、三没物力,看看得了。

严格来说,航天工业是一个烧钱、重科技、要人才的综合性的超级工程。
航天工业是一个极为烧钱的氪金的工业
可以说,航天工业起源于冷战。为了彰显自己的国际地位,并要稳压对方一筹。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强国就开启了军备竞赛。当然了,这个竞赛也慢慢发展到了太空之中。
美苏两国在向航天工业砸了不少资金,据统计,自从太空竞赛开始,到结束。

单独是载人登月美国就投入了250亿美元,整个探月工程的投入高达480亿美元。那时的两百多亿美金堪比如今的千亿了吧。还有前期的发射各种行星的探测器,整个投入的资金会更高。
前苏联就有点差了,整个航天事业的投入仅有240亿美元,仅仅与美国的载人登月开支一样。
由此可见,那个时期的前苏联都感觉240亿美元就算是一笔巨资了。

在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看到美国的载人航天投入高达280亿美元~560亿美元,就削减了大部分的计划,仅剩下“水星计划”。当然了,等到其他总统上台之后,又重启了载人登月计划,这才有了阿波罗登月这一伟大壮举的出现。
所以说,在冷战期间,两国的航天竞赛是一个漫长、投资巨大的工程。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那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别看冷战期间航天工业的资金投入巨大,即便是今天的航天工业,那投入依旧不小。
例如:我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就投入了70亿元,这算是比较节省的工程了,折合也不过10多亿美元。
印度的探月工程预计将要拨款16亿美元,欧洲要在未来3年内投入176亿欧元,在航天领域与中美一较高下。
日本发射失败的H3型运载火箭就耗资180亿美元。

在2022年,世界航天预算前十大国家从弱到强分别是:西班牙支出了7.5亿美元;英国耗资11.5亿美元;意大利拿出了17.5亿美元;印度投入了19.3亿美元;德国花费25.3亿美元;俄罗斯仅有34.2亿美元;法国给了42亿美元;日本投入49亿美元;我国耗资119.4亿美元;美国高达620亿美元。
在今年,各国的航天花费大概率还会有所增长。

概而论之,航天工程是一个耗资巨大的项目,没点实力的国家根本就玩不转。
你看像阿联酋豪掷300亿元与我国合作,在2026年进行月球车登月计划,相当于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总花销,这就是豪气。
故言之:航天工程要么是大国,要么是豪国才玩的起,其他国家也只有看看的份了。

航天工业是一个对前沿科技极为依赖的工业
航天工业可不是有钱就可以搞定的,关键还需要相关科技的支撑。
还是以阿联酋为例子,它没有能力研发运载火箭、宇宙飞船、登月器,但是有钱啊!它可以拿出巨资让有实力开展航天工业的国家,为其研发设备带着他的航天器登月。
最基本的还是那些各自具备较强航天技术的国家,也只有研究出可堪大用的航天设备,剩下的就变得容易了。

而大推力运载火箭、载人登月飞船、卫星、通讯系统、航天监测网等等都是需要高端科技才可以研发出来的。
如今,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也就只有中、美、俄、欧、印这些国家具备相当强的科研实力,进而支撑起来航天工业。
说起航天科技,最基础的工具就是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其次就是载人飞船和运货飞船,以及各种通讯卫星;还有就是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统。

上述的各型设备必须是要有高端技术的支撑。
例如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在运载火箭中,氢氧火箭发动机,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开发与制造,就无比考验一个国家的设计和材料功底。
迄今为止,可以独立搞定这些发动机的国家也是凤毛麟角,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中、美、俄、日,印、欧这些国家。

毕竟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所用的材料是需要在高温、高压、强离心力的作用下稳定的运行。这就对材料的耐高温、强度等性能有较高的需求。
而如何合成出符合制造火箭发动机需求的材料才是一个难点,原料的配比如何,合成条件是什么,这都需要经过无数次实验得出来的。

再来看载人飞船和无人探测车
受制于运载火箭的推力限制,载人飞船的重量和体积注定无法做的太大。这就要求在规定的体积和重量下,要能够保证人员的安全以及生存的必需品,还要携带足够的燃料供飞船返回。
这就要求所用的技术和材料能够保证具备足够的性能,可以抵御太空环境的影响。比如:在飞船返回地球时,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高温等等。
所以说,航天工业还要有强大的科技做基础。

概而论之,航天工业是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的。所以说,那些国家自然时是跟不起,跟不上的。(图源网络,侵删)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