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翼”越来越有力(科技视点)
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93%,较2015年提高了1倍多
“科普之翼”越来越有力(科技视点)

安徽省阜阳市科技馆内,天文科普展览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参观体验。王 彪摄(影像中国)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幼儿园小朋友与智能机器人互动。朱大勇摄(影像中国)
12.93%,这是2022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1倍多;
突破10亿,这是2012年我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启动建设以来,服务线下公众的总人次。
数字的上扬,折射出我国科普能力的提升。
月壤来到北京首钢园、科普大篷车开到校门口……9月17日至23日,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科普工作,正不断厚植科学土壤、筑牢创新根基。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普处处有为、大有作为
王楠结缘航天,始于一堂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在天宫一号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独特物理现象。王楠是当时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观众中的一员。
“我永远忘不了那堂课上的情景。”被太空探索的乐趣吸引,王楠高考时报考了航天相关专业,毕业后更是成了王亚平的同事。
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近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天宫课堂”每次开讲,都会燃起孩子们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引导孩子接触科学,科学的种子就会悄然播下、生根发芽。
将前沿进展娓娓道来的《科学公开课》,揭开专业知识面纱的“科学与中国”巡讲……近年来,缘于科普,无数青少年走近科学、了解科学,进而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更加坚实。
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公民科学素质越高,支持创新的氛围越浓厚。在北京中关村,每年新设立的科技型企业连续多年超过2万家,以“中关村硬科普平台”为代表的科普设施、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在这里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科普处处有为,大有作为。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大历镇的竹荪种植业远近闻名,这里面有科普工作者的功劳。“土专家”高允旺破解了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为山区农民找到了致富的好路子。看到菇农缺乏种植技术,他又当起科技特派员,开办“产销科普超市”,组建农民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基层。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像高允旺一样,广大科技特派员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激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科普服务和科技培训成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连心桥”。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杜兆江发起成立西安市中心医院眼健康科技志愿服务队,一边义诊,一边普及科学用眼知识;中国科学院发布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双碳”科普成为其中重要内容;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依托“中国天眼”建起特色天文小镇,热爱天文、崇尚科学的访客纷至沓来……
2004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个全国科普日应运而生,至今各地已累计举办活动40多万场次。
丰富科普供给、创新传播方式,为更多人打开科学大门
“在学校里,听课的是几十、几百人;在网上,听众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借助互联网,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找到了与年轻人对话、传播海洋知识的好方法。
两年前,汪品先在网络视频平台上开通科普账号。他的讲解妙趣横生、深入浅出,迅速引起年轻人的关注,粉丝数超过170万,最多的一期视频播放量超过400万。
直面数字化浪潮,新时代科普信息化深入推进,“互联网+科普”驱动传播方式创新,让科学知识走入生活。
传播渠道更多。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普中国平台已发布原创科普视频2.96万个、科普图文23.22万篇,逐步打造为重要的科学传播品牌和科普资源库。
科普内容更丰富。结合社会热点,设计巧妙的小实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科普团队借助公众号、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打造“爆款”,成功让科普“出圈”。
参与互动更踊跃。驾驶C919飞行模拟器“翱翔”蓝天、开着“月球车”在“月地”奔驰、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比拼“吟诗作画”……今年的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落户北京首钢园,观众在游戏互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前不久,科普大篷车翻山越岭,来到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拉嗡洛村新星小学。讲授航天知识、现场演示科学实验……学校操场上回荡着孩子们的惊呼声、欢笑声。
尽管我国科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对一些偏远地方,科普资源仍是“稀缺品”。如何补齐基层科普短板?
流动科普设施应运而生。科普服务跨越山水,将科学知识带到边远小城、工厂社区、乡野田间。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普大篷车化身“草原科普轻骑兵”,远行千里为农牧民送去养殖技术;在云南省,农田边的“流动技术服务站”,为果农开展猕猴桃、大枇杷等种植培训……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遍布流动科普设施的足迹。
截至目前,流动科技馆累计巡展约6000站、科普大篷车行驶里程累计超过5000万公里,服务公众超5亿人次,助力科普服务更均衡、更普惠。
“这是我国采集到的第一块铀矿石”“这是核电站的‘大脑’”……前不久,浙江省科技馆组织师生走进位于浙江海盐的秦山核电科技馆。作为国内最大、公众体验最丰富的核电类科技馆,秦山核电科技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科普研学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激活社会资源的科普潜能。发布287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1274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设施布局进一步延伸、完善,为更多人打开科学大门。
科普手段、方式之变,彰显的是理念和机制之变。从传授知识、教授方法拓展到树立科学观念、涵养科学精神,从“以我为主”的传授到贴近大众的互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普实践,活力十足。
深化改革、协同发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新格局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普之翼”越来越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2022年9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
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多管齐下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普新格局。
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一堆塑料瓶、两个废纸箱、几块旧木板、两只不锈钢碗,这些日常物件摇身一变就成了“水火箭”等科普装置。在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每周至少一节的科学课,让不少学生着迷。近年来,固始县科技馆推出公益科学课,全县所有公办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每学期有一节科学课在这里完成。
目前,通过在中小学开设科学课程,科学师资短板逐渐补齐,网络课程普惠的优势更加凸显,科学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普。今年7月,牙牙艺术馆在福建省泉州市开馆,作为公益科普项目,该馆将长期免费开放。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近年来,我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科普活动等形式投入科普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构建。
“市场的推动能够促进科普效果提升,消费者参与进来,有助于创造更多更优秀的科普作品,满足更多人的科普需求。”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陈玲说。
加强保障,壮大科普人才队伍。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小学生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沙国河设立了全国首家面向青少年的科普院士工作站。每周二和周四上午,他在这里设计和演示科普实验,深受孩子们欢迎。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需要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2021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为182.75万人,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不到2%。缺口如何补?通过强化经费支持、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机制、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培养壮大科普人才队伍,让一批能做科普、愿做科普的专业人才脱颖而出。
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王挺认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发力,高质量科普将释放推动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
大家都在看
-
鸿蒙系统: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颗功能之星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鸿蒙系统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其众多令人瞩目的功能中,要说最吸引人的,那非“分布式能力”莫属。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 80%的鸿蒙用户对其分布式能力赞不绝口。想象一下, ... 科技之最05-13
-
剖析劳力士最有科技感的新一代机心之王:7135机心 在2025年的日内瓦钟表与奇迹展表展上,劳力士推出了搭载全新7135机心的Land-Dweller系列腕表,除了新系列的设计和内外规格之外,还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这块表所搭载的7135机心,这款机心拥有全新的技术— ... 科技之最05-09
-
国产黑科技有点猛!钻石崩成“白菜价”,幕后推手竟是一个小县城 “黄金是黄金,钻石是钻石,少了哪样都不行。”一直以来,虽然钻石常常被人们调侃为“智商税”,但在婚礼等重要仪式中,它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尤其是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等浪漫口号 ... 科技之最05-09
-
荣耀手机别乱买,2025这三款才是良心之作,接近“零差评” 还在挑手机?2025年,荣耀给你惊喜,三款不同定位的手机,总有一款适合你!荣耀GT:年轻人的第一台游戏旗舰预算有限,但游戏体验不能将就?荣耀GT就是你的菜!这台中端游戏手机,性能强,价格亲民,是2025年最火机型 ... 科技之最05-08
-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他便是祖冲之。这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 ... 科技之最05-08
-
英国“辟尔唐人”骗局:科学史上最荒唐的谎言如何欺骗世界40年? 你或许听说过“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你知道吗?一百年前,英国曾宣称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甚至将一块“半人半猿”的化石奉为“国宝”,登上邮票、写入教科书。然而,40年后,这具轰动全球的“辟尔唐人”化石,竟被 ... 科技之最05-01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锚定“五个世界之最”全新呈现 4月27日,经过7个多月升级改造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举行盛大复园仪式。重磅回归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学术新高地、城市新名片、文旅新地标、融合新典范”的全新目标定位,向世人 ... 科技之最04-28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相关文章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 艾萨克·牛顿:揭开科学革命的面纱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