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有狠活丨厉害了!北大大三女生用轴子假说解释“拉索”发现的最亮伽马暴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谭羽清
2022年10月9日,宇宙深处传来的、史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GRB221009A),不偏不倚地被“拉索”捕捉到。“拉索”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探测到这场伽马射线暴的地面探测器。
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洛涵在物理学院马伯强教授的指导下,研究用类轴子粒子(ALPs)假说解释LHAASO观测站探测到来自遥远星系的10 TeV量级高能光子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类轴子与光子的转化机制能够显著提高河外高能光子到达地球的概率,有效解释LHAASO的观测结果,或成为支持类轴子粒子存在的证据。相关成果于2023年7月5日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D》(Phys.Rev.D)杂志上。

一名本科生就能发表如此高深的论文,那么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学霸”?在采访了王洛涵以及该项目的导师、本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马伯强之后,记者才发现这个大三女生是个天赋点满的“六边形战神”:研究高深的物理学之外,她爬雪山、懂话剧、爱艺术,并非“刻板印象”中的理科生。
为暗物质存在提供证据
修正著名标准模型理论
根据由众多物理学家通过理论和实验探索建立的标准模型理论,高能光子,即能量高于0.1 TeV的光子,在宇宙中传播的过程中,会与背景光子湮灭生成正负电子对,从而让人们无法观测到来自遥远星系的高能光子。
但“拉索”近年却多次观测到远超0.1 TeV的光子,这暗示着其中可能存在新的物理机制,例如物理学界著名暗物质假想粒子模型之一“轴子和类轴子”的存在。
2022年10月9日,位于四川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观测到了有史以来最亮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高能量高达18万亿电子伏。这是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10 万亿量级的伽马暴光子,对研究伽马暴的高能机制和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提供了契机。
王洛涵通过研究,假设高能光子之所以能被看到,是因为它们在宇宙旅行中会“分身”为轴子与光子,从而规避了标准模型中的被湮灭理论。
具体来说,就是一束高能光子在穿过源星系磁场时,由于磁场原因,能转化为轴子与光子的混合束,从而部分避免了被河外背景光吸收,而这些未被吸收的轴子最终在穿过银河系磁场时,再次转化为高能光子,使地球上的观测者能探测到它们,也就是10 TeV量级的高能光子。
王洛涵这一研究成果,是对标准模型概率(亿分之一)的显著修正,或成为支持类轴子粒子存在的证据。如若能证实此类假想中的暗物质存在,对人类理解宇宙形成、推进粒子物理研究等将有巨大帮助。该成果也得到了学界肯定,7月5日在《物理评论D》上进行了发表。要知道,《物理评论D》是基础粒子物理、场论、引力和宇宙学领域的领先期刊,也是高能物理领域被引用最多的期刊之一。
北大物理学院女生只占1/10
她是其中优秀的一员
指导王洛涵完成这项研究的,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马伯强。他是拉索合作组的成员之一。
据马伯强教授介绍,2021年5月,“拉索”首次发现1.4 PeV(1400万亿电子伏特)的高能光子,也就是当时人类看到的最高能量的光子后,他的研究组就试图把这个观测结果与轴子关联起来。去年10月9日,通过“拉索”,人类首次探测到超过10TeV的伽马暴高能光子,他和研究组成员感觉把高能宇宙光子与轴子关联的时机比较成熟,就首先在《中国物理快报》发表一篇论文,把拉索观测到PeV和TeV量级的光子与轴子的关联做了讨论。
王洛涵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展对具体计算做检查,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利用轴子解释伽马暴超过10TeV光子的理论计算。她和马伯强教授在今年4月份完成了论文并投稿。6月中旬文章就被接受发表,7月5日正式刊出。
谈到这位王同学,马伯强教授怕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北大物理学专业,女生比例只占十分之一还少。她就是北大物理学院一位优秀的女生。”并强调,“这篇理论文章的作者只有该同学与我。她不是简单参与一个研究,而是为这篇文章的诞生作出了实质和全面的贡献。”
在指导王洛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马伯强发现了她的勤奋与天赋,“这是与她第一篇研究论文完全不同的新领域,她靠自己的勤奋学习,很快掌握了相关知识的要点,并能完成具体的计算。这是完成这篇理论文章的基础。”
据他介绍,王洛涵在大三的上半学期,就完成了另外一篇学术论文,并在中国科学基金委员会发行的《基础科学》刊物上在线发表。这篇论文题为《本福特定律的简明证明(A concise proof of Benford's law)》,作出了本福德定律的简明证明,并提供了一个判断分布是否服从该定律的判据。

对话“六边形战神”王洛涵:
“在物理中探索自然之美”
翻看王洛涵的朋友圈,和想象中的并不太一样。除了转载的一些物理学科研文章外,她还常常分享一些不符合“理科生刻板印象”的爱好,喜欢去人艺看戏,旁听历史系课程,还拥有二级运动员证书、曾登顶过昆仑山脉海拔6525米的克孜色勒峰。
那么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底色”的学霸为什么会选择物理?对学业和研究又有怎样的见解?
封面新闻:当初进大学时为什么要选择物理学专业?
王洛涵:因为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我在高中时参加过一个实验比赛,比赛内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有限的信息,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测定某些物理量。这是我首次脱离课本和课堂去身体力行地“探索自然”。它让我认识到,自然是美的,神奇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神奇与美是可以被人认知的。上了大学之后,我对自然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对理论物理比较感兴趣,后来找到了现在的导师。
封面新闻:请介绍一下7月这项与暗物质有关成果的研究历程?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困难或者挑战?
王洛涵:遇到的困难还是挺多的,有的时候会怀疑这个工作是不是太难了,这真的是我能干的吗?但是后来也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分解成很多小问题,其中又分为核心的部分和细节而琐碎的部分,决定我能否完成一个任务的关键是这个问题的核心部分在不在我的能力范围内,而大部分细节问题属于有志者事竟成的部分,只要不放弃就能完成。很幸运的是这个研究的“核心部分”恰好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封面新闻:顺利完成了这项研究工作感觉有什么收获?
王洛涵:让我对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认识到,平时学习和思考的用处是提高自己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以备解决随时会遇到的新问题。
封面新闻:女孩子学物理的比较少,你个人如何理解这种“比较艰难”的学科?有什么经验和建议可以分享给其他想要学习物理、进行基础研究的女孩吗?
王洛涵:我的回答适合于所有性别的高中生。在大学学物理专业需要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努力,但如果你能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之美,数学之美,那么这种付出就是值得的。
如果你感觉不到自然科学的美,只能感到学业的压力和学习的困难,那就说明这个专业不适合你,应该尽早转行,但是不需要把它和智商、能力关联起来,这仅仅是人们的一种偏见。
如果你在研究的过程中兴趣转移了,觉得科研并没有那么有意思,其实也不需要一条路走到黑,毕竟当初选择物理专业就有点理想主义的意思,是为了理想和乐趣而选的专业,所以我们的初心应该是坚持当初追求理想的勇气,而不是执着于某个具体的事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