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位科技工作者款款走上红毯,一起来追最闪亮的星

海报设计 周寰
8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走上了第一届上海科技节的百米红毯。
时间如白马过驹,如今陈凯先重返2023年上海科技节红毯,他感叹着这8年中,老中青科技工作者们已经担起了历史的使命,创造了惊人的科创突破速度。

陈凯先第二次走上科技节红毯。 本文图片(单独标注的除外)上海市科委供图
8年里,变化的不仅是科学技术本身,更是对科学工作认知的突破、跨界、重构与融合。
科普大V混子哥、米哈游企业创始人、脑机接口前沿科技研究员……2023年上海科技节,34位科技工作者走上了红毯,这一次他们更多地展现跨界之美与科学探索的多样性,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为科技创新带来真正的活水之源。
在黄浦江畔,在上海这座城市的中央,我们透过科技工作者款款前行的身影,可以听见智慧拔节生长的声音,可以看见未来梦想成真的样子。
跨界融合之美
5月20日上午,“长江口二号”科学家团队走上红毯,他们所负责的是被列入国家《“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中的重大水下考古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水下考古、整体打捞与迁移保护工程。

长江口二号科学家团队走上红毯。
“长江口二号”沉船整体发掘考古项目负责人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带领着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东荣、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翟杨、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彭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崔剑锋等研究团队走上了红毯。
褚晓波这次走上红毯,带来的正是科技与文博的“跨界融合”,“长江口二号”的考古过程之所以如此受到关注,也是因为它充分依靠了科技力量进行考古研究。
科技,也同样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生命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透露,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已经可达到每年20到30多个,跟过去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展,在全世界而言,中国新药研发的力量已经处在了第二梯队的前列。对于青年科技工作者,陈凯先鼓励大家要志存高远、勇担历史使命,同时脚踏实地,科学的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

陶虎走上红毯
80后科技工作者,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脑虎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是第一次走上红毯,他感叹着科技节为青年工作者们构筑了一个“科创朋友圈”。
陶虎透露,作为一名脑机接口的研究者,他在这里遇到了几乎是全链条的合作伙伴,而脑机接口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以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跨界融合。陶虎坦言,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例如植入创伤、电极通道数以及在体工作时间的指标中,并不落后甚至领先。因此,陶虎提出在这个领域不谈“弯道超车”,而是正面PK,力争直道超车。

刘伟走上红毯。
首次踏上红毯的,还有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刘伟。同样是跨界达人,刘伟带领团队累计申请45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9%。同时积极布局元宇宙产业,成立逆熵研究院,与瑞金医院合作共建脑病中心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脑科学研究。
科普振翅高飞
作为2023年上海科技节的重磅节目,第二届上海科技传播大会也于当天上午开幕,今年的科技传播大会探讨着科普创制、人才培育以及产业化发展等话题。
实际上,在上海,早已有不少科技工作者致力于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而今年他们中的代表也走上了红毯。

混子哥走上红毯。
时常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混子哥”,上海混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混知创始人陈磊其实是一位拥有众多粉丝的科普工作者。
作为漫画式科普开创者,陈磊用漫画解读知识,降低学习的门槛。多篇刷屏的知识漫面,让他拥有了全网3500万粉丝,主创的《半小时漫面》系列丛书发行量超过3000万,成为了现象级知识IP。
身着雪白的军装,女船长白响恩将驾驶“雪龙号”探索极地的飒爽英姿带到了红毯上。除了船长,她还有个“隐藏身份”是全国十佳科普使者,主持建设了四门上海市高校重点课程。她表示,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航海的种子,很有意义。
承担起科普的重任的,还有众多科研工作者。陶虎提出,一个好的科研人员应该具备做好科普的能力,用大家相对能理解的话语解释科学技术。“我们作为拿了国家大量科研经费的工作者,有责任向民众汇报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同时,陶虎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在上海这样具备浓烈科创氛围的城市,尽早种下科研的种子,所以目前自己的科普工作也已经从大学蔓延向中学。

郭家晔(左)“科技追星”。 受访者提供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学生、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郭家晔走完红毯后尤为忙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自己实现了“科技追星”,和科创领域的众多领头人留下了合影并且能面对面沟通,也坚定了他未来投身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心。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