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疯狂围堵,中国如何突围?

发布者:老枪火 2023-3-26 21:08

美西方疯狂围堵,中国艰苦突围。我们需要做到什么?

首先,更进一步地提供行之有效的全球公共产品,增强自己的议题设置、话语建设和制度塑造能力。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美国已经在多条战线对华打响了舆论战,设置了多个美丽而诱人的话语陷阱。成长中的中国必须擦亮眼睛。

例如,针对愈演愈烈的乌克兰危机,美西方正在竭力打造一套意识形态叙事。这场发生在21世纪欧陆腹地的地缘政治冲突,被美国政府和舆论包装成了“民主vs威权”之争,成了典型的意识形态和是非善恶之争,似乎硝烟弥漫之中,美西方早已站上了道义和胜利的制高点。

更为恶毒的是,美西方炮制“民主vs威权”的舆论陷阱,还企图把中国包进去。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当局的一切以武拒统、倚美谋“独”之举,都成了“民主政体”对抗“威权政体”的活教材。美国想把欧洲大陆正在上演的这一套霸权叙事,再一次移植到东亚来。

国际局势动荡频仍、变乱交织之际,中国发布了重磅文件《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和《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国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共同安全、普遍安全,提出了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12点倡议,超越了西方狭隘的地缘政治图谋和意识形态叙事。这也是中国设置议题、引领议程、塑造话语的一次初步尝试,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

第二,要继续开放,拥抱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倡导者。

新加坡著名学者马凯硕说,“当中国筑起高墙,切断与世界的交流时,它就落后了。当中国向世界开放时,它又繁荣昌盛了。为了实现持续的长期成功,中国应该彻底放弃有长久历史的‘中央王国’心态,并决定成为在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往来中最开放的国家”。

中国如果成为一个对商业最友好最开放的经济大国,将极大地推动全球化,同时也给美国敲响警钟。

相反,美国正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内卷。

70年前,被称为美国遏制战略鼻祖的乔治·凯南以“X先生”为笔名发表了著名文章,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美国是否强大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给世界人民营造一个整体印象,这是一个知道自身诉求的国家,它正成功地处理内部问题并承担起作为世界强国的责任,它具备能够在时代的主要思想潮流中稳住自身的精神活力。

如今,这股活力正在消失,因为美国社会正在急速内卷、日益封闭。美国国内的党争恶化、政治极化、矛盾激化,就是这种内卷化的症状。

特朗普时期祭起关税大旗,事实证明,特朗普向中国施加高关税,搬起石头砸烂了自己的脚,已经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当时就有经济顾问给特朗普上课,反复告诉他关税不是最好的政策工具,特朗普回答:“我只是喜欢关税。”

拜登明明知道高关税和贸易战的危害,为什么就是不情愿降低对中国的高关税呢?因为他害怕被政敌攻击为“向中国低头”“对中国软弱”。这都是美国越来越封闭的表现。

在奉行“价值观外交”和“小圈子外交”的拜登时代,不管是搞“五(五眼联盟)四(四方机制)三(奥库斯)二(美日美韩同盟)”这样的封闭排他的遏制中国小圈子,还是搞去中国化、与中国脱钩断链的产业链供应链,都是一种极度自我封闭的表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院长曾说:“如果我们对付中国野心的办法就是给所有的门都装上两道锁,我相信这会把我们自己禁锢在平庸之中。”美国就是在逐步闭锁当中,把自己禁锢到了平庸之中。

所以,美国必须明白,它最大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它自己。

第三,解决好国内各项议题,不犯错、不走错路。

美国已故著名战略学者布热津斯基在《战略远见》一书中曾专辟一章讲美国的国内问题,题目叫《走出自我蒙蔽》,他这样说,“美国人必须明白,我们的国际实力将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我们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中美这场竞争的未来结果,尤其取决于中美两国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相对表现”。这同样也是对中国的警示。

布热津斯基总结了美国六大严重问题:

日益庞大、最终不可持续的国债;不健全的金融制度;伴随社会流动性受阻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威胁着美国的社会共识和民主稳定性;日渐老化的国家基础设施;公众缺乏对世界的了解;内部对立日趋严重,党派性越来越强的政治制度。这些都加速了美国的衰落。

马凯硕在《中国的抉择》一书中曾经质问美国决策层:美国的首要目标是改变3.3亿公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保持其在国际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如果保持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首要地位,与提升美国公民福祉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哪一个目标应该优先?

这个选择题,美国政府应该好好想想。

第四,在经济科技上解决好卡脖子的问题,做好基础研究和高端制造,挺进中美竞争的高边疆领域。

中美博弈,核心不在于争地盘、争盟友、争势力范围,那是冷战的做法。核心在于争夺未来,未来的关键在于高科技。这方面,从特朗普到拜登,他们都盯上了高科技领域,这是中美未来博弈的高边疆地带。

例如,2018年美国研发总支出5810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60%,总量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美国的投入绝对第一,2018年占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5%。而同年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只占GDP的0.1%。所以美国的相对优势仍很明显。

但与此同时,在过去20年里,中国总体研发投入从占GDP的0.9%增加到了2.2%,完全实现了跨跃式增长。相反,美国在全球研发开支中所占份额从2000年的37%下降到了2017年的25%。如果这个趋势不改变,我们可以相信,10年之内中国科技研发总投入有可能超过美国。

第五,在外交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寻求最大公约数。

目前,美国已在中国周边搭建起了围堵中国的政治和安全框架——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但它并非铁板一块,“薄弱环节”是印度、日本,尤其是印度。

印度是个有点“各色”的国家。在与中国的边境争端上,得寸进尺,斤斤计较,吃相难看。在大国地位上,始终保持“蜜汁自信”,认为自己是可以跟中国比肩的世界大国。在与美国关系上,与美国共享机密信息和地理位置,结成了准军事同盟关系。但正因为印度的大国定位和中立传统,它是“四方机制”中最为游离的一员,也是中国最可以争取的一员。

日本则是游移不定的国家。日本的游移不定在于,它是美国最铁的盟友之一,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和安全的基石,日本左右政治势力都认同这一点。但日本是中国的邻国,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深知在外交和安全上依附美国的同时,在经济和贸易上不可能同中国脱钩断链。总体来说,日本仍是我们可以争取的一方,至少不要让中日关系恶化到极点。

很多国人朋友讨厌印度和日本,非常可以理解,因为我们两国有太多的历史恩怨和现实矛盾,而且伤口至今还在流血。但是,国际政治中不要有一点感情色彩,要讲利益、看实际。不是平时跟我们不太对付、经常闹点别扭,甚至有时小打小闹的国家,比如印度和日本,就都是我们的敌人。如果这么看他们,他们自然也会把我们当成敌人和对手。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印度和日本的左右“横跳”,在外交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021年3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上任后的首场记者会上说,“中国超越美国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作为美国总统,这更像是一种政治宣示,就是绝对不能允许中国超过美国。美国人有自己不容置疑的信条,其中之一就是美国是世界第一,而且永远是世界第一。

无法适应一个权力迅速变化且注定变化的新世界,还想用旧世界的规则和秩序来维护美国的王者地位,就像拜登口口声声说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其实是“基于美国制定的秩序”,这是美国犯下的最大错误。

2022年10月16日,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两相比较,格局高下,一目了然。

欢迎在“煮天下”账号收看完整视频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