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埃隆·马斯克的商业世界

发布者:军中无细盐 2023-10-14 08:28

杨吉

沃尔特·艾萨克森与埃隆·马斯克应当是相互成就。当艾萨克森决定把又一本人物传记的主角留给马斯克,后者不仅欣然接受,还积极提供采访便利。这两人很有默契地在彼此借势——这部追踪了当今世界最受瞩目也备受争议的创新企业家的作品本身就充满话题性也极具期待值,而马斯克被史蒂夫·乔布斯生前唯一官方授权立传的作家相中,这般待遇仿佛是在向外界暗示他就是“当代的乔布斯”。

不妨看《埃隆·马斯克传》的封面,它似乎都在模仿《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乔布斯那标志性的正脸示人、双目直视的照片,马斯克同样在暗色的背景下摆出一副不苟言笑、双眼炯炯冷酷凝视的样子。这想必是马斯克乐意展示给世人的形象,用他在某节目上的自述来说,“我重新发明了电动车,我要用火箭飞船把人类送上火星。可我要是个冷静、随和的普通人,你们觉得我还能做到这些吗?”马斯克毫不掩饰其张狂、偏执、冷酷和控制欲强的一面,他连同乔布斯性格上某些共性点,影响了艾萨克森的判断——在这位美国知名的传记作家看来,马斯克的“既冷酷又冲动”“狂热地拥抱风险”是在硅谷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则。艾萨克森在书中回忆了当年采访报道乔布斯时,向乔布斯的创业搭档也是苹果早期联合创始人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提的一个问题,如果改由他领导管理公司结果会怎样?沃兹尼亚克谦逊地表示“将永远不会做出麦金塔电脑”。所以,对于回应如何评价马斯克,艾萨克森反问道“如果他能更放松一点儿,更可亲一点儿,他还会是那个要把我们送上火星、送往电动车未来世界的人吗?”答案显而易见。

艾萨克森可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即不平凡的人和英雄都有个性上的缺点,但也往往是这些缺点成就了他们卓尔不凡的一生。除乔布斯、马斯克之外,艾萨克森书写的《富兰克林传》《爱因斯坦传》《列奥纳多·达·芬奇传》皆是类似的脚本。所以,我们即便不曾翻阅这本厚达600多页的传记,但大致可以了解艾萨克森会以怎样的视角和口吻来记录马斯克的其人其事。艾萨克森痴迷于对天才的叙事,通常将其离经叛道或孤僻乖张的行为诠释为与生俱来的、有着颠覆变革基因的先天之举;他对乔布斯所谓的“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改变世界”的说法深信不疑。由此,这奠定了整本《埃隆·马斯克传》的主基调和大局观。它是一个热情洋溢的报以敬佩之意的商业故事,而非掘地三尺旨在深度揭示和反思的批判之旅。

就在艾萨克森写出这版传记之前,就有阿什利·万斯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创造未来的人》、提姆·希金斯的《极限高压:特斯拉,埃隆·马斯克与世纪之赌》、查尔斯·莫里斯的《特斯拉:埃隆·马斯克的颠覆创新与商业智慧》等。然而,要论及素材更一手权威、时效更接近眼下、细节更生动详尽,还是首推艾萨克森撰写的这本书。基于“经得允许,如影随形的跟访了两年”“数十次的采访、展开深夜交谈”“浏览很多电子邮件和短信内容”等,艾萨克森将马斯克描述成一个出生在南非,童年经历过苦痛(包括来自家庭暴力、父母离婚、校园霸凌等影响),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一种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通俗叫法,会阻碍人的社交能力、情感联结等)也因此学会了如何适应苦痛并从中努力生存下来的坚毅的人设。“动荡的环境和剧烈的冲突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艾萨克森在书中写道。于是书的开篇像绝大多数名人传记那样回顾马斯克的家族历史、家庭背景时,艾萨克森意在强调“马斯克热爱冒险的基因来自他的家族”,至于他后来的一些创业想法、大胆决定乃至项目命名,很多可从他儿时找到影子。

就说马斯克努力地想把人类的定居地拓展到外太空,与其他行星文明建立联系的宏伟的“SpaceX”计划,根据艾萨克森披露,马斯克像极了他的外祖父乔舒亚·霍尔德曼。“在一次旅行途中,乔舒亚在一个农民的田地里发现了一架单引擎的勒斯科姆飞机上贴着出售的标识。乔舒亚用他的汽车交换到了飞机。乔舒亚做出的这个决定相当鲁莽,因为他还不会开飞机……这个家族后来被人们称为‘会飞的霍尔德曼一家’。”马斯克多少秉承了其母亲那边家庭“冒险而审慎地生活”,这在成年后、在商场厮杀奋斗中的马斯克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他打定主意创办自己的火箭公司并且先从一枚小型火箭开始时,他就告诉自己的伙伴“我们可以试错,但不能大规模地试错”。在对航天飞行、太空探索的迷恋与执着上,除了来自家人包括他的父亲埃罗尔·马斯克“也喜欢飞行”“作为爱好,喜欢修复古旧汽车和飞机”的影响外,喜欢阅读科幻小说如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严厉的月亮》、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便是马斯克打小展露出天赋秉性的部分。艾萨克森用大量的生活琐事向读者强化了这种印象,即马斯克不懂人情世故,缺乏同理心,但他偏爱的工程学、物理学、密码学和擅长的动手能力、相对未成年同龄人的“脑洞大开”,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典型模板。书中还记录到马斯克13岁那年做出了一段电子游戏,卖给杂志社赚了500美元;同年,他竟然想着和表兄弟们一起创办一个属于他们的电子游戏厅。

之所以说艾萨克森的这部作品迷人有吸引力,很大程度在于它事无巨细耐心地记录了马斯克从幼年成长到创业经营到感情生活的通体全面,而且,还有意无意地透露了一些内幕线索和八卦逸事。它们构成了作为一部商业性传记、大众畅销书的底色品相。例如,关于马斯克为何如执念一般地将“X”融入到他的公司和给孩子取名中,如SpaceX、收购推特后改名“X.com”,原因是他认为X简单、好记,用键盘很快就能敲打出来。追根溯源,在马斯克通过Zip2这款在线地图黄页的创业项目赚得第一桶金之后,他开创的在线金融支付工具取名就叫“X.com”。之后他同彼得·蒂尔投资的PayPal合并,改用后者的名字,并且与该团队抢夺领导权,间接地成为了令后人传为佳话又大为钦佩的“PayPal黑帮”的一员,这些都是另话了。此外,还有像埃隆的孩子们,书中也提到在大儿子去世后,埃隆和第一任妻子贾丝廷决定尽快再要个孩子。他们去一家人工授精诊所,于2004年诞下了一对双胞胎,两年后,再次用相同的方式,生下了三胞胎。但好景不长,马斯克颠簸动荡的生活常态、一度流连于名流社交派对,以及来自原生家庭的负面传导,他最终与贾丝廷离了婚,但又很快地让数名女艺人、女演员相继填充了他的感情空窗期,其中,他与三名女性共育有10个孩子。

的确,这些堪称《名利场》《好莱坞报道》式的桥段让人读来饶有兴趣,充斥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意味,然而它们在书中的占比充其量是点缀的、过渡的,类似那种马斯克大事年鉴中不能缺失,但即便记上一笔也无足轻重的内容。整部作品最主要的看点依旧围绕马斯克的业务和商务展开,里面不仅有现在我们所知晓的那些上天飞的、陆地跑的,还有日后人类脑体运转的(人机合一、智能芯片)内容等。

倘若以史料丰富、记叙详细的角度来评价这本马斯克的传记,的确没有更好的版本能与之媲美了。但问题恰恰在于艾萨克森对马斯克讲述的事迹太过耐心了,写得也过于细碎了,难免显得七零八落。他差不多是把马斯克已有的大半生予以悉数记载、完全录入。艾萨克森与马斯克的距离走得太近了,或许也是得到了传主本人的信任,在他看来一旦稍有重要便立马记录马斯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以看看全书的目录章节竟多达95章。当然,不同章节的篇幅各有长短,有几千字的,也有数万字的。尽管如此,倘若外界想一窥马斯克对于技术趋势的深刻洞见、对企业管理的心得体会,又或者是关于工作财富的观念原则等,很少能从这本大部头的著作中得到让人满意的回答。换句话说,艾萨克森面向普罗大众而写,因此大众化、通俗性、趣味感势必减损了该书的深度和深刻。在这方面,科技作家兼《连线》杂志记者的史蒂文·利维,他撰写的谷歌起源故事《谷歌内幕:谷歌的所思、所为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In The Plex)因深入挖掘和专业见地堪称此类写作的示范与标杆。

很奇怪的一点,从支付平台PayPal到电动汽车特斯拉,从火箭公司SpaceX再到将社交媒体平台推特(Twitter)重新推出为“X”,这些引人注目的成果均被艾萨克森写进了书里,唯独曾几何时甚嚣尘上,极具吸睛效应的“超级高铁(Hyperloop)”项目没有过多提及,只是差不多三言两语一笔带过。那么,这个项目本身真实度如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就此搁浅、不了了之了?难道是马斯克的创想又一次被过度炒作的结果吗?

艾萨克森认为,这些年来,每当马斯克身处绝境或感受到威胁时,他就会回想起在操场上被欺凌的恐怖经历。书中说道:“现在他有机会坐拥整个操场了。”这是一个略微尴尬的比喻,“操场”(playground)在英文中与“游乐园”同义。但这个游乐场不正是暗指马斯克收购了社交媒体推特吗?但业界普遍质疑,收购推特保不准是马斯克深陷泥潭、遭遇滑铁卢的开始。对于这个问题,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不会有答案,但唯一能确信的是,疯狂的人对世界多少有点作用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