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那些无法复制的苏联“黑科技”
《俄罗斯报》网站1月4日发表题为《核动力汽车、氢动力飞机、飞碟:哪些苏联成就如今我们无法复制》的文章,作者是伊戈尔·约尔科夫全文摘编如下:
苏联成立距今已有100年,苏联的科技成就往往与一些大事件相关联,比如首颗卫星上天、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驶入北极、航空领域屡创纪录、新奇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样品问世。
苏联的标志性成就清单可以继续列下去。其中一些被人遗忘,部分突破性技术曾是机密,另一些技术的研发工作因领导人的短视或国家的解体而停滞。如今,在想起这些成就时,仿佛这出自另一个更强大、目标坚定、志向未来的文明之手。这个文明的许多成就如今我们已无法复制。
“生态与进步”飞碟:独一无二
“生态与进步”项目是几乎能在任何地方起降的飞行器。国外称之为“俄国UFO”,因其特性与飞碟相似。它的研发工作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行,制造的两个原型机顺利通过测试。“生态与进步”项目具备成为全新空运类型的一切先决条件。
超级望远镜:超前于时代
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科学家接到政府下达的“特殊任务”——制造比美国人更大的望远镜,当时美国拥有直径为5米的海尔望远镜。
苏联科学家认为,镜面直径大出1米就够了。美国人甚至认为,制造直径超过5米的单片反射镜没有意义,因为自重会导致镜面变形。1976年,全球最大的6米大型望远镜(BTA)在苏联建成。它的设计全部采用国内技术,彰显了苏联在光学仪器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苏联望远镜的“视力”半径是美国望远镜的1.5倍。
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竞相前往BTA所在天文台,借助这个被叫作“行星之眼”的“奇迹”进行观测。BTA的世界之最纪录一直保持到1993年。
“暴风雪”号:技术的胜利
百万人参与“能源-暴风雪”航天计划。为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至发射场,苏联研制了世界最大的安-225运输机。这是苏联技术的胜利。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进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飞行,没有载人,使用自动模式。尽管“暴风雪”号被设计用于100次航天飞行,但它未再发射过。该项目1993年终止。2002年,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房屋顶棚坍塌,砸毁了该系列唯一一架飞向过太空的“暴风雪”号。
K-222:速度最快的潜艇
K-222是全球速度最快的苏联核潜艇。1970年12月,它在100米深的水下时速达到44.7节(约为82.8公里),创造了至今未破的世界纪录。目前核潜艇的平均时速为30节。K-222船体由钛合金制成,因造价昂贵而获“金鱼”之称。
“火箭”号:未来客运工具
1957年,苏联开始量产全球首批“火箭”号水翼船。这种船用于在长达600公里的线路上运送乘客,时速可达60公里。
“火箭”号大受欢迎,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纷纷购买。这种水翼船共建造了389艘,用于在苏联数十条河流的客运线上载客。如今,“火箭”号仅在勒拿河上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使用。
苏联航空:全部国产部件
苏联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自己的部件生产所有类型飞机的国家。苏联制造了全球40%的飞机。1976年,苏联国家航空公司成为世界上首家年客运量超1亿人次的航空公司。
核动力汽车:史上唯一
上世纪50至60年代,人们对核动力汽车进行过切实讨论。美国有福特核能概念车,苏联有“伏尔加-原子”项目。这个苏联项目甚至造好了试验样车。原本可能改变整个世界汽车工业的非同寻常的汽车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未知之旅。
这个项目起源于苏联原子能部长叶菲姆·斯拉夫斯基。1958年,他半开玩笑地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介绍了美国的汽车试验,而赫鲁晓夫的反应出乎意料:“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汽车造出来?我们在破冰船上已经成功了。”随后物理学家们试图说服赫鲁晓夫这不可能,对此他置之不理:“那就去找别的物理学家吧。”
最终,苏联成立了专门的设计局,其主要任务是打造核动力装置。制造出的发动机拥有在那个时代不可思议的性能,这简直难以想象!但这只是一个开始。1965年4月,这辆原子汽车驶向试验场。据测试人员回忆,驾驶感受非同寻常。原子汽车非常笨重,但增加的重量平衡了发动机的强劲动力。发动机还会散发巨大热量,尽管西伯利亚春寒料峭,车内却十分炎热。因此,物理学家开始研究第二版发动机。但此时赫鲁晓夫去世了,对该项目的兴趣悄然消退,两辆试验车也被处理。
氢动力飞机:全球首架
1988年4月,全球首架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图-155飞机顺利完成首飞。使用氢燃料的构想承诺将为全球航空业带来变革:飞行成本将大幅下降,同时更加环保。实质上,这是迈向未来的突破。
在图-155上,苏联设计师采用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其中许多在世界上至今仍是独树一帜。
在测试期间,液化氢被液化天然气取代,这一方案同样成功。图-155共飞行70次:5次使用氢燃料,65次使用液化天然气。没有发生一次事故。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该项目也悄然停止,未取得重大突破。
“里海怪物”:令西方惊异
苏联的“鹞”型地效飞行器又名“里海怪物”,是一种既像飞机又像舰船的庞然大物,其外观令西方心生畏惧。
与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战舰相比,它拥有10倍的速度优势。“鹞”型地效飞行器1986年下水,1990年投入试运行。它曾搭载10人,在距离里海1到3米的低空飞行,经受住了5到6级的风暴。
如今,唯一留存的“鹞”型地效飞行器搁浅在里海沿岸,锈迹斑斑,鲜有人问津。
个人计算机:先于乔布斯
1957年,莫斯科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亚诺维奇发明了第一部移动电话的原型机LK-1。这部电话重3千克,但经过一年的改进,设备重量降至0.5千克。它出现在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问世的20年前。
1958年,电子计算机“LITMO-1”在列宁格勒问世,这是个人计算机的原型。它每秒可执行100次计算。
1968年,个人计算机在鄂木斯克被制造出来。1973年,其发明者获得第383005号发明人证书,其中详细描述了这个“编程设备”。三年后,乔布斯在车库里组装了自己的苹果电脑。
科技:屡创第一的时代
1967年,540米高的奥斯坦基诺电视塔成为世界最高建筑。1974年,其第一的位置让给了646米高的华沙电台广播塔,但此塔1991年倒塌。目前,奥斯坦基诺电视塔仍是欧洲最高塔。
“托卡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热核聚变控制装置,1954年在莫斯科启动。它的等离子体温度达到了1160万摄氏度。科学界大为震惊。西方急忙追赶苏联。
1977年,第一辆苏联自动挡汽车问世。它就是拉达1500S自动版,其出口型号为VAZ-2103。汽车在陶里亚蒂组装,使用荷兰的通用汽车变速箱。
1983年,第一台苏联对撞机在普罗特维诺动工建造。该项目计划在距离地面20到60米深的地方修建一条20公里长的环形隧道。与此同时,欧洲也开始研制大型电子对撞机,但苏联的设计能力更强。到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人已经完成自己的项目,而苏联因资金问题,到1991年时仅建成3公里隧道,项目1994年停工。
大家都在看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数学中有成千上万的定理与猜想,但只有少数几个被视为根本而基本的。有些已经被证明,另一些仍在等待它们的解答。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有哪些。巴拿赫-塔尔斯基悖论巴拿赫-塔尔斯基悖论声称,在三维空间中,一个实心球可 ... 科技之最07-05
-
赵建:战争、科技、债务已经形成了世界的“死亡螺旋”?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839篇文章。本文根据近日赵建院长及资深公共政策专家乔晓会老师内部直播整理而成。前言在本次直播中,我们聚焦资产配置的三大核心宏观因子——战争、科技和债务。这些因子相互关联:战争驱 ... 科技之最07-03
-
化学之父:拉瓦锡的革命性发现与不朽的科学精神 引言:开启现代化学的钥匙——拉瓦锡的传奇人生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有几颗星辰璀璨夺目,照亮了人类探索自然的道路。安托万-洛朗·拉瓦锡,作为“现代化学之父”,用他那严谨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的理论体系,彻底改变 ... 科技之最07-02
-
湖南科技大学:双非院校中的“性价比之王”,低分高就的明智之选 202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报考季的紧张氛围中,考生们都在瞄准最具“性价比”的高校。希望用手中的分数叩开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校的大门。在省属重点高校里,湖南科技大学是绝对亮眼的存在,这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 ... 科技之最07-02
-
“原子级制造”:中美科技竞争最核心、最前沿的战场 一场决定21世纪全球技术、经济乃至安全格局的终极竞赛,正在原子尺度上悄无声息地展开。这便是“原子级制造”(Atomic-Level Manufacturing, ALM)——一种允许人类以单个原子为单位,精确构建和操控物质的颠覆性生 ... 科技之最07-02
-
全球年产量仅克级,98号元素锎有什么用?它是暗夜中的中子火炬 锎是诞生于195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的回旋加速器中的元素(由西博格团队合成),其名源自发现地“加利福尼亚”,象征着人类拓展元素周期表边疆的雄心。作为第98号元素,锎不仅填补了超铀元素的序列,更以其独特的 ... 科技之最07-02
-
vivo再度放弃一英寸!技术流驱动小底也能撑起旗舰影像? 小米 12S Ultra 发布已有三个年头,在这三年里,旗舰手机的主打卖点基本都是一英寸超大底主摄,似乎谁没有一英寸就不能被称作是影像旗舰,毕竟「底大一寸压死人」的传言并非说说而已。但 vivo 一直不信这个邪,在viv ... 科技之最07-01
-
我们该如何打赢下一场科技战争?任正非谈科技突围的底层逻辑 被误判的时代:当“架起几门炮就能吓唬一个国家”的逻辑失效2004年华为准备以100亿美金出售公司时,恐怕没人想到十几年后会成为美国“精准打击”的对象。这种误判的本质,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科技发展逻辑的认知错位— ... 科技之最07-01
-
硬科技时代的创新创业:技术扩散、现金流平衡与宏观赋能 2025年6月24日至26日,第16届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以下简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设置全球经济、中国展望、剧变中的产业、投资人类与地球、新能源与材料五 ... 科技之最07-01
-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在不变中坚守,于变化中前行 凤凰花开,骊歌轻唱,又到一年毕业时。在这个毕业季,大学校长们以智者之思、师长之爱,为即将远行的学子送上最后的“人生一课”。他们或引经据典,或畅谈时代;他们谈创新与坚守,也论责任与情怀。人民网特别推出“ ... 科技之最07-01
相关文章
-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在不变中坚守,于变化中前行
- 长三角大科学装置如何有效实现开放共享
- 从封锁突围到全球引领:华为再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强
- 逆境中突围!华为登榜《时代周刊》2025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 入选《时代周刊》2025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华为靠什么?
- 葛金文:“笨功夫”里藏着科研最朴素的真理
- 让科技人员放下包袱做科普
- 记者手记:让科学之光在争鸣中更加璀璨
- 科技之光点亮万家荧屏
- 探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助力中国科创 逐梦“星辰大海”
- 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刷新平顶脉冲磁场世界纪录
- 未来十年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创新一由我先知之名为你揭示
- 科技之光与暗影:当脑机接口叩响“灵魂”之门
- 周秦历史变局中技术进步的意义
- 为什么说芬尼是目前最好用的空气能?这篇测评给你答案
- 6.17地缘博弈与科技巨头角力的双重震荡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邓云生 一名离子显微镜工程师的光荣与梦想
- 高科技的威力——
- 要啥诺贝尔奖 这四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一个人就顶几个师
- 数字化永生的科学与幻想:我们能把意识上传至电脑吗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