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再度放弃一英寸!技术流驱动小底也能撑起旗舰影像?
小米 12S Ultra 发布已有三个年头,在这三年里,旗舰手机的主打卖点基本都是一英寸超大底主摄,似乎谁没有一英寸就不能被称作是影像旗舰,毕竟「底大一寸压死人」的传言并非说说而已。
但 vivo 一直不信这个邪,在vivo X200 系列上我们就能发现,vivo 选择使用LYT-818来代替一英寸大底传感器,它的纸面参数并不豪华,面积只有1/1.28,甚至不如三年前小米11 Ultra上那颗1/1.12英寸的GN2。但在功能性上,它的实用性要远超一英寸传感器一大截。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或许是 vivo 觉得不追求大底的路线是对的,又或者市场也认可了这一操作,知名爆料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年底发布的 vivo X300 系列会使用 LYT-818 的迭代传感器 IMX09A。
难道说,一英寸传感器的方向真的错了?
更先进的 IMX09A,会是旗舰影像新选择吗?
我们先谈一下vivo即将使用的IMX09A,首先它搭载了更先进的制程工艺,虽说官方暂未透露具体数据,但结合之前LYT-800搭载的是22nm工艺,雷科技猜测IMX09A应该会采用14nm 的工艺,这个数字放在手机处理器上已经是「老古董」级别,但在传感器领域,已经是顶天的存在。
更先进的制程代表手机能提供更多的算力给传感器,在计算摄影方面能带来更优质的体验。例如最常见的降噪算法,IMX09A 就使用了当下最先进的算法,即使在高感光度下,也能有效抑制噪点的产生。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以往在光线较暗的室内环境中拍摄,不管是一英寸大底还是 LYT-818可能会出现一些可见噪点,影响画面的纯净度,而IMX09A 能通过算法将噪点做到几乎完全抹去,画面干净利落,色彩还原准确。
另外在HDR表现上,IMX09A 能够更好地处理大光比场景。当拍摄既有明亮天空又有阴暗地面的场景时,它能够同时保留天空和地面的细节,让亮部不过曝,暗部不欠曝,呈现出更加自然、生动的画面效果。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来看,IMX09A 的动态范围比 LYT - 818 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捕捉到更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细节信息。
再者,借助低功耗高制程的特性,IMX09A 甚至可以跟高通骁龙8系列或联发科天玑平台深度整合,搭配它们家的 AI-ISP 来实现更多的功能( 例如更好的色彩统一、更快的对焦速度以及自适应降噪等等)。

(图片来源:高通官方)
最后是处理速度,IMX09A 能够更快地完成图像的捕捉和处理,减少拍摄时的延迟,让用户能够更及时地捕捉到精彩瞬间,无论是拍摄运动场景还是抓拍人物的表情变化,都能轻松应对。
可以看到,IMX09A 在日常拍摄的多个场景中的理论表现都要比之前的传感器更强,而且得益于体积更小,厂商可以将传感器的光圈做得更大,因此一英寸自带的高景深效果也并非不能实现。
不过这些都是理论表现,具体实装后能否有这个表现,就得看手机厂商们的调教功力如何了,毕竟俗话说「做得多容易错得多」。
大底 or 技术流,谁才是手机影像的未来?
如果你之前曾使用过搭载一英寸大底的手机,你一定会知道一英寸大底在手机上的表现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无敌」。
不管是早期的IMX989,还是后来迭代的LYT900,它们都拥有不少缺点:近距离对焦成功率极低,尤其是近距离拍摄一些课本、文件时你会发现怎么都对不上焦,这也导致厂商们不得不搞出「长焦微距」的功能来弥补这一缺陷;再比如由于早期制程工艺不够成熟,相机功耗非常高,拍摄时不但发热严重,连拍速度也大受影响。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更重要的是,一英寸大底的基础就代表其光圈数值无法做得太大,如果既要大底又要大光圈的话,手机的影像模组凸起可能是现在的好几倍,这么一台模组比机身还厚不少的手机,雷科技估计没几个消费者能接受。
换句话说,一英寸传感器虽然名义上进光量大,但实际拍摄出来的照片,其明暗对比的范围和色彩的丰富程度,反而会不如许多更新、底更小的传感器方案,这是技术上的差异。
雷科技之前曾针对小米 15Ultra、OPPO Find X8 Ultra 和 vivo X200 Ultra 做过一期影像横评,但如果不是我专门标注 vivo 使用的并非一英寸主摄,相信 95% 的读者都没有察觉到。因为一英寸大底虽然确实强,但相比起如今更先进的传感器,它的感知已经没有那么强了,很多时候都需要去抠细节才能看出照片的不同。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体积问题,一英寸传感器的体积之大大家都清楚,而搭载了 LYT-818 传感器的手机就能尽可能降低机身的重量和厚度,哪怕是其中一些主打影像的机型,也完全不再像过去那么厚重、有那么大的后摄凸起。
而且在体积缩小的情况下,光学镜头的厚度也会降低,意味着厂商可以放开手大干一场,也因此我们在今年能见到搭载 35mm 主摄镜头的 vivo X200 Ultra 和努比亚 Z70 Ultra。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新的影像旗舰「广角主摄」所占据的机身内部面积没有过去那么巨大,也就意味着手机厂商将会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去重新实现所谓「全主摄」的配置,这也是未来手机影像的发展必经之路。(今年的小米 15 Ultra 和 OPPO Find X8 Ultra 都为了给主摄让路,砍了一波超广角镜头的规格)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还有一个可能被不少人忽视的点,折叠屏手机受限于体积,几乎不可能用上一英寸大底传感器,而这些新「小底」传感器的出现,既解决了体积问题,又能带来堪比一英寸的虚化和更强的影像能力,这是手机厂商们所乐意看到的。
一英寸大底从目前看来最大的优势就是便于厂商宣传,在技术、效果和体积占比上已经有些不符合时代了。从营销上来说,一英寸传感器短时间内不会被市场淘汰,毕竟现阶段市场和消费者的认知还停留在「比大小」 和「数字游戏」水平。
大就是大,就算它不好用,但它名字就要比小底好听。
但从理性思考出发,从手机多摄系统的均衡性出发,我愿意让一英寸传感器进入博物馆。而这些搭载了新技术的「小底」传感器才是手机影像的未来。
写在最后
手机影像赛道已经逐渐从「卷数字」进入到「卷体验」的时代,能否将大底、高像素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提升,仍需依赖算法协同与生态优化。
手机影像,绝非无脑卷硬件就能带来好体验。如果基础体验做不好,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在成为一台“好相机”的基础上,手机厂商再通过AI、交互、视频等等的创新,不断让手机逼近甚至超越专业相机的影像水准,真正让专业影像技术日用化、随身化、简单化。
大家都在看
-
赵建:战争、科技、债务已经形成了世界的“死亡螺旋”?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839篇文章。本文根据近日赵建院长及资深公共政策专家乔晓会老师内部直播整理而成。前言在本次直播中,我们聚焦资产配置的三大核心宏观因子——战争、科技和债务。这些因子相互关联:战争驱 ... 科技之最07-03
-
化学之父:拉瓦锡的革命性发现与不朽的科学精神 引言:开启现代化学的钥匙——拉瓦锡的传奇人生在科学的浩瀚星空中,有几颗星辰璀璨夺目,照亮了人类探索自然的道路。安托万-洛朗·拉瓦锡,作为“现代化学之父”,用他那严谨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的理论体系,彻底改变 ... 科技之最07-02
-
湖南科技大学:双非院校中的“性价比之王”,低分高就的明智之选 2025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报考季的紧张氛围中,考生们都在瞄准最具“性价比”的高校。希望用手中的分数叩开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校的大门。在省属重点高校里,湖南科技大学是绝对亮眼的存在,这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 ... 科技之最07-02
-
“原子级制造”:中美科技竞争最核心、最前沿的战场 一场决定21世纪全球技术、经济乃至安全格局的终极竞赛,正在原子尺度上悄无声息地展开。这便是“原子级制造”(Atomic-Level Manufacturing, ALM)——一种允许人类以单个原子为单位,精确构建和操控物质的颠覆性生 ... 科技之最07-02
-
全球年产量仅克级,98号元素锎有什么用?它是暗夜中的中子火炬 锎是诞生于1950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的回旋加速器中的元素(由西博格团队合成),其名源自发现地“加利福尼亚”,象征着人类拓展元素周期表边疆的雄心。作为第98号元素,锎不仅填补了超铀元素的序列,更以其独特的 ... 科技之最07-02
-
vivo再度放弃一英寸!技术流驱动小底也能撑起旗舰影像? 小米 12S Ultra 发布已有三个年头,在这三年里,旗舰手机的主打卖点基本都是一英寸超大底主摄,似乎谁没有一英寸就不能被称作是影像旗舰,毕竟「底大一寸压死人」的传言并非说说而已。但 vivo 一直不信这个邪,在viv ... 科技之最07-01
-
我们该如何打赢下一场科技战争?任正非谈科技突围的底层逻辑 被误判的时代:当“架起几门炮就能吓唬一个国家”的逻辑失效2004年华为准备以100亿美金出售公司时,恐怕没人想到十几年后会成为美国“精准打击”的对象。这种误判的本质,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科技发展逻辑的认知错位— ... 科技之最07-01
-
硬科技时代的创新创业:技术扩散、现金流平衡与宏观赋能 2025年6月24日至26日,第16届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以下简称“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设置全球经济、中国展望、剧变中的产业、投资人类与地球、新能源与材料五 ... 科技之最07-01
-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在不变中坚守,于变化中前行 凤凰花开,骊歌轻唱,又到一年毕业时。在这个毕业季,大学校长们以智者之思、师长之爱,为即将远行的学子送上最后的“人生一课”。他们或引经据典,或畅谈时代;他们谈创新与坚守,也论责任与情怀。人民网特别推出“ ... 科技之最07-01
-
长三角大科学装置如何有效实现开放共享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大科学装置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载体,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主战场。截至2024年,中国已建、在建的国家级和非国家级大科学装置近90个,较十八大前实现翻番。这些“国之重器 ... 科技之最06-30
相关文章
-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毕天姝:在不变中坚守,于变化中前行
- 长三角大科学装置如何有效实现开放共享
- 从封锁突围到全球引领:华为再次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强
- 逆境中突围!华为登榜《时代周刊》2025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
- 入选《时代周刊》2025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华为靠什么?
- 葛金文:“笨功夫”里藏着科研最朴素的真理
- 让科技人员放下包袱做科普
- 记者手记:让科学之光在争鸣中更加璀璨
- 科技之光点亮万家荧屏
- 探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助力中国科创 逐梦“星辰大海”
- 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刷新平顶脉冲磁场世界纪录
- 未来十年最值得关注的科技创新一由我先知之名为你揭示
- 科技之光与暗影:当脑机接口叩响“灵魂”之门
- 周秦历史变局中技术进步的意义
- 为什么说芬尼是目前最好用的空气能?这篇测评给你答案
- 6.17地缘博弈与科技巨头角力的双重震荡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邓云生 一名离子显微镜工程师的光荣与梦想
- 高科技的威力——
- 要啥诺贝尔奖 这四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一个人就顶几个师
- 数字化永生的科学与幻想:我们能把意识上传至电脑吗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