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拧绳聚力”攻坚核心技术 赋能重点产业服务国家所需
春天的江苏,充满“拔节生长”的力量。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在超过2300℃的高温环境中,正进行着惊人的化学反应:一个个碳化硅单晶锭,依托自主研发的碳化硅外延设备快速“生长”。这种厘米级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是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当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国际大循环新优势的关键。江苏产业界、科研人紧紧拧成一股绳,正以“慢进亦退”的紧迫感,爬坡过坎攻坚核心技术,奋力奔跑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必由之路上。
向最难处攻坚,关键技术开辟产业新路
“你们起重机里面的芯片,是国产的吗?”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大代表单增海发问,并得到“全是国产”的肯定回答。芯片有多重要?它是工程机械控制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机器的“大脑”,直接决定运转效果。
科技自立自强,分量之重不言而喻,核心技术求不到、买不来,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发力技术“无人区”,科创企业奋力求索,跑出一条条新赛道。10多年前,国内芯片测试设备需求量很大,但当时超九成测试设备来自国外。“国内半导体测试这条产业赛道多年冷清,是因为该领域研发门槛高、风险高、周期长。”南京宏泰半导体科技公司总经理包智杰坦言,这种系统型设备包含各种复杂的软硬件,同时又要不间断运转,比单纯做某个功能、某个模块难很多。咬紧牙关,长期坚守,得到的果实也分外甜。“我们团队在10年内迭代开发出一款面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混合信号测试设备,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包智杰介绍。
新技术让传统产业重焕生机,不断迸发新动能新优势。“于江苏而言,做强机器人技术具有多重意义——不仅能壮大一个新产业,还能为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提供强大支撑。”东南大学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有感而发。他从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近30年,坐了近20年“冷板凳”,直到最近10年研究成果才实现产业化。近几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突破“遥操作”这一关键技术,研制出月面巡视机器人,应用在嫦娥三号、天宫二号等国家重大项目中。
解决“卡脖子”问题,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江苏始终以己所能服务国家所需。去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3%,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20%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跨地域跨领域联动,创新高地加快隆起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江苏科研、企业等各界形成一支“创新生力军”。“尤其重大科研项目、‘卡脖子’技术等,是‘难啃的硬骨头’,离不开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引导,需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力攻关。”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区域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韩子睿认为,“只有掌握了科技创新自主权,才能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增长活力,也才能守住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安全和战略底线。”
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江苏不断打破产学研转化的“玻璃门”,实现创新资源创新要素跨部门跨领域流动。“为让资金和技术‘双向奔赴’,产研院的项目经理常年活跃在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及企业之间,撮合对接,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省产研院信息技术事业部主任陈小蔷举例,半导体外延生长设备始终是产业链的核心和利润较高的环节,具有高技术壁垒。为实现技术突破,2020年3月起,项目经理施建新在全国范围内筹备组建团队,半年后成立芯三代半导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为让企业潜心研发,省产研院创新“投拨结合”模式,为其申请20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如果项目失败,则结题收官,宽容失败;如果成功,财政资金转为国有资本权益,可循环支持项目发展。今年1月,该项目传来喜讯:收到复购订单,正式进入量产阶段,目前估值16.65亿元。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省产研院还将持续精心浇灌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近年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能源环保等重点领域,省产研院布局建设72家专业研究所和重点领域集成创新平台,研发人员超1.2万人,累计转移转化技术成果7000余项,衍生孵化企业超过1200家,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省产研院院长刘庆表示,将重点培育一批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一流专业研究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供给。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实施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此外,梳理重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清单,集中组织研发力量精准攻克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各链条融通协同,发展动能激荡澎湃
江苏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创新生态良好,下一步如何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结合成传动高效“齿轮组”,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向前?
江苏近日面向全球发布2023年卓越博士后计划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揭榜领题”榜单,150个课题涉及11个重点产业集群,配套支持资金总额6.4亿元。业内人士介绍,这种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的科技创新机制,江苏早有探索,但是此次行动对揭榜对象的身份要求更为明确。“此举旨在引导更多处于创新黄金年龄的青年科研人员从实验室走向经济发展主战场。”
打通“链”与“链”之间的堵点,中国华电集团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自维美德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吴科认为,尤其在基础研究领域,人才是关键要素。近年来,公司积极加入央企创新联合体,大胆引进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在业内率先开展全国产化发电分散控制系统研制与应用工作。在此过程中,企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有力推动产业链上游国产基础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和示范应用。
科研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从0到1”的锐意突破,也需要“从1到10”的久久为功。
韩子睿建议,首先,充分发挥江苏科教所长,在战略必争领域加强体系化基础研究,在企业急需“解卡突围”关键环节加快研究;其次,推进有组织的攻关任务,改变过去以项目抓科研的模式,贯通整合在苏的国家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等优势力量,围绕“大目标”组建“大兵团”;此外,建立联合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人才,集中攻关,在离岗攻关期间,对人才的业绩考核、职称聘用、绩效奖励等给予全面保障或倾斜支持。(王梦然 林杉)
大家都在看
-
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传奇人生与科学奇迹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名字,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阿基米德,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不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更被誉为“力学之父”,与牛顿、高斯齐名,成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他的科学贡献,至今 ... 机械之最08-12
-
“宜昌大撤退”为何被称为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有一场重大的行动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便是“宜昌大撤退”。而领导这场行动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图为位于重庆北碚公园的 ... 机械之最08-10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二) 2025年最新考古与科技研究揭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唯一性"成就。本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展现十项颠覆认知的中国原创发明,揭示古人的智慧如何为现代科技提供解决方案。一、古代科技巅峰最早 ... 机械之最08-10
-
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新华社济南8月8日电 题: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新华社记者袁敏、王鸿硕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尊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他昂首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如炬, ... 机械之最08-09
-
精密齿轮,动力牵引,机械之美!🔧✨ 再精巧的齿轮也需要动力的牵引,再完美的音符也需指挥棒的引领。团队中若缺乏清晰的方向与坚定的支撑,纵有万千才华也难成气候。就像夜空中的繁星,若无明月的统领,终究只是散落的微光。优秀的引领者如同化学反应中 ... 机械之最08-09
-
全能工业强国:盘点法国10大制造巨头,感受来自法兰西的机械美学 都说德国工业全球顶级,其实法国才是欧洲最全能的工业大国。电气、航天、航空、核电、高铁无所不会,不敢说傲视全球,也能算遥遥领先。而且法国作为五常之一,没有德日那么好捏,几十年来对我国的工业输出十分大方。 ... 机械之最08-09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 2025年8月最新考古发现与科技验证揭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唯一性"成就。本文基于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25年度重大考古成果报告》及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精选十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历 ... 机械之最08-09
-
吴韵今风入画来——看无锡如何落笔“人文经济学” “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蛇年春晚,《无锡景》的吴侬软语婉转流淌,顾恺之、苏东坡、范仲淹、徐霞客等先贤乘舟踏浪,观潮而来,齐叹“踏遍江南更流连”“终不似无锡景”。游人在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观赏樱 ... 机械之最08-08
-
机械制图实战技巧:角的二等分,精准操作一步到位 在机械制图中,角的二等分是一项贯穿设计全过程的基础操作。从零件的对称结构设计到模具的分型面划分,从倾斜角度的精确标注到复杂零件的装配定位,都离不开角平分线的精准绘制。看似简单的 “一分为二”,实则是保 ... 机械之最08-08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七) 2025年最新考古与科技研究成果显示,中华文明在多个领域创造了世界级的创新成就。本文通过跨学科研究,选取十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发明,揭示这些古代智慧如何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新思路。一、材料科学先驱最早的合 ... 机械之最08-08
相关文章
- 吴韵今风入画来——看无锡如何落笔“人文经济学”
- 机械制图实战技巧:角的二等分,精准操作一步到位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七)
- 你知道吗?人体的30个之最!
- 机械制图绘图工具:铅笔及其使用方法详解
- 马钧:三国最被低估的机械天才,他的发明影响中国千年
- 机械制图:等分任意线段的实用技巧,从基础到进阶全解析
- 机械类最有前途的4个专业,制造业急需,分数要求高吗?
- 史上最牛的机械与设计手稿
- 世界十大巨型机械,陆地上的爬行怪兽,第一名竟然是......
- DeepSeek分析:机械类毕业生,去哪些城市发展前景最好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六)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五)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四)
- 新华走笔丨周楠:忆“双抢”,话千年农耕之变
- “阵地铁人”鏖战戈壁大漠
- 【揭秘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贡献】
- 新华走笔丨程思琪: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机器人“占领”了
- 揭秘!邵阳学院最厉害的三个专业,就业前景超赞
- 从机械蜘蛛到手术机器人,首都大学生在科研探索中发现创业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