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车企销量TOP10:车企的生存“图鉴”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日益成熟和多元化,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愈发丰富,车企之间的竞争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销量数据不再仅仅是一串数字,背后还体现着车企的产品竞争力、营销策略、品牌影响力以及对市场趋势的把握能力等,可以这么说,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是车企全方位的实力对抗。
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月的销量数据都如同一场大考后的成绩单,备受关注,不仅是对车企当月市场表现的直观呈现,更是反映整个汽车市场动态与趋势的关键窗口。
乘联会公布的批售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6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总计的批发销量为249万辆,创当月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7.5%;今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厂商的累计批发销量为1327.9万辆,同比增长12.2%。
6月的车企销量前十榜单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当下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以及技术发展方向和消费者需求的演变。无论是新能源车企的崛起,还是传统车企在转型中的挣扎与突破,都能从这些数据变化中找到线索。

自主车企重塑市场新格局
比亚迪以37.8万辆的月销成绩,拿下了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15.2%的市场份额,在国内车企销量排行榜上,再次一骑绝尘,充分彰显出了比亚迪当前强劲发力的市场态势。
比亚迪旗下的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依然是绝对的销量担当,而在这两个系列之外,比亚迪旗下腾势、方程豹等品牌的市场业绩也是蒸蒸日上,尤其是方程豹品牌,6月表现堪称亮眼,月度交付量达1.9万辆,同比暴涨605.3%。凭借差异化产品精准覆盖多维市场需求的方程豹品牌,有可能会成为比亚迪又一个重要的市场增长极。

图片来源:方程豹
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比亚迪构建了强大的技术和成本壁垒,不仅提升了比亚迪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了整个国内汽车市场的变革和整体的格局重塑。
吉利汽车的多品牌协同,也在持续绽放光芒。6月吉利汽车以23.5万辆的销量成绩,拿下了乘用车市场9.4%的份额。整个上半年,吉利汽车的累计销量接近141万辆,同比增长47%,创下历史新高。得益于上半年的优异表现,吉利汽车宣布将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从原定的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选择大幅度上调年度销量目标,不仅体现出了吉利对自己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也彰显了其在产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建设上的综合竞争优势。
奇瑞的6月表现也相当不错,月销量达到22.5万辆,其中接近半数是出口销量。结合奇瑞集团发布的销量数据,今年6月份,集团层面共计出口汽车10.6万辆,同比增长9.6%;整个上半年,奇瑞集团出口汽车55万辆,同比增长3.3%,保持中国车企出口第一名。
很显然,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奇瑞汽车在国际舞台上,也展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上,奇瑞凭借丰富的产品矩阵和不断提升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持续深化的新能源转型,迎合着时下国内汽车消费的趋势变化。在海外市场上,奇瑞汽车长期以来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和对海外市场的深入耕耘,也在持续开花结果,更重要的是,面向海外市场,奇瑞目前不仅在销售产品,还在输出技术,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逐步打破了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固有认知,保持市场份额稳步向上的同时,整体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都有了质的提升。

捷途自由者的海外新车发布会,图片来源:奇瑞汽车
长安汽车也已经成功破解市场增长密码,靠新能源和传统燃油车两条腿走路,实现了市场的全面布局和精准发力。6月长安汽车的批售销量达到了13.9万辆,其中新能源车批售销量高达8.75万辆,在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紧随比亚迪和吉利,是新能源车月销量季军。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长安汽车销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25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45万辆,同比增长48.8%。分品牌来看,阿维塔、深蓝、长安启源等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各展风采,形成了从高端到主流、从轿车到SUV的完整产品矩阵,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提升了长安汽车在各细分市场的竞争力。
长城汽车则是凭借更具差异化的市场布局,逐步完成了企业的市场业绩重构。2025年6月,长城汽车旗下的乘用车批售销量达到9.7万辆,旗下越野产品和主打智能化的新车型,都展现出了相当不俗的市场竞争力。
分品牌看,哈弗品牌6月的整体表现显著回暖,6月售车62,396辆,同比增长30.73%。WEY品牌同样“精彩”,6月单月销量破万,达到10,197辆,同比增长246.95%。坦克作为当前国内越野车市场上的领军品牌,6月售车21,571辆。近年来,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在迅速分化,硬派越野,已经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赛道,坦克品牌的用户基盘,也是越来越大。相对而言,欧拉品牌市场承压比较大,6月售车3,283辆。虽然欧拉品牌旗下也推出了闪电猫这样的中高端产品,但该品牌的市场主体,还是以好猫为代表的小型电动车,为主要支撑。但如今的国内小型电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各大车企纷纷推出自己的小型电车产品,试图在这个细分市场分得一杯羹,欧拉品牌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
合资车的坚守和转型求变
当前,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整体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市场层面,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性价比优势,不断抢占市场份额,使得合资品牌的市场空间持续被挤压。技术层面,不少合资品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方面步伐迟缓,在电池技术、驶辅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落后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购车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原本对合资品牌的盲目追捧是主流,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而这些,对不少合资品牌而言,都属于是短板项。
南北大众依旧是合资市场上的领跑者。
6月一汽大众销量为15.8万辆, 拿下了6.3%的市场份额。从历史数据来看,一汽大众曾在国内汽车市场长期占据重要地位,销量和份额表现出色。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其市场地位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事实上,挑战不仅来自新能源车,在燃油车领域,面对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型,在技术含量和产品综合实力上,一汽大众的同级产品,优势也在逐渐缩小,目前在终端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力,反而演变为持续的价格下探了。上汽大众的情况也类似,6月,上汽大众销量为9.3万辆。
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大众在国内市场上也在积极转型,推出更多新能源产品之外,在智能化赛道上,大众也开始与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合作,例如大众与地平线联合开发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预计在2026年就将逐步搭载于大众的新车型上。
在当前的汽车市场中,单纯依靠品牌溢价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加注重产品的综合性能、技术配置和性价比。对车企而言,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快速发展的浪潮下,本土化研发深度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重要。能够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并进行针对性研发的车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对大众汽车而言,在降价求量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土化研发,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技术领域的投入,推出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通过与本土供应商和科技企业合作,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电动化性能,尽快实现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商的转型。
当然,不止大众,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其他外资品牌也必须加快决策速度,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市场反应能力。还需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深入了终端用户的需求和偏好,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策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德系车企如此,日系车企,当然也不例外。
6月在国内市场上表现最好的日系车企是一汽丰田,共计售车8.3万辆,在月度车企销量前十榜单上,排名第九。目前,降价这种此前看起来与日系车不太沾边的市场策略,也已经成为主流日系车企保持市场稳定的核心手段,这种转变,其实也深刻揭示了日系所谓的精益生产模式,面对中国电动化浪潮时的脆弱性。
日系精益生产模式以其高效的生产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而闻名于世,曾经在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精益生产模式注重的是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对于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在面对中国电动化浪潮时,日系车企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没有及时的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导致在技术和产品上落后了不少。
中国电动化的高效发展,体现在技术创新、产品推出速度和市场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最近几年,主流自主车企市场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大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优化产品,持续提升着用户体验。相比之下,一汽丰田等日系车企,此前在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决策链冗长,技术研发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的快速变化。
好在进入2025年之后,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合资车企,在国内转型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团队中的中国人越来越被重视了。丰田在国内开始全面推行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赋予中国研发团队全流程的主导权。本田的本土团队,也在主导着全新的纯电平台;日产同样组建了中国专属的新能源团队,新车N7的电子电气架构,就是国内团队主导的。

图片来源:东风日产
上汽通用五菱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合资车企,旗下在售的产品基本都是自主车,但从股权结构上看,我们通常还是把上汽通用五菱归类到合资阵营中。
最近两年,国民“神车”品牌五菱和宝骏,也在做调整,从阶段性的成果看,上汽通用五菱已经进入新一轮的稳步提升期。6月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为8.5万辆,从绝对销量上看,与其他头部车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同比42.7%的销量增幅,还是能证明上汽通用五菱销量不断回暖的市场势头。
不过不得不说的事实是,在低端市场整体萎缩的行业大背景下,上汽通用五菱面临着品牌向上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挑战。品牌向上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关键,但在品牌向上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营销等成本,这与成本控制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对当前的上汽通用五菱而言,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至关重要,既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品牌形象,又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采购成本等方式控制成本。面向未来,上汽通用五菱需要更加精准的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推出更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不久前,上汽通用五菱730车系的“复活”,就引起了不小的行业关注,从宝骏730到新推出的五菱730,能否再现“国民MPV”的昔日辉煌,确实值得期待。

图片来源:五菱汽车
再来聊一聊特斯拉,目前的特斯拉,在国内的品牌光环已经消退不少,也到了需要做出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注入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来提振市场。6月,特斯拉中国售车7.2万辆。
在中国市场上,特斯拉曾是众多国内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品牌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自主新能源品牌纷纷崛起,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对特斯拉的市场表现造成了严重挤压。
当然,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持续加剧的局面,特斯拉中国也可以选择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毕竟较之于一众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出海尝试,特斯拉在全球舞台上的品牌认知度和接受度更高,将上海工厂转型为出口基地,特斯拉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上半年的车市洞察
6月刚刚过去,2025年业已过半,结合国内主流车企当前的市场表现,我们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车市消费趋势的显著变化。
首先是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2025年的国内汽车市场上,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因素,行业进入了激烈的“技术军备竞赛”阶段。混动技术的升级、800V平台的普及、辅助驾驶系统的标配化等等,都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推动着汽车产品的持续升级换代。当然,消费者也能够享受到更先进、更智能、更环保的汽车产品。
其次,国内汽车供应链的“权力”更迭也越来越明显,宁德时代、华为等科技企业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正在逐渐取代传统Tier1,掌握产业的核心话语权。伴随着中国产业链企业的崛起,整车企业也开始重新审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逐步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以获取更先进的技术和零部件。
再者,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全球化双循环,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奇瑞、长城、比亚迪等自主车企不仅向海外销售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也开始更多的向海外市场输出技术、扩充产能、建设品牌,都在积极的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提升不少,我们正在逐步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此外,不少在国内表现不佳的合资品牌,也开始依靠在中国市场上的产能布局,发力海外市场,而且已经取得相当不错的出口业绩。
当然,还有残酷的市场洗牌预警,也“高悬头上”。
小众的合资品牌或将陆续退场,就在几天前,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消息称,因公司已无重整可能,根据部分债权人意见,经债权人委员会讨论,管理人已经申请长沙中院裁定宣告公司破产,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合资车企,正式走入历史。接下来,类似的案例会不会再次上演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测的是,无法高效整合各方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的合资车企,未来面临的市场压力,只会越来越多。
此外,新势力淘汰赛也将进入生死时速的阶段,一些腰部和尾部新势力车企,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当前已经进入头部阵营的新势力车企,也不意味着就已经绝对安全,不少头部新势力,目前也面临着不小的市场和盈利压力,谁能“战斗”到最后,充满不确定性。
回顾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市场,我们感受到的是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整体态势,具备技术优势,并逐步完成多元化布局的企业,在一骑绝尘;通过多品牌协同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但那些依旧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大潮中随波逐流的企业,则不得不面度越来越“恶劣”的市场环境。
展望未来,汽车市场将继续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车企需要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市场地位。
大家都在看
-
变天了!7月中大型轿车零售销量榜,奔驰E级第六,银河星耀8第三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2025年7月国内中大型轿车车型零售销量数据,在竞争激烈的中大型轿车市场上,新能源与燃油车的角逐愈发激烈,各品牌纷纷展现出独特的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7月中大型轿车合计零售销量为11.7万辆, ... 汽车用品08-13
-
氨糖软骨素排行榜第一名膝盖,这些品牌究竟好在哪 在关节养护的领域里,氨糖软骨素可是备受瞩目的明星产品。特别是对于膝盖关节问题,很多人都在寻找一款真正有效的氨糖软骨素。今天,咱们就来一场氨糖软骨素的大排名,看看在呵护膝盖关节方面,哪些品牌能脱颖而出,尤其是 ... 汽车用品08-13
-
诠释家庭用车新定义,领克900稳居销量榜前列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家庭结构变化,汽车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已从单纯的代步工具转变为承载多元需求的移动生活空间。全尺寸 SUV 凭借宽敞空间和多场景适应性,成为家庭用户购车的热门选择。2025 年上半年,全尺寸高 ... 汽车用品08-13
-
美国十大租赁最频繁的汽车以及购买一辆汽车的成本 如果说有一种汽车融资工具影响了美国人的驾驶方式,那么租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多年来,租赁一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享受高端或新款汽车的方式,其月供通常比分期付款少几百美元。无论您是精明的城市通勤者、成长中的 ... 汽车用品08-13
-
汽车零部件规模扩张,精选八大巨头! 汽车零部件(Auto parts)是指构成汽车整体的各个单元及服务于汽车的产品。它们种类繁多,涵盖了汽车的各个系统,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突 ... 汽车用品08-13
-
美国十大畅销汽车及其独特之处 美国汽车市场始终反映着美国人的活力品味、经济转型和驾驶习惯。2025年,传统的可靠性与创新技术的融合将决定最畅销汽车的销量。消费者继续青睐皮卡和 SUV,因为它们功能多样、性能强大,而人们对电气化和燃油效率的 ... 汽车用品08-13
-
7月份销量排名前列的汽车品牌有哪些?看看你的爱车有没有上榜 主流品牌销量格局:比亚迪领跑,吉利、奇瑞增长显著 - 比亚迪:7月总销量达344,296辆,继续领跑行业,旗下海鸥、海豹等车型月销超4万辆,腾势、方程豹等高端品牌销量均破万,产品矩阵优势显著。比亚迪 吉利汽车:销 ... 汽车用品08-13
-
7月最完整的汽车销量排行榜,这个榜单你看明白了吗? 7 月汽车销量榜单揭晓,中国车市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这份涵盖近 50 个品牌的成绩单中,比亚迪以 34.4 万辆的月销量卫冕冠军,但数字背后隐藏着更多值得玩味的行业密码。自主品牌阵营已形成清晰梯队分化。比亚迪、 ... 汽车用品08-13
-
燃油车大变天!7月零售量排名揭晓:轩逸夺冠,博越第3,宝来第52 导读:燃油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度调整,合资车型凭借品牌力和产品力持续领跑,自主品牌通过精准定位和技术升级不断蚕食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内部竞争已愈演愈烈。根据乘联会方面最新公布的2025年7月燃油车零售量排行榜数 ... 汽车用品08-12
-
变天了!8月第1周MPV销量榜揭晓,魏牌高山第二,燃油车夺冠 【8月第1周MPV车型终端销量排名分析】上周,国内MPV市场继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5年8月第1周(7月28日至8月3日,2025年第31周)销量前五十的MPV车型合计终端销量达到19663辆,与上一周(7月第4周,2 ... 汽车用品08-12
相关文章
- 中国一线品牌膜片式脉冲阻尼器排名前十阀门厂家
- 2025全球汽车制造行业工业洗地机排名 聚焦车间油污清洁
- 购买前值得一看的 10 款宝马 X3 竞争对手
- 中国汽车产量排位变动,安徽跃居榜首
- 实现大胜!8月第一周燃油车销量排名:合资车霸榜,逸动无缘前十
- 哪些汽车用品完全没必要购买?
- 7月汽车厂商销量排行榜 车企零售销量十强榜公布
- 统一商用车润滑油过硬品质,国产润滑油排行榜位列其中
- 官宣!7月汽车前十销量榜单 长安、奇瑞冲进前五 长城成“黑马”
- 哪些汽车用品完全无需购买?
- 北京人最爱买什么车排名 长城系竟无一上榜
- MPV格局生变!8月首周销量排行:赛那断层领先,GL8第7,奥德赛12
- 汽车零部件巨头上半年业绩分化:关税、智驾、需求三重角力
- 最新!5月汽车保值率排名揭晓:本田丢冠,丰田宝马大增,吉利第4
- 7月汽车销量厮杀!零跑破5万,小米超3万,比亚迪仍霸榜
- 10 款真正值得信赖的跑车,保养和维修费用绝对不会让你破产
- 买豪华车需谨慎!新车质量榜:保时捷逆袭,沃尔沃前五,宝马达标
- 适合老百姓常开的车,安全质量排行榜!第一名20年开不坏!
- 7!月汽车销量排行榜(宇宙最详版)
- 4种不靠谱的汽车用品,倒贴钱也不要买,新手司机一定得留心
热门阅读
-
充气泵十大品牌排行榜,充气泵哪个牌子好 07-13
-
车衣十大品牌排行榜,车衣哪个牌子好? 07-13
-
房车十大品牌排行榜,房车哪个牌子好? 07-13
-
摩托车十大品牌排行榜,摩托车哪个牌子好? 07-13
-
汽车油漆十大品牌排行榜,汽车油漆哪个牌子好?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