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却被国人严重低估,可与牛顿相比
杨振宁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可以和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牛顿等前辈大师相比。
这是陈方正在西湖大学湖心讲堂谈到杨振宁时,做出了评价。陈方正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学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物理系名誉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相信不少人看到陈方正对杨振宁的评价时,会感到很诧异。因为说起杨振宁,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他的科学成就,甚至根本想不到他有什么科学成就,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私生活,尤其是他后来的婚姻。
客观地说,在华人圈子里,人们对于杨振宁的误解实在太深,根本不清楚他其实代表了华人在物理学中最高的科学成就,而且是可以匹敌全球最顶尖物理学家的存在。不仅如此,他还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授予了杨振宁,颁奖词是这样说: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
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关于杨振宁,网友们最爱争论的有2大问题:
1、杨振宁对于国家究竟有哪些贡献?
2、杨振宁到底有哪些科学成就呢?
这篇我们就来好好讲解一下这两个问题。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那大概就是:用50余年的努力,持续为我国科研教育事业、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杨振宁最为人诟病的,除了婚姻,还有当初不愿意回国。许多网友都在说:他等到国家富强后,回国养老的。实际上,这是对杨振宁最大的误解。
杨振宁在1945年获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并且在后来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也计划像邓稼先那样乘船回国,就在他准备一切,要启程的时候,美国总统杜鲁门突然下了一个命令:
中国学生在美国得到理科、工科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让他们回国。
就这样杨振宁被挡住了回国之路。实际上,类似的遭遇也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当时钱学森计划回国时,美国海军次长坚决阻止,他还说: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师。

美国政府对钱学森进行了逮捕,最终是在钱学森导师冯·卡门以及加州工学院师生的抗议下,并交了15000美元保释金,钱学森才被释放,但却一直被美国政府严密监视,回国几乎是无望的。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安排下,前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与美方代表进行了严正交涉。王炳南并表示:
中国政府决定提前释放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人员,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取消对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中国侨民的扣留。
也就是说,钱学森之所以能够回国,除了他本人的决心之外,还有国家出面谈判,且通过11名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才最终实现的。
杨振宁就没有钱学森那样的好运,他是理论物理学家,而非实验物理学家,也不善于工程应用。在当时,理论物理学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局面而言,远远不如钱学森、邓稼先这一类科学家实用。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宁只能滞留在美国。不过,他也没有在这段时间里浪费光阴,而是做出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
1954年,他和他当时带的研究生米尔斯,首先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这是杨振宁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也是近代物理学理论中能够与相对论、量子力学比肩的基石理论,是物理学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一座高峰“标准模型”的骨架性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评价杨米尔斯理论时说:
杨-米尔斯场是物理上革命性的贡献。
多说一句,有五位科学家利用这个理论解释强相互作用力,后来诺奖委员会分两次授予这五个人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他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素有东方居里夫人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利用钴60验证“宇称不守恒”。

1957年,他和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的成就没有让杨振宁停下脚步。在接下里的20多年里,他在四大物理领域当中,斩获了10多项开创性成就,这当中几乎每一个都够得上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杨振宁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关于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历史地位,科学家聂华桐是这样评价: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之外,杨振宁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回国的机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一等就是20余年。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了美国政府解除了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立马申请回国。
但这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在申请期间遭受了美国政府以及FBI的轮番盘问,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于是,他踏上了归国之路,他也成为了当时美国在对华解禁之后,首位申请回国的华裔科学家。
是的,当初为了能够在美国继续做科研,他在1964选择从“中华民国”的国籍,改为了美国国籍。那他现在是哪国国籍呢?这是很多网友关心问题,其实也是查得到的,他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
回到正题,杨振宁并不是大家想得那样,等到国家富强了才回国,他其实从197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到中国来,并且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到处旅居。除此之外,在1980年代开始,他几乎都在中国,不过一直是处于旅居状态。2003年开始定居在了北京。
说他是来养老的,更是无稽之谈。杨振宁作为诺奖获得者,且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物理学,他根本不缺养老的地方,你想想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外国的诺贝尔奖项获得者,说要来中国养老,我们肯定会非常欢迎(和平奖除外)。不仅如此,他反倒是拒绝了许多高校的高薪邀请,比如,上世纪70年代,马里兰大学曾经向他开出了20万美金的年薪,但被他拒绝了,当时中国什么情况,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显然这不是要来养老,而是来报效祖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生物学家施一公评价杨振宁时说:
他的归来我觉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也说:
杨先生其实带动了一批人。
那他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呢?
1、充当中美沟通的桥梁
当时中美关系刚刚解冻,杨振宁回国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毛主席还和他谈了很久。后来,杨振宁就充当起了中美沟通的桥梁之一。

他当时在国内讲学,还被要求开具一份想要亲友名单,他第一个写上的就是邓稼先。邓稼先与杨振宁是同窗好友,两人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我们从小学习的那篇文章《邓稼先》,作者正是杨振宁。

2、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杨振宁返回美国之后,应“保钓”学生的邀请,投身于保钓运动。“保钓运动”即保卫钓鱼列岛及南海岛礁的爱国运动。即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出台的所谓的“美日安保条约”框架下恣意侵占钓鱼列岛,当时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等民间力量自助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护岛运动。杨振宁在美国各大高校演讲,主题聚焦在了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引起了巨大轰动,感染许多华人学生,在当时被称为:运动的精神导师。
同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杨振宁从历史、地理和现实角度,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3、为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71年开始,杨振宁一直投身于中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说来,有这么几个部分:一、促进中国高校与国际学术圈的交流。比如:他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建立起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许多中国学者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行学术交流,还募集到了许多资金,建立起了专门为中国学者做科研服务的基金。
二、建立高等研究院和高级别实验室。杨振宁发现,美国科研水平依赖高等研究院和实验室。于是,他开始到处募集资金,招揽人才,在国内高校建立高等研究院和实验室。比如:清华高等实验室,就是杨振宁效仿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模式创立的,他自己出任该研究所的荣誉主任,向全球招揽一流的人才,现在这个研究所的科研水平放眼全球都是第一梯队的存在。

三、从全球招揽顶尖人才为国效力。杨振宁在过去的50余年里,不断地促进中国和世界学术圈的交流,涌现出了大量的科院人员。
他想做的还不限于此,他还为中国招揽了顶尖科研人员,其中就包括了数学家张翘楚、数学家张守武、密码学家王小云、物理学家文小刚,物理学家张首晟等。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姚期智,他是图领奖获得者,他追随杨振宁来到清华大学,主动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在清华开始了著名的“姚班”,培养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顶尖人才。

四、设立大量的学术奖项。杨振宁刚回国那阵子发现,国内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他一直想要改善这个状况。于是,他利用自身影响力,找到了许多企业家,建立了各种学术奖项和基金。比如:“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求是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等等,他还为青少年能够从事科学、科学、科研提供了相关奖项,比如:“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等。
五、搞科研和教授物理学。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还在做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尤其是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相关领域,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除此之外,当时已经80多岁的杨振宁,还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讲授理论物理学课程。
很多人觉得杨振宁是回国养老,可没有人知道,他把自己在美国房子都卖了,全部捐给了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没有人知道,他放弃了清华给他的百万年薪,这些钱全捐给了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就评价说:
杨先生始终关心着中国一流的创新人才怎么成长。
试问,有多少人能像杨振宁这样,50年如一日,为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做贡献?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国内的许多媒体不去报道他科学成就,他对国家的贡献,偏偏去报道杨振宁的私生活,这属实是有点太过分!
杨振宁不仅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他更是一位爱国者!于是,我们看到,这些年无论是国家,还是科研人员,都在对这位学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9年,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了杨振宁。

当时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科学家颜宁,向杨振宁致敬说:
很激动见到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为何杨振宁后来没有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强如爱因斯坦,也拥有大量开创性成就,为何也就获得一个诺奖呢?
其实放眼整个诺奖历史,能够连续斩获2个100%份额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稍微了解一点诺奖的人,大概会提出“约翰·巴丁”、“居里夫人”以及“弗雷德里克·桑格”。
“约翰·巴丁”无论是1956年的诺奖,还是1972的诺奖,都是三个人同时获奖,所以就是2个“1/3”份额的诺奖,加起来连100%都不到;
“居里夫人”获得是一个物理学奖(1/4份额),一个100%份额的化学奖;
唯一的例外就是“弗雷德里克·桑格”,他在1958年获得了一个100%份额的化学奖,又在1980年获得1/3份额的化学奖。
但也仅有这一个例外,即便强如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没有染指过2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杨振宁没有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属于正常。
我国功勋科学家 ,“两弹一星”邓稼先曾说: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大家都在看
-
李彦宏:科技星海中的航海者,探索未来的灯塔 在浩瀚无垠的科技星海中,有一位航海者,他用智慧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用坚韧的意志穿越信息的海洋。他,就是李彦宏——那位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科技巨擘。站在时代的潮头,他如同一位穿越星空 ... 科技之最07-25
-
三战黑科技,最极致的输出——爆头骑 本期内容:爆头骑武将:吕布,太史慈,郭嘉对绝大多数平民玩家而言,五星武将储备有限,往往需要混搭阵容。而三势阵战法,正是为这类混搭需求提供了最具可行性的搭配框架。尤其在S3赛季后,三势阵已成为玩家必换的核 ... 科技之最07-25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相关文章
- 科技发力,只为西夏陵讲好千年往事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