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却被国人严重低估,可与牛顿相比
杨振宁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可以和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牛顿等前辈大师相比。
这是陈方正在西湖大学湖心讲堂谈到杨振宁时,做出了评价。陈方正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学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物理系名誉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

相信不少人看到陈方正对杨振宁的评价时,会感到很诧异。因为说起杨振宁,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他的科学成就,甚至根本想不到他有什么科学成就,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私生活,尤其是他后来的婚姻。
客观地说,在华人圈子里,人们对于杨振宁的误解实在太深,根本不清楚他其实代表了华人在物理学中最高的科学成就,而且是可以匹敌全球最顶尖物理学家的存在。不仅如此,他还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授予了杨振宁,颁奖词是这样说: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
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关于杨振宁,网友们最爱争论的有2大问题:
1、杨振宁对于国家究竟有哪些贡献?
2、杨振宁到底有哪些科学成就呢?
这篇我们就来好好讲解一下这两个问题。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杨振宁对中国的贡献,那大概就是:用50余年的努力,持续为我国科研教育事业、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杨振宁最为人诟病的,除了婚姻,还有当初不愿意回国。许多网友都在说:他等到国家富强后,回国养老的。实际上,这是对杨振宁最大的误解。
杨振宁在1945年获得出国留学的资格,并且在后来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也计划像邓稼先那样乘船回国,就在他准备一切,要启程的时候,美国总统杜鲁门突然下了一个命令:
中国学生在美国得到理科、工科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让他们回国。
就这样杨振宁被挡住了回国之路。实际上,类似的遭遇也发生在钱学森身上,当时钱学森计划回国时,美国海军次长坚决阻止,他还说:
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能抵得上五个师。

美国政府对钱学森进行了逮捕,最终是在钱学森导师冯·卡门以及加州工学院师生的抗议下,并交了15000美元保释金,钱学森才被释放,但却一直被美国政府严密监视,回国几乎是无望的。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安排下,前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与美方代表进行了严正交涉。王炳南并表示:
中国政府决定提前释放诺德等11名美国飞行人员,要求美国政府尽快取消对包括钱学森在内的中国侨民的扣留。
也就是说,钱学森之所以能够回国,除了他本人的决心之外,还有国家出面谈判,且通过11名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才最终实现的。
杨振宁就没有钱学森那样的好运,他是理论物理学家,而非实验物理学家,也不善于工程应用。在当时,理论物理学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局面而言,远远不如钱学森、邓稼先这一类科学家实用。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振宁只能滞留在美国。不过,他也没有在这段时间里浪费光阴,而是做出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
1954年,他和他当时带的研究生米尔斯,首先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这是杨振宁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也是近代物理学理论中能够与相对论、量子力学比肩的基石理论,是物理学距离我们这个时代最近的一座高峰“标准模型”的骨架性理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评价杨米尔斯理论时说:
杨-米尔斯场是物理上革命性的贡献。
多说一句,有五位科学家利用这个理论解释强相互作用力,后来诺奖委员会分两次授予这五个人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6年,他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素有东方居里夫人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利用钴60验证“宇称不守恒”。

1957年,他和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的成就没有让杨振宁停下脚步。在接下里的20多年里,他在四大物理领域当中,斩获了10多项开创性成就,这当中几乎每一个都够得上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杨振宁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关于杨振宁在物理学领域的历史地位,科学家聂华桐是这样评价: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之外,杨振宁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回国的机会。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一等就是20余年。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了美国政府解除了外国人访问中国的禁令,立马申请回国。
但这一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在申请期间遭受了美国政府以及FBI的轮番盘问,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于是,他踏上了归国之路,他也成为了当时美国在对华解禁之后,首位申请回国的华裔科学家。
是的,当初为了能够在美国继续做科研,他在1964选择从“中华民国”的国籍,改为了美国国籍。那他现在是哪国国籍呢?这是很多网友关心问题,其实也是查得到的,他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
回到正题,杨振宁并不是大家想得那样,等到国家富强了才回国,他其实从1971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到中国来,并且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到处旅居。除此之外,在1980年代开始,他几乎都在中国,不过一直是处于旅居状态。2003年开始定居在了北京。
说他是来养老的,更是无稽之谈。杨振宁作为诺奖获得者,且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物理学,他根本不缺养老的地方,你想想如果这时候有一个外国的诺贝尔奖项获得者,说要来中国养老,我们肯定会非常欢迎(和平奖除外)。不仅如此,他反倒是拒绝了许多高校的高薪邀请,比如,上世纪70年代,马里兰大学曾经向他开出了20万美金的年薪,但被他拒绝了,当时中国什么情况,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显然这不是要来养老,而是来报效祖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生物学家施一公评价杨振宁时说:
他的归来我觉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也说:
杨先生其实带动了一批人。
那他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呢?
1、充当中美沟通的桥梁
当时中美关系刚刚解冻,杨振宁回国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毛主席还和他谈了很久。后来,杨振宁就充当起了中美沟通的桥梁之一。

他当时在国内讲学,还被要求开具一份想要亲友名单,他第一个写上的就是邓稼先。邓稼先与杨振宁是同窗好友,两人有着极为深厚的友谊。我们从小学习的那篇文章《邓稼先》,作者正是杨振宁。

2、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1年,杨振宁返回美国之后,应“保钓”学生的邀请,投身于保钓运动。“保钓运动”即保卫钓鱼列岛及南海岛礁的爱国运动。即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日本出台的所谓的“美日安保条约”框架下恣意侵占钓鱼列岛,当时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等民间力量自助发起了一系列的爱国护岛运动。杨振宁在美国各大高校演讲,主题聚焦在了中国不屈不挠之精神,引起了巨大轰动,感染许多华人学生,在当时被称为:运动的精神导师。
同年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归还冲绳协定”听证会上,杨振宁从历史、地理和现实角度,讲述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3、为科研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1971年开始,杨振宁一直投身于中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说来,有这么几个部分:一、促进中国高校与国际学术圈的交流。比如:他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建立起了“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许多中国学者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进行学术交流,还募集到了许多资金,建立起了专门为中国学者做科研服务的基金。
二、建立高等研究院和高级别实验室。杨振宁发现,美国科研水平依赖高等研究院和实验室。于是,他开始到处募集资金,招揽人才,在国内高校建立高等研究院和实验室。比如:清华高等实验室,就是杨振宁效仿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模式创立的,他自己出任该研究所的荣誉主任,向全球招揽一流的人才,现在这个研究所的科研水平放眼全球都是第一梯队的存在。

三、从全球招揽顶尖人才为国效力。杨振宁在过去的50余年里,不断地促进中国和世界学术圈的交流,涌现出了大量的科院人员。
他想做的还不限于此,他还为中国招揽了顶尖科研人员,其中就包括了数学家张翘楚、数学家张守武、密码学家王小云、物理学家文小刚,物理学家张首晟等。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姚期智,他是图领奖获得者,他追随杨振宁来到清华大学,主动放弃了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在清华开始了著名的“姚班”,培养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顶尖人才。

四、设立大量的学术奖项。杨振宁刚回国那阵子发现,国内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他一直想要改善这个状况。于是,他利用自身影响力,找到了许多企业家,建立了各种学术奖项和基金。比如:“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求是奖”“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等等,他还为青少年能够从事科学、科学、科研提供了相关奖项,比如:“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等。
五、搞科研和教授物理学。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还在做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尤其是论凝聚态物理、冷原子物理相关领域,还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除此之外,当时已经80多岁的杨振宁,还给清华大学的学子们讲授理论物理学课程。
很多人觉得杨振宁是回国养老,可没有人知道,他把自己在美国房子都卖了,全部捐给了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没有人知道,他放弃了清华给他的百万年薪,这些钱全捐给了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就评价说:
杨先生始终关心着中国一流的创新人才怎么成长。
试问,有多少人能像杨振宁这样,50年如一日,为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做贡献?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国内的许多媒体不去报道他科学成就,他对国家的贡献,偏偏去报道杨振宁的私生活,这属实是有点太过分!
杨振宁不仅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伟人,他更是一位爱国者!于是,我们看到,这些年无论是国家,还是科研人员,都在对这位学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9年,求是终身成就奖授予了杨振宁。

当时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的科学家颜宁,向杨振宁致敬说:
很激动见到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为何杨振宁后来没有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强如爱因斯坦,也拥有大量开创性成就,为何也就获得一个诺奖呢?
其实放眼整个诺奖历史,能够连续斩获2个100%份额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稍微了解一点诺奖的人,大概会提出“约翰·巴丁”、“居里夫人”以及“弗雷德里克·桑格”。
“约翰·巴丁”无论是1956年的诺奖,还是1972的诺奖,都是三个人同时获奖,所以就是2个“1/3”份额的诺奖,加起来连100%都不到;
“居里夫人”获得是一个物理学奖(1/4份额),一个100%份额的化学奖;
唯一的例外就是“弗雷德里克·桑格”,他在1958年获得了一个100%份额的化学奖,又在1980年获得1/3份额的化学奖。
但也仅有这一个例外,即便强如爱因斯坦、费米、狄拉克、海森堡、普朗克这样的理论物理学家,都没有染指过2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杨振宁没有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属于正常。
我国功勋科学家 ,“两弹一星”邓稼先曾说: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大家都在看
-
最in,最炫,拉满科技感、给足未来感 一场创新的盛宴一个智慧的乐园涵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创能力5月17日,绵阳中学第二十届科技文化节现场展示活动酷炫上演!绵阳中学党委书记魏东宣布开幕,党委副书记、校长苟文彬致辞。无人机表演、动感的机器人互动展示 ... 科技之最05-18
-
爱因斯坦:从一颗“相对”的脑袋到改变世界的科学巨星! 在科学的星空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之路。他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甚至连那些对物理学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说出“相对论”这个词。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让人又爱又恨的天才 ... 科技之最05-18
-
天马科技靠“水中软黄金”逆袭,风险与难题待解 出品 | 创业最前线作者 | 谢小丹编辑 | 蛋总美编 | 邢静审核 | 颂文一直以来,鳗鱼都被人戏称为“水中软黄金”、“水中人参”。“水中人参”是指其营养价值高,而“水中软黄金”则形容其价格昂贵。正因如此,在中国 ... 科技之最05-18
-
2025 科技圈王炸!这 5 大突破,正在改写人类未来 科技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歇,每一年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和改变。而 2025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多个领域的前沿科技即将迎来重大突破,这些突破将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重塑整个世界的面貌。下面就带大家看 ... 科技之最05-18
-
科学红毯,让科学家成为“最亮的星” 5月17日,2025上海科技节开幕,科学家与人形机器人共走红毯。上海科技节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上海市民尤其是科技爱好者认知科学、体验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天上午,2025上海科技节盛大启幕,张江科学会堂穹顶广 ... 科技之最05-18
-
如果全人类联手,用最先进的科技和最高端的武器能不能干掉孙悟空 当现代武器的寒光遇上金箍棒的烈焰,当量子雷达的扫描遭遇七十二变的迷雾,人类文明与神话传说的碰撞,正在我们的想象中迸发出最绚烂的火花。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一场降维打击的推演——不是科技能否战胜神话,而是人类 ... 科技之最05-17
-
一条铺过11年时光的科学红毯,丈量上海科创的“长宽高” ●跨过11年漫长时光的红毯,丈量着上海科创建设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让科创明星们走过的路被更多人看见。●上海科技节是科学精神与城市品格的共鸣。这里既有“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也有“从1到100”的产业转化;这 ... 科技之最05-17
-
鸿蒙系统: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颗功能之星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鸿蒙系统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其众多令人瞩目的功能中,要说最吸引人的,那非“分布式能力”莫属。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 80%的鸿蒙用户对其分布式能力赞不绝口。想象一下, ... 科技之最05-13
-
剖析劳力士最有科技感的新一代机心之王:7135机心 在2025年的日内瓦钟表与奇迹展表展上,劳力士推出了搭载全新7135机心的Land-Dweller系列腕表,除了新系列的设计和内外规格之外,还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这块表所搭载的7135机心,这款机心拥有全新的技术— ... 科技之最05-09
-
国产黑科技有点猛!钻石崩成“白菜价”,幕后推手竟是一个小县城 “黄金是黄金,钻石是钻石,少了哪样都不行。”一直以来,虽然钻石常常被人们调侃为“智商税”,但在婚礼等重要仪式中,它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尤其是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等浪漫口号 ... 科技之最05-09
相关文章
- 国产黑科技有点猛!钻石崩成“白菜价”,幕后推手竟是一个小县城
- 荣耀手机别乱买,2025这三款才是良心之作,接近“零差评”
-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
- 英国“辟尔唐人”骗局:科学史上最荒唐的谎言如何欺骗世界40年?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锚定“五个世界之最”全新呈现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 艾萨克·牛顿:揭开科学革命的面纱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