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工程师:让机器更懂你
“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无处不在,有望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人工智能工程师方龙伟在谈到最近引领人工智能发展的ChatGPT时说,原来局限在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正在走向应用层,为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可能。而作为人工智能工程师,他们的工作是为人工智能塑造“智慧”。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就业岗位。所谓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与人工智能相关算法、深度学习等多种技术的分析、研究、开发,并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设计、优化、运维、管理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追踪前沿科研成果
未来的智能驾驶充满无限想象,方龙伟相信这是引领未来的科技。自2019年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毕业后,方龙伟就成为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工程师,从事的是车载芯片的开发工作,分析研究智能驾驶领域的人工智能算法,并研究、应用和优化图像识别、动作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
走进方龙伟的办公室,“选择挑战”“做精彩的事”“用芯创美好”的标语随处可见。“我的工作是研究、训练算法模型,测试其性能并解决出现的问题,然后将成熟模型的成果集成到车载芯片上。”方龙伟介绍,将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需要让其能够识别周围环境和各种交通规则。他的工作是让智能驾驶更加“聪明”,汽车能自动检测行人或者交通规则,以此作出“思考”,判断是走、停,还是转弯。而芯片就像是汽车用来“思考”的“大脑”,为智能驾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人工智能工程师是偏向研究型的工作岗位,需要时刻追踪前沿科研成果。在方龙伟看来,人工智能的“智慧大脑”是用人类的智慧不断“喂养”出来的。“我们平时要看大量前沿的科研论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改进、调试算法模型,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到产品上。”
创新驱动技术迭代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迭代发展,催生出许多新场景、新应用,而处于技术创新前沿的人工智能工程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为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的特点,方龙伟所在团队研发的产品会同时推进三个版本:已经在使用的稳定版本,正在搭建的改进版本,以及未来要使用的最前沿版本。“产品线需要成熟稳定的应用,但也得储备最新的技术,然后不断迭代发展,这种模式既能紧跟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也能保证产品具有稳定的性能。”方龙伟说。
“行业生态的变化非常快,七八年前的算法现在大多都已经被淘汰,算法变得越来越高级,算力也在快速提升,我们只有通过不停地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技术迭代的节奏。”李龙一佳谈起入行8年以来的经历和感受。他自2015年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后,就一直从事互联网算法方面的工作,如今是字节跳动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
“创新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工作就像是在搭积木,先把遇到的问题解构成几大模块,再针对每一个具体模块寻找解决方案,或是借用前沿技术知识,或是利用现有工具箱组合新方案,最后像搭积木一样将模块拼接起来,通过不断更换、重组、升级,推动技术成熟进步。”李龙一佳说,他们处于技术创新的前沿,遇到的很多难题都是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赖于持续的技术创新。
智能应用照进现实
应用需求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链,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工程师考虑的是应用场景问题,将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做成能推向市场的产品,以解决人们的需求。比如,人脸识别以前只是一种图像识别的算法,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才成为能够进行身份识别的工具。”李龙一佳认为,算法其实不过是冷冰冰的数学,重要的是能不能转化应用。
同样,在方龙伟看来,人工智能工程师的使命并不在于像科研人员一样钻研出高深的算法和模型,而是要将这些算法和前沿技术尽快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并推向市场。“这需要具备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团队合作和跨领域交流的能力。因为人工智能更注重多领域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大多数任务都需要集思广益,通过团队紧密协作完成。”为进一步融通学术研究和产业应用,方龙伟还攻读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英特尔中国公司联合举办的博士后培养项目。
“不确定性、对未知的探索、每天都在变化的新鲜感……”李龙一佳给出他热爱这份工作的理由。
“在每天的工作中,你都在面对很多新变化,并不断探索未知。”李龙一佳说,这是改变未来的事业,每一次探索,都有可能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孙亚军)
大家都在看
-
雷克萨斯:颜值与动力的选择悖论?成年人根本不做选择! 当雷克萨斯那标志性的纺锤形格栅在车流中一闪而过,总能精准收割路人的目光。可当你真正站在展厅中央,面对心仪的雷克萨斯,内心却难免陷入一场无声的拉锯战:究竟是选择它摄人心魄的设计艺术,还是拥抱那澎湃汹涌的 ... 机械之最08-14
-
这是大疆做扫地机器人的全部真相 大疆又上新了,这次是推出扫地机器人品牌“ROMO”。对于大疆研发扫地机器人,外界曾有过多次传言,这次终于正式对外揭晓。ROMO此次共三个版本(DJI ROMO P、DJI ROMO A、DJI ROMO S),国内市场最低售价为4699元。入 ... 机械之最08-14
-
明朝升职最快首辅:多自夸,有辩才且擅批斗,误国投敌,夹头而死 1644年春,正阳门的暗影悄然溜过青灰砖石,北京城那个熟悉的声音忽然消失。张缙彦早已经站在门下,袖口一紧,呼吸也不再急促——他在等大顺军进城。偏僻的小巷又高又窄,远处震天的嗓音,有人喊,有人在哭,最后大明 ... 机械之最08-14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巨人,力学之父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贡献 引言:一个永恒的名字,一个永恒的传奇 在漫长的科学史上,有那么一些名字,跨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辉。牛顿、伽利略、高斯……他们的名字代表着人类智慧的巅峰。而在这些伟大科学家的行列中,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无疑是最 ... 机械之最08-14
-
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传奇人生与科学奇迹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名字,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阿基米德,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不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更被誉为“力学之父”,与牛顿、高斯齐名,成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他的科学贡献,至今 ... 机械之最08-12
-
“宜昌大撤退”为何被称为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有一场重大的行动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便是“宜昌大撤退”。而领导这场行动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图为位于重庆北碚公园的 ... 机械之最08-10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二) 2025年最新考古与科技研究揭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唯一性"成就。本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展现十项颠覆认知的中国原创发明,揭示古人的智慧如何为现代科技提供解决方案。一、古代科技巅峰最早 ... 机械之最08-10
-
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新华社济南8月8日电 题: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新华社记者袁敏、王鸿硕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尊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他昂首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如炬, ... 机械之最08-09
-
精密齿轮,动力牵引,机械之美!🔧✨ 再精巧的齿轮也需要动力的牵引,再完美的音符也需指挥棒的引领。团队中若缺乏清晰的方向与坚定的支撑,纵有万千才华也难成气候。就像夜空中的繁星,若无明月的统领,终究只是散落的微光。优秀的引领者如同化学反应中 ... 机械之最08-09
-
全能工业强国:盘点法国10大制造巨头,感受来自法兰西的机械美学 都说德国工业全球顶级,其实法国才是欧洲最全能的工业大国。电气、航天、航空、核电、高铁无所不会,不敢说傲视全球,也能算遥遥领先。而且法国作为五常之一,没有德日那么好捏,几十年来对我国的工业输出十分大方。 ... 机械之最08-09
相关文章
- 精密齿轮,动力牵引,机械之美!🔧✨
- 全能工业强国:盘点法国10大制造巨头,感受来自法兰西的机械美学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
- 机械工程最强的8所大学:清华哈工大并列第一,第三名出人意料
- 吴韵今风入画来——看无锡如何落笔“人文经济学”
- 机械制图实战技巧:角的二等分,精准操作一步到位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七)
- 你知道吗?人体的30个之最!
- 机械制图绘图工具:铅笔及其使用方法详解
- 马钧:三国最被低估的机械天才,他的发明影响中国千年
- 机械制图:等分任意线段的实用技巧,从基础到进阶全解析
- 机械类最有前途的4个专业,制造业急需,分数要求高吗?
- 史上最牛的机械与设计手稿
- 世界十大巨型机械,陆地上的爬行怪兽,第一名竟然是......
- DeepSeek分析:机械类毕业生,去哪些城市发展前景最好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六)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五)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四)
- 新华走笔丨周楠:忆“双抢”,话千年农耕之变
- “阵地铁人”鏖战戈壁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