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一款爆品

发布者:触摸天际 2023-11-12 10:06

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很多企业都会采取多样化经营策略,推出各种不同的产品。其实,赢家通吃,败者出局,才是商业社会最野蛮的生存法则。所谓得爆品者得天下。要想成为赢家,就必须找到客户痛点倾尽全力,打造出一款“爆品”来。

现在竞争激烈,大部分需求,都已经成了红海市场,或者存在很高的行业壁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进入。但是一些让消费者难受的小痛苦里,存在着巨大的蓝海市场。要想打造出一款爆品,就必须洞察客户需求,在一个细分领域,用一个产品,真正帮客户解决一个问题。

故事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就是通过找到客户需求,从而利用超级爆品翻身的。这还要从1904年的一个危机说起。

100多年前,《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旗下的一本专业杂志,经常发表一些严肃的专题文章。当时,它的会员总数才3600人,不仅缺少出版经费,还经常遇到稿件短缺的问题。


洪森商业故事汇。从故事中学习商业、管理知识

1904年12月,杂志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出版商打电话给当时学会唯一的编辑吉尔伯托•格罗夫纳,告诉他下一期的杂志里有11页空白,找不到合适的内容。如果再不想办法,杂志就要开天窗了。可是,当时编辑格罗夫纳手上并没有任何可以用的稿件。就在这山穷水尽的时候,他忽然看到桌上有一个盖着外国邮戳的大包裹,原来是两位俄罗斯探险家寄来的在西藏拉萨拍摄的照片,正好11张。在此之前,还从未有杂志刊登过关于拉萨的照片。想来想去,格罗夫纳一拍大腿,就用这个吧。于是就这样,11页的整版照片,每一张旁边都配上了简短的文字介绍,交付印刷了。

当时,在一本严肃的杂志中加入大量风景照,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格罗夫纳觉得自己可能会被炒鱿鱼,紧张得给自己“放假一天”。可是没想到,1905年1月,那一期《国家地理》一出版就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可是这次成功,却在董事会里引发了激烈的争吵。看到原本严肃的学会期刊竟然“堕落”成了一本满是风景照的大“画册”,两位董事气得发抖,痛斥格罗夫纳简直就是离经叛道。

可是,读者对摄影作品的期待却再也挡不住了。就这样,菲律宾的异国风情、黑暗里的野生动物、埃及古董、中国运河、还有加拿大落基山脉……都纷纷登上《国家地理》。在那个没有电视和电影的时代,摄影成了杂志的灵魂标志和杀手锏。通过一张张照片,人们看到了从未见过的远方。连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成了杂志的粉丝。现在,《国家地理》已经迎来了创刊130周年纪念,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最赚钱的杂志之一。

结语

好了,我们总结一下,想要打造一个爆品,首先就要找到还没有被满足的大痛点,然后通过单一精准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国家地理》这个故事中,两位辞职的董事只看到了专业期刊想要呈现的格调,而格罗夫纳却看到了人们对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并且用照片解决了这个痛点。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