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启蒙(38)

发布者:唯品一生 2023-11-12 06:00

3. 不善于主动沟通,与人合作

市场经济又是一种合作经济、团队经济。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各种学科、各种类型人才的共同努力,必须要依靠组织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支待,只有依赖整体团结的力量,才有可能在商战的险恶风浪中求得稳定的发展。同时,一个组织要生存,也离不开外在环境的容纳和支待,离不开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离不开其他社会成员的理解与支持。

据研究者声称,在日本和其他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之所以会有如此骄人的发展速度和企业增长业绩,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该地区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既吸取了欧美现代合理方法又继承了东方传统文化精华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又被称为是“团队精神”或“集体主义”。这种文化特别强调公司领导与职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特别强调通过整体努力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职员对企业的忠诚感很强,在企业不景气时也能与公司共患难,克服困难。特别是那些日本企业,内部高度团结,这使得它们能够生产出大量优质廉价的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以一个资深匮乏的弹丸之地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匡之列。这就说明,现代商业社会最明智,最有效的生存之道就在于“抱陌儿打天下”。

老实人不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一人独闯天下,就显得势单力孤,很难有所成就,也很容易在竞争中被击垮。对老实人的最好劝诫,就是引用美国公共关系专家布拉克斯顿的话,他认为“能和别人有效沟通,而且有吸引对方合作的能力,是使你的事业达到顶峰的最大助力”。下面,我们就不妨看看大不相同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将会带来多么不同的人生图景。

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都是中唐名将,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就军功和军事指挥才能而论,李更胜郭一筹。而就当时的处境和历史影响来说,李又远不如郭。郭子仪一生历经玄宗、肃宗和代宗数朝,生前风光,享有美名,死后闻名遐迩,是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少数名臣之一,被视为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完人“。李光弼呢,不仅生前处境不佳,受人谗间,受君王猜疑,而且死后也受到不公正对待,被视为大节有亏之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结局呢?这不能不说与他们两个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立场和方法有密切关系。

郭子仪不居功自傲,事尚至诚,"诏命徵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一些想离间和破坏他与唐王室之间关系的人自然无空可钻。在处理与下属关系方面,他宽厚待人,会做顺水人情,非常关心部属的利益,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因而部下对他感恩戴德。

反见李光弼,此人个性极强,缺少自知之明,不擅长也不屑于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因受人谗间,为君王猜疑,为左右和下级不满。结果是君臣关系越闹越僵,个人处境也越来越糟。他对部属严肃有余,宽容不足,照顾不周。手下将士都惧怕他,甚至不敢抬头看他。在将士心目中,他只是一个可敬可畏而不可爱的领导。对于这种人,人们往往是敬而远之,消极服从,一旦失势,愿意帮助他,为他站出来说话的人自然不多,有些人甚至唯恐避之不及,结果是“工于料人而拙于谋己”,"谋就自安,而身益危"。

4. 不敢突破规则,承担风险

市场经济还是一种创造型经济。市场经济之所以具有长盛不衰的活力,就在于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断地去创新去发明,去用更新更好的产品来赢得市场竞争中的胜利。有的经济学家就曾指出,美国的经济实力之所以始终保持世界第一,这与其每年世界第一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各种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的更新速度既带动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高速运转,同时又成为我们这个社会高速运转的一个象征。世界的日新月异、变动就意味着,我们现存的各种规则永远是落后的,永远赶不上现实变化的速度,因此,这些规则总是在被突破,总是在改变。举个例子说,当国内的企业正在为VCD的国家技术标准而争吵不休时,早已有厂商宣布DVD将以更优质、更完美的技术将VCD取而代之;当你正在为自己新购进一台“奔腾二代”的计算机而沾沾自喜时,几个月后,芯片制造厂就又推出升级换代品"奔腾三代”了。产品的每次升级、技术的每次创新,都意味着游戏规则的一次修改,跟不上这种修改,你落后一步就等于是落后十步。不敢参与这种修改和突破规则,那么你就永远做不了这个时代的先锋和领潮人。

就中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则正处于一个大转型、大创新的年代。我们的改革就是要突破旧制度、旧规则的枷锁的束缚,建立起一种更合理、更公平、更具有效率和活力的社会制度。一切都处于不明确状态,许多事物需要新的定义,许多的游戏规则需要加以修订。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我们应大胆地闯、大胆地试。这里的"闯”和“试”就有突破规则、探索出路的意思。突破某种规则,一时可能得不到理解,但是只要效果是好的,能够使大家都受益,就最终会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成为新的规则。社会就是在这种规则创新中前进的。

突破规则并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和观念,还是一种技巧和方法。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打破常规,更要学会反其道而行之,独辟蹊径,出奇制胜。有些时候,为了一个大目标的实现,就需要通过一些非规则、反规则的手段来扫清障碍、加快运作,从而达到最好的办事效果。商场如战场,用兵之法同样适用于商战。被日本企业奉为至宝的(三十六计)所提出的种种克敌制胜的计谋,其核心就是一条:不按常规行事。

老实人机械、僵化地看待规则,不懂得规则本身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只知道”守”规则,不懂得通过“破"的途径去“立”规则,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消极被动、落后挨打,难以成事。

有一年,规模庞大的世界博览会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会上展览着世界各大厂家的产品。美国赫赫有名的“五十七罐头食品公司”的汉斯先生,将自己公司的罐头食品也送去参加展览。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博览会的会务人员给他们安排的展位却在一个最偏僻的阁楼。尽管来参观博览会的人摩肩接踵,但却很少有人光顾汉斯先生的这个阁楼。整整一个星期过去了,汉斯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在博览会开幕后的第二个星期,会场中参观的人经常会从地上拾到一些小铜牌,铜牌上刻着一行字:"拾得这块铜牌,就可以用它到阁楼上的汉斯食品公司换取纪念品。“数千块铜牌陆续在会场上被发现。不久,汉斯先生那座无人问津的小阁楼,便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下,会场主持人怕阁楼会倒塌,不得不请木匠设计加固。从那天起,汉斯公司的阁楼,便成了博览会的“名胜”,参观者络绎不绝。直到地上的铜牌绝迹,依然盛况不减。与突破规则问题紧密相联的,就是冒险问题。因为突破规则本身就有着巨大的风险。风险意味着,它既可能使你输光老本儿,又可能赢回一座金山,风险越大,这些可能性就越大。最保险的投资往往只能得到最一般的微薄利润,这在市场竞争激烈、近乎饱和的状况下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事实上,任何一件事情当没发生之前,它都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因而我们在事前所作出的一切努力、所付出的一切代价都会有风险存在。风险贯穿于人类的一切行为过程之中。企业经营就是一种风险经营,再聪明的经营者也不可能完全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更无法预料对自己生存有重大关系的哪些外部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要想获得某种收益,你必须就要首先进行投入,而再审慎安全的投入也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面临风险,你不敢承担这种风险,就不可能会获得预期的收益。

市场经济是冒险家一展身手的斗争场。它为你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勇敢而精明的人去为自己的命运下注。这里以成败输赢论英雄,要想赢得成功首先必须输得起,输不起的心态便是一种不敢冒险的心态。古往今来,一个人要做的事情越大,其所冒的风险也越大;而风险越大,其可能获得的收益也越高。能成大事者,都是有远见,有魄力的冒险大王,在他们的冒险精神中,既有勇气的成份,又有智慧的光芒。

普遍而言,老实人比较胆怯,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往往缺乏冒险精神,这使他们的事业始终处于一种小格局、小境界和小发展之中,不能够及时把握住机遇,使自己的事业提升到一个更大的局面之中。也有些耿介型的老实人看似勇于冒险,实则是一种鲁莽,是一种缺乏明智认识的盲动,并不能算作是敢于冒险者。

有人曾向香港工商业巨子霍英东请教他成功的秘诀,霍英东的回答是:“能为人之不能为,敢为人之不敢为,即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回顾霍英东的一生,正是这种敢于冒险而不冒进的精神使他由一个渡轮的加煤工成为了香港的超级富豪。他的冒险精神从他兴办海底淘沙业上得到了非常集中的体现。

霍英东最初是从航运业发展起来的,然后又抓住机遇成功地首先转向地产业。但是,随着霍氏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香港地产业的竞争日渐激烈和残酷。虽然凭着他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经验,他完全能够继续在地产业独领风骚。但是,在这个渐趋饱和的市场上,利润又能做到多大呢?敢于冒险,乐于迎接挑战的霍英东又开始思索新的赚钱途径了。

他想到了海底淘沙,这一想法源于他的生意经历:他在建筑楼房时,常常为建筑材料的事而伤脑筋,海沙就是建材中的必需物品。他认为,香港岛小地少,建筑用沙大都从外部运入,且需求量随着香港的发展会日益增大,所以海底淘沙肯定会是一个很有潜力和前途的行业。

但是,海底淘沙需要把海沙从深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海底淘上来,又谈何容易。其对机械设备的要求很高,用工时间要拉得很长,获利的前景难以预测。当时的香港无人敢于问津。但对敢为别人之不敢为的霍英东来说,却是成竹在胸,他坚信,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劳动效率,海底淘沙就肯定能赚取可观的利润。主意既定,便马上动手实施。

1961年,霍英东从泰国花120万港元买了一艘长288英尺、载重1890吨的大挖泥船,命名为“有荣四号”。当船驶入香港时,亲朋好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如此巨大的投资,如果血本无归怎么办?霍英东却爽朗地一笑:“创业是需要勇气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勇气这胆量,这精神终于有了报答,“有荣四号”成了霍英东的"淘金船"。接着,他又派人到欧洲订购了一批淘沙机械船,用现代化手段取代了落后的人力淘沙。如一艘名叫“曼克顿号”的挖泥船,20分钟可从海底挖沙2000吨,并自动卸入船舱中。两年后,他已拥有80多艘各类船只,其中淘沙船达20多艘。与此同时,他还一举获得了中国海沙进口专利权,这等于是垄断了香港海沙的供应市场,成为了香港淘沙业的巨擘。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