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滴水放大100倍!这个青岛人上了央视……
一滴水放大100倍后有多震撼?
青岛的赵铁夫给一滴水拍了纪录片
奇幻的画面配上幽默的解说
赵铁夫镜头下的“微观世界”
吸引了无数网友
两年前,赵铁夫辞去英语老师的工作,转行做起科普博主。他从采集标本、培养微生物开始,观察、记录、拍摄、剪辑、解说,买不起仪器就自己组装,一点点改装、调试,开启了“在微观世界里的旅行”。
“我从这片湖里藻类多的地方取了一滴水,没想到一滴水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微缩动物园,这只喇叭虫好像被什么吓蒙圈了,其实它没那么脆弱,它能屈能伸,吃一会儿就会缩成团,然后再伸长接着吃,吃没了,就离开换个地儿吃,反正就是不停地吃。”

没有滤镜、没有特效,这部名为《一滴水里的动物园》的科普短片,是赵铁夫2022年初,花了3个月拍摄的。短片在网络一经发表,迅速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和转发。

赵铁夫:“发的时候就一下子很多网友在看,然后我也惊呆了,因为之前我发那个短视频的时候,没有太多人看,然后一下子很多网友在看,一下子上了一些网站的热门。”

醉心于观察微观世界的赵铁夫,现在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科普达人。而在此时之前,他是一家著名培训机构的英语词汇讲师,他自制的记英语单词的课程,长期在多个平台位列单词类销量榜首。虽然已经是英语名师,但赵铁夫心中却始终有一个科学梦。

赵铁夫:“因为从小就想做一个自然纪录片,但是我又没有条件去拍一下大的生物,那需要很多钱,但是拍这个东西我觉得很省钱,有的时候一滴水你就可以拍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都可以,成本很低,其实我是两年前,就是全身心投入,真正不做英语老师了,全身心投入做这个事情,但是决定要转行是七年前,我觉得追梦不晚,还有余生。”

对梦想的执着,让赵铁夫开始认真思考他想要的人生,两年前他最终决定追随自己的内心。而对于他放弃英语老师转行做科普博主的决定,家人从最初的质疑和反对,也慢慢地给予支持和鼓励。

赵铁夫:“最开始的时间很少跟他(父亲)交流,没说过这个事情,我怕他反对,因为太不靠谱了,即使我自己都觉得不靠谱,你从一个英语老师转型做什么科普博主,甚至以后要做什么科学艺术,别人都没听过,觉得太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没跟他提,2022年7月份,那个片子被央视转载之后,我觉得做出一定成绩了,我跟我父亲说了,他当时挺高兴的,他逐渐支持我,他说你做这个东西,虽然什么科学艺术不太懂,但是科普他是懂的,说这行,可以做下去,他说你要做一个你喜欢的事情,只要这个事情能让你受人尊重地活下去,你就一直做下去,这辈子会很幸福。”
自学改装显微镜
把微生物拍出奇特之美

拍摄《一滴水里的动物园》大获成功之后,赵铁夫把自己的热爱投射到每一个视频中,此后他又陆续拍摄了《这里很小,但会迷失》《弥补中学时代的缺失》等科普视频,网友们惊叹,这些高度专业化的内容竟然是出自一位自学者之手。
在赵铁夫看来,专注于热爱是最快乐的事。从采集标本、培养微生物开始,观察、记录、拍摄、剪辑、文案、解说,赵铁夫对自己的每一个科普视频都有着严苛的要求。大家知道用显微镜放大物体表面并不难,但是要把显微镜里的画面拍得立体好看甚至是美轮美奂,那就有难度了。

做微生物观察,好的设备是关键。昂贵的仪器买不起,赵铁夫就自学显微镜知识,自己独立组装显微镜。

普通显微镜拍出的效果大多是平面的,赵铁夫就想,自己是否能通过改装显微镜,拍出立体的效果,让画面更好看、生动。为了达到他期待的拍摄效果,赵铁夫买来显微镜零件,一点一点地改装、调试,同时不断改进照明方式。

通过不断努力和尝试,赵铁夫让这些观测画面从平面变得有浮雕感、立体感,甚至像是在太空里、大海里拍的。
赵铁夫的显微摄影都是从身边的环境取样,一些司空见惯却很少引人关注的东西经过他的拍摄,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美。目前赵铁夫还没有一个单独的工作室,他相对固定的研究地点是在一家咖啡店的二楼角落里。

赵铁夫说他把他的作品类型定位为“科学艺术”。在他看来,“科学艺术”是将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科学的概念、原理和发现,以促进科学的普及和理解。
赵铁夫认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他也希望,通过科学艺术的形式,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生物之美、科学之美。
两年来,赵铁夫经历过很多挫折,最困难的时候连100块钱都没有,在网络账号的评论区里,有网友表示在视频中找到了梦想的样子。赵铁夫回复网友留言时常说,他不敢鼓励所有人都去追逐梦想,但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梦想和热爱。

在赵铁夫看来,拥抱梦想是他的初心,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学科并产生兴趣,那么,他做的这件事就很有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梦想是最美的花朵

原来教英语,自己研发课程体系;如今做科普,又自己组装显微镜。面对挑战,赵铁夫把自己作为方法,从语言天地到微观宇宙,即便并未进行过系统性学习,他也能转换自如。盯着咖啡店的水缸不是行为艺术,而是为了还原自然之美的科学艺术,这再次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赵铁夫的网络ID是“地下科学家”,这致敬了他的偶像、同样不走寻常路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40岁才开始从事科学研究,依然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做出历史性的贡献。人生改赛道不易,可就算隔行如隔山,心中的热爱也会指引我们翻山越岭,一路向前。每一滴放大百倍的水都是一个美丽新世界,每一个用心浇灌的梦想都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转发!点赞!
转自丨央视新闻客户端
大家都在看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秦始皇陵青铜剑成分分析: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1974年,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批颠覆认知的青铜剑。这些沉睡地下2200余年的兵器,出土时剑身光亮如新, ... 科技之最07-14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要说 2025 年交通界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那得数世界经济论坛点名的结构电池复合材料 —— 这玩意儿简直是材料界的 “斜杠青年”,既能当车身骨架扛住磕碰,又能化身 “移动充电宝” 储存电量,堪称汽车界的 ... 科技之最07-13
相关文章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 好评中国丨以青春之我 筑复兴华章
- 赵建:战争、科技、债务已经形成了世界的“死亡螺旋”?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