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夫妻、钢筋工、架梁工……“五一”假期,他们坚守在工地上
塔吊夫妻:在天地回望中守护爱情
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的塔吊司机张志顺着牢固的钢梯敏捷地爬上近60米高的塔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透过驾驶室的前视窗,他看到妻子——信号工宋奉林正站在塔吊下,默默注视着他。
塔吊工,被誉为建设工地上“离太阳最近的人”,常常身处“城市之巅”开展工作;信号工则是塔吊司机的另一双“眼睛”,负责指挥塔吊进行吊装作业。
张志和宋奉林是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天津晨光道项目建设工地上的一对塔吊夫妻档,他们比其他搭档更默契。寒来暑往13载,这对最佳搭档,在日复一日的天地回望中守护着他们的爱情。
安全是每天的必修课
系紧安全帽帽带、整理安全带……每天上岗前,夫妻俩总会为对方整理着装。这已经成为夫妻二人的“岗前仪式”,安全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塔吊操作属于特种作业,需要极致的细心、专注和耐心。“听从地面指挥的号令,安全操作是我的第一准则。”张志说。
作为“指挥官”,宋奉林片刻不敢松懈。每次作业时,她都昂着头,手握对讲机,嘴不停、脚不停,心里眼里只有起钩、落钩、回转、变幅……一遍遍向丈夫传输着操作指令。期间,不时夹带一两句叮嘱。
狭小的操作室里,按照妻子的指令,张志熟练地操纵着操作手柄,准确吊起钢筋、铝板等建材,运输到各个作业面。
今年43岁的张志是河北邢台人,20年前来到天津务工,成为一名塔吊司机。上塔吊这样的“简单”活儿,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每天徒手2次攀爬塔吊,四五分钟就能爬到驾驶室。
“我第一次爬塔吊时,两腿抖得厉害,不敢往下看,36米高的塔吊我爬了10多分钟。”回忆起初次爬塔吊时的情形,张志至今心有余悸。
“随着工程的进度,我们的塔吊也要继续升高,这项工程最终会达到90米左右”。张志告诉记者。90米,并不是张志的“顶峰”。20年间,他多次操作过130多米高的塔吊。
除了要克服恐高心理,他们还要经受酷暑“烤”验。夏季,塔吊被烤得烫手。攀爬时,张志戴上隔热手套,以防被烫伤。每次爬到驾驶室,他都是汗流浃背。据统计,每年,张志攀爬塔吊5万多米,惊人的数字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操作室里有空调,我爱人在下面指挥,工作环境与天气情况直接相关,她比我辛苦得多。”张志心疼地说。
专业是谋生立业之本
“塔吊操作一定要稳,手上的操作杆只要误差1厘米,传递到下方作业面就会扩大成几倍的空间误差,最终吊装就位点将会偏移好几米。”张志说。
塔吊控制是精细工作,而专业则是张志谋生立业之本。每一次操控,他都一丝不苟,生怕因一丝一毫的失误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吊装频次是衡量塔吊司机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主要指标。“眼力、手感、技术、心态,一样都不能少,操作机器的时候必须全神贯注。”张志介绍,在夫妻俩的默契配合下,他们最快的时候一天能达到上百吊。
数年的塔吊实操经验,张志意识到,“塔吊司机不能只是操作员”,还要会维修。每次专业检修人员来检修塔吊,他都会在一旁跟着学,不懂的地方就追着问。检修师傅被他的勤学好问感动了,将眼观、耳识等“绝活”倾囊传授给他。
每年公司组织大型机械设备安装质量检验和专项技术培训,张志也从未缺席。“我文化水平不高,难得有机会参加培训,更得好好学,多掌握专业知识,多了解塔吊性能,才能把工作干好。”张志说。
如今,张志已经成为行家里手,日常检修及常见小问题,他都能轻松解决。他还能预估吊物重量,通过吊臂沉降幅度判定力矩大小等。
同丈夫一样,宋奉林在工作上也是精益求精。2010年,为了能和丈夫在一起,也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她考取了塔吊信号指挥证,成为一名信号工。
“‘准备就绪’‘落钩’‘停止’这些口号,我每天都得重复上百遍。”宋奉林说,尤其在起吊的时候,必须检查好吊装物件捆绑是否扎实、重心是否准确,然后才能发出调度信号。
13年摸爬滚打,宋奉林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指挥的每一个流程都烂熟于心。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些年来,夫妻俩共同参建了6个项目,日子过得辛苦却也甜蜜。
“今年是我们结婚20周年,我准备给妻子一个惊喜。”张志偷偷告诉记者。
因为工作性质缘故,夫妻二人总是隔空相望,只有在一天工作结束后才能见面。工作空闲之余,他们会将对讲机调成专属频道,聊聊家常、讲讲笑话、说说情话……
开塔吊是一份充满寂寞的工作。“好在工作之余,老婆会在对讲机里陪我聊聊天,听到她的声音我就安心了。”张志说。
不仅如此,在一些特定节日来临的时候,张志还会给妻子制造小浪漫。“去年5月20日那天,他用砖头在地上摆了个‘520’的造型;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他又亲手做了一束插花送给我,没想到他一个大老粗还懂这些。”宋奉林面带羞涩地说。
“别人指挥,我不放心。”整个采访过程中,宋奉林始终重复着这句话,这句话饱含了她对丈夫的爱。就是在这种相互奔赴中,二人携手走过20年。
“看,这就是爸爸妈妈建造的大楼!”每当放暑假的时候,夫妻俩会将两个女儿接到天津,带孩子参观自己参建过的工程。
看到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感受着天津日新月异的变化,张志和宋奉林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这一切都离不开像他们一样在高空作业的塔吊工们。这一幢幢高楼也见证了属于他们夫妻的别样浪漫。
(工人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玺 通讯员朱琳程志会)
“五一”假期,许多劳动者将在工作岗位上迎来自己的节日——
假日不打烊 奋斗在一线
倒排工期不停歇

济郑高速铁路是山东省与河南省规划建设的一条高速铁路干线。在济南市槐荫区济郑高铁的架梁施工现场,中铁十局建设者为了保障工期,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项目部倒排工期、把握节点,60余名建设者在岗,全面投入工作。当前,中铁十局济郑高铁山东段站前I标目前已架设箱梁419孔,占比全部架设任务的97%。”项目经理李德豹介绍说。
工地也有“半边天”
济郑高铁济南西第二动车所工程桥梁下部工程已接近完成。在施工现场,中铁十局济郑高铁“女子防护队”,则和其他建设者一样奋战在施工一线,她们时刻保持着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女性力量诠释巾帼担当,用责任和汗水撑起了济郑高铁建设的“半边天”。
顶着风沙过“五一”

临策至哈密铁路东起内蒙古自治区包兰铁路上的临河站,向西进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兰新铁路的哈密站相接,是阿拉善盟境内运营线路最长的一条国家级干线铁路。“五一”前后,中铁十局临哈铁路内蒙古段扩能改造工程一线建设者们也在一线的奋斗中迎来自己的节日。“五一”前后,他们顶着风沙紧张有序进行施工作业。“虽然施工条件艰苦了一点,但是为了助力工程早日完工,大家卯足了劲,干劲十足。”建设者们说。
(工人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江潭 邵帅司金田)
在祖国的天南地北
各条战线上
一线劳动者在岗位坚守
唱响了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
奋斗主旋律!
大家都在看
-
DeepSeek分析:机械类最“站上风口”的5个本来专业! 2025年机械类五大风口专业前瞻 当前,随着智能制造、绿色能源、高端装备国产化等国家战略加速推进,机械工程领域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以下五大专业凭借技术融合与政策红利,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智能装备与机 ... 机械之最07-19
-
拆解机械的 “骨骼与肌肉”:聊聊机械类专业的狭义定义 当我们谈论 “机械类专业” 时,很多人会联想到工厂里轰鸣的机床、汽车的发动机,甚至是机器人的精密动作。但在专业领域中,机械类专业存在 “广义” 与 “狭义” 之分。广义的机械类专业常常涵盖机械设计、电子控制 ... 机械之最07-19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二十八) 2025年最新考古发现与科技研究成果显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唯一性"成就。本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展现十项颠覆认知的中国原创发明,揭示古人的智慧如何为现代科技提供解决方案。一、材料科学 ... 机械之最07-17
-
【揭秘“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古希腊科学巨匠的辉煌人生与贡献】 你知道吗?在漫长的科学史上,有几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理论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更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石。今天,我们要走进古希腊的辉煌时代,认识一位被誉为“力学之父”的天才——阿基米德。一、伟大的 ... 机械之最07-17
-
铣工高级技师夏正华:勤勉笃行成就超精密零件制造“破壁者” 数控铣工,是指根据零件设计图纸,使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和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技术工人。数控加工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工种,是特种工具零件复杂的加工工序,齿轮花键涡轮成形等,都是铣工的“杰作”。深圳以制造业立市 ... 机械之最07-16
-
中国“机械工程”最好的大学排名,清华稳居榜一,西交大位列第四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今日精彩话题,感谢大家的阅览,希望能获得您的点赞 关注 评论小编在此先祝大家天天开心,日进斗金!年年快乐!机械工程专业一直是工科中的王牌专业,选择一所实力强劲的大学至关重要。今天就为大家 ... 机械之最07-16
-
机械专业黄金方向,毕业后直通百万年薪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你是否知道,2025年机械类专业毕业生中,仅3%的人能拿到百万年薪?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选择了机械与嵌入式、力学的交叉赛道!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浪潮下,机械专业不再是“车间蓝领”的代名 ... 机械之最07-16
-
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全解析!从薪资排行到500分以上院校推荐 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全解析:从薪资排行到500分以上院校推荐传统机械与智能技术的碰撞,正重塑中国制造业人才版图。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核心学科,机械类专业正经历从“传统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本文结合 ... 机械之最07-16
-
防波抵风浪 庇护归航人——记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 新华社阿克拉7月10日电 记者手记|防波抵风浪 庇护归航人——记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新华社记者金正 高剑飞这是6月3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拍摄的停靠在詹姆斯敦渔港的渔船。新华社记者 高剑飞 摄在西非国家加纳 ... 机械之最07-13
相关文章
- 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全解析!从薪资排行到500分以上院校推荐
- 防波抵风浪 庇护归航人——记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
- 机械类专业薪资榜:3个方向年薪轻松30万+
- 人类对薯条的开发,真的没有上限!谁懂……
- 对比二战轴心三巨头的野心:德国东进,日本扩张、意大利最膨胀
- 把叶绿体“偷”到自己体内,这些动物晒太阳就能活!太太太爽了
- 机械类专业中哪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最广
- 以实力创造传奇!机械革命签约黑马之师狼队无畏契约分部!
- 2025机械行业最吃香的岗位,第3个适合想躺平的人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力学之父”
- 镜观中国丨四个关键词回顾中国高铁发展征程
- 从31年到37年,日本军力猛增数倍,军费和资源从哪来的?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力学之父”,用智慧点亮人类科学的星空
- 机械工程专业哪个强?请看2025年全国机械工程专业大排名
- 哪些工程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最有名?清华和麻省理工齐名
- 综述丨中国与埃及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 人类制造的最暴躁的机器:古斯塔夫巨炮
- 记者手记:一座长江大桥的拔节“生长”
- Ilya尘封10年录音曝光!大二入Hinton门下,竟坦言机器学习反直觉
- Ilya尘封10年录音曝光,大二入Hinton门下,竟坦言机器学习反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