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有约丨拍中国空间站,赏最亮“中国星”

海报制作:冯娟
近日,中国空间站的“最后一块拼图”——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并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普通公众如何用手中的镜头,拍摄下中国空间站在地球上空飞行的浪漫身姿呢?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修立鹏介绍,作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天文爱好者赵鑫磊2021年12月19日拍摄的中国空间站飞越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的矿用卡车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本人供图)
中国空间站每天绕地球公转16圈,每1.5个小时就转一圈,在地面上的中低纬度地区,经常能够在傍晚或黎明时分看到它在天空中划过,最亮时亮度超过-1等,肉眼轻松可见,是名副其实的最亮“中国星”。
“此刻,中国空间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左右的轨道上运行,大家虽然心向往之,无奈它离我们太远,但我们可以拿起相机或手机与空间站合影。”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王俊峰说。

这是天津市天文爱好者郭忠志2022年10月18日在天津市河北区民权门附近拍摄的中国空间站过境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本人供图)
如何跟中国空间站来一张“合影”,与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隔空”互动?专业人士表示,首先要了解空间站过境的准确信息,这是成功捕捉它的基础。这一点可使用“天文通”等微信小程序或专业的网站、App查看自己所在地空间站过境的时间、方位角和亮度等信息,选择其中高度适宜、亮度较高的过境机会来观测和拍摄。一般而言,拍摄中国空间站不需要专业的设备,单反相机或手机均可。建议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即在空间站路过的路径上等待它进入视场,这种方式成功率较高。

这是北京市天文爱好者姜智涵2022年10月16日拍摄的中国空间站飞越北京中央电视塔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本人供图)
中国空间站本身不发光,是被太阳光照亮的,且亮度始终在变化,一般来说,空间站处于它轨迹的最高点时亮度最佳。
如果在较亮的城区拍摄中国空间站,相机的感光度不宜太高,ISO为400-1600即可,曝光时间可适当增减,保证照片不过曝。选择广角镜头,拍摄前最好能找到空间站过境轨迹附近的亮星为参照物和曝光目标,如牛郎星、织女星、轩辕十四、大角星、天狼星、金星、木星等,能看到这些亮星,就一定能拍到空间站。拍摄完成后,将有过境轨迹的照片用相关软件堆栈合成,就能得到一张空间站完整的过境照片。
要拍摄人物与空间站的“合影”,则要关注中国空间站过境方位角和高度角。当高度角超过30度时,就需要被拍摄人物站在较高的位置,采用低角度仰拍的方式连续拍摄。被拍摄人物身体尽量不要有大幅度动作,以免影响拍摄效果。

这是北京市天文爱好者彭竞2021年12月1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幼儿园拍摄的中国空间站过境照片(轨迹为多张照片堆栈)。(本人供图)
眼下正值初冬,晴天率高,大气透明度也好。“感兴趣的公众不妨在晴日借助各种‘工具’寻找中国空间站的过境良机,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空间站飞过自己所在城市的美丽瞬间以及和自己的精彩‘合影’。”修立鹏说。
策划:刘心惠
记者:周润健
编辑:崇大海、唐健辉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 出品
大家都在看
-
天文学的奇才:第谷·布拉赫如何颠覆了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在科学史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位天文学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贡献,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他就是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这位丹麦的天文学巨星不仅以其精确的观测数据闻名于世,更因其与开普 ... 天文之最05-21
-
【南京大学天文系】中国天文最耀眼的明珠 南京大学天文学系是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拥有目前国内唯一的天文学一级重点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稳居第一一,4位中科院院士坐镇目前拥有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曲钦岳院士、苏定强院 ... 天文之最05-21
-
古希腊“天文学”:为何能够领先中国,背后原因引人思考 新中国之后,在天文学领域,中国考古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其中两个尤其特别:其一,先秦史书上说“北斗九星,七见二隐”,而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前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中,就发现了北斗九星的布置,因此北斗原本九 ... 天文之最05-20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是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更在于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布拉赫的研究和观测成果,为后来的天文学 ... 天文之最05-19
-
宇宙也自转? / 宇宙也自转?最近,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可能会自转——只是非常缓慢。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天文学最大的难题之一。目前的模型认为,宇宙向各个方 ... 天文之最05-18
-
万年前最硬核"天文密码"!揭秘燧人氏如何用北极星终结"看天吃饭" 在距今约1.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结束后,中原大地逐渐温暖湿润,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开始尝试定居生活。此后,一位被后世尊称为"燧人氏"的智者,通过对北极星与北斗七星的持续观测,开创性地构建起华夏民族最早的 ... 天文之最05-18
-
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咖”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在历史的星空中,有些人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不仅是一位天文学的奇才,还是个不折不扣 ... 天文之最05-18
-
世界时钟之祖,最古老的天文钟——宋朝的科技巅峰“水运仪象台” 公元 1085 年,一场关乎宋朝颜面的外交危机正在发酵。北宋使臣苏颂出使辽国时,因两国历法差异引发争执 —— 辽国冬至日比北宋晚一天,辽官当场质问:"哪国历法更准?" 苏颂的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外交智慧: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在天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这位丹麦天文学家不仅以其精湛的观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而闻名,更以其传奇的生活故事和个性魅力赢得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在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其中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无疑是一个闪耀的名字。他不仅以精确的观测和创新的天文仪器而闻名,更因其与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合作,留下了 ... 天文之最05-18
相关文章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月球上最早的“软着陆”
- 中国历史之“最”——震撼全球的璀璨明珠
- 春分,最是人间好颜色
- 金星最亮时刻
- 有史以来的最强伽马射线暴——这种天文学强爆炸,闪耀了整个宇宙
- 天文之最——带你探秘浩瀚深邃的宇宙世界极美景观
- 看:这是银河系的中心照片!天文学家在这里有惊人发现
- 天文学家眼中的星之“尽收眼底”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 金属鼻子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星空传奇与科学启示
- 第谷:布拉赫: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 第谷. 布拉赫: 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 铅球:天文学家发现超致密超级地球
- 天文学的“奇才”:第谷.布拉赫的传奇人生
- 最大恒星:天文学家拍到一颗恒星,它可能是目前发现体积最大恒星
- 比太阳亮500万亿倍!科学家发现宇宙最亮天体,吸积盘直径达7光年
-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界的“古怪天才”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