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又迷人,一场跨越3万年的解剖“脱皮舞”

发布者:逸飞而过 2022-12-30 11:22

16世纪,以帕拉塞尔苏斯为首的炼金术士们还在靠着“气、水、土、火”四大元素的组成理论,寄希望于通过饮用王水提取出来的金液,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著名的斜杠帅老头兼“偷尸爱好者”达·芬奇先生,已经凭着亲手解剖的30余具尸体,画出了近百张人体局部解剖图,为世人展现出人体内部最真实的秘密了。

“我不想用画笔捕捉世界,我想改变它。”达芬奇如此说道,并且他也做到了。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画出腹中胎儿和肠下阑尾的画家,其“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的称谓名副其实。

他留下的手稿不仅极富艺术性,而且切实地改变了后人对于“我们自身”的看法和认知。

解剖其实很有趣

01

柏林查理特医学历史博物馆馆长托马斯·施纳尔科曾在《人体解剖手稿》一书的引言中写道:

“解剖刀不会漫无目的使用,任何皮肤的伤口背后都藏着一颗好奇之心。”

当一把手术刀切开皮肤和结缔组织,然后一层层地将人体像洋葱一样剥开时,我们会发现,那些复杂到令人眼花的肌肉和器官实则自带着一股美感,那便是生命流转之美。

而当形状需要被记录时,没有什么比一张图像给人的感觉更加直观了。

解剖学出现之后,科学家们便热衷于将“解剖”与“艺术”相结合,通过画笔记录下一张张关于人体构造的图形,用色彩为那些“理性的开膛破肚行为”渲染上了一抹浪漫的意味,并在之后的绘画、雕刻等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比如从收藏在罗马国家博物馆的《掷铁饼者》身上,我们就可以窥见一丝解剖学的端倪。只不过公元1世纪的艺术家们还停留在从人体表面或较为浅表的部分去解构人体。

他们能看到肌肉的纹理,却看不到血流的走向;能想象躯干怎样运动,却想不到心脏如何搏动,能雕刻出情绪变化的细节,却不知道神经系统如何作用与调节。

《人体解剖手稿》的作者亚伦·凯勒正是希望我们在进一步认识自身的同时,能够通过那些留存千年的解剖手稿,去探寻解剖学的本源与发展历程,在手稿与画作之中,发现暗藏在解剖刀下的真理与艺术价值。

不会画画的医生

不是好工程师

02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时的不少艺术家们冒着宗教法律的禁忌、尸源短缺的问题和世俗礼数的大不韪,上到医学院校,中问黑市奸商,下走坟头墓地,通过各种手段弄来人类的尸体私自解剖,并留下了大量的艺术手稿和经验记录。

毕竟,如果你要问达·芬奇或米开朗基罗这两位到底有没有刨过坟圈子,他们肯定不会承认的。但是你信吗?

这段时期,是解剖学与艺术的相遇,是感性与理性的激情碰撞。在这两者的水乳交融之下,无数传世名作得以问世,比如米开朗基罗的名画《创造亚当》中,上帝背后那一团疑似大脑或者子宫的红色缎带。

又或者马丁·基彭伯格创作的《保罗·史瑞伯的肖像》中,貌似法官肖像的大脑,暗示了对大脑的理解可以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问题,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气息。

正视自己

正视真理

03

到了18-19世纪的欧洲,艺术家们又创作了一组名为《解剖维纳斯》的蜡像。在作为教具的这一用处上,不仅从解剖学的角度诠释了女性身体的美丽,更是精美地展示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布局,为“解剖”这一行为再次正了名。

同时,“解剖维纳斯”这个名字又仿佛是代表了某种科学对宗教的反抗。从神本位逐渐走向人本位的转变,也正是从人类对自身的正视和探究开始的。

其实解剖学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肩负起探究真理,反抗宗教与神权的使命。而艺术的发展,又恰到好处地为冰冷的科学添上了一丝人情味儿。正是两者结合发展,《大卫》才可以如此生动,《狄安娜出浴》才极具美感。

可以说,解剖学发展了艺术,而艺术又赋予了解剖学更深远的意义,一切的一切,源于最初的科学家、医学家们绘制的那些有关人体解剖的手稿,那正是传承了千年的科学启蒙。

新的图景

04

而今,解剖学与艺术的结合领域又有了新的变化。通过科技的手段,我们可以运用成像技术见到更加真实、更加精细的人体构造。

如果说,从神本位到人本位是一步伟大的跨越,那么从宏观到微观同样如是。

X光片、CT、核磁与热成像技术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副新的图景,科学家们早已不再满足于正常人体解剖,而是向着病理解剖和智能义肢方面一路高歌猛进,辅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人体科学诠释出了新的意义和方向。

正如前文所说,人体——作为一个精密的仪器,小到一个舌乳头、一根神经末梢,大到一个器官,一条肌肉,都在井然有序地运行着。当我们熟练掌握了人体运行的机理,或许可以利用更新的技术来对人体进行替代和发展。

这种替代,是医学、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亦是科学发展的一个美好的愿景。它使《空之境界》中两仪式的义手不再是魔术,是《赛博朋克2077》中通过义肢改造对人体的开发和利用,让《复仇者联盟》中冬日战士酷酷的机械臂可以从电影走向现实。

那些真正具有开拓意义和反抗精神的解剖学手稿和记录,正是如今一切医学发展的奠基。

倘若有一个机会能够直面被尘封在时间里的手稿,像解读《死灵之书》一样去解读那些手稿背后的秘密和禁忌,不妨来看看中信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人体解剖手稿》

《人体解剖手稿》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雅信工作室

译者:张翰林、黄永发、唐珂韵

理发师也曾被官宣为外科医生?

缠足和紧身胸衣的X射线照片有怎样的文化意涵?

听音乐时的脑部活动也能被看见?

你的眼泪是什么形状?

……

《人体解剖手稿》比医学插画更多元,比解剖理论更有趣。展现超过3万年人体科学与艺术狂想。突破性汇集人体解剖 30000 年近 300 幅高清图像,来自全球各大博物馆、医学院、个人藏家的珍贵收藏。

邀你领略解剖史上的重大发现,真正让解剖之美闯入大众视线。观察记录人类不断探寻身体内部、了解自我的旅程中的一切演变。

end

喜欢 请戳一戳在看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