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流浪地球2》中的太空电梯。电影片方供图
一部硬科幻作品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
截至2月9日0点,《流浪地球2》这部国产科幻片上映19天后,国内累计票房34.71亿元。
四川高中生张佳怡从电影院出来,觉得这部片子最吸引她的是震撼的视听体验,以及对未来世界的构想,“好像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
用这部科幻电影世界观执笔、科学制片骆翼云的话说,团队创造了一个横跨半个世纪的“近未来编年史”,以原著小说和《流浪地球》第一部电影的世界观为“终点”。沿着电影铺设的科幻路线仔细游览,一个科技进展和想象力相互攀缘着向上生长的思维样本,缓缓展现在人们眼前。
把孩子引到“科学大厦”的门口
最近,该影片制片人、编剧龚格尔随同主创团队在全国各地路演,穿着印有“流浪地球”字样的衣服每天穿梭于不同的城市。从广州到西安的飞机上,龚格尔身边坐着一个13岁的少年,礼貌地询问龚格尔的工种后,男孩就影片中的科学设定向他提出两个不同意见。
“我听到之后心中充满惶恐和感动。” 龚格尔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青少年是该片重要的目标受众,影片信息密度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正是考虑到,现在的年轻人是“两倍速看视频同时还能发弹幕”的一代人,不过青少年所表现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让主创们感到“瞠目结舌”。
骆翼云在一次点映场看电影时,旁边坐着一个看上去二年级左右的小学生,“全程炯炯有神地盯着屏幕”。
看到一处炸月球倒计时的相关情节时,小男孩的妈妈低声向问孩子:“为什么200多个小时是4天?”男孩淡定回答:他们改了设定,地球停转之后一天有60个小时。
按照想象的架构,昼夜节律变化是地球停转的重要结果之一,同时也意味着与时间计算相关的几乎所有科学设定都需要进行重新推演。这个过程复杂到让骆翼云一度想打退堂鼓,她没想到,经过科学顾问大量计算得出的琐碎细节,一名小学生竟然能够精准捕捉到其中的关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韩桂来是影片的科学顾问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北京三年级小学生的爸爸,他和孩子一起看完电影后,惊讶地发现影片里提到的太空电梯、火箭、发动机、机器人、核聚变、量子计算机等概念孩子都能理解。
谈到当下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骆翼云感叹,90后的自己上初中时,熟悉的物理实验还是重力加速度打孔计时器,而现在,量子力学领域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已经走进了中学实验室。她说:“‘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可能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调侃,但是对于下一代的孩子来说,他们真的能理解这个东西。”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龚格尔认为,好的科幻作品,应该要把他们招揽到科学这座“摩天大厦”的“门口”。pagebreak
想象力的挖掘又“爽”又“绝望”
这部硬科幻电影有一个科学顾问团队,由来自物理、天文、人工智能、地球科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负责保障科幻电影的艺术性不过分脱离现实基础。
许多人试图用科幻进行科普,热衷分析其中的科学设定是否能实现。《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牵头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红祥鼓励多元化的思考,但从一个科学家的角度,他深知科幻的“幻”字就是“不合理”的代名词。因此,他认为激发想象力,或许更应该成为科幻的追求。
作为一名90后,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助理崔原豪是本片的科学顾问之一。推演“数字生命”条线的进展,让他感觉很“爽”。
“科研迈一小步,科幻迈一大步。”崔原豪说,在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需要谨小慎微地遵循“提问-假设-实验-验证-论文”等一系列步骤,才可能取得一点点进展,而做科幻推演,他可以任由想象力一往无前。如果说科研是“创造知识”,科幻更接近于“造梦”。
影片预告片中出现的印地语“数字生命研究所”字样,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地语专业大四学生李晨曦翻译而来。她相信未来这种技术路线很有可能会颠覆人类的生存方式。
事实上,电影的“近未来”时间设定主要是出于剧情的需要,但推演出“数字永生”的结局,却是基于现有科学基础。
骆翼云说,人工智能条线的世界观设计始于1950年图灵第一次发表关于图灵测试的论文,到近年来元宇宙概念的走红,再结合21世纪脑机接口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大脑扫描的可能,推演出未来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将大脑扫描的数据转移到“数字空间”里,最后生成影片中“数字生命”的形态。
“数字生命”这条生存出路,只是该片超十万字世界观推演的冰山一角。面对“氦闪”这个灾难设定,整个推演过程对世界观团队来说是“绝望”的——宇宙大尺度的变化对于个体产生影响,人类真的可以应对吗?
回到现实,崔原豪坦言,当下对于数字生命研究的科技水平,和数字永生的距离,大致相当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与现代社会的距离。
当下科学界对于数字生命的研究仅限于诸如遗传、变异等极其基础的“行为”,人类尚不清楚意识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更遑论意识上传,但从小爱看科幻的崔原豪依旧相信,想象力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根基之一。
魏红祥认为,科幻的魅力并不在于是否一定能实现,而在于:给你展现一个比你所能想到的还宏大的东西,激励你拿起接力棒往前走。pagebreak
科幻和青少年教育不谋而合
完成科学制片的工作后,骆翼云深深感觉到,团队与科学顾问们搭建科幻世界观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刻挖掘自身想象力、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
而这个思维过程,和“科幻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
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兼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是科幻教育领域的探索者之一,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在最近10年,科幻教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的话题,出现在少数教育工作者的话语之中。
在吴岩看来,中国当下已经迈入“想象力教育”阶段,“我们现在已经在不少方面走在前列了,前面没有路了,怎么办?要靠想象力”。科幻教育是通过对科幻涉及的想象力、虚构等内容进行提取并进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他认为,科幻教学本质上是未来教育的一部分,这种教育是期望将固有的知识从学科封闭中释放出来,对学科进行广义融合,将单方向的传授转向双向震荡拓展,将过去教师不太关心、不想关心或者无法关心的想象力、直觉、美感等内容置于合理的地位,而这些是更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
吴岩的学生陈发祥博士,分享了一个在广东省广州市第五中学开展的科幻教学的场景:学者和跟学生讨论《三体》,学生很快围绕“黑暗森林”假说和众多小说中的问题踊跃发言,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跟同伴争论,争论很快超越小说,进入到生物伦理、物种伦理等方面。
这个思辨的过程,其实和骆翼云搭建科幻电影世界观的过程异曲同工。陈发祥认为,诸如此类的思维过程,对提升想象力有帮助。
北京市三十五中科技老师杜春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科幻教育在引起同学们对前沿科技关注的同时,还有很强的人文价值,能够激发孩子对科技、生存、情感等问题的思考,培养思辨思维,也能帮学生树立解决现实问题、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感。她说,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学校给同学们留的一项寒假作业就是科幻写作。
如果让孩子们续写《流浪地球3》,会得到怎样的答案?
杜春燕的学生孙厚泽希望,影片中能出现直接布在视网膜上的脑机接口,这时可以把人脑看成一个计算机,可以直接保存、读取脑内信息,直接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可以通过意念控制外骨骼、无人机等设备的操作。
高中生张佳怡说,Moss代表了高度智能,如果它在下一部科幻电影中尽一切力量去毁灭人类,利用人类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作为它最有利的武器,来抨击“有人类的人类文明”。那么此时人类在努力反击的同时,也能深刻意识到人类最终不能高度依赖科技,应适当开发科技。
大学生李晨曦则提出,想让地球在“流浪”的路上,碰到正在赶往地球的三体人,然后出现一些关于两个不同文明的碰撞。
《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对于青少年的想象力并不感到意外。他从该系列电影的第一部起就一直坚持手绘科普,在不断和小朋友的互动中,得出了由科幻到教育的“四步走”理论:
首先,科幻让科学被更多人看见;之后,对于科幻的讨论激发更多人进行思考和想象;然后,抓住被激起的科学兴趣火花,迅速开展初步科学普及;最后,引导青少年进行成体系的、正确的科学探索。
这部电影的另一位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记得,电影《星际迷航》里的角色在太空穿梭时没戴氧气罩,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启迪一代人想象力、甚至投身科学的经典科幻作品。
他认为,从科幻到教育,再到科技创新的过程,应该像从种下一粒“种子”到“开花”“结果”的过程。(记者 张茜)
大家都在看
-
鸿蒙系统:璀璨星空中最耀眼的那颗功能之星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鸿蒙系统如一颗璀璨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而在其众多令人瞩目的功能中,要说最吸引人的,那非“分布式能力”莫属。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 80%的鸿蒙用户对其分布式能力赞不绝口。想象一下, ... 科技之最05-13
-
剖析劳力士最有科技感的新一代机心之王:7135机心 在2025年的日内瓦钟表与奇迹展表展上,劳力士推出了搭载全新7135机心的Land-Dweller系列腕表,除了新系列的设计和内外规格之外,还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这块表所搭载的7135机心,这款机心拥有全新的技术— ... 科技之最05-09
-
国产黑科技有点猛!钻石崩成“白菜价”,幕后推手竟是一个小县城 “黄金是黄金,钻石是钻石,少了哪样都不行。”一直以来,虽然钻石常常被人们调侃为“智商税”,但在婚礼等重要仪式中,它的地位始终不可撼动。尤其是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一生仅能定制一枚”等浪漫口号 ... 科技之最05-09
-
荣耀手机别乱买,2025这三款才是良心之作,接近“零差评” 还在挑手机?2025年,荣耀给你惊喜,三款不同定位的手机,总有一款适合你!荣耀GT:年轻人的第一台游戏旗舰预算有限,但游戏体验不能将就?荣耀GT就是你的菜!这台中端游戏手机,性能强,价格亲民,是2025年最火机型 ... 科技之最05-08
-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 祖冲之:科学星河中的璀璨巨星在历史的浩瀚星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辉,他便是祖冲之。这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巨匠,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数学、天文和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 ... 科技之最05-08
-
英国“辟尔唐人”骗局:科学史上最荒唐的谎言如何欺骗世界40年? 你或许听说过“人类起源于非洲”,但你知道吗?一百年前,英国曾宣称自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甚至将一块“半人半猿”的化石奉为“国宝”,登上邮票、写入教科书。然而,40年后,这具轰动全球的“辟尔唐人”化石,竟被 ... 科技之最05-01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锚定“五个世界之最”全新呈现 4月27日,经过7个多月升级改造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举行盛大复园仪式。重磅回归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学术新高地、城市新名片、文旅新地标、融合新典范”的全新目标定位,向世人 ... 科技之最04-28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相关文章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 艾萨克·牛顿:揭开科学革命的面纱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