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心系科技成果转化,建言构筑“四链”融合支持机制


视频加载中...
委员风采|王振华:心系科技成果转化,建言构筑“四链”融合支持机制
【委员名片】
姓名:王振华
职务:中科传感(佛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关注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探索“四链”深度有效的融合机制。
主要提案:《关于“一园+一校+N工厂”模式的传感器集群园区的建议》
将“上天入海”的高精尖技术产品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好帮手”,是王振华创业以来一直坚持推动的事业。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传感器是产业现代化的基石。作为中科传感(佛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华主要从事传感器领域研发工作,希望为佛山制造乃至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科技成果转化”是王振华创新创业的关键词,长期以来,他对这一话题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作为佛山市政协常委,王振华在建言履职过程中,最关注的就是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他提出的多份提案,直指科创团队如何跨越“死亡之谷”的问题,致力推动建立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深度有效融合机制。
成果转化赋能产业
助力高标准推进制造业当家
近年来,佛山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022年12月,佛山市委十三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高标准推进制造业当家行动方案》,提出筑牢科技、金融、人才等六大“台柱子”。
坚持制造业当家,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大要义是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作为近年落地佛山的科创团队,王振华带领企业专攻高精尖传感器技术转化应用,成为佛山抢占制造业创新高地的一支“生力军”。
传感器作为数字经济的“电子五官”,是物联网信息化的基础信息源重要关节,根据广东省相关政策规划,未来将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技术创新,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发展。在此背景下,王振华结合佛山实际,在2021年提出了《关于“一园+一校+N工厂”模式的传感器集群园区的建议》。
王振华观察到,佛山目前已具有多层级产业孵化器,产业园区林立,但传感器企业还呈现零星散落碎片分布,尚无专业产业园区支撑。为此,他曾提出建议,打造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园+一校+N工厂”模式的产业集聚区,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在王振华的畅想中,佛山应建设更具影响力的重大创新载体,以此完善人才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强磁场”,以“百花齐放”的生动实践,迎来佛山科创的“满园春色”。
建言“四链”融合
科技创新呼唤机制保障
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背后,是王振华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长远思虑。
身为一名创业者,王振华深感科技成果转化之不易。他最关心的问题,是科创团队如何跨越“死亡之谷”,刺破冰层、突围而出。
“科技成果不转化,是最大的损失。”王振华认为,应当加快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四链”深度有效融合机制。
王振华表示,希望在政府主导下,加速推进技术体系的构建、综合试验平台的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共享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在市场机制下,推进技术创新、技术转移、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网状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瞄准市委“515”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高标准推进制造业当家,王振华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融合良性循环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探索发行科技专项债、专项产业基金等金融形式为企业纾解压力。二是促进人才引入和评价机制,培育与引进并举,与地方院校联合,加强培育专业工程师及产业技术人员。三是深化创新创业生态营造,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行业协会“搭桥”,引导对接属地企业资源优享。四是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精准聚焦产业发展,赋能创新创业的高能级平台载体,促进深化保障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
委员金句:建立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融合机制,助力科创成果转化“刺破冰层”。

【撰文】华声宇 叶洁纯
【拍摄】姚佳烁
【剪辑】杨馥铫
【制图】严经纬
【作者】 华声宇;姚佳烁;杨馥铫;严经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