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四、三、两、一,起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一声惊雷般的巨响打破寂静,伴随着一声轰鸣巨响,罗布泊的荒漠上空绽放出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向世界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就在那一天,中国从此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而那一天,正恰逢一位中国科学家的51岁生日,这声东方巨响,成为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礼物。
他,就是享誉世界的杰出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
今天,是钱三强诞辰110周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被“从牛到爱”鞭策的“钱三强”
1913年10月16日,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钱三强本名“秉穹”,意为“秉性纯良,志存天穹”。
少年时的钱三强,在班里篮球队中年龄排行第三且成绩出色、身体强壮,队员便送给他一个绰号“三强”。钱玄同知晓后,觉得“三强”二字不仅通俗易懂,且寓意“德、智、体都争取进步”。和儿子商量后,“钱秉穹”便正式改名为“钱三强”。

钱三强全家福(右一为钱三强)
1929年,钱三强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留美归来的叶企孙、吴有训等著名教授。钱玄同于1933年手书“从牛到爱”,希望钱三强能发扬属牛的那股“牛劲”,像牛一般勤勉,向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方向前进。

父亲钱玄同为三强书写的“从牛到爱”。
“从牛到爱”这四字箴言成为钱三强的座右铭,时时刻刻鞭策着他,成为他终生行事的准则,也预示着他的人生发展轨迹:“铆足牛劲”刻苦钻研,“勇执牛耳”舍我其谁,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为原子能事业奠基的“拓荒牛”、朴实无华的“老黄牛”。
1936年,钱三强担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的助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本就患有高血压的钱玄同因忧愤国事而病情加重。家国罹难,钱三强准备放弃已经考取的赴法学习镭学的名额。父亲却教导他:“这次出国,是极难得的机会。你学的东西,将来对国家是有用的。报效祖国,造福社会,路程远得很哩!男儿之志,不能只顾近忧啊!”
1937年7月17日,在父亲的劝慰下,钱三强奔着“学以致用,报效祖国”的目标离开了北平,踏上了远去巴黎的行程。

钱三强在法国法兰西学院可变压力云雾室做实验。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在法国,钱三强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她是居里夫妇的女儿,与丈夫弗莱德里克•约里奥一同被称为“小居里夫妇”。对于钱三强勤学严谨的态度和过硬的本领,“小居里夫妇”十分欣赏,他很快获得了博士学位。
1946年春天,钱三强与清华大学同班同学何泽慧在巴黎结婚。这对核物理学界的“金童玉女”,共同开启了新的科学生涯。婚后不久,钱三强迎来自己事业的高峰期。历经几个月的艰苦努力,钱三强与何泽慧在难以计数的裂变径迹中,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此前国际上一直认为,原子核分裂只可能分为两个碎片。这个发现一经公布,便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被称为二战后物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成就,西方媒体将他们称作“中国的居里夫妇”,法国科学院将用以奖励科学领域杰出工作的亨利·德帕维尔物理学奖学金授予了钱、何二人。

1946年,钱三强与何泽慧在居里实验室做铀核“三分裂”实验。
1947年,34岁的钱三强成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最年轻的研究导师之一,也是第一个获得该职位的中国人。当大家都以为钱三强将长期留在居里实验室工作下去时,他却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回国。
面对大家的不解,钱三强回答:“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祖国再穷,是自己的;而且正因为她贫穷落后,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变她的面貌。”
1948年5月,钱三强与何泽慧带着不到一岁的女儿,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终于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开始了他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奋斗的历程。
中南海“一锤定音”
1950年,在钱三强的主持下,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并吸纳了如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赵忠尧、杨承宗等一批有造诣、有理想的原子能科学家。但由于经济困难,再加上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刚刚建所就面临买不到仪器的困境,于是,钱三强就组织所内人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点点地白手起家。
1950年,极具战略眼光的毛主席意识到,为保卫国家安全,以戈止武、以核制核,是当时摆在中国面前唯一且最有效的自卫途径。三年后,钱三强向党中央建议发展原子能事业,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但是否具有铀矿资源,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的重要前提。第二年,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主持下,中国地质勘探队首次发现铀矿资源,并采集出第一块铀矿石。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并决定建设原子能工业。当天下午,时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来到中南海,向中央领导介绍我国核科学研究现状。出于保密原因,这次会议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和照片资料。目前唯一可资佐证的是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约见李四光、钱三强谈话后给毛主席的报告。
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带了一块黄色的铀矿标本,分析了中国有利于铀成矿的地质条件,并对中国的铀矿资源前景作了预测。时任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的刘杰作了补充。钱三强讲了世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况和我国近几年开展原子能科学研究,聚集、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情况。他们用盖革计数器进行探测表演,放射性物质使仪器发出响声——证明我国地下埋藏有铀矿。
毛主席一边用探测器测量着矿石,一边对汇报的人说:“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这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好好干!”
这一天,新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序幕正式拉开。
1955年4月,钱三强作为中国代表与苏方谈判,签订了援助中国发展原子能的协定,协议规定,苏联向我国援建一座重水型实验性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简称“一堆一器”。
中苏协议签订后,国家建设委员会成立建筑技术局,负责筹建“一堆一器”,钱三强被任命为第一副局长。他上任后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一堆一器”选址。马不停蹄地在北京城跑了近半个月后,最终选定在了北京房山坨里,也就是今天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所在地。短短几年,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在这里拔地而起。
1958年,“一堆一器”顺利落成,标志着中国跨入了原子能时代。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右四为钱三强)。
“两弹元勋”为中国核事业奠定基础
1955年,钱三强作为团长,率领40余名科技人员组成考察队去莫斯科的热工研究所实习。这些人回国后,都成为了原子能研究院的技术骨干。经过几年的发展,钱三强培养了我国第一代核科学技术人才,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1959年到1965年期间,原子能研究所共向全国输送科技人员900多人,为兄弟单位培训了1700多名科技干部,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为了“两弹”攻关和核科研中的中坚力量 ,在被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15人由钱三强动员回国,其中7人由他推荐到核武器研制一线。有人称,钱三强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孝”!
1964年10月16日,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到来,罗布泊的那声巨响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当全世界还在对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震惊之余,1967年,中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五年零七个月,我国只用了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中国是如何创造奇迹的?这其实跟钱三强下的一招“妙棋”有关。
早在1960年底,钱三强就提出,氢弹要以原子弹做引爆器,但它与原子弹原理不同,与轻核聚变反应有关的理论问题,需要有人先作探索,宜早不宜迟。
于是,在研究原子弹的同时,1961年初,钱三强找到黄祖洽,让他负责氢弹“先行一步”的工作,后又把何祚庥点将到轻核理论组。一天,钱三强找到当时还是原子能所研究员的于敏,让他一起负责氢弹的研制任务。于敏后来回忆:“这次谈话,改变了我的一生。”
在钱三强的组织下,原子能研究所成立了轻核理论组、轻核反应实验组,对热核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氢弹研制做好理论准备。1965年,于敏率领一支50多人的攻关小组,到上海华东计算机所,利用刚刚研制成功的每秒运算5万次的计算机进行设计,终于找到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形成了从原理、材料、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牵住氢弹原理的牛鼻子。1966年12月,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1967年6月17日,一片白光突然亮彻天地,罗布泊上空出现了一颗比太阳更亮的火球,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对于钱三强所起的作用,原二机部部长宋任穷说过一段话:“钱三强同志在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中,有独特的贡献。在普及原子能科学知识,培养推荐科学技术人才,建立综合性核科研基地,引进和吸收外来技术,组织领导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协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别人所起不到的作用。”
在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的科研使命后,钱三强继续为中国核事业发展出谋划策。他组织学术交流,参与策划北京高能粒子加速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同步辐射加速器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他多次在重大科学战略问题上为国家建言献策,大力倡导我国核电站建设和发展,并前瞻性地指出,从前核工业是以民支军,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从军工走向民用,让核技术更多地为人民服务。
钱三强做人简单、做事认真,把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在他所热爱的科学事业上。他常自比“卵石”“沙粒”:“中国原子弹研制决不是哪几个人的功劳,更不是我钱三强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1992年6月28日,为中国原子能事业奉献了一生的钱三强与世长辞,享年79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钱三强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10月17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将国际编号25240号小行星命名为“钱三强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