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掌机一周体验,讲讲几个买前最关心的问题

发布者:自由的坚冰 2023-10-6 06:21

作为一个主机御三家用户,ROG 此前发布的掌机备受我的关注。但由于出众的配置和 4999 元 “持家之眼”的亲民价格,没能第一时间体验到。

尽管这篇体验稿来的比较晚,但我依然想以消费者的角度,挑几个买前大多数人会关心的核心问题讲:

ROG 掌机的配置在掌机中属于哪个梯队?它看起来很大,握持手感如何?掌机下的 Windows 操作困难吗?游戏和续航的表现?以及什么样的人适合购买?

性能

作为主流掌机中目前最晚发布的,ROG 掌机可以说树立了掌机性能的新标准。

首先是搭载的 AMD Z1 Extreme 处理器,从参数上,它就是 7840U 的掌机版本。

工艺、架构、核心频率完全相同,主要的区别是阉割了 AI 单元,同时功耗曲线调节得更贴近掌机。

和其他掌机搭载的 6800U 相比,7840U 拥有更新的 Zen 4 架构、4nm 工艺、更高的基础频率和加速频率、更胜一筹的 RDNA3 核心。

由于我手里目前只有 ROG 这一台掌机,单独放一台的跑分图意义不大,所以这里就直接引用极客湾的数据:

可以看到,ROG 掌机的 CPU 单核超过 R9 6900HS,接近 i7-13700H,而多核在极限性能 44W 功率的情况下,也能领先 55W 的 R9 6900HS 和 i7-13700H。

而在 GPU 方面,性能上相较上一代热门集显 680M 有提升但不明显,不过在低功耗下,能效比突出,这就很适合掌机使用了。

虽然 i7-13700H 这样的笔记本 CPU 能有更高的睿频功耗,ROG 掌机的图形性能也和 MX570、RTX2050 这样的独显有明显差距。

但毕竟这是一颗掌机专用处理器,功耗不高的情况下能有这种表现,足以说明其实力强大。

如果和另一台主流掌机 Steam Deck 相比,ROG 掌机明显性能更强,还拥有显示效果更出色、亮度可达 500 尼特的 120Hz 1080P 屏幕。

当然,Steam Deck 有 Linux 底层的 SteamOS 系统,和 ROG 的 Win 系统各有优劣。(Steam Deck 界面简洁,游戏有优化加成。ROG 可以使用 Xbox 订阅服务、折腾模拟器)

但就配置上来说,ROG 应该是目前纸面参数综合能力最强的掌机了。

上手体验

ROG 掌机的尺寸为 280 × 113 × 39 mm,重量仅 608 克,比 Steam Deck 的 669 克要轻,比非 OLED 版 Swtich 的 560 克更重。

虽然较轻的重量能让使用者长时间握持后更不易觉得累,但握把的形态也会对握持感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 ROG 掌机比 Swtich 重近 50 克,但 ROG 掌机的握把侧倾处明显比 Swtich 更大,和手指接触面积更广,底部凸起的造型也让小拇指更加自然的摆放。

所以真要说手感,在我看来两者是五五开的。

手感的另一个影响,是按键的位置摆放。

ROG 掌机和 Xbox 手柄如出一辙,这种非对称式布局在我看来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比 PS5 手柄那种舒服很多,整体没有什么不适。

值得一提的是,掌机手柄摇杆的底部可以发光,这波 RGB ,性能提升 50%。

另外,掌机的整体布局也很合理,散热口吹不到手,扬声器正对着脸,握柄不怎么受到机身高负载时的高温影响,但如果此时你需要触摸屏幕进行操作,发烫的屏幕还是会让你察觉你的机器正在火力狂飙。

除此之外,ROG 掌机还有一些缺点也不得不提,首先是 512GB 的硬盘容量太小,装不了几个大型游戏,不过好在可以自行替换升级。

其次是只有一个 C 口,如果你要充电,就没法玩移动硬盘里的游戏,非常局促,多给一个 A 口或者 C 口会实用许多。

掌机 Win 是否好用

没有人会把掌机当成一个正儿八经的上网本,掌机就是用来玩游戏的,但总会有时候,我们只是想顺手查个资料,所以一个能基本满足操作的交互方式就很重要。

ROG 掌机和笔记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少了键盘和触控板。键盘可以用虚拟键盘解决,虽然效率不如实体键盘快,但至少满足输入需求。

而鼠标我们可以通过右摇杆替代,单次按压和鼠标左键一样,如果想右键,可以单指长按屏幕。

如果你需要触发任务管理器,可以长按左侧下方的功能键。浏览网页时可以通过摇杆滑动或者点击 X、Y 键大幅滑动。

而无论你处在任何界面,都可以像手机一样上滑底部触发小横条并进一步操作。

而如果你想调设置 BIOS,ROG 也贴心的为手柄进行了适配。至此,基本的交互问题得到解决。

但话说又回来,都是掌机了,如果进游戏还用手点屏幕的方式,既不优雅,也易留下指纹印。

对此,ROG 在 WIN 系统上还专门为掌机开发了一套对应的软件——Armoury Crate SE。

它会自动识别大部分安装好的游戏和游戏平台,匹配对应封面。用手柄就可以在里面实现进入游戏、更改设置等绝大多数操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点击屏幕左侧的小三角标识呼出快捷菜单,在这里能方便设置机器的运行模式、查看能效信息、返回桌面、设置分辨率、刷新率、亮度和音量等等。

总的来说,这套软硬结合下来,只要不是需要频繁使用鼠标点击的游戏,只要是对手柄有良好适配的游戏,它都能够胜任。

当然你也不要指望它和专门为掌机适配的系统比,毕竟 WIN 系统的上限在这里。

但如果你临时想用它查个网页、看个视频、或者在身边没有其他设备时紧急修改一下甲方反馈的 Word 文档,它也都可以,只要你不嫌麻烦。

游戏

ROG 掌机有四种运行模式,静音(10W)/ 性能(15W)/ 增强(25W)/ 插电增强(30W)。

静音模式适合玩小众独立游戏、2D 游戏;

性能模式兼顾续航及画质表现;

增强模式追求更好的帧数表现但耗电放飞自我;

插电增强满血释放,但受场景限制。

这里我用 25W 增强模式,不开启 FSR,分别测试一下 3A 游戏在 720P 和 1080P 下的表现。

总体上看,ROG 掌机在大型游戏的 720P 中画质下能够维持平均 60FPS 以上,不过 720P 下的物体轮廓会有明显闪烁,也能够感觉画面有些糊,但开启 FSR 可以获得明显改善。

1080P 分辨率画质当然更好,但要适当妥协下特效,才能保持一个不错的帧数。

而像奥日与精灵这样的横版游戏,即便特效丰富,也能在 1080P 中画质下维持 100FPS 以上。

作为掌机,整体的性能表现是值得夸赞的。

另一个细节是,ROG 掌机的噪音控制十分优秀,即便是静音状态,噪音也比较小,而如果音量在 30% 以上,就能轻松覆盖噪音。

如果财力雄厚,也可以通过显卡扩展坞外接 ROG 的外置显卡 4090,这样你既可以获得比 Swtich 更好的屏幕与性能,回家也能像插底座一样在 4K 屏幕上进行游戏。

那不可避免的缺点就是,ROG 的 40WHrs 电池有些小了,如果后续能够推出续航版,会更值得购买。

增强模式玩 3A 游戏大概一小时出头,性能模式可以坚挺到两小时,静音模式下玩复古游戏倒是能坚挺好几个小时,但这种场景下的竞品又有很多了。

适合哪些人买?

最后聊聊选购建议,ROG 掌机有几个明显优势。

对比同类型掌机,性能更优秀,ROG 的做工品质你也无需担心。但如果你只玩星露谷物语这类的游戏,不喜欢折腾,那就应该以续航和操作系统作第一参考因素。

对比 Switch,两者属于错位竞争,喜欢任天堂买 Swtich,喜欢 3A 可以选 ROG,没什么可比性。

如果你长期处于两点一线的工作,家有 PC,ROG 掌机可用的地方就没有多么多,毕竟都是要插电,为什么不选画质更好的电脑呢?

但如果你经常坐高铁出行,喜欢便携,或者纯粹喜欢躺在床上玩游戏,ROG 掌机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资料:

ROG Ally官网

B站:极客湾‍‍‍‍‍‍‍

图源网络

编辑:辉仔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