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的发明曾令欧洲人感到惊恐,还被誉为美国人最伟大的成就

发布者:南定中原 2023-8-17 22:31

1917年,英国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因重要的政府工作访问美国。他的这次出行,为电话在北美大陆的发展程度给出了极好的证明。在纽约的一座大办公楼里,北岩勋爵坐在办公桌旁,他拿起两个电话听筒分别放在两耳边。在第一个听筒中,他听到了纽约康尼岛的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第二个听筒中的声音也同样清晰,那是旧金山金门海峡的浪花涌上沙滩的声音。这件事显然证实了几年前另一位英国旅行家的说法。“在美国,电话的效率之高和使用之广令落后的欧洲人惊恐,”阿诺德·本涅特说,“在我看来,电话是美国人最伟大的成就,也是美国人最富诗意的成就。”

可能连北岩勋爵自己也没想到,他的这段经历无意间为电话“平反”了。他是《伦敦时报》的老板,当电话第一次被引入英国时,这份报纸称其为“美国人新编的谎话”,还宣称“电话远远比不上完善的传话筒系统。”这是1877年《伦敦时报》正式提出的观点。而在此一年之前,巴西皇帝唐·佩德罗在费城百年纪念博览会上十分偶然地拿起了一个奇怪的圆锥形装置放在耳边,“我的天啊!这东西会说话!”皇帝惊叹道。随后各家报刊纷纷报道了这件事,美国这人才知道,另一个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在自己的国家诞生了。美国人起初对电话的评价虽然没有英国主流报刊的那么不堪入耳,但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们的父辈并没有说电话是“美国人编出来的谎话,”却说电话是古怪的电动“玩具”,还嘲笑说电话永远不会有实用价值。即便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和几名助手一五一十地演示了电话多么有用,但西联电报公司仍然将价格仅为十万美元的专利权拒之门外。电话从诞生之初不被看好到现在这样,只过去了短短四十年而已。不过与那时相同,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的是,电话是彻彻底底的美国成就。其他国家也拥有自己的电话系统,但只有在美国电话系统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作用。美国人只有到了其他国家才会意识到,尽管美国或许在工业和社会组织的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至少在电话这方面遥遥领先。

美国几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的电话,确切地说是几乎百分之七十五的电话。我们有大约一千万部电话,而加拿大、中美、南美、大不列颠、欧洲、亚洲和非洲的电话总数加在一起也不过四百万部。为了让对比更加震撼,我们应该去掉那些落后国家,将最发达的国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纽约市的电话数量比奥匈帝国、比利时、挪威、丹麦、意大利与荷兰六国的电话总数还要多。芝加哥人口为二百万,少于人口为400万的法国,但却拥有比法国还多的的电话。费城人口数量为一百五十万,俄罗斯帝国则为一亿六千六百万,费城的电话数量同样也比俄罗斯多。波士顿的电话比奥匈帝国多,洛杉矶的电话比荷兰多,堪萨斯市的电话比比利时多。就连纽约的几个办公楼和酒店所安装的电话加在一起都要比希腊王国或保加利亚王国的多。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电话加在一起大约为六十五万部,可这只不过比纽约市的多了二十万部而已。

光看数字还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将电话服务与其他国家相比,才能最直观地显示出美国的优势。伦敦的报纸会不时刊登一些来信,反映对英国电话系统的不满。如果刊登的内容属实,那么显然英国人在使用电话时真的是苦不堪言。线路连接延迟是家常便饭。有的时候甚至根本连接不上,尤其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因为那时接线员都去喝茶了。纽约市郊的线路连接通常需要约九十秒,在伦敦市郊则需要半小时,而英国的一些小城市根本没有夜间服务。在美国人看来安装电话再平常不过,只要通知电话公司,几天后电话就安装好了。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事情。而在有些地方,仅仅是开通电话服务,也就是安装电话的权限都是一笔不小的财产。这些地方有一张电话服务的“等候名单”,就像高级俱乐部一样。在日本,安装电话的权限可以卖个好价钱,每天在证券交易所就能看到当天的价格。美国人由于经常打电话,已经获得了人们所说的第六感,能将自己的个性投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打电话俨然成为了美国最流行的交流方式。欧洲人往往用写信或发电报的方式交流,美国人则更经常打电话。在美国,电话覆盖的范围比信件还要广泛。在农村,有五万八千个乡镇能够使用免费邮递和其他形式的邮政服务,而我们的一千万部电话则覆盖了七万个乡镇。电话这个设备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让我们对国内的事情更加了解、让我们的社交更加广泛,我们的商业活动也更多了。纽约市的一些居民已经有了私人分机,就像银行和报社那样。家里的女主人也越来越喜欢打电话邀请客人来家中就餐和做客。许多人认为打电话交流比面谈更加方便,而且电话正日益取代速记员和旅行推销员。

电话最瞩目的成就或许是改变了农村人的生活。在欧洲,农村人几乎没听说过电话;但是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电话局设立在乡村地区。农民不再依赖于写信,而是像城里人一样打电话。由此看来,电话是我们推动文明的最有力的设备,因为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确,电话和其他类似的媒介,如邮政包裹、乡村免费送货、更好的道路、以及汽车,正在飞速地改变这个国家的农村生活。在多个地区,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谷,没有电话的农民就像没有割草机的农民一样稀少。爱荷华州最近一次的统计数据显示,百分之七十三的农民家庭(二十二万个家庭中的十六万个)拥有电话,而这一数据是1907年统计的,毫无疑问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增长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至少每两个农民家庭就拥有一部电话。这些统计数据清楚地表明电话消除了农村居民一半的恐惧感和孤独感。许多独自在家的农妇或者农夫的女儿在看到可疑的人时,就会立即去打电话通知邻居,因此现在那些名声不好的流浪汉都会离有电话的家庭远远的。在偏远的地区会有由于孤单所导致的精神病,尤其是女性患者较多,而有了电话之后,这一情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和。

如今,每九个美国人就拥有一部电话。这一成就最能显示出美国人在发明创造、天赋才能、工业组织和商业企业方面的优势。美国人或许不会记得美国商业史上那些辉煌的时刻。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表明这一行业所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膨胀的财富”,该公司最大的股东是电话发明者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的妻子(她完全听不到声音,也没使用过电话与人交谈);这一行业没有令立法机构和法庭腐败贪污;这一行业随着业务和利润的增加价格在逐渐降低;这一行业从未发行掺水股票也没有发放过虚假的股息;这一行业在交易中总是表现出对大众的高度责任感。

美国的科学能力和美国的商业能力促成了这个结果。美国的电话设备的诞生并不是靠一人之力,而是多个人努力的成果。或许人们最想了解的是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但实际上另外几个人——卡蒂、斯克里布纳和普平——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贝尔虽然发现了电流能够令声音通过铜线进行传播,但他对电的了解少之又少。他自己说过,如果他对电了解得更多一些、对声学了解得更少一些,那么他永远都不会发明出电话。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经是聋哑教师,并在声学方面做了重要的研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三月生于爱丁堡,与家中的长辈一样,他也在爱丁堡和伦敦接受教育。求学经历让他掌握了专业的语音学知识,为他毕生的事业奠定下基础。实际上,他的发明显然与他曾努力让聋哑人开口说话有关。他曾因身体原因而不得不前往美国,他先是到了加拿大,后于1871年在波士顿定居,在那里他接受了波士顿大学的职位传授聋哑人教学法。贝尔开办了一所名为“音声生理”的学校,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功让他结识了一些后来在电话发明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伙伴。同时他的历程也充满了浪漫的因素,他这个最伟大的发明和他一生所爱也有很大的关系。托马斯·桑德斯和伽德纳·格林·哈伯德是波士顿两位重要人物,他们的女儿都是聋哑人,并且都在贝尔的学校任职教师。贝尔在桑德斯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一边教他年幼的学生怎样说话,一边悠闲地研究一项他称之为“谐波电报”的专利发明。桑德斯和哈伯德都对他的发明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对他的工作予以资助。贝尔想到,如果将不同的收报机调成不同的音调,就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同时发几条电报。最初想到这个方法的人并不是贝尔,尽管贝尔以为是自己首先想到的,并且他完全不知道,就在他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还有二十几个发明家也在努力攻克这个难题。正是这二十多个实验者中的一个,伊莱沙·格雷,最终完善了这项设备。贝尔做这些研究,仅仅是因为能从中学会很多声音传播和其他类似问题的知识,从而为他的伟大构想做好铺垫。有一天,哈伯德和桑德斯得知贝尔放弃了他的“谐波电报”,开始实验一个全新的想法。这个想法是将人的声音通过电线传播。在桑德斯家的地下室工作时,贝尔从一位医生处得到了一个死者的耳朵。据说正是贝尔专心研究分析这个瘆人的耳朵时,想到了电话的点子。多年来,贝尔一直在从事一项在大多数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工作,也就是让聋哑人开口说话。“如果我能让聋哑人说话,那么我也能让一块铁说话,”贝尔说。“如果能像改变空气密度一样改变电流强度,”贝尔在另一个场合曾经说道,“那么我就能通过电报发送声音。”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曾梦想着发明出这样一种设备。在贝尔之前还有很多人与电话的发明有关,其中一位名叫菲利普·里斯,他在1861年制造了一台装置,能够将一些声音通过电线发送出去,不过发送的是刺耳的声音而不是人说话的声音。里斯的研究基础似乎来自于《美国科学杂志》1837年马萨诸塞州塞勒姆一位名为C·G·佩吉博士发表的文章。佩吉博士在文章中提到电磁铁在开路和闭路时所会发出声音。关于这些实验,由于涉及的专业术语太多,就不在本文详细介绍了。重点是,这些实验者所使用的原理和贝尔所使用的并不一样,而且他们的实验并没有进入实用阶段。特别是里斯,他始终没有理解令电话成为现实的基本原理。他还能在电话发明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涉及到经济利益。实际上一直到他死后很多年,有些人才把他抬出来,试图证明贝尔并不是电话的发明者。更加明确地理解基本原理的研究者是杰出的美国发明家伊莱沙·格雷,他被公认为成功完善了“谐波电报”理论。1876年2月14日,格雷在美国专利局申请保护发明特许权请求书,并准确地阐明电力电话的概念。不过遗憾的是,在格雷提出申请的两个小时之前,贝尔就为全套电话设备申请了专利。

贝尔和格雷的拥护者们或许会为了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电话而争论不休;但电话的成功却少不了1876年一个戏剧性的时刻。在听说贝尔为了远距离对话机器这个不着边际的想法而放弃了谐波电报之后,桑德斯和哈伯德大为恼怒,决定不再资助他,除非他愿意继续原来的研究工作。贝尔感到又失望又沮丧,开始和助手托马斯·A·沃森在波士顿威廉姆斯制造公司的商店顶楼进行研究。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偶然事件的出现让贝尔更坚定地进行电话的研究。他的磁化电报线连接着大楼里两个距离较远的房间。有一天,沃森偶然间拉扯一下粘在这根电报线上的弹簧,而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听到了“砰”的一声。几秒钟后,还没等沃森缓过神来,一个兴奋不已又有些衣冠不整的人冲进了进来。“刚才是怎么回事?”贝尔大叫道。毫无疑问,是声音通过电线传播了出去。贝尔立即放下谐波电报的研究,这位年仅二十九岁的发明家一心一意地铺在了电话的研究上。然而最终的胜利却来之不易,年轻的发明家没日没夜地工作了四十个礼拜才得到了满意的结果。1876年3月10日这一天,沃森在远处的房间里拿起了第一个电话听筒并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沃森过来一下,我需要你。”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句通过电磁线传送出去的话,能说话的设备成为了现实,这就是如今我们所使用的改进后的电话的基础。1915年一月纽约和旧金山的线路接通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对他在旧金山的老助手托马斯·沃森说了同样的话,他们两人所用的正是四十年前见证了历史性时刻的那两台设备。

尽管贝尔最初发明所运用的出色的基本思路很成功,但那部电话与现在人们广泛使用的电话在外观上大相径庭。如果有人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时候,去感受一下早期电话的种种不便,他一定会感激设计出现有电话的人所付出的辛劳、耐心和创造力以及所涉及的商业组织。最早的电话听筒和话筒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人们用一个漏斗形的装置说话,然后再把这个装置放在耳边听对方说话。为了让对方听到自己说的话,人们不得不提高嗓音,像格洛斯特船长在风暴最猛烈的时候那样大喊大叫。电线传播的可不仅仅是说话一方所说的内容,还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声音,有呻吟、尖叫、低声嘟囔,以及许许多多不断干扰讲话的杂音。打电话时可不仅仅是现在这样拿起听筒,还要用一支铅笔或其他东西轻轻敲打话筒的振动膜。那时的电话也没有独立的线路。起先打电话是通过电报线路来实现的。最早的“电话总机”会让大多数人想到吵闹的精神病院,因为那时还没有说起话来轻声又礼貌的接线员小姐。相反,男接线员们总是手忙脚乱,急急忙忙地将手中的电线插头查到老式交换台上以建立“连接”。当接线员们无法接通线路相互冲突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话筒谩骂用户,据说早期“男接线员们”没完没了的脏话是让他们被女接线员取代的主要原因。最初的电话全都需要电池,电池通常安装在话筒底部的小盒子里。而最初的电话线都系在电线杆上,连大城市也是如此,就像如今在乡村和郊区那样。在纽约和芝加哥这样的地方,数千条悬挂着的电线不仅让街道丑陋不堪,还经常会妨碍消防部门,甚至在其他很多方面给公众造成麻烦。但如果将电话线埋在地下就会大大降低传输功率,工程师们试验了很多年才完美解决地下线路的问题。当然了,那个时候电话的接通范围只限于本地。而一些富有远见的狂热者们已经预见到了全国范围内、远距离电话系统的可能性,但要实现这个愿景,必须现在实验室做许多研究,在实地的大量工作也必不可少。

从最初的这种最基本的交流方式发展成为我们如今完善的机制,这个过程在美国的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贝尔制造的设备中,几乎只有听筒这个部件与四十年前的一样,没有什么改动。光是话筒的由来就能够引出很多故事。爱迪生成功设计出的话筒能够还原说话时的语气,这项发明后来归西联电报公司所有,这家公司开始从事电话行业时曾一度险些让贝尔公司倒闭。不过后来艾米尔·贝利纳和弗朗西斯·布莱克改良过的设备挽救了局势,而英国的一位牧师,亨利·哈明斯神父建议将碳粒用在振动膜上,于是才有了现在这种无可挑剔的电话。磁呼叫铃(一些落后地区现在仍然在使用)多年来在呼叫功能上的表现还不错,但能够让人们拿起听筒就接通电话总机的自动开关使得大规模的城市服务成为可能。电话制造者们花费数年才研制出了必要又好用的线路。金属银能够带来良好的效果,但显然成本太高,而另一种金属铜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可是又太软了。托马·B·杜利特尔发明了一种硬拉铜线,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二十二岁的年轻人约·J·卡蒂建议使用一种简单装置来消除许许多多的“奇怪杂音”,以便令打电话不再那么令人痛苦。卡蒂发现,产生杂音的原因是因为电话和电报一样,在回线上使用了接地回路。那些刺耳的声音、呻吟和咆哮声只不过是大地母亲不停发出的声音。于是卡蒂先生在他的线路中安装了金属回路,也就是用电线而不是大地,来作为回路。经过这样的改进,电话中立刻没有了那么多讨厌的干扰声。卡蒂先生现在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首席工程师,最近几年他见证了电话线路的扩张,他也是为现有的电话系统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的三四个人中的一个。还有一人是查尔·E·斯克里布纳,他发明了一种复杂的设备,也就是复式交换机,从而使电话交换台成为了一个运作流畅有序的地方。斯克里布纳的复式交换机可以追溯到1890年。斯克里布纳还将干电池这个独立系统替换为一节安装在电话总机的普通电池,这个举动每年能够为公司节省四百万个干电池。后来,巴雷特找到了一种方法,将五十对电线拧在一起(现在已经是2400对了)装在电缆中,再用纸包住并用铅浇铸一层,这样一来电线就不用系在电线杆上,而是可以放置在地下管道中了。

除了贝尔之外,电话史上最具浪漫色彩的人或许当属一个从塞尔维亚来的普通移民了。这个人刚来到美国时还是个小男孩,他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土耳其浴池做搓澡工。迈克·普平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后前往德国求学,并专心从事新学科电机学。他对困扰着顶级专家们多年的电话难题尤为感兴趣。电话没能大规模普及,特别是不能远距离通话,是由于电线长度的问题。1900年的时候,要实现远距离通话需要使用八分之一英寸粗的电线,和铅笔的粗细差不多。正是出于这个原因,1893年开通的从纽约到芝加哥的线路消耗掉这种规格的铜线重达八十七万英镑。巨大的支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电话普及的拦路虎。粗细问题还影响到了电缆的容量。一根电缆只容得下大约一百根电线,而如今同样的电缆却能容纳一千八百根电线。由于这些问题无法解决,1900年电话的发展止步不前,直到后来细电线取代了粗电线。建设电话线路的资金有四分之一都用来买铜,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普平教授从1888年起一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员,他在自己安静的实验室中解决了这个难题,并因此在当代电话技术方面获得了极高的殊荣。他成功地研究出了著名的“普平线圈”,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加感线圈。”科学家们为了解释这个发明,不得不用上许多数学公式和曲线,实际上这些科学家往往会因为其中的一些问题而吵来吵去。但显然普平教授所做的,是让电线免于各种干扰,也就是“电磁感应”。普平的这项发明带来了一个连他本人也没想到的改进,让我们领略到电话的奥秘和妙处,甚至是叹为观止的一面。普平线圈公众于世不久后人们发现,如果有规律地将两条线路的电线绕在一起,则会产生另一条不明线路。因为这第三条线路显然不是通过电线传导的,而当时科学家们还没怎么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因此他们给这条线路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幻象电路。其产生的实际效用就是现在可以通过两对电线发送三则电话信息和八则电报信息——而且是同时发送的。普平教授的这项发明节约了数百万美元,还让美国各地都用上了远距离线路。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电话离不开许许多多富有创造才能的人。比方说贝尔、布莱克、卡蒂、斯克里布纳、巴雷特、普平,他们每一个人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其中任意一个人,我们都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他的贡献,就不会有如今的电话。”但从单个的物理上的电话机到我们今天的电话系统,还需要有商业天才和机械天才的参与。电话刚刚诞生的四五年中遭遇了重重困难,贝尔和托马斯·沃森为了挣到钱不得不去全国各地表演节目。贝尔为观众讲解这项新发明,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的短号手开始演奏,音乐通过放置在墙边的几部电话传到观众的耳朵里。在另一个地方的沃森也会通过在电话中唱歌的形式来丰富演出内容。这些巡回表演不仅让贝尔挣到了迫切需要的资金,还为这项科技创新做了广告宣传。这些活动以及之后他们的一些活动让电话成为日常用品,并在纽约、波士顿、布里奇波特和纽黑文设立了电话局。但是这些新出现的电话局引起了当时最具实力的公司——西联电报公司——的敌意,而且贝尔的公司并没有敢于竞争的领导者。

1878年,加德纳·哈伯德先生,贝尔最早的资助者,这时已经成了他的岳父,结识了一位在华盛顿铁路邮政局担任局长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名叫西奥·N·韦尔,他的干劲和进取心深深地打动了哈伯德,于是哈伯德立即邀请他出公司总经理,以便帮助贝尔开展电话事业。回顾过去这四十年,这个邀请在美国商界显然有决定性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韦尔每年在铁路邮政局的工资为三千五百美元,但最开始的十年,韦尔却没有拿到承诺的一分钱。韦尔成为这家苦苦挣扎公司的领导,这不仅对贝尔公司来说是一件幸事,更是整个国家的幸事。即便在当时看来,韦尔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很正常的。他的叔祖父斯蒂芬·韦尔为第一艘横跨大西洋的轮船制造了发动机。韦尔的一位表兄曾与莫尔斯一起发明电报。韦尔1845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卡洛尔县,他做了两年医学专业的学生之后突然改变主意,转而成为了一名电报员。后来他加入了铁路邮政局,彻底改革了邮政系统并引入了一些一直沿用到现在的改良方法。显然是天赋引领他走上了通讯这条路,这或许也解释了这位富有激情的年轻人为何会选择冒险,以及他所预见的前景和对未来的打算。他着手开发的这台小巧又不可思议的机器吸引他的地方,并不在于收费、股票和分红。他把电话看做是推广美国文明的新方式,此外还能给数百万人带去愉悦与便捷。实际上,当那幅我们熟知的发展宏图在他眼前缓缓拉开的时候,他还没怎么见过电话。美国的电话发展比其他国家迅猛,以及美国避开了那些极大地妨碍其他国家电话发展的错误,都要归功于韦尔。在他接手的时候,就制定出详尽的策略,并以此开始领导他的公司。

“一个系统!一个政策!普遍服务。”这是韦尔从一开始就采用的“口号”,这个口号调动了贝尔公司四十年的积极性——在韦尔看来,电话公司天生就不应该局限于某个城市、某个州,而应该是覆盖到整个国家。从一开始他的目标就是让由同一家公司所控制的电话服务遍布到国内的每一个村庄、每一家商店、工厂和每一个家庭,能普及到每一个美国人。任何人,不论他在什么地方,只要拿起电话筒就可以与身在美国的任何一个人交谈,这是韦尔从一开始就坚持为之奋斗的梦想。他不相信多家互无关联的公司能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说某一个行业的全国性垄断是由于环境天然形成的,那么这个行业一定就是电话。在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全国性、通用性的垄断性项目之后,韦尔又提出并坚持实施自己的第二大原则——设备的规范化。每个人拥有的电话必须和其他人的一模一样,必须是能体现当时最高机械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产品。为了做到这一点并提供完美的管理和维护服务,电话就不能作为商品进行销售,而是要出租。韦尔的这些想法付诸实践,避免了在美国出现市场混乱的局面;而在另一些国家,这种混乱确实也发生了:比如法国,人们需要自己去采购电话设备,他们需要在市场上多达四十种的不同电话中做出选择。韦尔自己也明白,他所设计的这个体系有着与身俱来的一些问题。由于垄断,往往出现收费高、服务差和内部投机的问题,但韦尔打算努力改善这个问题。他为此成立了一个很大的工程部门,对所有可能的改进进行研究,最后取得了前述的伟大成果。他密切留意服务的每一个细节,尤其坚持以最公平、最谦逊的态度对待公众。贝尔公司的接线员小姐在说出那句熟悉的“请问要接通哪个电话号码”时一定会使用“请”这个字,这不过是公司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但却体现了韦尔为整个公司所注入的一种精神。尽管仍然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电话服务价格过高,但实际上随着电话业务的不断发展,价格是逐渐在降低的。不同于其他大公司丑闻缠身的情况,韦尔一直避免贝尔公司出现财务丑闻。他本人除了工资以外没有多拿过一分钱,他的财富主要来自于1887至1907年这二十年间他在南美的投资收益,和贝尔公司无关。

韦尔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将电话从一个灭顶之灾中拯救出来,西联电报公司曾经瞧不上电话业务,认为电话是可有可无的。直到有一天,这家公司才突然发现了它的重要性。西联电报公司那时刚刚推出“印字电报,”使人们可以不通过中间操作员就进行交流。当西联总部发现用户纷纷放弃了印字电报服务而去办理电话服务时,才第一次意识到这个行业中出现了竞争者。于是财力和威望都极高的西联公司迅速成立了美国通话公司,准备打垮这家小公司。西联公司的攻击手段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像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让相关部门不发给贝尔公司特许经营权这样的手段可能算得上最能见人的。他们总的目标是要推翻贝尔公司的专利权。他们找到了所有可能成为原告的人,从菲利普·里斯到伊莱沙·格雷,要取消贝尔电话发明者的身份。西联公司优势中只有一个是合法的——爱迪生话筒——这个部件无疑比贝尔当时所提供的高级很多。贝尔公司的许多股东在面临这样激烈的对抗时失去了勇气。但韦尔并没有气馁。西联公司的大资本家们在电话这件事上对付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反而让公众相信贝尔公司是货真价实的,韦尔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来吸引有影响力的财务支持。1878年,他以损害贝尔专利权将西联公司反诉上了法庭。这个案子十分有名,审讯过程对电话发展的全历史都做了细致的审查,两起诉讼提出的证据也都一一记录在案。过了大约一年以后,西联公司的律师,当时名气数一数二的专利律师乔治·克利福德悄悄地告诉自己的客户他们是赢不了的,因为记录显示贝尔就是发明者。他建议西联公司在庭外解决,西联公司后来采纳了这个建议。这场沸沸扬扬的公司大战最终以一个合约收场(1879年11月10日)。在合约中,西联公司承认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承认他的专利合法,并同意退出电话行业。而贝尔公司则在条款中同意收购西联电话系统,并将全部电话租金的百分之二十作为使用费用支付给西联公司,此外承诺不涉足电报行业。如果当时贝尔公司败诉了,那么为了电报业务的利益电话极有可能就被埋没了,这个业务发展也会落后很多年。

西联公司的案子结束不久以后,最初发明电话的那些人也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贝尔回到聋哑学生的教育事业中。他从那以后一直忙于研究飞机和无线电,并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光传送声音的设备。新的电话公司开出一万美元的年薪请他做首席发明家,但他却回答发明是不能下订单的。托马斯·桑德斯得到了将近一百万美元,但绝大部分在开发科罗拉多金矿时损失了。加德纳·哈伯德退出了商界,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将精力放在国家地理协会。托马斯·沃森退出电话行业之后在波士顿附近买了一座造船厂,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

在解决与西联公司的纠纷时,贝尔公司不仅摆脱掉一个对手,更是获得了非常有利的物质利益。他们接管了55个城市和乡镇的约五万六千个电话局,不久后还得到了西方电器公司,一家西联公司下属的电话部件制造的重要公司。贝尔公司接手之后,这家制造公司在伊利诺伊州的霍桑建设了很多工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电话设备都是这里生产的。在获得了西方电气公司以后,韦尔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电话系统设备的标准化。为了实现建立全国性的电话系统而不是区域性电话系统的梦想,韦尔先生在1881年成立了美国贝尔电话公司,这个公司将下属各个公司的电话业务都统一了起来。贝尔公司将美国分成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成立了一家单独的公司来发展该地区的业务。1899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接管了美国贝尔公司的业务和资产。这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建设了长途电话线,将原来那些较小的系统一一连起来,这样一来令华盛顿与纽约、纽约与芝加哥,最后甚至波士顿到洛杉矶之间的通话都成为了可能。公司有远见地在很多无法立刻得到回报的地区建立了电话服务。在这样的刺激之下,电话业务得到了快速地发展,而在最近二十年里,电话业务发展速度进一步提升。1887年的时候美国有十七万电话用户,到了1900年,用户人数猛增到六十万;而到了190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下属的电话局数量为二百五十五万,在1916年更增加到了一千万。很明显从1900年开始,电话才真正进入美国人的日常生活。1900年之前每年大约增加一万三千部电话,而1900年之后每年增加约七十万部电话。这是由于电话费用大大降低,因而每家商店、每个家庭都能装得起电话了。1900年以前每个电话用户每年需要支付240美元,显然只有富裕的家庭才出得起这笔昂贵的费用。大约在1900年左右,美国引入了一种新的“按次收费”的收费制度,按照这种制度,用户在拨打一定次数的电话时需缴纳适当的费用,而超出这些次数以后则要按比例缴费。这个政策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行业中都见过。在此之前电话一直象征着财富,但几乎是一夜之间人人都有了电话。

除了贝尔公司,其他一些公司也参与到电话的发展进程之中。韦尔曾说过,贝尔公司唯一一次没有竞争者的时候,是在1876年的费城百年纪念博览会上。这些竞争给大众带来的一些好处,但也就仅限于增加了一些力度较大的推广活动而已。常常会有些农民开办公司,并且投入成本来宣传业务,这样的确有助于推广电话的使用。1895年贝尔的专利权到期时,在中西部出现了很多竞争公司,它们也是非常优秀的公司并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些公司也做出了宝贵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发明是自动转接功能,即用户可以不通过接线员就与另一方实现通话。尽管必须做出诚信保证,并且这样独立经营的公司有数百家,但实际上这些公司仍然是一种极大的经济浪费。大多数公司只能提供地方性的服务,而且也没有一家公司的目标是发展成为贝尔那样全国性的公司。一家独立经营的公司能站稳脚跟带来的结果,自然是每家商店、每个家庭要么不得不满足于只有一半的服务项目,要么再加一倍的钱同时购买两家公司的电话服务。这些“独立经营公司”要超过贝尔公司的影响力并不是不可能,但随着政府管制规定取代了个人竞争成为了控制垄断的方法,独立经营公司的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小。除了这些独立的公司以外,电话的发展还滋生了许多投机行为。1895至1905年之间出现了许多这类的投机骗局,几个人成立了约两百家电话公司。他们会选择性地去一些乡镇,承诺以一半的市价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商界“大佬”公司的支持,在当地销售大量股票获取利益,通过建设电话线路和销售电话设备谋取巨额利润,再溜之大吉寻找下一个有利可图的地方。这种行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公司破产倒闭,因而到了最后这些不法之徒也就没有了可乘之机。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