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馆落地生根,汕头科学枝繁叶茂
文/曾柯权
图/赵映光
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近两年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汕头集中资源,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日前,“汕头科技发展史专题展馆(一期)”揭牌开放,这代表着省内第一个地级市的科技史馆在汕头落地生根。

汕头科技发展史专题展馆(一期)
回望百年商埠,成果耀眼辉煌
据悉,以“踵事增华新时代”为主题的汕头科技发展史专题展馆,展设两大展厅八大部分,分《汕头科技“全国之最”》《潮汕古代的科技智慧》《百载商埠西风东渐》《向科学进军》四个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回顾汕头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反映汕头科技工作者为振兴汕头科技所作出的历史贡献;除了精选1949年至2022年间汕头科技发展中所取得的41项全国之最外,还有从潮汕远古至1978年的汕头科技通史介绍。
我国华侨创办的首条铁路潮汕铁路、中国第一个推广生产应用沼气的机构“汕头市国瑞瓦斯气灯公司”、我国第一台超声波诊断仪“TS-1型超声波诊断仪”……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科技成就,无不彰显着汕头自开埠以来科学氛围浓厚的城市环境。

市民正在参观展览
汕头开埠后,工业、商业、市政建设、医疗、教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一跃成为当时国内市政配套较为齐全、各项事业发展较快、近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商埠繁荣发展促进科技需求,电报、电灯、电话、电船等最新科技成果纷纷落地汕头,多项科学技术应用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汕头广大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全市纺织、感光材料、化工、超声电子、陶瓷、机械工程等行业取得了一大批科学技术成果,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此外,科技发展史展馆在对潮汕古代农耕、纺织、制糖、陶瓷、制盐、医药、建筑营造、金属冶炼、造船航海和制茶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介绍时,不仅挖掘生产技术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还详尽地介绍这门技术所涵盖的生产技艺,让观众不仅感知历史,更收获知识。
一个城市的科技发展历史,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科技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站在展馆之中,汕头自古以来崇尚科学、创新进取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前,展馆(二期)的布展工作正在进行中,不久之后将会有更多成就呈现在市民眼前。
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乘势而兴
借助展馆开放的契机,汕头将进一步发挥科普能力建设在策源创新发展中的基石作用,通过对科技馆展览布设等一系列具体举措,整体提升汕头科技文化内涵,营造市民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
当前,汕头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在5月底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汕头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方面、多领域的科学活动。
5月25日,由汕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促进会主办的2023年度汕头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推广活动在汕头私立广夏学校举办启动仪式,该轮系列活动将知识产权理念深入校园,在汕头北墩小学、锦泰小学、金湾学校等多所中小学举行,在学生中间种下崇尚科学、保护知识产权的种子;5月27日,汕头市医学会主办了潮医智库——第八届粤东放射学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十余名放射学领域知名教授及跨界专家,以学术交流形式推动粤东放射学的学科建设、临床专业以及科研工作发展;6月3日,2023数智化创新论坛暨汕头市计算机学会2023年会在汕头举办,通过专家分享、应用探索和交流研讨,加快汕头市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智化创新,更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类似的活动只是汕头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一小部分,自去年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城市以来,汕头科技成果喜人,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园区启用,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运行;登记技术合同数量增长32.37%,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9.88%,技术交易额增长45.37%;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项目22项……在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汕头也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全国首台“热力管道在线智能修复机器人”在汕头研发成功、全国首套高阻隔膜生产设备落地汕头、世界首台160千伏超导直流限流器进驻汕头南澳、8兆瓦海上风机在汕头成功发电等等。
当前,汕头正铆足干劲,提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的能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完善现有科技创新制度,将汕头打造为科技创新热土、区域创新策源地,为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发挥“汕头担当”。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大家都在看
-
柳州走出的“最强大脑”,如何走到量子科学最前沿 引子2014年,一则科技新闻突然出圈,震惊全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同事包小辉、江晓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颜色独立光子间的量子纠缠,解决了量子网络中如何在不同频率终端间进行纠缠连接这一难题。在国 ... 科技之最07-24
-
数字治污新范式 陕西电信科技赋能渭南蓝天保卫战 在陕西省渭南市城市应急指挥信息中心,巨大的LED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各大建筑工地、餐饮门店和辆渣土车的环境监测数据。这个由中国电信陕西渭南分公司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打造的大气污染治理信息化平台,正以“数字 ... 科技之最07-24
-
武汉科技大学如何从“四大钢院”末尾逆袭成双非之王? 最近刷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消息,挺意外的。以前总以为重点大学才厉害,没想到这类双非学校也有能耐。原来这所学校前身是清末张之洞搞的工艺学堂,后来变成武汉钢铁学院,现在三个校区加起来能装下好几万人。1958年建校那会 ... 科技之最07-23
-
雷环捷:科技哲学学科定位的新动向 本期导读作为哲学二级学科之中的后起之秀,科学技术哲学(以下简称“科技哲学”)近年来成为一股席卷多个圈层的研究热潮。立足学科内部视之,科技伦理、人工智能哲学、认知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负责任创新、科研 ... 科技之最07-23
-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一个"张江人"的掏心窝推荐 最近高考志愿填报季,后台收到好多上海考生的私信:"上科大到底值不值得报?"作为一个在浦东生活了十多年的"张江通",今天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看看这所"科技少年班"的真实模样。一 ... 科技之最07-20
-
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启航!直通科技最前沿! 7月15日上午,202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化工大学分营开营式暨开营第一课在朝阳校区举行。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谭天伟出席并讲授开营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宋来新出席活动。来自北 ... 科技之最07-20
-
"飞天-2"亮出绝密杀器,3D打印护盾突破极限,美智库报告透出凉意 别急!这消息炸得人头皮发麻!外媒曝光中国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天-2"突破性细节:利用3D打印制造导弹的关键部件。美国《国家防务》杂志直接拍板:"中国在导弹材料技术上单点突进,保守领先全球十年不 ... 科技之最07-20
-
世界十大科技之都! 基于当前全球科技格局的普遍共识,以下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十大科技之都的有力竞争者:1. 硅谷:虽然不是一个单一城市(核心区域包括圣何塞、帕洛阿尔托、山景城等),但它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科技创新发源地和中心。 ... 科技之最07-15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编者按】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优秀的南科青年教师,正活跃在教书育人大讲台、科技创新最前沿、服务社会第一线,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出青春绚丽之花。近日,官网推出“南科 ... 科技之最07-15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电视剧《以法之名》大结局一段时间了,对于这部剧的大结局,可以说真的有一些意难平,最后的大结局万海居然被毒杀在了监狱里面,简直是匪夷所思,按理说万海应该不至于那么惨死的,郑雅萍发现了不对劲,可他害死死了 ... 科技之最07-14
相关文章
- 【南科人·好YOUNG老师】李翔:在磁流体的微观世界探寻无限可能
- 锁定前沿需求,以青春之力勇攀高峰
- 《以法之名》结局:五大漏网之鱼,洪亮、江敏上榜,许言午最意外
- 北理工最厉害的三个专业:铸就国防利器,引领科技前沿
- 表面镀铬技术早德国2000年,揭秘古代黑科技如何改写冶金史
- 2025 年十大黑科技之最会 “精打细算” 的黑科技
- 这位任正非最钦佩的科学家,有什么与众不同?
- 深圳震撼前所未有!没有24小时内破不了的案,它的发达不只是科技
- 中南大学的五个之最
- 奇妙量子百年跃迁!这场科学盛宴不容错过
- 用科学撬动宇宙的巨人-牛顿
- 照亮人类进步之路的科学巨擘——牛顿
- 艺述科学:走向科学美学的科技馆科普展示
- 艾萨克·牛顿:从苹果树到科学巨人,开启现代科学的奇迹之门
- 黑洞史话【序】:时空的终结,新物理学的开始
- 全球都在竞速的科技创新赛道,上海只争朝夕……
- 走,去见识“黑科技”(文旅新象)
-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我国科技实力强,咋就不给理工类诺贝尔奖?
- 孔雀东南飞!山东科技大学最成功的决定,就是把主校区搬到了青岛
- 大开眼界,“一网打尽”数学中,所有“最”重要的定理和难题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