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战胜美国的疯狂围剿?面对美国打压,中国绝非手无寸铁

发布者:亮剑杀 2023-3-26 04:29

3月10日,断交多年、关系紧张,一直被外界视为“世仇”关系的伊朗与沙特在北京会谈并签署了一份意义重大的联合声明,表示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立刻着手相关事宜,计划在两个月内重新互相开放大使馆。

这标志着双方断交7年的历史即将结束,被西方视为是中国日益凸显政治影响力的体现,对于此事西方媒体给出的评价值得品味一番。

英美两国的媒体大多不愿意对此事给予太多正面评价,福布斯新闻、卫报、CNN、金融时报以及德国之声这些反华底色较为浓厚的偏向美国民主党立场的媒体给出的评价概括就是:

“虽然沙特与伊朗将恢复外交关系,但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并没有消失,这种和解可能只是暂时的,和解最终成功与否取决于矛盾的解决”。

他们在报道时候甚至不愿意明确指出这次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的基本背景,不愿意承认中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而法国路透社、海湾地区的“半岛电视台”评价就正面一些:这是令人惊讶的历史时刻,沙特与伊朗的和解将有助于维护海湾地区的秩序稳定,而对于中国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则多少有所提及。

唯独有一个例外,美国《华尔街日报》将此事形容为“中东巨变”: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结束了七年隔阂,这将动摇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

总之,无论立场如何,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一点,就是中国对海湾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客观存在,在此前的俄乌战争中,美国成功地对俄罗斯实施了外交封锁,但类似的事情未来他们恐怕无法在中国身上复刻一次。

部分美国媒体的评价其实切中了要害:沙特和伊朗的矛盾、分歧仍然存在,这种矛盾与分歧如何调停解决才是决定两国关系发展的根本要素。

西方媒体极力强调“矛盾仍然存在,中国并没有解决问题”,但果真如此的话就更利好中国了。

因为根本上讲,中国为什么要去关心中东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些事情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吗?显然是没什么关系的。

中国之所以要调节沙特与伊朗的矛盾,是因为这对中国有利,无论是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布局还是陆地上的石油供应链,都同时需要这两个国家的配合。

从中国西北部边境抵达海湾产油地的路线上要从新疆出发,经过阿富汗、伊朗、沙特这三个国家,因此中国的陆上石油贸易路线需要这三个国家同时给予配合,沙特和伊朗之间届时不能互相拆台。

这就是中国干涉两国关系的原因,至于他们之间的矛盾分歧云云,这本就不是中国国家利益范畴之内的事情,中国要的就只是这两个国家关系恢复正常一些,领土争端、宗教矛盾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搁置。

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因为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个事件中,各方都强调了中国的作用,两国代表会谈场地选在了北京,发表联合声明也是在北京,无论西方媒体如何春秋笔法,但无法否认中国在其中的作用。

但是反过来讲,“中东巨变”这种说法也言过其实了,中国并没有根本上改变中东地区的政治结构,而且也没有这种实力。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强调“重国际合作、轻力量投射”,这种政策建立在本国国情与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本国国情是指中国并没有在中东地区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但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贸易联系较为紧密。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欧盟,成为了中东多数国家、地区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中国与他们的贸易额大致等于美国、欧盟贸易额的总和,这使得中国尽管没有军事投送能力,但也具备了对中东地区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更何况总的来说,海湾国家或多或少存在与美国的内生性矛盾,哪怕是高度亲美的沙特长期以来也没有停止过寻求域外强权支持的努力。

沙特和伊朗是中东地区非常有代表性的两个国家,他们都具有区域内最顶尖的国力,一个高度亲美,一个高度反美,且都是中国较为看重的合作对象。

他们当下在“中美对抗”这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较为相似,概括地说:不敢明确反美,但愿意支持中国。

所以不要认为他们仅仅是恢复外交关系,这一系列举措实质的含义,其实是承认了他们愿意在中美开战后,在不直接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前提下为中国提供支持。

这种支持最终将具象化地体现为一条从新疆出发,穿越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通往伊朗、沙特的陆地石油贸易路线,可能是公路贸易形式,也可能是一条石油管道。

到这一步,其实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封锁已经相当程度上失败了。

在和平时期美国的战略封锁主要目的,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保障自己”,减少美国企业受到的市场竞争,第二个阶段是“打压对手”。

阻止中国的产业升级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转型;而在战争时期,美国对中国战略封锁的目标则是要切断中国依赖的外部原材料、能源贸易输入。

又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实在是过于庞大,在全球经济体系内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位置,每年全球各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额总和约占到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30%左右,因此和平时期的贸易制裁其实必须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否则的话,对中国的制裁同样会伤害到其他国家,让各个经济体提前适应被美国制裁的环境,长期来看会损害美国对全球贸易的控制能力,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就像抗生素与细菌耐药性的进化之间的矛盾一样。

正因如此,我们能看到拜登上台之后对中国的敌意比特朗普更甚,但具体到贸易制裁领域,拜登政府反而是比较谨慎的,即使是2022年之后积极备战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并没有轻易地扩大贸易制裁的范围。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明白最终如果对中国开战,他们需要直接开始施加最严格的制裁与封锁,届时全球经济体系将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现在各国都开始适应了这种情况那么届时美国面临的国际上的压力与反意会更大。

因此,和平时期美国的贸易制裁局限在了有限范围,有限的制裁只能减少美国企业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而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无法起到有效的遏制。

而未来在战时,由于海湾地区国家中地位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沙特与伊朗都已经明确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届时在陆地上切断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已经不可能实现。

而且可以明确的说,不要看现在以色列偶尔曝光出什么空袭伊朗核设施的消息,但他们实际上并不敢这样做,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建立在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上。

而现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日益稀薄,以色列必须寻求域外国家的支持,作为美国最核心的盟友之一的以色列其实反而是不反华的。

至少在中美之间分出高下之前,以色列必须保持中立,他们赌不起,无论未来是中国赢还是美国赢,他们能做的就是在此之前保持中立谁也不得罪,等中美分出高下后去做个“县长夫人”。

这是更深层次的变化:中国介入之后,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矛盾反而暂时控制住了。

所以不要看美国名义上的盟友很多,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在“中美对抗”这个大环境下给美国出力的盟友其实很少,这和当年美苏冷战是不同的,前面提到的沙特,沙特也算是美国蒙国之一呢!

现在美国的盟国中关系最紧密,对美国最忠诚的大概就这么几个:英国、加拿大、以色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

这当中以色列不敢掺和中美之间的事情,因为以色列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万一美国要是垮了以后还得抱中国大腿。

而加拿大是作为美国的一个行省只能在贼船上混下不来,澳大利亚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菲律宾则是因为作为美国前殖民地,树大根深而且现在掌权的政治势力也是美国当年一手扶持起来的殖民地政府。

英国、日本、韩国,这三个是与中国的关系同样很紧密,双边贸易非常繁荣,他们的心态其实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跟着美国打赢了有好处,打输了也能投降改换门庭。

7个国家中,有6个敢掺和中美之争,除此之外就没了,至于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他们也使唤不动,这次俄乌战争打了一年多了,欧盟全程挂机就没提供多少军事援助,未来中美之间同样是中立立场。

而且就算他们想干预,问题是现在欧盟国家什么军事实力啊?德国、法国的陆军还不如乌克兰,海军也是约等于不存在,想干预都没能力,更何况这些年来欧洲也一直是搬好凳子想看中美两败俱伤然后他们出来大展鸿图,这个世界没有谁是傻子就愿意跟着别人的指挥棒走。

而中国这边虽然没有盟友,但含金量比美国盟国高多了,中国军事上最可靠的“朋友”有两个,朝鲜、俄罗斯,虽然数量少了点,但都是有核国家,且无论是核技术,还是核武器的投送手段都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

真要说最核心盟国体系内的军事技术与军事潜力,日、韩、英、澳这四个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俄罗斯、朝鲜。

实际上美国的“反华包围圈”这个东西从来都是停留在纸面上,是美国精英构思的一种战略计划,从来都没有实现过。

只是说美国自己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拥有一支规模庞大、装备先进且高度现代化、战备水平较高的武装力量,但中国并不是俄罗斯,如果俄罗斯有中国这样的经济体量,恐怕就算是发动了俄乌战争,美国也没办法在外交上孤立他们。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