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统帅的军事指挥能力?周恩来与白崇禧四字点评,一针见血
蒋介石因受到孙中山的赏识而在派系林立、内斗激烈的国民党内崛起,并凭借圆滑的政治手段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
由此可见,蒋介石在搞政治方面的确很有一套。但是俗话说得好,政治虽然是不会流血的战争,但战争却无疑是流血的政治。
蒋介石在指挥军事战争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明显不能跟他的政治手腕相提并论,以至于最终兵败如山倒,灰头土脸地仓皇逃往台湾。对此,周恩来和白崇禧分别用四个字对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水平作出了犀利评价。
那么,周恩来和白崇禧究竟是怎样评价蒋介石的呢?他们二人各自的四字评价到底又有什么依据呢?

一、迅速崛起,正面交手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旨在推翻晚晴腐朽没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政府,以此实现中华民族独立。
随后在孙中山领导的之下,兴中会经过同盟会、中华革命党的历史演变,最终于1919年正式被命名为中国国民党。

然而当时的国民党表面上在看起来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统一政党,但其内部实则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充斥着尔虞我诈与利益冲突。
因此,在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后,国民党旋即陷入群龙无首的相互倾轧与纷争局面。当时,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元老级别的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1925年8月20日遇刺身亡)三人。
当时的蒋介石虽然在孙中山的器重之下担任黄埔军校(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一职后掌握了军队,也通过东征陈炯明赢得了声誉,但在国民党高层的眼里,他只不过是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后起之秀罢了。

对此,蒋介石打心底里清楚,仅仅依靠军队还不足以坐上国民党的头把交椅,所以蒋介石在展示军事指挥能力的同时,也在内斗中展现出了圆滑的政治手腕。
为了争夺国民党的党权,野心勃勃的蒋介石借助手中的军权,利用当时胡汉民与汪精卫二人之间的矛盾,把政治权术玩弄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从而在国民党内纵横捭阖,逐步树立起强权政治形象。
尤其是北伐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相继在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蒋冯阎李战争)各方拉拢,虚与委蛇,采用狡诈的手段在国民党内捞足了资本和筹码。

1931年突然爆发“九一八”事变,国民党各派系最终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相互妥协退让,这才形成了联合统治、团结一致的局面,并于1932年7月推选蒋介石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职。
至此,蒋介石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奠定了自身在国民党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
而当1938年蒋介石坐上国民党总裁宝座之时,他的最高统治地位从此在国民党内确立下来。之后在1948年,风光一时的蒋介石顺理成章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
不过在此之前,蒋介石所展现出来的政治能力明显大于作战能力。而他真正的军事指挥能力实则体现在同共产党交手之中。
这从而为周恩来在此之后客观如实地评价蒋介石军事指挥水平埋下了伏笔。

中共于1927年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后,开始创建革命军队以及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于在革命初期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因此在数次攻打蒋介石所掌控的大城市时,不免陷入一定程度的被动局面。
就在此时,极富敏锐洞察力与超凡判断力的毛主席力排众议,主张放弃攻打大城市,转而进攻蒋介石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山区一带,从此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正是如此,中共党史上才有了井冈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以及朱毛井冈山会师等一系列红色革命记忆。不过,此时已经在国民党内站稳脚跟的蒋介石却逐渐把矛头对准了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1931年12月,周恩来由于身份暴露而被迫离开上海来到地跨赣闽粤三省的中央苏区(中共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驻地江西瑞金,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一职。
不料周恩来却在次年11月得知蒋介石即将对中央苏区发起第四次“围剿”。

可是面对蒋介石大军压境,毛主席却在1932年宁都会议之后因为当时的某些原因无法指挥红军进行作战。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周恩来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跟蒋介石展开了一场正面军事对抗与博弈。
周恩来考虑到国共两党兵力悬殊,决定在蒋介石正式大举进攻之前“先下手为强”,尽早将精锐部队调往主阵地外线寻机歼敌。
与此同时,他还对红军进行了思想动员和整顿改编,指导士兵练习夜间作战,以此提高单兵战斗力。
不得不说,周恩来这招先发制人果然有效。只见红军在接连攻下赣闽交界处的几座城池后,旋即又取得了建黎泰(建宁、黎川、泰宁)战役的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提供了有利的作战条件。
二、喜忧参半,作出评价
当第四次反“围剿”正式打响后,周恩来发现敌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特点,于是他果断下令集中优势兵力把敌军重重包围起来后迅速将其消灭。
由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初战告捷。
不过就在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也从上海迁到了中央苏区,并与苏区中央局进行合并后由博古(秦邦宪)担任主要负责人。而且一同前来的还有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

由于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蒋介石并未将红军放在眼里,因此导致国民党军在作战中掉以轻心。
作为前线总指挥的周恩来正是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才会在面对战略分歧时,始终坚持避强击弱的指挥方针,主张采取迂回包围的战术。
而且周恩来还与朱德一起向博古提议,尽可能从正面避开兵力数倍于己的敌军,从侧面发动进攻,通过诱敌深入以此创造歼灭敌军的有利机会。然而,博古却拒不接受周恩来提出的建议。
不过,对于博古和李德制定的富有军事冒险主义色彩的战术,周恩来审时度势,经过深思熟虑后旋即跟朱德进行商讨。
只见他们二人当机立断,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决定继续采用之前诱敌深入的战术。

经过一番厮杀,红军相继在黄陂和草台岗两场战役中击退了敌军,还重创了陈诚的精锐主力部队。最后在周恩来的指挥下,红军歼灭敌军近三个师的兵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蒋介石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又气又恼,痛骂陈诚作战不力。其实蒋介石本人也应该为此次战败负责,毕竟他在指挥国民党军应对红军山地游击战和运动战时,也是一头雾水,想不出什么好对策。
特别是面对周恩来在此次战斗首次运用的大兵团伏击歼灭战术,蒋介石竟然让陈诚原地待命,说他马上乘坐专机前往战场亲自指挥。
结果还没等蒋介石上飞机,国民党军就在红军的全面进攻之下落荒而逃了,而陈诚却还在原地苦等蒋介石。

随后在复盘第四次反“围剿”时,周恩来对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能力连连摇头,表示蒋介石虽然在国民党内搞政治很有一套,但是指挥军队作战实属不行。朱德闻言,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盛怒之下的蒋介石并未就此作罢,而是在稍作整顿之后,竟然疯狂调集一百多万兵力、两百多架飞机向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还放出狠话:一定要活捉周恩来和朱德。
面对蒋介石百万大兵,虽然周恩来、朱德一再坚持采用毛主席提出的正确战术,但由于受到博古、李德错误战略的影响,红军在此次反“围剿”中失利,以至于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继而踏上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之路。

不过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虽然周恩来没有再跟蒋介石正面交手,但是发生在长征期间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战事,无疑让周恩来看到了蒋介石真实的军事作战指挥能力,并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与蒋介石在战场上这些直接或间接的交手,也让周恩来默默地在心中形成了对蒋介石军事水平的初步判断。
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来到延安。他在采访周恩来时饶有兴致地提到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你怎么评价蒋介石军事指挥能力的水平呢?”不料,周恩来不假思索地只回答了四个字:“不怎么样!”

周恩来话音刚落,只见斯诺先是一惊,旋即用神秘的语气继续问道:“何以见得?”周恩来闻言,看着满脸写满惊讶的斯诺,却哈哈大笑起来。对于周恩来的这个反应,斯诺顿时感到困惑不已。
但在强大的好奇心驱使之下,斯诺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只见他一本正经地问道:“蒋介石作为军人,你是怎样的看法?”面对斯诺穷追不舍的提问,周恩来只好在沉思片刻后认真地表示:
蒋介石的政治能力明显比军事能力要强,这也是他能够在国民党内争得统治地位的原因所在。不过蒋介石在指挥军事作战方面,他的战术水平确实不够高明。
因为蒋介石总是把军队集中起来去夺取地盘,却没有想到他这种过于计较一城一池得失的军事思想往往会适得其反。
结果仗打到最后,他虽然占领了阵地,但军队却被消灭了。比如他在北伐中进攻孙传芳时,南昌克而复失就是极好证明。

听完周恩来鞭辟入里的点评,只见斯诺顿时恍然大悟,两眼放光,并对周恩来的深入分析连连夸赞。
三、指挥水平,自有定论
当然,周恩来对于蒋介石军事指挥能力的四字评价,多多少少暗含了党际对立意识以及因信仰不同而带有一定的政党对抗色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周恩来说的就是实话!
而且,同样作为国民党一员的白崇禧也曾对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能力作出过四字评价。
不过与周恩来比起来,白崇禧的评价则显得较为微观,更偏向于具体化。并且,白崇禧对蒋介石的评价还略微带有一丝轻蔑与不屑的个人感情色彩。

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某次战役中,蒋介石看到战场局势不容乐观,旋即想到了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于是急忙打电话给他,命其速速率军前去支援。
可是蒋介石有所不知的是,当时的白崇禧也正处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困境当中。如果去支援友军,那么白崇禧势必会尝到中共“围点打援”的滋味,搞不好还可能被“包饺子”,甚至被中共“一锅端”。
到时候白崇禧别说号称“小诸葛”了,估计连骨头渣都找不到。所以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去支援。
结果蒋介石在电话里把白崇禧臭骂了一顿,还说他即刻乘坐专机去白崇禧的指挥部,现场亲眼看着他派出援军。

白崇禧闻言,顿时火冒三丈,竟然当场把电话摔到了地上,并怒气冲冲地说道:“姓蒋的又胡乱指挥!他算是个什么统帅!充其量就是个……”不料,白崇禧话刚说到一半,却因情绪过于激动,整个人被气得随之恍惚起来。
不过只见他坐到椅子上喝了几口水,反应过来后,旋即脱口而出四个大字:“步兵排长!”吐槽完毕白崇禧并不解恨,而是继续补充道:“没错!他就是一个步兵排长,只会坐飞机和瞎指挥!”
由此可见,白崇禧对蒋介石军事指挥水平的四字评价明显带有积怨已久的个人情绪和批判色彩。
正是对于蒋介石的极其不满,自恃手握重兵的白崇禧才会在淮海战役结束后联络各省发电报给蒋介石,让他赶紧跟中共停战议和。
面对白崇禧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来自国民党内各方面的压力,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日宣布下野。随后在白崇禧的拥护下,李宗仁担任了代总统一职。

有趣的是,蒋介石在离开南京前还专门给白崇禧打了一个电话,痛骂白崇禧拥兵自重,不听指挥。不料白崇禧对其冷笑一声,怒道:“赶快收拾收拾,回你的老家去吧!你现在没有权力指挥我!”
虽然颜面扫地的蒋介石回到了浙江奉化溪口,但是他并未就此善罢甘休,而是退居幕后继续玩弄政治权术,想方设法地遥控指挥南京。
他先是切断了李宗仁的军费,架空李宗仁的总统职权,紧接着在看到大陆不保后全力为退往台湾做准备。
1949年4月,毛主席坚决主张不要局限于长江南北,而是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随着一声令下,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后成功占领南京总统府,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

随后中共乘胜追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解放了大西南。对此,蒋介石深知全面失败已成定局,继而在1949年12月10日乘坐飞机仓皇逃往台湾,至死都没有再踏上过大陆一步。
结语
政治虽然是不会流血的战争,但战争却无疑是流血的政治。
不得不承认,在蒋介石的一生当中,他的政治斗争水平的确非同一般,能够在内斗残酷而又激烈的国民党内一步一步走上权力巅峰,足见其政治手段异于常人。
然而在指挥军事战争时,蒋介石的能力与水平明显不够高明。
正如周恩来“不怎么样”以及白崇禧“步兵排长”的四字评价,蒋介石处处设防、主攻城池,时常让军队陷入四处分散的尴尬处境,结果被中共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这也正好印证了毛主席的军事智慧:存人失地,则人地皆存;若存地失人,则必然人地皆失。而且蒋介石在指挥作战时动不动就越级指挥、大包大揽,害得国民党军官疲于应付、叫苦不迭。

坦言之,这无非是蒋介石将政治上的独裁统治照搬到了军事战争之中罢了,而这也正是他个人军事指挥能力与水平不高的最有力之证明。
参考资料:
熊坤静,胡艳.周恩来与蒋介石交往始末[J].党史文苑.2011,(第19期)
罗元生,文敏才.斯诺四访周恩来[J].湘潮.2001,(第2期)
蓝小西.白崇禧与蒋介石的恩怨[J].炎黄春秋.2017,(第1期)
大家都在看
-
三十四条好汉硬撼千余美军创造军事奇迹,毛主席亲封最牛排长 1951年6月,朝鲜鹫峰高地暴雨倾盆而下,24岁的志愿军排长沈树根接到上级急电“拿下鹫峰,固守一天”。抬眼望去,美军陆战第一师两个营上千兵力盘踞山头,坦克大炮列阵以待。而沈树根身后,算上自己仅仅只有34名战士 ... 军事之最07-22
-
霍去病:西汉军事奇才的璀璨人生与战略思想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出生于汉朝名门望族,是西汉时期最为耀眼的军事天才之一。他的短暂一生如同流星般璀璨,却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料记载中,他不仅以勇猛善战闻名,更以超凡的战略眼光、创 ... 军事之最07-22
-
西方军事专家:“中方没有任何弱点,美国根本无从下手” 中国现在的工业体系——很全!联合国那个工业目录。。。里面的东西,中国都能造。轻的重的产业,两条线一起发展。之前,美国对付苏联,看准了它里面的问题。民族、经济都不行。。。这就是它的弱点,美国就从这里下手 ... 军事之最07-21
-
韩信:从草根到兵家之神的传奇人生——一部军事天才的全景剖析 引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楚汉争霸是一段充满血与火、谋略与背叛、英雄与悲剧的壮丽史诗。众多英雄豪杰中,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灵活多变的战略思想,成为“兵家之神”的代表人物。他的故事既是天才的辉煌,也是 ... 军事之最07-21
-
妇好钺:128公斤青铜凶器!这位商朝女神将的军事神话靠谱吗? 商朝的风吹过殷墟,卷起黄沙仿佛低语着三千年前的血与火。在洹水南岸那片肃穆的王陵区,1976年考古者的手铲揭示了一个颠覆认知的存在——妇好。她不仅是武丁的王后,更是青铜钺的主人。天啊,整整128公斤!两柄饰有 ... 军事之最07-21
-
韩信~从屈辱到辉煌的军事天才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韩信无疑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军事天才。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辉煌,从一个贫苦的少年到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令人震撼的传奇。今天,我们将从他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 ... 军事之最07-21
-
西方军事专家:“只有越南最清楚,中国国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南海对峙背后,河内的战略焦虑与北京的真实威慑力【河内/华盛顿/北京联合报道】 近期,随着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常态化演习和越南低调但坚决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西方战略界开始重新评估中越之间的力量对比。美国智库 ... 军事之最07-21
-
郗鉴:军事强人,政治高手 东晋成帝时,王导接见了一名来自京口的使者。这名使者带来了当朝太傅也是辅政重臣郗鉴抛来的橄榄枝:他的女儿长大了,欲寻个好女婿,两家门当户对,正好结个亲家。这一下,可撞进王导心里去了。王敦叛乱被平后,琅琊 ... 军事之最07-21
-
天下第一雄关的华丽转身:从军事要塞到戈壁明珠 一座关城,半部中国边防史南望祁连雪峰,北倚黑山冈峦,在河西走廊最窄仅15公里的咽喉地带,一座黄土夯筑的关城傲然矗立了六百余年。这里,便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洪武五年(13 ... 军事之最07-20
-
世界历史上三大军事天才:前两名都是中国人,拿破仑仅排第三! 军事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生存保障。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再高深的文化、再先进的思想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军事天才,而在世界公认的排名中,几乎统一欧洲的拿破仑只能屈居第三 ... 军事之最07-20
相关文章
- 世界历史上三大军事天才:前两名都是中国人,拿破仑仅排第三!
- 世界十大军事强国 看看你知道哪几个?
- 公认打仗最厉害的十位开国中将,都是属于人民军队中的铁血战将
- 除了毛主席,我军中能被称为“军事天才”的还有3人,他们是谁?
- 史上公认的三大军事奇才,拿破仑排在第三位,第一第二都来自中国
- 铁甲禁令:解码中国古代最严苛的军事管制
- 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西点军校复盘也打不出来
-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战神陨落背后的千古疑案
- 美澳主导19国"护身军刀"军演创规模之最
- 左宗棠为何是梁启超眼中的五百年第一伟人?且看他的三大军事成就
- 长平血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惨烈的围歼战
- 韩信:楚汉争霸的军事奇才与历史传奇
- 太平天国的陈玉成,军事水平到底有多厉害?看看曾国藩如何评价
- 为什么说刘邦的军事实力仅在项羽韩信之后?
- 司马懿:智谋与权谋的巅峰之路,三国最复杂的军事政治巨头
- 一朝一名将之汉朝霍去病,流星般璀璨的军事传奇
- 韩信未央宫斩首:刘邦对军事天才的恐惧绞杀
- 揭秘中国军事力量:明星装备陆战之王VT-4最高端出口型主战坦克
- 张爱萍:中国军事史上不可或缺的“巨人″! 开国将帅传奇之十一
- 俄乌这么一打,中国常规军力的实力再也藏不住了
热门阅读
-
战区司令秦伟江 砸店事件背后的真相 07-14
-
南斯拉夫战争始末,强奸妇女惨无人道 07-14
-
98印尼排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印尼华人暴乱 07-14
-
高燕生的父亲是高岗,曾与习仲勋是共患难的战友 07-14
-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最终绑在树上折磨致死 07-14
-
国共内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中共又为何取得胜利? 05-08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个超级炸弹,仅次于核弹了 07-22
-
世界最厉害的导弹排名,北星之光位居榜首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