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澳主导19国"护身军刀"军演创规模之最

发布者:青衫磊落 2025-7-17 10:07

七月的南半球寒风凛冽,澳大利亚海岸线却因一场史无前例的军事盛宴而沸腾。2025年7月13日,由美澳联合主导的"护身军刀"多国联合演习在澳大利亚全域拉开帷幕,这场持续23天、横跨两大洲的军事行动,以其空前的规模与战略深度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切。

创纪录的参演规模

本次军演集结了19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较2023年新增6个参与国,总兵力突破3.5万人,创下澳大利亚军事演习历史之最。演习区域首次突破本土限制,延伸至巴布亚新几内亚,覆盖昆士兰、西澳大利亚等五大战略要地。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等印太关键国家以及部分欧洲盟国的精锐部队,共同织就了一张跨洲际、多军种的立体作战网络。

多维作战演练聚焦实战

演习设置了陆海空全域作战科目,澳大利亚海军派出"阿德莱德"号和"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领衔海上编队,与各国舰艇协同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空中力量展开高强度对抗演练,固定翼与旋翼战机完成系列实战课目。地面部队则通过野外机动、战备拉练等高标准训练检验作战效能,配合火炮、火箭发射系统及地对空导弹的实弹射击,全面锤炼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

尖端武器系统首秀

美国陆军在太平洋地区首次实弹试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成为本次演习的最大技术亮点。澳大利亚军方则展示了最新列装的UH-60M"黑鹰"直升机与精确打击导弹系统,这些现代化装备的集中亮相,彰显了参演国家军事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地缘战略意图凸显

军事观察家分析指出,演习远超出常规训练范畴,实质是美澳联盟强化印太战略支点的关键举措。通过构建多国联合作战机制,延伸"第一岛链"外缘的战略纵深,这一军事布局既是对地区安全形势的主动回应,也折射出大国博弈背景下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随着演习规模的逐年升级,"护身军刀"正逐步演变为印太安全架构的重要组成要素。

免责声明: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和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投资建议。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本文信息时应自行承担风险,作者不对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人士。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