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有11个军区,伟人为何只对调8个,只调司令不调政委
1973年12月,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一项重大决议——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一决策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国际背景下,苏联陈兵百万、虎视眈眈;而在国内现状方面,九一三事件爆发后,为毛主席敲响了警钟。
国际背景方面,中苏关系日益恶化,两国在边境地区发生多次冲突,苏联陈兵百万,对中国构成了威胁。在此背景下,毛主席决定采取行动,加强国防力量,保卫祖国领土。
国内现状方面,九一三事件使毛主席意识到在军队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军区司令员在同一位置上任职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复杂,工作效率低下。毛主席认识到,需要通过调动人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军队建设和发展。
毛主席的决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调动军区司令员的目的是通过更好的管理和领导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此次调令也彰显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实力和团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决心和信心。
军区政委在这次调动中保持不动,说明政委和司令员在军队中的分工明确。政委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与司令员平级,共同维护军队的稳定和战斗力。
通过对调工作的顺利执行,各军区司令员及时完成了交接工作,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水平。此次调动不仅解决了一些问题,还为军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毛主席的这一决策对于加强军队的领导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动人员,实现军队建设和发展的跨越,巩固国家的国防力量。这次决策向国内外彰显了中国的实力和团结,为国家的发展和军队的壮大做出了贡献。
标题:毛主席重磅决议: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展示中国军队团结实力
文章内容:
1973年12月,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一项重大决议——令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项决议可谓是我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最重大的调令之一,毛主席秉承着一贯的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作风,要求各军区司令员在十日之内必须到任。
在这短短几个字的决议背后,隐含的是毛主席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双重考量;也正是这短短几个字的决议,在国际局势的风起云涌中,为中国这艘刚刚启航新征程的巨舰加固了船身、稳定了航线。
【国际背景:苏联陈兵百万、虎视眈眈】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苏联的外交关系日益恶化,两国军民从肢体冲突到军队交火,矛盾持续升级,边境摩擦不断。珍宝岛位于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面积仅有0.74平方公里。珍宝岛与苏联一衣带水,自国以来便是中国领土。
1968年冬季,在乌苏里江封冻后,苏联数次进入珍宝岛区域对我国渔民进行无理干预。1969年2月,更是发生了鸣枪事件,沈阳军区在党中央的指挥下在珍宝岛进行了军事部署。
1969年3月2日,苏联军队与我国边防部队发生了火力冲突,“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经过了半个多月的顽强战斗,我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此次事件也导致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谈判已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了,苏联对我国进行了一连串的打击报复,同时在我国北部边境部署了五十多个步兵师和六十多个坦克团陈兵百万,对我国虎视眈眈。
中国解放军从不畏惧任何威胁,毛主席下令:“准备打仗。”外部局势越是紧张,内部的团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现状:加强军队内部团结,实现统一指挥】
九一三事件爆发后,为毛主席敲响了警钟。
抗战时期,毛主席曾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一理论十分贴合当时中国的状况。但时代不同了,同一句话便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
枪杆子说到底还是要为政权服务的,正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发兵。以政治国,才是上上之选。毛主席的治军原则一直都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
建国以后,毛主席一直兼任中央军委主席,他始终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思想,身体力行地关注着军队的所有军事调动。
早在几年前,毛主席便曾说过,共产党的军队内部也是有小帮派的,有帮派自然就有人忍不住找麻烦。可见主席从未放松过对我党内部情况的关注。
“九一三”事件更是为他提了个醒,是时候让各大军区“动一动”了。
11个军区,8个司令员对调。彼时建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载,各大军区人事久未有变动,虽还不至于形成地方军事主义,但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呆得久了,人事关系难免盘根错节,政策推行起来反而受到人情的牵制,工作效率低下。
久而久之,人的眼界和思想也都会受限,很难跳出固有的圈子,难以创新。天长日久,上行下效,地方军事便犹如一潭死水。
彼时我国军队正值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必定百害而无一利。
1973年一日下午,毛主席与邓小平就这一问题进行商谈,主席问邓小平,你觉得这个问题应当怎么解决?
邓小平思索片刻,并没有直接作答,他伸手将自己面前的茶杯与毛主席的茶杯对调了一下位置,毛主席看着邓小平笑着说;“英雄所见略同啊。”于是,这个决议就这样初步确定了下来。之后二人就具体实施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制定了更加详尽的计划。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四个月以后,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了调令。
皮定钧(原兰州军区司令员)与韩先楚(原福州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原沈阳军区司令员)与李德生(原北京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原南京军区司令员)与丁盛(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对调;曾思玉(原武汉军区司令员)与杨得志(原济南军区司令员)对调。
至于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三人因为刚刚任职不久,此次不予调动。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毛主席于12月21日给八个军区的四十多名主要负责同志召开了军委会议。主席风趣幽默、引经据典的与诸位老战友进行了亲切热烈的交流,众人对此次调度心悦诚服。
之后十天,各大军区司令员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交接工作,所有人按部就班,各大军区重新步入正轨。
【军区政委按兵不动,党指挥枪】
此次调令只针对各大军区司令员,并没有对军区政委进行调动。每每说到政委,很多人都会有些许迷茫,不知道政委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与司令员又是怎样的关系。
政委全称为政治委员,与司令员是平级关系。简单来说,在军区,司令员负责军务,而政委负责党务。在部队里,司令员负责军事工作,政委负责思想工作。
我党始终坚持“军政不分家”的优良传统,在军队建设中,致力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军队建设的每个环节当中,让战士们强大的精神意志和战斗精神完美地融入到军事斗争里去,努力把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战争中的制胜优势。
可以说,思想政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战斗力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战争时期,我军与敌军抗战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有力结合,众志成城的不屈意志凝结成了强大的军魂,才使我军在艰难困苦的战斗中不断创造奇迹,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创造辉煌。
但在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之前,很多军区在诸多事情上都是只要司令员拍板同意就可以,政委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只调动司令员而政委不动的原因。
【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决议不仅是党中央的一次重大治军、治国举措,也是毛主席对各大军区的一次检验。令人欣慰的是,八大军区都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此次决议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力。历史上有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正确的信仰,那么武装力量最终只会形成地方武装割据;没有凝聚力的军队,只能是一盘散沙。
只有统一思想、统一领导,各部队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听从统一指挥,才能成为真正有威慑力的军队,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这一决策也延续了战争年代干部交流的优良传统。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定是能上能下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干部流动有助于加强军队中各部门的交流、加强集体领导、杜绝山头主义,是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次对调工作的顺利执行,使全军自上而下都深受触动,司令员们为战士们树立了榜样,为整个军区带来了良好的风气。
正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所歌唱的那样: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向国际社会彰显实力:团结就是力量】
毛主席的这次重大的军队人事变动,在国际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罗斯曼曾评论说:“这是有意识地显示文官控制着国家政权。这样,许多司令员便离开了他们工作了20多年并建立了关系网的地区。这一命令是中国地方军事主义走向衰落的主要迹象。这次调动的规模之大表明,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传统的势力已经被打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凭借不断地努力和抗争,一直在刷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印象。虽然那时我们的军队还没有世界数一数二的军事实力,但一支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行动力惊人的部队定然是不可小觑的。
即使那时的我们还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一个团结凝聚的民族永远是不可侵犯的。
毛主席重磅决议的实施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团结实力,向国际社会彰显了中国的决心和信心。这也是对世界各国的一个警示,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保持团结,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带领我们继续前进,让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保持团结,中国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大家都在看
-
三十四条好汉硬撼千余美军创造军事奇迹,毛主席亲封最牛排长 1951年6月,朝鲜鹫峰高地暴雨倾盆而下,24岁的志愿军排长沈树根接到上级急电“拿下鹫峰,固守一天”。抬眼望去,美军陆战第一师两个营上千兵力盘踞山头,坦克大炮列阵以待。而沈树根身后,算上自己仅仅只有34名战士 ... 军事之最07-22
-
霍去病:西汉军事奇才的璀璨人生与战略思想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出生于汉朝名门望族,是西汉时期最为耀眼的军事天才之一。他的短暂一生如同流星般璀璨,却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料记载中,他不仅以勇猛善战闻名,更以超凡的战略眼光、创 ... 军事之最07-22
-
西方军事专家:“中方没有任何弱点,美国根本无从下手” 中国现在的工业体系——很全!联合国那个工业目录。。。里面的东西,中国都能造。轻的重的产业,两条线一起发展。之前,美国对付苏联,看准了它里面的问题。民族、经济都不行。。。这就是它的弱点,美国就从这里下手 ... 军事之最07-21
-
韩信:从草根到兵家之神的传奇人生——一部军事天才的全景剖析 引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楚汉争霸是一段充满血与火、谋略与背叛、英雄与悲剧的壮丽史诗。众多英雄豪杰中,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灵活多变的战略思想,成为“兵家之神”的代表人物。他的故事既是天才的辉煌,也是 ... 军事之最07-21
-
妇好钺:128公斤青铜凶器!这位商朝女神将的军事神话靠谱吗? 商朝的风吹过殷墟,卷起黄沙仿佛低语着三千年前的血与火。在洹水南岸那片肃穆的王陵区,1976年考古者的手铲揭示了一个颠覆认知的存在——妇好。她不仅是武丁的王后,更是青铜钺的主人。天啊,整整128公斤!两柄饰有 ... 军事之最07-21
-
韩信~从屈辱到辉煌的军事天才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韩信无疑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军事天才。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辉煌,从一个贫苦的少年到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令人震撼的传奇。今天,我们将从他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 ... 军事之最07-21
-
西方军事专家:“只有越南最清楚,中国国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南海对峙背后,河内的战略焦虑与北京的真实威慑力【河内/华盛顿/北京联合报道】 近期,随着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常态化演习和越南低调但坚决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西方战略界开始重新评估中越之间的力量对比。美国智库 ... 军事之最07-21
-
郗鉴:军事强人,政治高手 东晋成帝时,王导接见了一名来自京口的使者。这名使者带来了当朝太傅也是辅政重臣郗鉴抛来的橄榄枝:他的女儿长大了,欲寻个好女婿,两家门当户对,正好结个亲家。这一下,可撞进王导心里去了。王敦叛乱被平后,琅琊 ... 军事之最07-21
-
天下第一雄关的华丽转身:从军事要塞到戈壁明珠 一座关城,半部中国边防史南望祁连雪峰,北倚黑山冈峦,在河西走廊最窄仅15公里的咽喉地带,一座黄土夯筑的关城傲然矗立了六百余年。这里,便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洪武五年(13 ... 军事之最07-20
-
世界历史上三大军事天才:前两名都是中国人,拿破仑仅排第三! 军事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生存保障。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再高深的文化、再先进的思想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军事天才,而在世界公认的排名中,几乎统一欧洲的拿破仑只能屈居第三 ... 军事之最07-20
相关文章
- 世界历史上三大军事天才:前两名都是中国人,拿破仑仅排第三!
- 世界十大军事强国 看看你知道哪几个?
- 公认打仗最厉害的十位开国中将,都是属于人民军队中的铁血战将
- 除了毛主席,我军中能被称为“军事天才”的还有3人,他们是谁?
- 史上公认的三大军事奇才,拿破仑排在第三位,第一第二都来自中国
- 铁甲禁令:解码中国古代最严苛的军事管制
- 我军顶级的军事天才只有一人,他打的仗,西点军校复盘也打不出来
-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战神陨落背后的千古疑案
- 美澳主导19国"护身军刀"军演创规模之最
- 左宗棠为何是梁启超眼中的五百年第一伟人?且看他的三大军事成就
- 长平血战: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惨烈的围歼战
- 韩信:楚汉争霸的军事奇才与历史传奇
- 太平天国的陈玉成,军事水平到底有多厉害?看看曾国藩如何评价
- 为什么说刘邦的军事实力仅在项羽韩信之后?
- 司马懿:智谋与权谋的巅峰之路,三国最复杂的军事政治巨头
- 一朝一名将之汉朝霍去病,流星般璀璨的军事传奇
- 韩信未央宫斩首:刘邦对军事天才的恐惧绞杀
- 揭秘中国军事力量:明星装备陆战之王VT-4最高端出口型主战坦克
- 张爱萍:中国军事史上不可或缺的“巨人″! 开国将帅传奇之十一
- 俄乌这么一打,中国常规军力的实力再也藏不住了
热门阅读
-
战区司令秦伟江 砸店事件背后的真相 07-14
-
南斯拉夫战争始末,强奸妇女惨无人道 07-14
-
98印尼排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印尼华人暴乱 07-14
-
高燕生的父亲是高岗,曾与习仲勋是共患难的战友 07-14
-
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最终绑在树上折磨致死 07-14
-
国共内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 中共又为何取得胜利? 05-08
-
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十个超级炸弹,仅次于核弹了 07-22
-
世界最厉害的导弹排名,北星之光位居榜首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