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路市场”走向“国际农都”——中国农加会25年观察
9月6日,第25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中国农加会”)即将在河南驻马店市开幕,这个被誉为农产品加工业“风向标”的国际盛会将迎八方来客。
从1998年开始,中国农加会从一个“马路市场”发展到现在拥有5.4万平方米展区的国际交流大平台,参展商品由初级产品转变为精深加工产品、智能化集成化农产品加工设备。25年来,它见证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助力驻马店市建成千亿级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了这座农业大市的三产融合发展。
从“马路市场”到国际交流大平台
“第一届当时叫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在火车站广场上搭了一些棚子就举办了,就是个‘马路市场’,卖什么的都有,主要是花生、芝麻、红薯、小磨油、面粉等未加工或粗加工的产品,还有卖衣服鞋袜的。当时展会也少,老百姓觉得很稀奇,都来这里赶集。”从1998年就参加布展工作的驻马店市退休干部梁长庚说。
之后,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更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2013年更名为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由农业农村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会址常设在驻马店市。
据统计,从1998年到2021年(2022年未举办),在中国农加会上,累计签约重点项目12430个,合同资金9195.9亿元,项目质量和投资规模逐年提升。大会累计有565家科研单位院所、339名行业专家参会,共发布农产品科技成果6542项,转化成果856项。
“现在,不光有国内企业参展,也有国外企业参展,中国农加会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的一个平台。除了优质农产品展示和贸易、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我们还举办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农产品加工业科研成果展示发布等活动,每年参会企业5000家以上,参会客商和观众3万人以上,其中境外客商1000多人。”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对外交流中心主任翟建锋说,他从2011年起参加中国农加会的布展工作。
翟建锋说,现在参展的商品一是品牌化,例如三全、思念、今麦郎、五得利等大品牌;二是精深加工,高端产品多,以面粉为例,烘焙粉、有机婴幼儿混合营养面、果蔬粉等高端面粉是展区的主角;三是品类多,不仅有粮食加工产品,还有从中提取的药物、化工产品等;四是农业全产业链展示,包括农业种植、打药、施肥、收割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设备等。
办好一个会,激活一座城。现在,中国农加会正与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竞相发力,成为驻马店市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为该市打造“国际农都”贡献力量。
助力“千年驿站”建成千亿级加工产业集群
驻马店是国内唯一沿用古驿站名称的地级市,这里从秦汉开始就是交通要道和重要驿站,又因皇帝驻跸而有着“皇家驿站”的美誉,如今很多企业的门口都远比古时驿站繁忙得多。
在驻马店市金玉锋生物科技公司门口的公路上,一边是几十米长准备进厂出售的玉米车队,另一边是准备进厂拉淀粉、葡萄糖、果糖等产品的车队,车辆进进出出,把厂区门口的路磨得光亮。
金玉锋公司办公室主任于雪莹指着数十米高的仓库说:“每个仓库可储存玉米1.2万吨,我们有8个这样的仓库,但即使储满也仅够用16天,因为每天消耗玉米6000吨,所以几乎每天都在收购玉米。”
据于雪莹介绍,作为河南省投资建设规模最大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项目,驻马店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目前只是一期项目建成投产了。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加工转化玉米将达600万吨,年产160万吨玉米淀粉、80万吨果葡糖浆、50万吨赖氨酸、20万吨苏氨酸等,将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玉米实现“吃干榨净”。
“我们来河南、来驻马店建厂,主要看中的是驻马店市周边充足的玉米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于雪莹说。
河南素有“中国粮仓”之称,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省2022年的玉米产量达2275万吨。驻马店市的小麦年产量由2000年的230多万吨跃升至2022年519万吨,总产约占河南的1/7、全国的1/27。形象地说,全国人吃的每27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驻马店。
紧握粮食这张“王牌”,驻马店市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建成农产品加工超两千亿产业集群。
近年来,借助于中国农加会这一极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5A级展会,驻马店市吸引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这里投资兴业。据统计,驻马店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由10年前的1282家,发展到1750家;总产值由10年前的841亿元,增长到2218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
五得利面粉集团2019年开始在驻马店市遂平县建厂,2021年10月份投产。在遂平县工厂,长185米的全球最大单体面粉加工车间正在昼夜不停地生产,每天有6000吨小麦经过高精度、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变成面粉,再通过智能化“无人仓库”转运分拨。
在驻马店市正阳县的鲁花集团灌装车间,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可产6000桶食用油。正阳鲁花浓香花生油有限公司经理王文说:“这是鲁花集团在国内投资最大、产能最高、设备最先进的工厂,年加工花生能力30万吨。”
现在,一个61平方公里的我国首个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正在这座“千年驿站”崛起,目前已经汇聚了今麦郎、陈克明食品、思念食品、中花粮油等86家知名企业,形成了百亿级的食品产业集群。
三产融合焕发勃勃生机
优质的农业资源吸引着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驻马店,这些高端产业的发展又带动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此同时,高效的农业服务应运而生,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3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玉米、花生和高粱长势喜人。智能化设备安放在农田里,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调取各个点位的气象、墒情、虫情数据,并根据数据情况开展灌溉、打药等工作,3万亩农田仅需要4个人来管理。
这片高标准农田的每亩投入达到6000元,远远高于一般高标准农田。那么钱从哪里来?原来,一种新的投资运营机制正引导资金流入农田。西平县将这块地整体流转给河南水利投资公司运营15年,公司先期投入,靠种粮收益回本。河南水投项目负责人万里阳说,他们测算过,通过集约种田,每亩每年可增利200元,未来运营面积将达8万亩。
据了解,十多年来,驻马店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3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4.6%。仅西平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2亿斤。
在西平县二郎镇张尧村高标准农田里,有一块麦田被称作“小麦擂台”,来自全国的60多个品种的小麦在这里做对比试验,最后选出适宜的当家品种。
西平县原本不是小麦高产区,也不是强筋小麦的最佳适生地,但20多年来,靠对比试验和技术改良,西平县先后更新了五代当家品种,实现小麦单产、品质、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西平小麦拿下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块金牌。目前,西平40万吨强筋小麦,70%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成为方便面企业和特种面粉生产企业的“抢手货”。
目前,驻马店市粮食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6%,耕地地力以每年0.2%的速度提升。
良田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同时,它们又改变着农田。西平县芦庙乡宋营村村民李义勇种了20多年菜,可自从5年前成了当地知名速冻食品企业今三麦的包菜供应商,他的种植方式完全变了。
“今三麦对包菜的品质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不仅在工厂里对送去的包菜进行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测,还到我的地里检测水质、土壤、空气等。现在,我打药都用生物农药或者残留非常少的农药,而且现在用有机肥比较多,每季每亩大概2吨。”李义勇说,标准高了,价格也提高了,总体还是划算。他今年种了800亩包菜,其中八成送往今三麦。
今三麦食品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李红霞说,公司发展了一部分订单农业,开展标准化种植,目的就是在源头上做好品控。
大规模的农业种植需要专业化的农业服务。正阳县的花生种植面积170多万亩,产量50多万吨,连续20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目前,正阳花生的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38家企业入驻正阳花生机械产业园,年产6万多台花生机械,远销苏丹、印尼等国家。当地还建立了花生现货交易中心、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和电商物流服务站。
花生从种到收需要很多特殊农机,规模较小的农户购买机器不划算,正阳县正美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牛超看到了商机,在卖农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卖服务,他成立了“正阳牛”综合农事服务队,组织500多台农机,成立170多个植保无人机分队,每年的植保作业量超过400万亩次。
“我们现在正在推动整村土地的农事服务,这样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农民只管外出打工,家里的地我们为他打理好。”牛超说。(记者 刘金辉)
大家都在看
-
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传奇人生与科学奇迹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名字,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阿基米德,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不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更被誉为“力学之父”,与牛顿、高斯齐名,成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他的科学贡献,至今 ... 机械之最08-12
-
“宜昌大撤退”为何被称为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有一场重大的行动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便是“宜昌大撤退”。而领导这场行动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图为位于重庆北碚公园的 ... 机械之最08-10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二) 2025年最新考古与科技研究揭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唯一性"成就。本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展现十项颠覆认知的中国原创发明,揭示古人的智慧如何为现代科技提供解决方案。一、古代科技巅峰最早 ... 机械之最08-10
-
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新华社济南8月8日电 题: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新华社记者袁敏、王鸿硕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尊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他昂首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如炬, ... 机械之最08-09
-
精密齿轮,动力牵引,机械之美!🔧✨ 再精巧的齿轮也需要动力的牵引,再完美的音符也需指挥棒的引领。团队中若缺乏清晰的方向与坚定的支撑,纵有万千才华也难成气候。就像夜空中的繁星,若无明月的统领,终究只是散落的微光。优秀的引领者如同化学反应中 ... 机械之最08-09
-
全能工业强国:盘点法国10大制造巨头,感受来自法兰西的机械美学 都说德国工业全球顶级,其实法国才是欧洲最全能的工业大国。电气、航天、航空、核电、高铁无所不会,不敢说傲视全球,也能算遥遥领先。而且法国作为五常之一,没有德日那么好捏,几十年来对我国的工业输出十分大方。 ... 机械之最08-09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 2025年8月最新考古发现与科技验证揭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唯一性"成就。本文基于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25年度重大考古成果报告》及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精选十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历 ... 机械之最08-09
-
吴韵今风入画来——看无锡如何落笔“人文经济学” “我有一段情,唱给诸公听……”蛇年春晚,《无锡景》的吴侬软语婉转流淌,顾恺之、苏东坡、范仲淹、徐霞客等先贤乘舟踏浪,观潮而来,齐叹“踏遍江南更流连”“终不似无锡景”。游人在无锡市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观赏樱 ... 机械之最08-08
-
机械制图实战技巧:角的二等分,精准操作一步到位 在机械制图中,角的二等分是一项贯穿设计全过程的基础操作。从零件的对称结构设计到模具的分型面划分,从倾斜角度的精确标注到复杂零件的装配定位,都离不开角平分线的精准绘制。看似简单的 “一分为二”,实则是保 ... 机械之最08-08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七) 2025年最新考古与科技研究成果显示,中华文明在多个领域创造了世界级的创新成就。本文通过跨学科研究,选取十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发明,揭示这些古代智慧如何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新思路。一、材料科学先驱最早的合 ... 机械之最08-08
相关文章
- 吴韵今风入画来——看无锡如何落笔“人文经济学”
- 机械制图实战技巧:角的二等分,精准操作一步到位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七)
- 你知道吗?人体的30个之最!
- 机械制图绘图工具:铅笔及其使用方法详解
- 马钧:三国最被低估的机械天才,他的发明影响中国千年
- 机械制图:等分任意线段的实用技巧,从基础到进阶全解析
- 机械类最有前途的4个专业,制造业急需,分数要求高吗?
- 史上最牛的机械与设计手稿
- 世界十大巨型机械,陆地上的爬行怪兽,第一名竟然是......
- DeepSeek分析:机械类毕业生,去哪些城市发展前景最好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六)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五)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四)
- 新华走笔丨周楠:忆“双抢”,话千年农耕之变
- “阵地铁人”鏖战戈壁大漠
- 【揭秘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贡献】
- 新华走笔丨程思琪: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被机器人“占领”了
- 揭秘!邵阳学院最厉害的三个专业,就业前景超赞
- 从机械蜘蛛到手术机器人,首都大学生在科研探索中发现创业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