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揭秘《封神三部曲》拍摄:不是最贵的,但一定是最高效的
随着口碑的不断发酵,乌尔善执导的中国神话史诗《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后文简称《封神第一部》)在市场上也实现了排片占比逆转,上映第7天,票房已经超过6亿元。
三部曲连拍、18个月拍摄周期、438个拍摄日、乌尔善单人单组有342个拍摄日,华语电影中从来没有剧组经历过这么漫长的周期和复杂的拍摄。20个国家的外籍工作人员,先后进组工作人员超过8000人,如此复杂的剧组能够用一个统一专业的工作流程去运作,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化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

《封神第一部》的口碑不断发酵。
在乌尔善看来,《封神三部曲》在整个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证明中国的整个电影制作团队,可以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封神三部曲》的整个拍摄过程,用乌尔善的话说,就是有序稳定,每天跟正常上下班一样,“我觉得拍电影,不是大家想象的乱七八糟,赶来赶去,拼命熬夜,我觉得那好像不是电影正常的工作方式。”饰演姜子牙的黄渤,也惊叹于剧组十分有序的管理和工作流程,“不像我们平时拍个戏‘鸡飞狗跳’,东改西改,几千人的剧组有着极强的协调性”。
乌尔善是一位拍戏很省钱的导演,三部连拍的方式就节省了20%的预算。他拍戏很注重准确度,不会因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浪费大家时间,所以342天的拍摄日镜头有效率很高。乌尔善很自豪地说,《封神三部曲》单片拆分开来,并不是中国最贵的电影,难度却是最高的,“你之前看到的一些电影比我们贵多了”。
在等待《封神三部曲》上映的日子里,乌尔善也没有任何焦灼,反而觉得能用认为正确的电影工作方式拍戏,“整个感觉还挺幸福的”。
【视效】
数字角色雷震子能做到情绪交流
在电影筹备初期,乌尔善就清楚,《封神三部曲》会触及视效层面中非常高难度的一些创作,比如雷震子这样的数字生物角色,以及龙须虎、九尾狐、墨麒麟等这种数字生物,还有一些大规模人类战争场面、奴隶搭建封神台、朝歌民众迎接凯旋队伍等集群动画。要想令如此体量和难度的视效技术在大银幕完美体现,当时国内视效公司很难做到。
2016年,乌尔善和团队考察了美国、新西兰的一些视效公司,它们是有技术能力,但不可能配合剧组这么长的工作周期,让这些视效艺术家5年时间来中国工作不现实,成本也承受不住。
2017年,乌尔善为了拍摄《封神三部曲》专门成立了一家视效公司“魅思映像”。公司集结了海内外的艺术家,比如四季的末那众合工作室、徐天华的天何言工作室等,这些概念设计全部都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完成,而视效制片人、视效总监,还有一些专门写软件程序的艺术家在美国。这样就组成了北京公司和洛杉矶公司,针对这个项目去整合全球资源,能全程配合电影从概念设计到拍摄以及到后期的系列工作。
《封神三部曲》的第一副导演、执行制片人孙晔,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视效公司“魅思映像”的负责人。他会根据不同公司的长项进行视效制作的分工,等确定了每个公司负责的视效内容后,在拍摄过程中,就会把这些公司的主要负责人,请到拍摄现场和剧组一起拍摄这场戏,而不是等到后期定剪,视效公司才第一次看到拍摄画面。
孙晔认为这种工作方式的好处是,视效公司负责人和现场工作人员会有很好的交流,可以把后期视效技术手段和现场技术手段完美结合起来,效率更高。“以前的话,我们有时候会拍好几种方案,方便后期去做视效,但他们来到现场以后,就会很精确地告诉你,控制在什么样的程度是准确的,哪些东西是可以不用这么复杂的去拍摄,剩下的交给他们就可以,这样会节约很多现场拍摄的时间”。

《封神第一部》中的数字角色雷震子视效难度很高。
《封神第一部》全片2300多个镜头,视效镜头有1700多个,而视效难度最高的数字角色雷震子,以及墨麒麟等数字生物,都是“魅思映像”的洛杉矶分公司做的。视效难度在中等层级的,就分包给全球8个不同的视效公司,由“魅思映像”做整个的统筹管理和质量检查,最后完成交回剧组。这样才可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在后期制作周期内完成。
在乌尔善看来,数字角色雷震子算是华语电影视效上的一个重要突破,之前可能也出现过这种难度层级的数字角色,但可能是游戏级的,还不是电影级,在精度表演的细节上还达不到最高难度。之前乌尔善曾考虑过采用虚拟拍摄的方式制作雷震子,还在洛杉矶做过测试,后来因为技术过于复杂就放弃了,但保留了当时测试的动态捕捉技术。
“给雷震子做动态捕捉的是一个很棒的话剧演员,叫韩鹏翼,他是孟京辉戏剧工作室的演员”,乌尔善说,电影完成了一个达到真实电影级别的数字角色,从无生命体进入到有生命体的制作,不再是一个卡通装饰形象,而是在生物学上真实合理的,从婴儿雷震子跟姬昌的情感交流,到已经长大的雷震子,能让观众感受到情绪是有交流的,是有表演的。
乌尔善透露,在第一部中,雷震子就是露脸,从第二部开始参与复杂的战争场面,角色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并且,之后还会有大量生物角色出现,第一部彩蛋出现了墨麒麟,第二部就会变成很重要的一个数字生物。
【置景】
棚内搭建的森林场景可以引来蝴蝶
《封神第一部》中有一个场景,成千上万名奴隶在建造祭天台。乌尔善说,那个镜头完全是纯电脑数字特效CG拍的,“我找不到那么多长得那么瘦的演员,也没法搭那么高的工地,只有靠数字方式能够实现”。片中还有大量的群戏场景也都是数字完成的,比如拍摄一些大规模战争场面,千军万马的冲锋,朝歌百姓跑去迎接凯旋的队伍等都是通过集群动画技术来实现。
片尾彩蛋出现了经典的“姜太公钓鱼”的画面。孙晔说,最初剧组打算去西藏实拍这个经典镜头,场景都选好了,在林芝的一条河上。但如果演员黄渤还有摄制组工作人员都去的话,精打细算也得100人,成本高且费时间,工作人员还可能面临高反危险。最终剧组取消了实拍的计划,想了一个办法,先派美术组去把姜子牙要坐的那块石头1:1翻模回来放在棚里,黄渤是坐在棚里的石头上拍的。然后再派几个人组成的航拍小组去到林芝那条河上,在那块石头上立了一个魔术腿,一个杆,又放了一个网球,模拟姜子牙的位置和他身体的高度关系,方便航拍的摄像机去聚焦,然后将完成的镜头交给团队去算摄影机轨迹,再和视效团队一起定一个CG姜子牙和真实姜子牙的转换点。

《封神第一部》中的“姜太公钓鱼”镜头。
“离镜头很远时的姜子牙是可以CG完成的,后来其实镜头里没有采用CG方式,你看到的镜头全是实拍的,只不过是分层拍摄,两边合成的”,孙晔说,观众可能看着很简单,但制作过程特别复杂,差一点就合不上,因为整个航拍的行程非常长,从山顶一直到河边大概有六七百米的飞行距离。
影片开场不久,有一场妲己在马车里旋转,狐妖附体的镜头,也属于那种观众可能看不出来,但CG制作难度极高的段落。在孙晔看来,这个镜头的难度在于,通过预览之后去分析镜头怎么运动,如何拍演员,演员怎么完成她的表演,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互动,摄影怎么构图。因为实拍的时候,只有饰演妲己的演员娜然站在一个转台上,只画了一个面妆,穿蓝色衣服,除了她的面部表演是保留在画面中的,剩下全部都是通过CG制作。“这极大考验团队的智力、执行手段的经验和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马车是在翻滚的,车窗的位置一直在变,光怎么打,都是挑战”。

《封神第一部》剧照。 妲己被狐妖附体。
乌尔善也给新京报分享了一个在美术置景上难度极高,能够“以假乱真”的案例。
为了完成影片结尾姬发骑马在森林奔跑、饕餮撞击追逐的戏份,剧组将西藏林芝、墨脱地区的森林翻模回来放大,在青岛1万平方米的摄影棚里搭建了整个森林系统。西藏地区的森林都是保护区,不可能架机器拍摄骑马奔跑的戏,并且没有稳定的灯光和天气,只能在棚里搭建场景。
姬发骑马在森林奔跑那场戏,马要在森林里面全速奔跑8秒钟。“马启动的时候在棚外头,速度跑起来后进棚,8秒钟拍摄之后又出棚了,转一圈再回来”,乌尔善透露,只有将1万平方米摄影棚全部搭好,才能拍出8秒钟的极速奔跑。

在摄影棚中搭建的森林可以做到以假乱真。
整个森林的搭建,是《封神三部曲》在电影美术置景方面一个极高难度的场景。在乌尔善看来,置景最难的不是那些工业化、几何化的东西,最难的是自然生态、生物多样性,比如要搭一棵逼真的树,树上有藤蔓,藤蔓上有苔藓,苔藓上还长出蘑菇,要真实自然,就太难了。
乌尔善自豪地说,整个森林场景完全可以“以假乱真”,搭完景以后,好多蝴蝶昆虫都飞过来,在森林里面待着,特别有意思。
【经验】
原创发明挖掘机蓝幕技术,教会很多剧组
从《画皮2》开始,乌尔善就尝试了解好莱坞剧组的标准工作流程和剧组管理模式,只不过当时他只是导演,没有其他权力。等到拍摄《寻龙诀》的时候,他的公司长生天影业也是该片的承制方,一些规范的剧组管理方式才得以真正落实。
到拍摄《封神三部曲》的时候,乌尔善觉得这才真正达到国际一流的剧组管理能力。当时他还向《指环王》系列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请教如何组织这么复杂的拍摄,对方也非常无私地把当时剧组的工作资料给到乌尔善,比如如何安排整个拍摄周期,工作人员怎么休假等比较实际的问题。
乌尔善说,因为剧组有20个国家的外籍工作人员,他们圣诞假怎么休,中国人的春节假怎么休,都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安排。
这些都是好莱坞经过上百年的电影工业基础积累下的经验,乌尔善很感谢他们能无私分享给剧组。不过,《封神三部曲》剧组一些原创性的想法也是好莱坞没有想到的。
2019年底,《封神三部曲》在杀青前一个月,新京报记者曾去青岛探过班,当时片场有很多挖掘机,远处看就像一个工地,不知道的以为是在盖楼。其实,这是剧组发明的挖掘机蓝幕技术。

《封神三部曲》片场的挖掘机和蓝幕。
《封神三部曲》涉及大量视效,需要蓝幕技术辅助。最初,美术组、摄影组去国外考察,发现加拿大有一种蓝幕技术叫充气蓝幕。因为蓝幕本身在户外很难支撑起来,加拿大人发明了一种充气蓝幕,通过充气可以两三个小时撑起一块巨大的幕,但这个技术有个缺点,蓝幕底下要用集装箱配重,这个配重成为一个大问题,集装箱怎么运到现场,这个工作周期就变长了。
乌尔善说,后来摄影指导王昱老师和他的团队就发明了挖掘机蓝幕法,把挖掘机的挖掘斗改成了用TRUSS架做的蓝色方块,然后组织好挖掘机团队,可以随时调动挖掘机升起蓝幕,通过不同角度控制还能连成大的幕墙。
“这是我们剧组的原创,后来所有的剧组都学习了”,乌尔善说,在片场王昱老师就像在指挥一支坦克队伍,很壮观,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了我们本土资源的工作方法。
导演郭帆在拍摄《流浪地球2》时,剧组工作人员吃饭都成为令他苦恼的巨大问题。拍摄《封神三部曲》时,乌尔善从不会为这种事情苦恼。剧组创办了“封神食堂”,可以解决上千人的吃饭问题。
孙晔说,大部分剧组还是采用送盒饭的方式,但饭菜送到现场,有时候演员还在拍戏,不可能立马就吃,时间稍微一长,如果天气炎热的话,饭菜就不新鲜了。有食堂后,肯定就杜绝这种情况,饭菜的卫生质量有保障,还能节省排队时间,不会造成资源挤兑,“尊严也有保障,不用蹲在地上吃饭”。
在乌尔善看来,一部电影的工业化程度,一个剧组的管理规范,都体现在一些细节上。“我们有这么多战争戏,有这么复杂的部门配合,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安全方面的问题,因为我们有专门的安全督导团队,现场有不安全操作马上就被制止,这是必须要有的环节,我觉得这是一个专业剧组应该做的事情”。
【流程】
一张“申公豹换头术”通告单显示制作复杂性
孙晔在剧组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排通告单,“通过详细的拍摄计划,还有拍摄内容的下沉,让所有工作人员都知道他们要拍什么,当天的拍摄内容有哪些跟他们有关”。
排通告单的考虑因素有很多。比如演员的档期,场景的搭建顺序,制作难度等。孙晔表示,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最大的原则是顺拍。一是有利于表演,演员能够逐渐地按照人物故事的发展顺序去塑造角色。二是制作部门也能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逐渐去完成他们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因为片中有大量动作戏,场景是有阶段性的破坏和改变的。顺拍的话,这些改变就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去自然呈现。
上千位工作人员,一年半的拍摄周期,如此大体量的拍摄内容,通告单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拍摄的进度。孙晔说,必须得熟悉剧本,熟悉所有制作的信息,要有丰富的制作实操经验,知道哪些镜头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耗费的工时有多少,才能去相对准确地设定一天的工作量,还要跟所有部门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让他们能够清晰知道在什么样的顺序下工作是最顺畅的。
《封神三部曲》的通告单一般会发布至少未来两周的工作计划,当天的内容是最详细的。通告单不仅针对当天拍戏的演员,当天如果没有戏份,也会安排演员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或者配合宣传拍海报,基本每位演员的时间都会安排得很满。
很多剧组在回忆拍摄经历时,经常会分享拍摄有多艰难,碰到了大雨天气等。在乌尔善看来,这正说明整个制片管理团队不专业。《封神三部曲》剧组从来没有遇到类似困扰,如果遇到雨天,就会有B方案,去棚里拍摄,不会影响拍摄进度。
孙晔向新京报记者展示了一张剧组拍摄“申公豹换头术”的通告单。通告单上显示拍摄时间为2019年5月4日,包含了日出日落时间、一日三餐的时间、白天和夜间的温度和风力以及拍摄地点、拍摄内容等详细信息。并且,整个通告单是中英文写的,因为片中有很多海外主创,尤其是负责视效的工作人员,这样会方便他们了解整个拍摄流程和计划。

剧组拍摄“申公豹换头术”的通告单部分内容截图。
“我为什么拿这张通告单来举例,因为它能够体现类型影片制作的复杂性”。孙晔说,“申公豹换头术”这场戏中,他的头从身体离开飞到空中,是一个镜头完成的。但拍摄的时候,难度在于怎么让头从身体离开,这就需要大量的分层拍摄,“当时是分了四五个镜头,头和身体都是分层拍摄的,中间靠一些旋转头发来做剪切点”。
这张通告单的拍摄内容中,也清楚地记录着分层拍摄:
第一层——拍摄完整镜头长度的身体表演和头身分离前的头部表演,以及背景环境,申公豹演员穿完整戏服,有面妆,长发束在脑后,做割头动作,摄影机完整运动。
第二层——拍摄头身分离后的头部表演,申公豹演员服装穿蓝衣,有面妆,长发束在脑后,在威亚圈中,演员身后挂蓝布,摄影机以类似第一层的运动拍摄。两次拍摄都需做头身分离部位的标记点。
其实,通告单中的拍摄内容只是“申公豹换头术”整场戏中两个镜头中的两层拍摄。虽然相似成片中,观众看到的是完整的一场戏,但实际拍摄过程,是分了好几天拍摄完成的。而这种分层拍摄的通告单就极为考验孙晔对于制作流程、拍摄内容的熟悉。
【状态】
没有任何焦虑,感觉挺幸福
孙晔说,整个拍摄期间,剧组算是正常有序的运转,赶的时候也会有,但也是有条不紊地赶,不会是那种慌乱的。因为本身拍摄周期很长,不能靠赶的方式去工作,突击一两下可以,但那种节奏不适合长时间工作。
剧组要保证大家在长时间内有充沛的体力,有饱满的精神,不能受身体倦怠疲惫的困扰,那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不安全。影片有大量的动作戏,如果大家都很疲惫的话,打个瞌睡可能就发生一次事故。现实情况是,一年半的拍摄周期,演员都很健康,片场的安全措施都十分完善,所有的动作细节都提前排练得非常仔细,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没有演员受伤。
导演乌尔善每天在剧组也像正常上下班一样,作息比较稳定,每天工作12小时,凌晨1点半睡觉,早上8点半起床,每天睡眠7小时左右。“如果每天加班,第一个月我估计大家就崩溃了,必须有序稳定,劳逸结合起来”,乌尔善说,关于剧组每周休息一天,还是两周休息两天,最初讨论了挺长时间。因为好多剧组工作人员的家在北京,在青岛拍戏,如果两周休息两天的话,还能回家一趟。但讨论了很久,还是决定每周休息一天。“这样家属可以来青岛探班,海边多舒服,还能周末度个假,这样可能更理想一点”。

饰演姜子牙的黄渤和导演乌尔善在《封神三部曲》拍摄现场。
在等待《封神三部曲》上映的日子里,乌尔善也没有任何焦灼,反而“整个感觉还挺幸福的”。他觉得,一个导演能有机会拍摄自己最想拍的类型,还是三部曲,是很宝贵的机会。“每天拍的都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也能用非常专业的工作方法去工作”,在乌尔善看来,就是一个导演最幸福的时候。
有的导演可能迫于资本压力、拍摄周期问题,没有办法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工作,但乌尔善恰恰可以做到:用两年时间建组筹备,用全球海选的方式找到最想要合作的演员,给他们最专业的表演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用18个月时间认真拍摄每一个镜头。这是乌尔善认为正确的电影工作方式,他每天都在印证这件事儿,“我觉得拍电影,不是大家想象的乱七八糟,赶来赶去,拼命熬夜,我觉得那好像不是电影正常的工作方式。我们在用正常的方式工作,得到的是我觉得比较恰当的结果”。
坚持近10年,做一个三部曲系列,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心脏来支撑。乌尔善说,自己心态比较健康,身体素质也很好。“在项目启动的时候,我已经做好最坏打算了,安顿好了家人,做好10年还债的准备,无非就是这个结果。所以,我已经有心理准备接受最坏的结果,其他的都是好事了。我一般做一件事之前就想最差会怎样,我能不能承受最差的结果,如果我能承受,后面就不再想这事了,就专注把它做到最好。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大概就是我的工作方式。”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杨许丽
大家都在看
-
雷克萨斯:颜值与动力的选择悖论?成年人根本不做选择! 当雷克萨斯那标志性的纺锤形格栅在车流中一闪而过,总能精准收割路人的目光。可当你真正站在展厅中央,面对心仪的雷克萨斯,内心却难免陷入一场无声的拉锯战:究竟是选择它摄人心魄的设计艺术,还是拥抱那澎湃汹涌的 ... 机械之最08-14
-
这是大疆做扫地机器人的全部真相 大疆又上新了,这次是推出扫地机器人品牌“ROMO”。对于大疆研发扫地机器人,外界曾有过多次传言,这次终于正式对外揭晓。ROMO此次共三个版本(DJI ROMO P、DJI ROMO A、DJI ROMO S),国内市场最低售价为4699元。入 ... 机械之最08-14
-
明朝升职最快首辅:多自夸,有辩才且擅批斗,误国投敌,夹头而死 1644年春,正阳门的暗影悄然溜过青灰砖石,北京城那个熟悉的声音忽然消失。张缙彦早已经站在门下,袖口一紧,呼吸也不再急促——他在等大顺军进城。偏僻的小巷又高又窄,远处震天的嗓音,有人喊,有人在哭,最后大明 ... 机械之最08-14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巨人,力学之父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贡献 引言:一个永恒的名字,一个永恒的传奇 在漫长的科学史上,有那么一些名字,跨越千年仍然熠熠生辉。牛顿、伽利略、高斯……他们的名字代表着人类智慧的巅峰。而在这些伟大科学家的行列中,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无疑是最 ... 机械之最08-14
-
古希腊“力学之父”阿基米德的传奇人生与科学奇迹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一些名字,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阿基米德,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不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更被誉为“力学之父”,与牛顿、高斯齐名,成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之一。他的科学贡献,至今 ... 机械之最08-12
-
“宜昌大撤退”为何被称为中国实业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中,有一场重大的行动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便是“宜昌大撤退”。而领导这场行动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图为位于重庆北碚公园的 ... 机械之最08-10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二) 2025年最新考古与科技研究揭示,中华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多项"唯一性"成就。本文基于最新科研成果,展现十项颠覆认知的中国原创发明,揭示古人的智慧如何为现代科技提供解决方案。一、古代科技巅峰最早 ... 机械之最08-10
-
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 新华社济南8月8日电 题:李竹如:以笔为刃、以墨为枪的新闻战士新华社记者袁敏、王鸿硕在山东东营利津县委党校,红色利津教育体悟中心内,有一尊雕像,总能吸引参观者驻足凝视——他昂首挺胸,紧紧攥拳,目光如炬, ... 机械之最08-09
-
精密齿轮,动力牵引,机械之美!🔧✨ 再精巧的齿轮也需要动力的牵引,再完美的音符也需指挥棒的引领。团队中若缺乏清晰的方向与坚定的支撑,纵有万千才华也难成气候。就像夜空中的繁星,若无明月的统领,终究只是散落的微光。优秀的引领者如同化学反应中 ... 机械之最08-09
-
全能工业强国:盘点法国10大制造巨头,感受来自法兰西的机械美学 都说德国工业全球顶级,其实法国才是欧洲最全能的工业大国。电气、航天、航空、核电、高铁无所不会,不敢说傲视全球,也能算遥遥领先。而且法国作为五常之一,没有德日那么好捏,几十年来对我国的工业输出十分大方。 ... 机械之最08-09
相关文章
- 精密齿轮,动力牵引,机械之美!🔧✨
- 全能工业强国:盘点法国10大制造巨头,感受来自法兰西的机械美学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五十)
- 机械工程最强的8所大学:清华哈工大并列第一,第三名出人意料
- 吴韵今风入画来——看无锡如何落笔“人文经济学”
- 机械制图实战技巧:角的二等分,精准操作一步到位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七)
- 你知道吗?人体的30个之最!
- 机械制图绘图工具:铅笔及其使用方法详解
- 马钧:三国最被低估的机械天才,他的发明影响中国千年
- 机械制图:等分任意线段的实用技巧,从基础到进阶全解析
- 机械类最有前途的4个专业,制造业急需,分数要求高吗?
- 史上最牛的机械与设计手稿
- 世界十大巨型机械,陆地上的爬行怪兽,第一名竟然是......
- DeepSeek分析:机械类毕业生,去哪些城市发展前景最好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六)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五)
- 10个中国历史之最:从文明曙光到世界巅峰(四十四)
- 新华走笔丨周楠:忆“双抢”,话千年农耕之变
- “阵地铁人”鏖战戈壁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