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的十位质量大师

发布者:求真痴者 2023-3-26 01:37

1、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

沃特·阿曼德·休哈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者,美国工程师、统计学家、管理咨询顾问、被人们尊称为"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

休哈特也被誉为质量管理鼻祖。最早的质量概念和持续改进理念,都出自这位前贝尔电话公司员工。

1924年5月,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由他提出的。他认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的控制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从而将质量管理从事后把关提前到事前控制。

1931年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制造质量的经济控制》(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一书,全面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质量基本原理的起源,本书对质量管理做出重大贡献。休哈特宣称"变异"存在于生产过程的每个方面,但是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如抽样和概率分析来了解变异。

1939 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 from the Viewpoint of Quality Control) 一书,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大量文章。他关于抽样和控制图的著作吸引了质量问题领域工作人士的兴趣并对这些人产生影响。其中包括最杰出的W·E·戴明和约瑟夫·朱兰。

休哈特的"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循环"的观点后被戴明采纳,宣传、推广应用,进行质量改进项目的管理,被称为“戴明环”。 作为W. 爱德华兹·戴明的老师之一,休哈特经常讲授通过管理过程来创造对企业和顾客都有利的环境的重要性,这也将他的一项发明推广开来:统计过程控制(SPC)图表。


2、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


爱德华兹·戴明于1900年10月4日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在管理理论界占有独特的地位。

戴明博士通常被认为是现代质量管理之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他强调持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理念。戴明认为,对质量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戴明接受过统计师专业培训,也能够为管理人员讲授统计质量控制(SPC)。

戴明的“七项致命恶疾与各种障碍、十四要点、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方法改变了日本企业的历史命运,也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其观念不但成为日本质量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也影响了往后其他质量管理大师的思想。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

戴明博士采纳休哈特"计划 - 执行 - 检查 - 行动循环"的观点,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他的著作有《质量、生产力与竞争地位》、《转危为安》、《新经济观》、《戴明论质量管理》。


3、约瑟夫·朱兰、(Joseph M.Juran)


约瑟夫·朱兰博士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他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始终深刻影响着世界企业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被称为"朱兰三部曲"。他最早把帕累托原理引入质量管理,并提出了"二八法则"并予以广泛应用。

《管理突破》(Management Breakthrough)及《质量计划》(Quality Planning)二书是他的经典之著。由朱兰博士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1999年已发行第五版,改名为《朱兰质量手册》)是质量工程师的经典参考书,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控制科学的名著,为奠定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兰也是最早把人力方面纳入质量管理的人之一,这就是通常所指的全面质量管理。同时也被认为是识别了四类质量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保证成本、预防成本)第一人。

他获得了来自14个国家的50多种嘉奖和奖章。如同质量领域中的另一位大师戴明博士一样,朱兰对于日本经济复兴和质量革命的影响也受到了高度的评价。


4、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VallinFeigenbaum)


阿曼德·费根堡姆是全面质量控制之父、质量大师。因为1983年出版《全面质量管理:工程和管理》中提出全面质量管理而出名。

费根堡姆是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他主张用系统或者说全面的方法管理质量,在质量过程中要求所有职能部门参与,而不局限于生产部门。这一观点要求在产品形成的早期就建立质量,而不是在既成事实后再做质量的检验和控制。

在费根堡姆的学说里,他努力摒弃当时最受关注的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而将质量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他强调管理的观点并认为人际关系是质量控制活动的基本问题。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统计和预防维护,只能被视为全面质量控制程序的一部分。

他将质量控制定义为"一个协调组织中人们的质量保持和质量改进努力的有效体系,该体系是为了用最经济的水平生产出客户完全满意的产品。"

他指出质量并非意味着"最佳",而是"客户使用和售价的最佳"。在质量控制里"控制"一词代表一种管理工具,包括制定质量标准、按标准评价符合性、不符合标准时采取的行动和策划标准的改进等等。

费根堡姆在他的著作中强调当今全面的质量计划在组织和企业中是最有力的工具。要让质量计划发挥作用,组织管理者必须承担责任,这些责任包括让领导者作出承诺并为组织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TQC)归纳为:

(1)公司内部各部门共同发挥作用,达到用户满意和实现公司最佳经济目标的管理。

(2)从公司总裁到每一个员工都参加的管理。

(3)从产品的形成过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

人物名言:质量并非意味着最佳,而是客户使用和售价的最佳。


5、石川馨( Ishikawa Kaoru)


石川馨,QCC之父、日本式质量管理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日本,毕业于东京大学工程系,主修应用化学。

石川馨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质量圈"运动的最著名的倡导者。他认为推行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内容归纳为6项:1、质量第一,2、面向消费者,3、下道工序是顾客,4、用数据、事实说话,5、尊重人的经营,6、机能管理。

石川馨发明了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也叫鱼骨图),该图使使用者能够形象地反映某一结果所有可能的原因,以发现过程缺陷的根本原因。此外,石川馨还创造并普及了质量小组的理念。质量小组(quality circle)是由一些负责相似或相关工作职能的员工组成的小团队。这个志愿小组定期会面,查找、分析、解决与工作相关的质量和生产问题。

在他的学说中,石川馨强调有效的数据收集和演示。他以促进质量工具如帕累托图和因果(石川或鱼骨)图用于优化质量改进而著称。石川馨认为因果图和其他工具一样都是帮助人们或质量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改进的工具。也因为如此,他主张公开的小组讨论与绘制图表有同等的重要性。石川图表作为系统工具是有用的,可以用它查找、挑选和记录生产中质量变化的原因,也可以使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条理。

至理名言:标准不是决策的最终来源,客户满意才是。


6、田口玄一(Taguchi Gen'ichi)


田口玄一博士是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质量的田口理论,他认为: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检验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田口的这一观点与质量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观点不谋而合,得到国际质量管理界的高度认可。

在其理论体系中,田口提出“三次设计“的概念,世称田口方法。他把产品的设计分为系统设计(一次设计),参数设计(二次设计)和容差设计(三次设计)。其中。系统设计解决产品的布局和结构设计的问题,参数设计确定零部件各种设计参数,公差设计用来确定各种设计参数的公差值。它是在试验设计(DO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统计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核心是参数设计,因此又称稳健性设计。

田口博士将质量分为二类,第一类是顾客要的,这包括机能本身、外观、产品种类、售价等相关议题;第二类是顾客不要的,例如社会损失、失效、缺点、污染、机能变异等。提出了质量新理念:“所谓质量,是指产品上市后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并建立了质量损失函数。用质量损失函数量化(计算)产品的质量损失。

提出了质量工程学,它分为线外质量管理和线内质量管理两大部分。田口方法是从工程技术观点来研究质量管理中各种问题,又灵活应用统计方法:正交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但不完全从纯粹的数理统计观点分析问题,有浓厚的工程技术色彩。


7、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


菲利浦·克劳士比被美国《时代》杂志誉为"本世纪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品质大师中的大师"、"零缺陷之父"、"一代质量宗师"。是他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在质量竞争力领域的新纪元。在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管理文献中,克劳士比是这个领域内被引用得最多的作者之一。克劳士比的著作被公认为是质量与管理科学中最好的著作。

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耶鲁大学的管理学院等专门开设了"克劳士比管理哲学"(Crosbyism)课程由于率先提出"第一次就做对"理念,并掀起了一个时代自上而下的零缺陷运动。

他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零缺陷”理论在质量管理界得到高度认可,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都在实践他的“零缺陷”理论。该思想最早在美国推行成功,后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全面推广,使日本的制造业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且登上了世界级水平,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零缺陷质量管理有如下三个要点:

1、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合格率是“容许错误存在”的体现;

2、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事后补救是非常昂贵的;

3、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验。

克劳士比认为质量的定义必须包括以下四点:(1)质量应该符合需要,而不是“优良”或“优雅”;(2)质量是预防出来的,而不能通过检测得到;(3)绩效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无限接近;(4)质量的量度是不符合需求所付出的代价,而不是指标。

在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管理文献中,克劳士比是这个领域内被引用得最多的作者之一。克劳士比的著作被公认为是质量与管理科学中最好的著作。最经典的一本书:《质量免费》。


8、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19世纪的最后数10年中,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但劳资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如何解决发挥劳动力潜力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

泰勒的著作有《计件工资制》(1895年)、《工厂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其中,《科学管理原理》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其中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成为20世纪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的管理学说,其影响绵延上百年,迄今仍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部光辉经典。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

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进行动物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时间定额,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实施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管理和劳动分离。


9、多利安·谢宁(Dorian Shainin)


他创立了新的试验设计,称为谢宁的试验设计或称为谢宁DOE。该方法具有简捷、效果强大,改进成本低等优点。结合经典DOE方法,是解决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复杂问题无法替代的突破性方法。

和传统利用头脑风暴/鱼骨图等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同,他采用由果到因的逆向式查找方法,以输出结果为起点,寻找最重要的原因(即所谓的Red-X,Pink-X,Pale Pink-X)。

谢宁DOE的优点很多,比如摒弃了晦涩难懂的数理统计;和零件/现场对话;小样本;尽量不干扰生产;锁定原因迅速等等。

谢宁是世界800多个最主要公司的顾问,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质量问题专家,他是美国人的偶像,曾经获得过美国质量协会颁发的所有主要奖金和 奖章。在摩托罗拉公司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戴明,美国就不会质量哲学;没有朱兰,美国就不会有质量方向;没有谢宁,美国就无从解决质量问题”。这句名言总结了美国最伟大的三位质量大师的贡献。


10、凯克·博特(Keki R.Bhote)


美国另一名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是谢宁的同事和合作伙伴,在国际质量界享有盛誉。他长期为世界300多个著名公司做质量顾问,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凯克·博特(伊利诺伊州格伦科)是凯克·博特联合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质量和生产力改进的咨询集团。他还撰写了20多本书,包括《世界级质量》(纽约时报畅销书)和《终极六西格玛》,他被《质量文摘》杂志选为“美国质量大师”之一。

他应用和发展了谢宁试验设计,首创线索生成技术,提出21世纪的质量管理十大工具,这些工具都是经过实际应用证明其是非常有效的,简单的,并便于操作。也是他长期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总结,这十种強有力的工具是:

1、新的DOE(谢宁的DOE技术),或翻译成“线索生成技术”;

2、多环境强化应力试验(MEOST);

3、质量功能展开(QFD);

4、全面生产维修(TPM);

5、水平对比法;

6、消除操作人员控制的错误;

7、客户管理(NOAC);

8、供应管理;

9、全面价值工程;

10、缩短生产周期。

他的著作《世界级质量管理工具》,介绍十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结合案例介绍其在实践运用中的作用,及如何对于从工程师到一线工人的使用者进行指导。

凯克·博特提出了7种质量体系模式之间优劣的评价;同时还提出了传统的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以及他命名的大Q管理之间的评价,对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提供更新的方法。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赛希咨询”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