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有多发达?其中他们的“天文历法”,真是“神乎其技”

发布者:隔水望伊人 2023-11-12 23:13

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玛雅文明与印加帝国及阿兹特克帝国并列为“美洲三大文明”,这其中,阿兹特克帝国与玛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约翰史蒂芬开创了现代人探知玛雅文明的先河,自十九世纪开始,许多西方学者投入到了玛雅文化的研究之中。在这片荒芜的城市遗址中,一些样式与现代建筑截然不同的古建筑,吸引了考古人员的注意。提到玛雅文化中的标志性建筑,非帕伦克遗址莫属了。

根据碳同位素测定,这处建筑始建于公元二百五十年。该遗址位于玛雅遗址群中心区域,建筑的形式和构造比较符合玛雅建筑的形制。在帕伦克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座玛雅王族的宫殿,这座宫殿的主体是由大厅、中庭及走廊构成,在中庭之外还有许多宫室建筑。

考古人员在宫殿遗址附近发现了若干座不明用途的金字塔,这些金字塔分别位于宫殿的东、南、西、北四方位交叉线上,考古人员推测这些金字塔的作用是天文观测。在其他遗址群中,亦发现了与宫殿遗址类似的天文观测建筑。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奥利佛来到乌阿克萨遗址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奥利佛发现了一个独特的建筑布局。该建筑遗址位于一座金字塔的对面,总共由三座造型相当的宫殿建筑构成,而在金字塔与这座建筑之间,建有一座低矮的石坛,坛上有一块石头雕刻的表盘。

由于此行另有考察目标,所以奥利佛并未对该石表进行深入研究。回国之后,奥利佛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于是,四年后奥利佛再次来到玛雅遗迹,决心揭开隐藏在石表中的奥秘。为了揭秘,奥利佛准备了经纬仪。在将经纬仪放在矮坛上后,奥利佛分别测定了石表与对面三座宫殿门洞中线的距离和角度。

令人惊讶的是,石表与三座宫殿建筑刚好组成了日晷的结构。站在石表上观察日出的方向,每年夏至太阳都会从第三座宫殿的中轴线升起,冬至则会在第二座宫殿的中轴线升起,而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太阳则会在第一座宫殿的中轴线升起。

其实,在奥利佛发现了玛雅日晷之前,墨西哥市也曾发现了一座与之类似的“阿兹台克历盘”,这座表盘同样与玛雅人的历法有关。据悉,“阿兹台克历盘”的半径约为六英尺,重量为二十四吨,表盘中央篆刻着太阳神的造像,而表盘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则分别篆刻着象征着水火风地的图形。

该表盘上详细地将每一年分成了若干个月份,每个月份又分为若干日。由此可见,玛雅人在天文学方面已有相当高的造诣,我们熟知的玛雅历法正是玛雅人精通天文学的体现。并且,从玛雅遗迹中出土的历史证物中可知,玛雅人使用了不止一套历法。根据用途的不同,玛雅人会使用“太阳历”或“圣年历”。

所谓“太阳历”,与现代的日历区别不大。该历法将每年分成三百六十五天,每逢四年加闰一日。不过,“太阳历”对月份的划分却与现在的月历有较大不同。“太阳历”将每一年划分成十八个月,每个月有二十天,剩余的五天则作为举行祭祀活动的“祭祀日”。

玛雅宗教所使用的“圣年历”则将一年划分为十三个月,每个月有二十天,全年仅有二百六十日。在记录日期时,玛雅人会同时使用这两套历法,用以计算宗教日。“圣年历”的测算方式非常复杂,考古学家认为该历法领先于同时期的罗马历法。

“圣年历”的循环周期为五十二年,而五十二这个数字又刚好是13(圣年历月数)与四的乘积。在玛雅哲学中,“四”这个数字是比较独特的,玛雅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四大元素所组成的。

从各国的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先民都曾行走在天文探索的路上,那么,可为什么玛雅人对天文学的研究如此深入呢?

考古人员认为,玛雅人缺乏夜间娱乐活动,所以,绝大多数玛雅人将夜晚的时间用于观察星象。除此之外,玛雅地区的空气质量比较好,为天文学的观测提供了便利条件。

既然,玛雅人对天文学有深入研究,为何还会迷信神明,修建数量庞大的玛雅神祗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统治者依靠神权统治玛雅人,而人民则需要一种心灵寄托。所以,玛雅文化中的宗教意识才会如此浓厚。

但是,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与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其衰亡和消失充满神秘色彩。

公元8世纪玛雅人放弃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大举迁移。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都终止新的建筑,城市被完全放弃,繁华的大城市变得荒芜,玛雅文明一夜之间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之中。

参考资料:

【《消失的玛雅文明》、《秘玛雅文明“特大都市”》】

大家都在看

  • 古希腊“天文学”:为何能够领先中国,背后原因引人思考

    古希腊“天文学”:为何能够领先中国,背后原因引人思考 新中国之后,在天文学领域,中国考古取得了很多重大发现,其中两个尤其特别:其一,先秦史书上说“北斗九星,七见二隐”,而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前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中,就发现了北斗九星的布置,因此北斗原本九 ... 天文之最05-20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是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更在于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布拉赫的研究和观测成果,为后来的天文学 ... 天文之最05-19

  • 宇宙也自转?

    宇宙也自转? / 宇宙也自转?最近,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可能会自转——只是非常缓慢。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天文学最大的难题之一。目前的模型认为,宇宙向各个方 ... 天文之最05-18

  • 万年前最硬核"天文密码"!揭秘燧人氏如何用北极星终结"看天吃饭"

    万年前最硬核"天文密码"!揭秘燧人氏如何用北极星终结"看天吃饭" 在距今约1.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结束后,中原大地逐渐温暖湿润,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开始尝试定居生活。此后,一位被后世尊称为"燧人氏"的智者,通过对北极星与北斗七星的持续观测,开创性地构建起华夏民族最早的 ... 天文之最05-18

  • 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咖”

    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咖”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在历史的星空中,有些人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不仅是一位天文学的奇才,还是个不折不扣 ... 天文之最05-18

  • 世界时钟之祖,最古老的天文钟——宋朝的科技巅峰“水运仪象台”

    世界时钟之祖,最古老的天文钟——宋朝的科技巅峰“水运仪象台” 公元 1085 年,一场关乎宋朝颜面的外交危机正在发酵。北宋使臣苏颂出使辽国时,因两国历法差异引发争执 —— 辽国冬至日比北宋晚一天,辽官当场质问:"哪国历法更准?" 苏颂的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外交智慧:&#3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在天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这位丹麦天文学家不仅以其精湛的观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而闻名,更以其传奇的生活故事和个性魅力赢得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在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其中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无疑是一个闪耀的名字。他不仅以精确的观测和创新的天文仪器而闻名,更因其与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合作,留下了 ... 天文之最05-18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月球上最早的“软着陆”

    地球之最天文篇:月球上最早的“软着陆” 前苏联的“月球2号”是一头撞向月球的,这种毁灭性的着陆称为“硬着陆”。如果像飞机一样,能在月面上徐徐降落,到月面上后飞行器不受损坏,里面的仪器能照常工作,那种着陆方式称为“软着陆”。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 ... 天文之最05-13

  • 中国历史之“最”——震撼全球的璀璨明珠

    中国历史之“最”——震撼全球的璀璨明珠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那些震撼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历史之“最”。1. 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蜿蜒万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横跨15 ... 天文之最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