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哈勃难题:中子星碰撞有望照亮研究宇宙膨胀之路

发布者:逸飞而过 2023-10-22 05:34

尼尔斯-玻尔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建议利用千新星(中子星合并产生的爆炸)来解决宇宙膨胀率测量中的差异问题。初步结果很有希望,但还需要更多的案例来验证。

近年来,天文学陷入了危机: 尽管我们知道宇宙在膨胀,尽管我们知道膨胀的大致速度,但测量这种膨胀的两种主要方法却不一致。现在,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

宇宙膨胀

自从大约 100 年前埃德温-哈勃和其他天文学家测量了周围一些星系的速度后,我们就知道了这一点。宇宙中的星系被这种膨胀"带"走,从而彼此后退。

两个星系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而这种移动的精确速度是现代宇宙学中最基本的量之一。描述宇宙膨胀的数字被称为"哈勃常数",它出现在宇宙及其组成成分的众多不同方程和模型中。

星系静静地躺在太空中,但太空本身却在膨胀。这导致星系以不断增加的速度彼此远离。不过具体有多快还是个谜。图片来源:ESO/L. 卡尔卡达 星系在太空中静止不动,但太空本身却在不断膨胀。这就导致星系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相互远离。不过具体有多快还是个谜。资料来源:ESO/L. 卡尔卡达

哈勃难题

因此,要了解宇宙,我们必须尽可能精确地知道哈勃常数。有几种方法可以测量哈勃常数;这些方法相互独立,但幸运的是,它们得到的结果几乎相同。

原则上,最容易理解的直观方法就是埃德温-哈勃和他的同事们在一个世纪前使用的方法: 找到一堆星系,测量它们的距离和速度。实际上,这是通过寻找恒星爆炸的星系,即所谓的超新星来实现的。这种方法还辅以另一种方法,即分析所谓宇宙背景辐射中的不规则现象;这是一种古老的光形式,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后不久。

这两种方法--超新星法和背景辐射法--得出的结果总是略有不同。但任何测量都有不确定性,而几年前的不确定性已经足够大,我们可以把这种差异归咎于不确定性。

左半球显示的是 1572 年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发现的超新星不断膨胀的残留物,这里用 X 射线观察(图片来源:NASA/CXC/Rutgers/J.Warren & J.Hughes et al.)。右图是用微波观测到的半边天宇宙背景辐射图。资料来源:NASA/WMAP 科学小组

尽管如此,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减小,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指出,这两个结果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这种"哈勃麻烦"的根源--是未知的影响系统性地偏离了其中一个结果,还是暗示了尚未发现的新物理学--是目前天文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哈勃常数差异

宇宙的膨胀是以"单位距离速度"来衡量的,每百万光年的膨胀速度略高于 20 千米/秒。这意味着,一个位于1亿光年外的星系以每秒2000千米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而另一个位于2亿光年外的星系则以每秒4000千米的速度退去。

然而,利用超新星测量星系的距离和速度可以得到 22.7 ± 0.4 千米/秒的结果,而分析宇宙的背景辐射则可以得到 20.7 ± 0.2 千米/秒的结果。

关心这样一个小小的分歧听起来似乎有些琐碎,但它可能意义重大。例如,这个数字出现在宇宙年龄的计算中,两种方法得出的年龄分别为 128 亿年和 138 亿年。

准确测定星系的距离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宇宙黎明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博士生阿尔伯特-斯内彭提出了一种测量距离的新方法,从而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争议。

"当两颗超紧凑中子星--它们本身就是超新星的残余物--相互绕行并最终合并时,它们会发生新的爆炸,即所谓的千新星,"阿尔伯特-斯奈本解释说。"我们最近证明了这种爆炸如何具有显著的对称性,事实证明这种对称性不仅美丽,而且非常有用。"

在刚刚发表的第三项研究中,这位多产的博士生表明,千新星尽管复杂,却可以用单一温度来描述。事实证明,千新星的对称性和简单性使天文学家能够准确推断出它们发出多少光。

将这一光度与到达地球的光度相比较,研究人员就能计算出千新星距离地球有多远。他们由此获得了一种新颖、独立的方法来计算含有千新星的星系的距离。

达拉赫-沃森(Darach Watson)是宇宙黎明中心的副教授,也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他解释说:"到目前为止,人们一直用超新星来测量星系的距离,但超新星发出的光量并不总是相同的。此外,它们首先要求我们使用另一类恒星(即所谓的仙王座恒星)来校准距离,而仙王座恒星也必须进行校准。有了千新星,我们就可以避开这些给测量带来不确定性的复杂问题。"

初步发现和未来步骤

为了证明其潜力,天体物理学家将该方法应用于 2017 年发现的一颗千新星。结果是哈勃常数更接近本底辐射法,但千新星法能否解决哈勃麻烦,研究人员还不敢妄言:

"阿尔伯特-斯内彭提醒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这一个案例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例子才能确定一个可靠的结果。但我们的方法至少绕过了一些已知的不确定性来源,是一个非常"干净"的研究系统。它不需要校准,也不需要修正系数。"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是丹麦历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创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更在于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布拉赫的研究和观测成果,为后来的天文学 ... 天文之最05-19

  • 宇宙也自转?

    宇宙也自转? / 宇宙也自转?最近,发表在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宇宙可能会自转——只是非常缓慢。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解决天文学最大的难题之一。目前的模型认为,宇宙向各个方 ... 天文之最05-18

  • 万年前最硬核"天文密码"!揭秘燧人氏如何用北极星终结"看天吃饭"

    万年前最硬核"天文密码"!揭秘燧人氏如何用北极星终结"看天吃饭" 在距今约1.2万年前的末次冰期结束后,中原大地逐渐温暖湿润,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开始尝试定居生活。此后,一位被后世尊称为"燧人氏"的智者,通过对北极星与北斗七星的持续观测,开创性地构建起华夏民族最早的 ... 天文之最05-18

  • 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咖”

    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咖”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界的“奇才与怪在历史的星空中,有些人就像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道路。而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不仅是一位天文学的奇才,还是个不折不扣 ... 天文之最05-18

  • 世界时钟之祖,最古老的天文钟——宋朝的科技巅峰“水运仪象台”

    世界时钟之祖,最古老的天文钟——宋朝的科技巅峰“水运仪象台” 公元 1085 年,一场关乎宋朝颜面的外交危机正在发酵。北宋使臣苏颂出使辽国时,因两国历法差异引发争执 —— 辽国冬至日比北宋晚一天,辽官当场质问:"哪国历法更准?" 苏颂的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外交智慧:&#3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界的奇才 在天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芒——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这位丹麦天文学家不仅以其精湛的观测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而闻名,更以其传奇的生活故事和个性魅力赢得 ... 天文之最05-18

  •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的奇才与《鲁道夫天文表》的传奇 在天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人物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其中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无疑是一个闪耀的名字。他不仅以精确的观测和创新的天文仪器而闻名,更因其与约翰内斯·开普勒的合作,留下了 ... 天文之最05-18

  • 地球之最天文篇:月球上最早的“软着陆”

    地球之最天文篇:月球上最早的“软着陆” 前苏联的“月球2号”是一头撞向月球的,这种毁灭性的着陆称为“硬着陆”。如果像飞机一样,能在月面上徐徐降落,到月面上后飞行器不受损坏,里面的仪器能照常工作,那种着陆方式称为“软着陆”。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 ... 天文之最05-13

  • 中国历史之“最”——震撼全球的璀璨明珠

    中国历史之“最”——震撼全球的璀璨明珠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略那些震撼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历史之“最”。1. 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蜿蜒万里、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横跨15 ... 天文之最05-04

  • 春分,最是人间好颜色

    春分,最是人间好颜色 2020-03-20 作者:来源: 大众日报□ 朱殿封节气也有搞平均主义的时候,比如春分。春分也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今年的春分是农历二月二十七日(阳历3月20日)。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 ... 天文之最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