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不止有烧烤,这里还是最早教会中国人,怎么打贸易战的地方
今天山东淄博的行政区划,就包括了当年春秋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
从制度层面上讲,齐国对今天中国的贡献,是独一份的。
因为事情明摆着的,皇帝不能只有玉玺,他也得吃饭。
秦国是中华帝国郡县制和官僚体制的集大成者,给中华帝国做了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
齐国是中华帝国国有专营和经济宏观调控的集大成者,为中华帝国做了经济制度的顶层设计。

政治经济两条腿,精神物质两把抓,这才有了中华帝国这两千多年,大一统的主流不断档。
而且说,皇帝制度从朕的大清亡了以后,就扫地出门了,但是春秋时期齐国开创的国有专营、盐铁专卖、价格调控机制、大基建刺激经济发展、鼓励居民消费拉动内需……等等经济制度和政策,有些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两千七百多年前的齐国临淄,有可能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商业最繁荣的超级大都会,在当时中国经济所占的比重,不亚于今天的长三角和珠三角。

据学者推断,管仲和齐桓公时代的临淄城,有居民大约30余万人,同一时期的西方文明“圣城”雅典,人口大约只有4—5万。
按照《战国策》里的说法,齐都临淄因为经济富足、生活优裕,所以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极大丰富,大家每天下了班,就去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下六博棋……还研发了一种用脚踢的竞技游戏,叫做“蹴鞠”——据说,后来发展成了“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但中国队作为创世大神,却不屑参与其中,多次泄绝世界大赛——这是后话,咱就不说了。

当年的临淄城,堪称中国“第一堵城”,车马堵满街道,人群密密麻麻、熙熙攘攘,怎么说呢,反正有三个成语——
接踵摩肩挥汗如雨联袂成荫就是从“堵城”临淄里,这么流传开来的,那场景,您自己脑补吧,密集恐怖症患者慎入。
这一局面的开创者,就是号称“中国的凯恩斯”的大神管仲。
在管仲的领导下,齐国其实在春秋列国中,是挺另类的,即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商业霸权”国家。

当天下各国还苦哈哈的刮地皮,收“田赋”、“人头税”的时候,管仲就已经宣布“官山海”,大办国有企业创收,数钱玩了——也就是说,把矿山、盐场收归国有,然后垄断专营;或者说,由国家进行价格管制、统购统销,在这个基础上,开放给民间资本,让他们承包经营。
直到管仲身后两千年,欧洲各个小国的国王们,还因为收不上税来,要去找黑心的犹太商人贷款,或者向城镇居民借钱,才能回家过年——就这,你怎么搞中央集权大一统?
简直弱爆了~~
为啥说,当时的齐国是另类呢?
因为其他的春秋霸主,比如吴、楚、晋、越之类,都是噬土狂魔,称霸的目的,也不外乎,就是赤裸裸的扩张领土和收保护费,和近代的俄罗斯是一个模式。

只有管仲领导下的齐国,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有时候还主动给邻国赠送土地,你说他是赔本赚吆喝吧?
非也!
齐国追求的,是控制市场,掌握国际贸易话语权,通过商业霸权,喝小弟们的血,轻松愉快“赚小钱钱”,倒是跟几十年前的美丽国有点像。
为啥说,是几十年前的大美丽呢?因为这些年大美丽产业空心化,早就开始玩金融霸权了,这是题外话,咱们暂且不表。
再说回齐国,公元前679年,当时齐桓公才上位7年,管仲也是刚出道,齐国就以武力威慑做背书,召集天下各路诸侯会盟,会议通过讨论,建立了一个关税同盟,规定了市场交易税,统一为2%,进出口关税,统一为1%。
这不就是一个春秋版的“WTO”吗?
蛮夷戎狄咱就不说了,当时已知的华夏文明世界,谁家是以商贸立国的?
谁家商品经济最发达,货品最物美价廉?
谁家最需要放开“自由贸易”,冲击“全球市场”?
所以你说,统一关税,税率还这么低,对谁最有利?
果然是,弱者遵从规则,强者利用规则,至于顶流,人家自己创造规则,齐国确实另类,确实牛。
这还没完,第二年,齐国再次会盟诸侯,这一次的主题,是“大基建”,要求各国整修商路,方便国际交通,还讨论制订了国际度量标准,国际斤两称数。

你看,大哥不图你家土地和财产,大哥是华夏的“文明灯塔”,大哥帮你修桥铺路,帮你搞定基础设施建设,搞定度量衡……行了,都干活去吧,别特么再说路不好走,土特产运不出来,耽误你大哥搞贸易挣钱!
这个吗,又有点像今天的东方某大国,你我心里有数就好,话不能说的太白。
那假如小弟不服怎么办?
出兵入侵,给他脑袋开瓢吗?
那是晋国、楚国,还有近代的大俄国喜欢干的事,成本高昂,东方大国还犯不上,用贸易战,就可以把你办理了。
比如齐国的东南部,有两个邻居小弟:莒国、莱国,多年以来就和大哥不对付。

齐桓公想要教训这俩小弟,但是两国实力也都不弱,田地不少、武力值也在线,而且物产丰富,特产一种紫草,可以用作印染原料,也有一种说法是,可以用来做燃料,反正就有点像今天的土澳,通过出口原料、矿石就能赚大钱,所以不太鸟东方大国。
管仲就说了,那俩国家不是出紫草吗,但是咱们齐国有铜矿,能铸铜钱啊,而且矿山是国家所有的,那咱就出动军队开厂子,可劲儿的铸钱,然后拿钱砸,高价进口他们家紫草,剩下的事儿,大王您就瞧好吧!
莒国和莱国一看,还有这好事?
咱家紫草是老天爷给的,山上地里多的是,那玩意儿不值钱,但是铜钱多贵重啊,齐国这个冤大头,居然高价用铜钱来买紫草?
开造!
于是两国号召民众——别再傻呵呵种粮食了,谁家想暴富,赶紧种紫草,跟傻帽齐国赚铜钱去啊!

“18亿亩耕地红线”,就是这么没的。
第二年,管仲看看差不多了,就开始收网,把采矿铸钱的部队全召回来,转行下地,种粮食去,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吗,同时立即停止进口莒国和莱国的紫草。
这一年来,莒人和莱人过惯了好日子,早就不种粮了,而是用买紫草的钱,跟外国进口粮食吃,这一下饭碗端在了别人手里,成了待宰的肥羊。
还记得咱们前边说的,春秋版的“WTO”,是被谁把持的吗?
当然是齐国。
于是齐国操控国际粮价,大割莒人和莱人的韭菜,在齐国只卖10个钱一钟的粮食,在莒、莱的售价,居然被炒到了370钱!
没办法,谁让你们家有钱,还缺粮呢?
当然了,等你们家卖紫草赚的钱,都回流到了齐国,原本的家底,也败的差不多的时候,粮价自然也就下来了——毕竟我们是负责任的东方大国,不能容忍世界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吗。
这么来回一折腾,莒国和莱国国力大减,再也掀不起波澜了,只好归附于齐国。
管仲没让齐国流一滴血,收服了两个小弟,还大赚了一笔。
还有一次,是齐国对付鲁国和梁国。
鲁国在春秋时期,还是一个中上等的诸侯国,作为周武王始封国、周公直系后裔,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跟莒、莱不可同日而语。
当时的鲁国,纺织业发达,生产一种色彩光亮、质地丝滑的高端丝织品,称为“绨”,用“鲁绨”做的衣服,大概就相当于今天的Gucci、Dior、Chanel之类,是高端服装奢侈品。

管仲就和齐桓公商量,说大王您要不就带个头,平时多用点“鲁绨”服装?
好东西谁不喜欢?
于是上行下效,齐王的左右侍从、王公大臣们,也都跟进了,一时间,穿着“鲁绨”蔚然成风。
还记得前边说的,临淄是什么地方?
那就相当于今天的曼哈顿和陆家嘴,有钱人扎堆的地方啊,现在穿“鲁绨”成了国际时尚,虽然贵点,但是你看我像差钱的人吗?
大家一起别犹豫,有钱就要买买买啊……
绨衣供不应求,眼看是个发财的买卖,但是管仲却下了死命令,不准齐国人生产绨布纺织品,必须要从鲁国和梁国进口。他还嫌国际影响力不够大,还特意请齐桓公出马,穿着满身“鲁绨”的奢侈品成衣,出去巡游,在齐鲁交界的泰山南麓一带,转悠了十好几天。

果然,买卖就来了。
管仲于是召集鲁梁两国的商人开会,要高价收购绨布,均价30斤铜/匹,而且来多少就吃进多少——
你能运来10匹布,那我就给300斤铜,你敢送来100匹,那我就敢给3000斤!
怎么样?
你们国家还苦哈哈的,征收什么赋税啊?
光卖布,就够财政用的了。
两国一听,还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全民纺织卖布,成了国家战略,耕地自然也就荒废了。一年多以后,眼瞅着国内粮价暴涨。
管仲又一次搞起了贸易封锁,下令闭关,再也不收两国的绨布了,让你们家的产品烂大街去吧。

鲁国和梁国的经济瞬间崩盘。
那些断了财路,又没有粮食吃的难民,潮水一样涌入齐国。东方大国也是来者不拒,但是不能白吃饭,要给国家开荒种地去,这样一来,反而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国内的农业生产。
鲁国怎么办?
于是作为一个春秋大国、姬姓正统,国君不得不亲自去齐国,纳币修好。当然这里的“币”,不一定是铜钱,也泛指各种礼品,反正就是低声下气去求人的意思。
这个事,当然有点“损人利己”了,但是比起后来的晋国、楚国,就是赤裸裸要割地、要赔款,要附属小国称臣纳贡,东方大国用贸易战谋取国家利益,肯定是更文明、更省力,“伪装性”也更强的。
当然喽,这些手法在今天的贸易战来看,很“小儿科”,但祖先的智慧,毕竟只是“指月之手”,子孙后辈必须顺着手指的指引方向,自己发力,去寻找“白月光”,咱不能只盯着两千七百年前的手指头看。

所以,当今天的西方大国,悍然对东方大国发动贸易战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很淡定的,既然祖先早就成功的打赢过“从0到1”,那么后来人,还害怕那些“从1到100”的伎俩吗?
从管仲、陶朱公,到桑弘羊、刘晏……东方大国有过一代又一代的宏观调控战略大师,他们正在云端眺望,看我们呢,如果他们听到今天的故事,也许会两手一拍,说道——
怎么,又要打贸易战了吗?
爷青回!
大家都在看
-
DeepSeek分析中国最"反商业"的商业传奇——胖东来为何不学万达? 在中国商界,胖东来始终是个另类的存在。当万达以每年50座商业体的速度攻城略地,当永辉超市在全国开出超千家门店,这家扎根河南的零售企业却用"龟速"扩张书写着独特的商业神话。在商业文明野蛮生长的今天, ... 商业之最05-09
-
工商类最吃香的三个专业:解码商业世界的“黄金三角” 在数字经济与全球化浪潮的双重冲击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价值坐标系正经历重构。结合行业趋势、技术迭代与人才需求变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科技三大专业以“传统内核+新兴动能”的复合优势,成为商业领域最具 ... 商业之最05-09
-
当“胖东来”被“胖都来”包围:一场商业符号的集体狂欢 符号寄生:商业丛林的新型生存法则浙江嘉兴某商场开业庆典红毯之上,红黄相间的巨型LOGO直插云霄。“胖都来”三个字,以与“胖东来”近乎97%相似度的字体设计,公然向零售界翘楚“胖东来”发起挑衅。72小时后律师函 ... 商业之最05-09
-
李嘉诚的"商业哲学":爱国面具下的资本秃鹫 当上海世纪汇广场以200亿天价转手的同一天,伦敦泰晤士河畔的Montevetro大厦顶楼,长江实业高管正与英国财政部官员举杯庆祝——这是2016年秋天同时发生的两个场景,也是解码李嘉诚商业帝国最生动的注脚。一、资本 ... 商业之最05-09
-
生意场的温度:笑脸背后的商业哲学 菜市场里,两家相邻的水果摊呈现出有趣的对比:左边摊位老板眼神锐利如鹰,算钱时分厘必争,称杆总往低处压;右边摊主总是笑眼弯弯,多抓两把葡萄塞进顾客袋子,零头说免就免。久而久之,前者门可罗雀,后者熟客盈门 ... 商业之最05-09
-
胖东来最牛的是什么?用"反资本逻辑"击穿中国商业文明的至暗时刻 引言:当超市成为“6A级景区”2025年春节,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单日客流量突破80万人次,单日营收过亿,远超省内5A级景区的吸金能力。人们拖着行李箱、驱车数百公里涌入这家超市,仿佛在朝圣。在实体零售普遍萧条的 ... 商业之最05-09
-
当理想主义杠上流量黑幕:胖东来玉石战火,撕开商业文明最痛伤疤 一、从商超神话到玉石修罗场:透明经营者的"自杀式"抗争五月的第一声惊雷,炸响在曾被奉为"零售业乌托邦"的胖东来身上。创始人于东来清空某平台账号的动作,像极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壮谢幕——这个 ... 商业之最05-05
-
从“船王”到“商界拿破仑”:包玉刚的全球商业版图与传奇人生 在当代商业史的长河中,包玉刚的名字犹如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轮,穿越惊涛骇浪,最终停泊在成功的港湾。包玉刚(1918年—1991年),名起然,浙江宁波人,华人世界船王。他白手起家时连英语都说不利索,却让五星红旗在30 ... 商业之最05-05
-
解码万家丽现象:垂直商业体的空间叙事革命 多维场景叠合的城市魔方万家丽国际购物中心的28层垂直空间,本质上重构了传统商业体的空间语法。这个总建筑面积42万方的庞然大物,用"垂直城市"的逻辑将生活场景进行三维叠合——从地下二层的生鲜市集到顶层 ... 商业之最05-04
-
商业智慧:在竞争格局中构建持久优势 《孙子兵法》这部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军事典籍,其战略思想在当代商业竞争中依然闪烁着智慧光芒。作为管理者,我从这部被誉为"东方战略圣经"的著作中提炼出三个维度的商业启示:"全胜"的战略思维、" ... 商业之最05-04
相关文章
- 解码万家丽现象:垂直商业体的空间叙事革命
- 商业智慧:在竞争格局中构建持久优势
- 南京最国际化的商业街区
- 郑州首个“暖商业”标杆——梧桐里点亮老城区焕新之路
- 第五消费时代来临,未来10年最重要的商业发展趋势之一,不容错过
- 商业江湖最硬核砍价:不砍价!
- “押注”商业航天,烟台要当头雁
- 我国的商业文化哪里最出名?你了解多少?
- "破局者刘强东:以毛泽东智慧破解资本压榨困局的商业革命"
- 俞敏洪到底输在哪那个拥抱董宇辉的姑娘藏着东方商业最稀缺的密码
- 史玉柱:从负债2.5亿到17亿担保泥潭,这位商业枭雄的三次生死劫
- 商业帝国的建造者: 王健林的万达神话
- 刘强东的“接地气”为啥成了商业圈的“显眼包”
- 商业社会的“软化”:从效率至上到价值共生
- 哪种类型的商业模式让你觉得最稳?看你的风险评估能力
- 在市集里,哪种摊位最吸引你驻足?揭示你的潜在商业嗅觉
- 探秘南京高淳:解锁那些令人称奇的“最”!
- 不争之智: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现代商业启示
- 发展低空经济什么最关键?吕本富:逆向创新找商业闭环,最重要是解决应用场景
- 33.6亿!煤老板韩震出手“陕西最大奥莱”,榆林商业的煤动力
热门阅读
-
世界上最小比基尼,几根绳子也能叫比基尼 07-14
-
胡文海事件真相,以暴制暴杀了村干部等14人 07-14
-
好日子香烟价格,多款不同系列价格口感介绍 07-14
-
缅甸惊现最古老琥珀 距今一亿年价值连城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