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灵意(10)圣人永不逼迫

发布者:胡子哥 2023-4-12 18:26

十、圣人永不逼迫


昨日听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你和我都曾是这故事中的主人公;今日,检索到了一个悲伤的信息,据说,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中,青少年儿童有抑郁倾向甚至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而且还在不断地逐年攀升。1918年的4月里,鲁迅曾经呼吁:“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100多年了,国人对于猛士的呐喊和警示,依然是置若罔闻!其实,何止是对百余年前的警世之语无人问津,两千多年前先知们的告诫预言,也早已被众人误读、曲解、漠视、掩藏而抛诸脑后啦。现世之人缘何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精神疾患遍布左右呢?且看老子当年的预言如何解说:

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解析】(今人对本章的误解,多以为这是老子自谓之语,其实不然,乃是老子传讲道的话语,以及天道对圣人品行的见证。譬如七十章中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说的是老子自己的教训吗?显然不是,他仍是在传讲天道真理、圣人言行。其实,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道德经》全篇,都是老子在代天言道德,向世人推介将来之圣人,并不是老子炫耀自己的智慧和发现,因他若真想炫耀,世人就不劳关令尹喜强老子作书留言了。所以,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也是在向老子学习,代天传道。)

世人都说我(道)广大,宇宙间没有可以比拟的。其实,正因为广大无边,所以才没有什么人所认知之物可以相比拟。如果真的有什么可比拟的,那道也早已是细微渺小,不成其道啦。

我(圣人)有三件至宝,始终持守不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在这世界上争胜为先。慈爱才能勇敢,俭朴才能扩张,不与人争胜,才能为万物元首。但现今之人,丢掉慈爱而只是追求勇敢,失了俭朴而只是追求扩张,舍弃谦卑而只是追求争胜,终将是一条通向死亡的绝路啊。真慈爱,若用它来征战就必得胜,用它来守卫就必稳固。因为,天道对其将要予以救赎的,必将以慈爱来佑护他!(这是何等令人安慰、引人向往的美好佳音啊。)


老子看见,天道与圣人所施之慈爱,乃是真慈爱,而这种慈爱的丰富内涵,也贯穿在《道德经》全篇之中,融汇于圣人所有言行教化之中。真慈爱的反向表达,就是不以任何形式对任何人施加逼迫,亦如犹太先知以赛亚所看见的:“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真慈爱不仅是对善良人、普通人施以爱心帮助,更是要怀着柔和谦卑的心去扶助、劝慰、拯救那些身陷不幸、罪恶,以致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可怜人。

天道施永爱,圣人无逼迫,而受教之人类却是最擅长逼迫的。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国与国、民与民、人与人互施伤害的逼迫史,应不为过吧。不要以为外族的入侵是逼迫,不要以为强盗的劫掠是逼迫,也不要以为酷吏的苦害是逼迫,那逼迫你的,岂不也是你至亲的父母、丈夫、妻子、儿女吗?而令你的父母、丈夫、妻子、儿女受逼迫的,岂不也是你这做儿女、妻子、丈夫、父母的吗?

古往今来,有多少至亲爱人,都曾懵懵懂懂地以慈爱之名,行了逼迫之实。父母近乎变态的严管控制,近乎疯狂的溺爱纵容,让儿女失去了健康成长的环境与条件,丧失了独立应对复杂人生的能力,越来越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这能够归结于命运的捉弄吗?岂不知,若没有变态的父母,何来错乱的儿女呢!

好在,人们得悉,直至今日和明日,天道圣人始终没有放弃我们这些迷失的儿女、不孝的子孙,仍然在向我们这群顽梗悖逆的灵魂赐智慧、施慈爱。即便逼迫人的父母已经七老八十,抑郁成疾的儿女也四五十岁,如果愿意,总不算晚,只要亲人们痛下决心,同心合意,改掉错行,就能帮助儿女从精神药物的牢笼中,甚至自杀死亡的危险边缘解放出来,而最终,也拯救了自己,幸福了家庭。

愿那些依然以爱之名行逼迫之实的父母儿女们,快快醒过来吧……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