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科普:人类有没有可能是全宇宙最高等级文明?
我们所处的宇宙,其广袤程度超乎想象。科学家估算,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 930 亿光年 ,其中包含至少 2 万亿个星系。在这庞大数量的星系中,每个星系又包含着数以亿计的恒星和行星。我们熟悉的银河系,直径约 10 万光年,包含了 1000 亿至 2000 亿颗恒星 ,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普通的恒星系统,地球则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
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程度,如同沧海一粟,甚至可以说是 “不可见” 的。

面对如此浩瀚的宇宙,人类不禁好奇,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文明?如果存在,它们的发展程度又如何?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究竟处于怎样的位置?
先从生命的诞生开始说起。
生命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一系列苛刻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宇宙的演化历程来看,元素的形成是生命诞生的基础。

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宇宙中主要只有氢和氦这两种轻元素,它们占据了宇宙物质总量的绝大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恒星开始形成。在恒星内部,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得氢原子核能够克服相互之间的静电斥力,发生聚变反应,结合成为更重的氦元素。这一过程从最简单的氢同位素氕(只有一个质子的氢原子核)开始,与一个质子结合形成氘,随后氘与氕或氘再次聚变,形成氦三,最终氦三聚变成氦四 。
当恒星内部的氢燃料逐渐耗尽,恒星会开始 “燃烧” 氦,形成更重的元素,如碳和氧。对于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当氦耗尽后,温度继续升高,迫使恒星通过一系列逐步复杂的核聚变反应 “炼造” 出从氖、镁到硅等更重的元素,直到最终在其核心生成铁 。铁的形成是恒星生命的一个临界点,因为铁的比结合能最高,进一步聚变所需的能量将超过释放的能量,因此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到铁元素这里就终止了 。
然而,宇宙中比铁更重的元素,如金、铅、铀等,它们的形成则需要更为剧烈的天体物理过程,如超新星爆发和中子星碰撞。当大质量恒星耗尽其核心的核燃料,其内部会塌缩形成一个高密度的中子星或黑洞,而在这个过程中,恒星外部的物质会发生剧烈的爆炸,这就是超新星爆发。

在超新星爆发中,高温和高密度的条件使得铁元素迅速捕获中子,形成一系列比铁更重的元素 。中子星碰撞也是重元素生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当两颗中子星彼此靠近并碰撞时,它们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大量中子,触发 r - 过程核合成,可生成比铁重得多的元素,如铂和金 。
正是通过恒星的核聚变、超新星爆发以及中子星碰撞等过程,宇宙中逐渐积累了各种重元素,这些重元素为后来行星的形成和生命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能够产生稳定生命的恒星起码是第二代及之后的,因为第一代恒星中几乎只有氢和氦,缺乏生命所需的重元素。
这也意味着,在宇宙的早期,虽然恒星数量众多,但具备生命诞生条件的恒星系统却极为稀少。
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和结构,为生命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诸多独特的优势。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 —— 猎户座旋臂中,距离银心大约 2.6 万光年 。这个位置既远离了银心附近密集的恒星和高能辐射区域,又避免了边缘地带物质的匮乏。银心附近的恒星密度极高,超新星爆发和伽马射线暴等高能事件频繁发生,这些事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毁附近行星上的生命。而太阳系所处的位置相对较为安全,受到这些高能事件的影响较小 。
太阳作为太阳系的核心,是一颗黄矮星,其质量和寿命恰到好处。恒星的质量和寿命成反比,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太阳作为一颗黄矮星,其质量适中,既保证了内部核聚变反应的稳定进行,又使得其主序星阶段能够持续数十亿年之久,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充足的进化时间 。太阳的亮度变化也相对稳定,不是变星,其亮度和电磁辐射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助于维持地球表面温度的恒定,为生命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

太阳系中的行星轨道特性也是生命诞生的关键因素之一。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遵循开普勒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此外,行星的轨道平面大致相同,这被称为共面性,有助于减少行星间的相互干扰。同时,行星的轨道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周期性,这进一步保证了太阳系的长期稳定性 。
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的分布也对生命的诞生有着重要影响。类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它们的质量巨大,引力强大,能够吸引和捕获大量的彗星和小行星,为地球等类地行星阻挡了许多潜在的撞击威胁。据研究,木星的引力作用使得太阳系内的彗星和小行星的轨道发生改变,减少了它们撞击地球的概率,为地球上生命的演化提供了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 。
地球自身具备了一系列近乎完美的条件,使得生命能够在这里诞生和繁衍。

地球拥有一个强大的磁场,这是由地球内部的液态外核运动产生的。这个液态外核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它们在高温高压下保持液态状态,其运动产生了电流,进而产生了磁场 。地球的磁场就像一个巨大的保护伞,能够阻挡太阳风带来的带电粒子,保护地球的大气层不被太阳风剥离。如果没有磁场的保护,太阳风会不断地侵蚀地球的大气层,使大气层逐渐变薄,最终导致地球上的液态水蒸发殆尽,生命将难以生存 。
地球的大气层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大气层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不仅为生命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起到了调节地球温度的作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地球表面保持温暖,这就是所谓的 “温室效应”。
如果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如果含量过低,地球又会变得过于寒冷 。大气层还能够阻挡来自宇宙的流星和小行星,大部分流星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因摩擦而燃烧殆尽,减少了它们对地球表面的撞击威胁 。
液态水是生命诞生的必要条件,地球表面大约 71% 被水覆盖,这些水形成了广阔的海洋、湖泊和河流。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能够溶解各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为生命的化学反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原始地球的海洋中,各种有机分子在水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生物大分子是生命的基础 。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量,这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相对平缓,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 。
地球的卫星 —— 月球,对生命的诞生和演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月球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的自转轴保持相对稳定,这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稳定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月球的引力稳定作用,地球的自转轴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气候剧烈波动,不利于生命的发展 。月球还引起了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潮汐的涨落使得海洋中的物质得以混合,促进了生命物质在海洋中的传播和交流。潮汐还为早期生命从海洋向陆地过渡提供了条件,一些生物在潮汐的作用下逐渐适应了陆地环境,为生命的进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
即使一颗行星满足了上述所有的条件,生命的诞生仍然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事件。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复杂的生命系统,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面临着极小概率的事件。在原始地球的环境中,虽然存在着各种元素和简单的化合物,但要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等,需要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这些有机分子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温度、压力、酸碱度以及能量来源等,而且它们之间的反应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发生,这种条件的组合在宇宙中是非常罕见的 。
从有机分子到形成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生命系统,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

DNA 和 RNA 等遗传物质的形成需要精确的分子排列和化学反应,多肽的折叠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些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导致生命无法诞生。而且,生命的诞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在漫长的宇宙演化过程中,要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满足所有这些条件,其概率之低可想而知 。
科学家们通过对宇宙中行星数量和生命诞生条件的分析,估算出在可观测宇宙中,能够诞生生命的行星数量虽然可能不少,但相对于宇宙中庞大的行星总数来说,仍然是极其稀少的。而从生命诞生到发展出文明,又需要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期间还要面临各种自然灾害、宇宙事件以及生物竞争等挑战,这进一步降低了出现高级文明的概率 。
从生命诞生到发展出智慧生命,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和偶然。
在地球上,生命诞生后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漫长进化,才逐渐出现了智慧生命。最初的生命形式是原核生物,它们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原核生物在地球上存在了数十亿年,它们通过简单的分裂方式进行繁殖,适应着各种极端环境 。
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的转变是生命进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飞跃。

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这使得它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代谢和遗传活动。关于真核生物的起源,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是内共生学说。该学说认为,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的好氧细菌和蓝藻 。这些细菌和蓝藻在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逐渐演化成了线粒体和叶绿体,为真核细胞提供了能量和光合作用的能力 。这一过程充满了巧合,需要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偶然的相遇,在宇宙中其他地方,这样的巧合未必会发生。
真核生命出现后,生命继续沿着进化的道路前行。单细胞真核生物逐渐演化出多细胞生物,这一过程使得生物的细胞能够分化出不同的功能,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为生物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奠定了基础 。多细胞生物在海洋中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各种奇特的生物形态,如三叶虫、海百合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生物逐渐向陆地进军,这是生命进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
陆地环境与海洋环境截然不同,生物需要适应干燥的空气、重力以及新的食物资源等。为了适应陆地环境,生物进化出了肺、四肢、角质层等结构,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陆地生物群落 。
在陆地生物的进化历程中,脊椎动物逐渐成为优势类群。脊椎动物具有脊椎骨,这为它们的身体提供了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也使得它们能够发展出更复杂的神经系统 。从鱼类到两栖动物,再到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哺乳动物的出现是生命进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们具有恒温、胎生、哺乳等特征,使得幼崽能够在更安全和稳定的环境中成长,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

灵长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它们具有发达的大脑、灵活的四肢和敏锐的感官,为人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类的进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南方古猿到能人、直立人,再到智人,人类的大脑逐渐增大,智力不断提高,学会了制造工具、使用火、语言交流等技能 。人类的出现是生命进化的一个奇迹,这一过程中充满了无数的偶然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人类无法诞生。
即使诞生了智慧生命,要发展出文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地球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对生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奥陶纪 - 志留纪大灭绝发生在约 4.4 亿年前,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导致约 85% 的物种灭绝,主要是海洋生物受到重创 。
泥盆纪晚期大灭绝约发生在 3.65 亿年前,可能是全球气候变冷、海洋缺氧以及小行星撞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海洋生物再次受到严重打击,腕足动物、珊瑚等物种大量减少 。
二叠纪 - 三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灭绝事件,约 2.5 亿年前,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酸化和缺氧等,超过 96% 的物种灭绝,包括许多三叶虫、昆虫和两栖动物等 。
三叠纪 - 侏罗纪大灭绝约在 2.0 亿年前,可能是火山活动、海平面变化或小行星撞击等原因,致使约 76% 的物种灭绝,为恐龙等爬行动物的大规模发展腾出了空间 。

白垩纪 - 古近纪大灭绝发生在约 6600 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引发全球性的火灾、地震、海啸等灾难,尘埃遮蔽阳光,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化,恐龙全部灭绝,许多海洋生物和植物也走向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崛起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这些灭绝事件表明,生命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人类的祖先在这些灭绝事件中未能幸存下来,那么人类文明就不可能出现。即使在没有大规模灭绝事件的时期,行星的环境也可能对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频繁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可能会摧毁文明的基础设施,导致人口减少和文化的中断 。气候变化也可能对文明造成威胁,例如干旱、洪水、冰期等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短缺,引发社会动荡 。
人类文明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瓶颈和限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虽然人类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这些进展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层面,而非基础理论的突破。芯片技术逼近量子隧穿,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这意味着芯片的性能提升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信息技术也逼近香农定理的极限,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能力将受到限制 。在航天领域,化学燃料性能和材料性能的限制使得人类的太空探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的化学燃料火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人类进行深空探索的需求,而新型材料的研发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
从人类的科技发展历程来看,要取得颠覆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进步,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期的研究。核聚变发电在基础理论上已经相对成熟,但人类最发达的几个大国折腾了几十年,都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 。
这表明,科技发展的难度在不断增加,未来的科技突破将变得更加困难。外星文明如果存在,它们可能也面临着类似的科技瓶颈。在宇宙中,物理规律是普遍适用的,因此外星文明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与人类相似的问题。如果无法突破这些科技瓶颈,那么外星文明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难以达到更高的文明水平 。
为了寻找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人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1977 年 9 月 5 日,旅行者一号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它肩负着探索太阳系外层行星和星际空间的重要使命 。旅行者一号不仅对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进行了近距离观测,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图像,揭示了这些行星及其卫星的许多奥秘,如首次发现木星背阳面的极光以及土星环的复杂结构 。

旅行者一号还携带了一张铜质镀金的激光唱片,上面记录了地球上的各种声音、115 幅图像以及 55 种语言的问候语等信息,旨在将地球文明的信息传递给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行者一号借助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逐渐向太阳系边缘飞行,并于 2012 年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航天器 。它在星际空间中继续前行,向着未知的领域进发,成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
尽管人类多年来不懈努力,但至今未发现确凿的外星文明存在证据。
旅行者一号在长达 48 年的飞行历程中,虽然对太阳系的行星进行了深入探测,但并未发现外星文明的踪迹 。它所携带的金唱片,也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收到任何来自外星文明的回应 。2022 年 11 月,旅行者一号与地球的通信出现故障,无法将收集的数据正确地发回地球,虽然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五个月后它再次传回了数据,但这也让人们意识到旅行者一号在未来的探索中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 。随着旅行者一号电力的大幅减弱,它在星际空间中的探测能力也将逐渐受限。
对宇宙信号的分析同样未得到明确结果。
多年来,科学家们利用射电望远镜对宇宙中的无线电信号进行了大量监测,但那些被认为可能是外星文明发出的信号,最终都被证明是自然现象或人类活动产生的干扰 。
1977 年 8 月,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耳朵射电望远镜接收到一个被命名为 “哇!信号” 的强烈窄带无线电信号,这个信号持续了 72 秒,其特征与人们预期的外星文明信号相似,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 。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后续观测,科学家们并没有再次接收到类似的信号,也未能确定这个信号的来源,它很可能是由彗星或其他自然天体产生的 。中国的 FAST 自建成以来,也对宇宙进行了广泛的观测,但同样没有发现确凿的外星文明信号 。虽然 FAST 具备强大的探测能力,但宇宙实在太过浩瀚,外星文明的信号可能极其微弱,且混杂在各种自然信号之中,难以被准确识别。
在观测到的系外行星中,也未发现文明迹象。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其中一些位于恒星的宜居带内,可能具备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但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行星上存在生命,更不用说文明了 。以开普勒 - 452b 为例,它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约 1400 光年,大小和轨道与地球相似,位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被认为是 “地球 2.0” 。
科学家们通过各种观测手段对开普勒 - 452b 进行了研究,但由于距离遥远,目前只能获取到一些基本信息,如行星的大小、轨道周期等,无法确定其表面是否存在液态水、大气层的成分以及是否存在生命等 。对于其他系外行星的研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现有的观测技术还无法对这些行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测,难以确定它们是否存在文明。
总结
综合以上多方面的分析,人类确实有可能是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从生命诞生的条件来看,宇宙中虽然行星数量众多,但具备生命诞生所需的所有条件的行星极为罕见。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太阳的特性以及地球自身的各种条件,如磁场、大气层、液态水、月球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几乎完美的生命摇篮 。而从生命诞生到智慧生命的进化,再到文明的发展,这一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漫长时间,期间还面临着各种灭绝事件和环境变化的威胁 。
在寻找外星文明的过程中,人类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仍未发现确凿的证据。这可能是因为外星文明根本不存在,也可能是因为它们距离我们过于遥远,或者它们的发展水平与人类相当,也面临着科技瓶颈,无法进行星际旅行和通信 。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目前没有发现外星文明,就肯定人类是宇宙中最高级的文明。
宇宙的浩瀚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对宇宙的探索还只是冰山一角。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能会发现更多关于外星文明的线索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对未知的好奇心,继续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
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会发现其他外星文明的存在,这将极大地改变我们对宇宙和自身的认知 。无论结果如何,探索宇宙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它将不断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
大家都在看
-
人体免疫力最喜欢的8大主食,家有老人,小孩快收好 最近天气变化大,不少朋友又开始打喷嚏、闹嗓子了。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更是得小心。其实啊,这身体好不好,免疫力说了算一大半!而咱们天天吃的主食,选对了,就是给免疫力添柴加火。今天就跟大家聊聊8种免疫力特别 ... 人类之最08-02
-
诺曼底登陆:人类史上最壮烈的海滩奇迹 1944年6月6日清晨,天还未亮,整个诺曼底海滩仿佛还沉浸在黑暗的梦魇中。然而,随着第一声炮响的轰鸣,战火骤然点燃。炮弹划破寂静的海面,火光映红了天空,也点燃了无数士兵心中熊熊的战斗意志。那一刻,成千上万的 ... 人类之最08-02
-
谁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人? 从爱因斯坦的科学与人文遗产谈起引言:当我们谈论 “伟大”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信》中尖锐地指出:“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 这 ... 人类之最08-02
-
731部队,如何把哈尔滨变成人间炼狱? ▷文|喵柚楔子|雪地里的黑乌鸦1939 年冬,哈尔滨郊外零下 30℃,一片银白。可就在这片白得晃眼的雪原深处,却飞起一群黑乌鸦。它们不是在觅食,而是在啄食——啄食一堆尚有余温的人体碎块。乌鸦脚下,是一座占地 ... 人类之最07-31
-
你发现了么?人生最舒服的,是以下10件事情 人生十大惬意事,细品岁月静好人生如旅,匆匆而过。当我们走过半程,方才懂得,最珍贵的不是追逐远方,而是享受当下。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往往蕴含着最真实的幸福。细数人生十大惬意事,你会发现,真正的快乐,其实 ... 人类之最07-31
-
非洲大陆写给人类的最浪漫情书 当车轮碾过肯尼亚与坦桑尼亚边境的尘土,安博塞利国家公园的轮廓在晨雾中逐渐清晰。这座以“干涸之湖”为名的草原,正以非洲最野性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如一座银白色的金字塔, ... 人类之最07-31
-
南怀瑾7大预言:未来50年,这些变化将重塑人类命运 灾难的根源:人心的贪嗔痴如何引发危机南怀瑾曾说,火灾、水灾、战争、饥荒等灾难,本质是人类“贪嗔痴”三毒的外显。比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是“贪”,种族冲突是“嗔”,沉迷短期享乐而忽视长远是“痴”。这些心念积 ... 人类之最07-29
-
人性之光:在纷繁世界中最宝贵的品质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的变迁不断考验着人们的品格与价值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个人的利益冲突与道德的困境,究竟什么品质才是人类最宝贵的?我认为,最宝贵的品质是“善良”。善良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 ... 人类之最07-28
-
地球发烧40℃: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史上最滚烫的夏天 一、数据揭示的沸腾时代(一)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2025年6月,全球灾害性天气呈现出“多灾种并发、同一地区高频极端叠加”的特点。在欧洲西南部,法国大部、比利时、荷兰南部、德国大部、波兰西部、匈牙利、塞尔维 ... 人类之最07-27
-
人体中最大块的肌肉是什么?蚂蚁庄园教育人体中最大块的肌肉答案 蚂蚁庄园教育:你知道人体中最大块的肌肉是什么吗?小鸡宝宝考考你:萤火虫发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是蚂蚁庄园教育的题目,关于,人体中最大块的肌肉是什么?萤火虫发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答案,选项中有两个 ... 人类之最07-21
相关文章
- 人体中最大块的肌肉是什么?蚂蚁庄园教育人体中最大块的肌肉答案
- # 毛主席创造十个世界之最,让人感叹毛主席的伟大
- 3个不起眼的行为,正在"掏空"你的肝,劝你尽快停止
-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席卷60多个国家,20亿人口陷入浩劫
- 诺奖百年最惊世之美:这5个段落,是人类精神的巅峰时刻
- 人类最恐怖武器:不是原子弹,不是AI,而是“一页孙子兵法”
- 48年巨作,25年后完工!人类史上最疯狂工程!
- 人世间之“最”
- “给我一个支点!”:阿基米德用科学撬动人类认知的史诗
- 人类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人均只活到12岁,和鬣狗争食、靠食尸为生
- 万园之园焚毁记:1860年,人类文明最黑暗的3天!
- 河声丨让精品光芒刺破雾障,照亮人类精神最深处
- 杖朝之年的联合国:废墟中诞生,变局中前行,危机中涅槃
- 对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是什么?
- 惊世骇俗!人类史上最神秘的七大宝藏,至今无人能解!
- 深度科普:人类有没有可能是全宇宙最高等级文明?
- 人工智能时代,何以“永远的”?
- 人类史上最大最疯狂的超级工程:已持续建设45年,还有28年才完工
-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席卷60多国家,20亿以上人口被卷入战争
- 人类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文明,我们有生之年基本上见不到外星人了!
热门阅读
-
关于男人的15个世界之最,最长阴茎达56厘米 07-13
-
东方女性最标准的乳头(图片),看看自己达标吗 07-13
-
人体器官分布图介绍 五脏六腑的位置都在哪 07-13
-
木马刑是对出轨女性的惩罚 曾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 07-13
-
熙陵幸小周后图掩盖性暴力 至今保存于台湾博物馆 07-13
-
包头空难堪称国内最惨案件 五名遇难空姐照曝光 07-13
-
2022中国最新百家姓排名,你的姓氏排第几? 03-26
-
好玩的绅士手游有哪些?2022十大绅士游戏排行榜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