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政,齐之刑,民免而无耻

发布者:青山一角 2023-11-6 11:44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集注》: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四书章句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盖人之为道,以德礼为本,而辅之以政刑,其要在使民有耻。有耻则有所不为。

●《论语新解》:道,同“导”,引导。政,指法制、禁令。齐,整饬。刑,刑罚。免,免于罪过。耻,羞耻之心。格,正。用政令来引导,用刑罚来整饬,人民只是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用礼教来整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论语注疏》:此章言为政以德礼为本也。“道之以政”者,言为政者用政令以道民也。“齐之以刑”者,谓用刑罚以整齐之也。“民免而无耻”者,虽免刑罚,而无羞耻之心也。“道之以德”者,言为政者用道德以教民也。“齐之以礼”者,谓用礼教以整齐之也。“有耻且格”者,言民有羞耻之心,而且能改其恶,归于正也。

●《论语正义》:此章言为政以德礼为本,而刑政为末。“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此法治也。“民免而无耻”,此民情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此德治也。“有耻且格”,此民风也。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孔子强调德化对理政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道德感召、以身作则,并用礼法来教化百姓,让百姓知道廉耻,才能使天下长治久安。儒家讲德治、法家是法治、道家说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治理模式一直是这三者的糅杂,其中外儒内法是主流。孔子认为,治国应以德治为主,但不能脱离法制的约束。《子路·十三》:“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错手足。”礼乐不能兴起,则刑罚就不能适中;刑罚不能适中,老百姓就会手足无措。《孟子·离娄上·第一节》:“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指出治理国家必须把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用“中庸”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为政之道不宜过宽过猛,要适度。《左传·昭公二十年》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孔子讲:政策过于宽柔百姓就散慢,然后用严厉的政策来纠正;施政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再采用宽柔的政策。两者相互调节,国家政治就会平稳和谐。”所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仅仅依靠严刑峻法是不够的,引导百姓的道德礼仪才是长治久安之策。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讲的是仅仅依靠法规来实施治理,民众虽然畏惧惩处,但没有认识到良知,就会想方设法逃避法律的制裁。要改变此状况,就要道德和制度建设并重,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能使民众有良知、知羞耻,进而改过向善,“有耻且格”。

美国建国之初努力建设良善的制度,上帝和教会则发挥德化的作用,得以发展迅速。但随着社会思潮的日益“多元”,德化作用渐失,治理者不能为民众“道之以德”。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福山在其《衰败的美利坚——政治制度失灵的根源》认为:“任何类型的政治体制——专制或民主——都无法免疫于这种政治衰败。虽然在理论上,民主政治体制有利于改革的自我纠正机制,但它也让强大的利益集团能够钻空子,以合法的方式阻挡迫切需要的变革,最终导致整个体制的衰朽。这正是美国近几十年一直发生的事实,许多政治制度存在越来越严重的机能障碍。僵化的认知和根深蒂固的政治力量相结合,让体制改革的努力统统流产”。这种德化缺失弱化,使得政治精英们公开利用漏洞游走在法律边缘,严重破坏了社会公义。正是基于对西方文化的清醒认识,身为虔诚基督徒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汤因比博士才会断定:“西方无法引领人类的未来文明”。汤因比博士尤其认为: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将引领人类走出迷误和苦难,走向和平安定的康庄大道。汤因比博士坚信,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

《汉书》讲: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学习仁义礼智信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像中医的治未病。孔子讲:“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为了让争讼行为不发生,所以才去教化民众。心良善自然少做恶事。如果不好的行为发生,可通过小惩大诫,以儆效尤,约束行为,整治风气。所以自古以来儒家与法家,都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礼治共行,各起各的作用。可由于长久以来认为孔子的德治过于理想,我们发展到现在,所谓的外儒内法,实际上儒是控制人民思想的工具,法才是治国理政的实际手段。

让我们一起在《论语》的智慧引导下,走向更美好的生活。#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感思# #读论语随写# #学《论语》打卡# #论语的学习# #论语金句# #国学# #国学经典# #国学新知识#

大家都在看

  • 人类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文明,我们有生之年基本上见不到外星人了!

    人类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文明,我们有生之年基本上见不到外星人了! 你是否曾在深夜仰望星空,思考那个终极问题: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是否孤独地站在了文明之巅?宇宙,这个充满神秘的浩瀚空间,一直以来都让人类充满好奇。我们不断探索,试图找到其他文明的存在,但至今仍未发现 ... 人类之最07-03

  • 最清凉的战场:榕江村民水壶里倾注的“民族之魂”

    最清凉的战场:榕江村民水壶里倾注的“民族之魂” 烈日灼烧下的贵州榕江山火前线,浓烟弥漫,连呼吸都像在吞咽着滚烫的沙子。消防队员们喉咙干得冒烟,水壶却早已空空如也。就在这艰难时刻,山路上忽然响起喧闹声,村民们三三两两、肩挑手抬着水瓶水桶,汗水湿透了背 ... 人类之最07-01

  • 人类最接近灭绝的一刻:93万年前的绝境,98.7%人类曾消失

    人类最接近灭绝的一刻:93万年前的绝境,98.7%人类曾消失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别看如今的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我们的祖先也有狼狈一刻。为啥?看一看两个数字就能明白了,98.7%和1280。前一 ... 人类之最06-28

  • 人体最高级的保护伞:喝茶

    人体最高级的保护伞:喝茶 1. 茶是人体最高级的保护伞,每一口都是岁月沉淀的温柔守护2. 茶汤流淌间,筑起抵御时光的堡垒,茶是健康最诗意的铠甲3. 用一盏茶的仪式感,为身体编织细密的防护网4. 茶香氤氲中,藏着对抗喧嚣世界的天然护盾5. 茶 ... 人类之最06-28

  • 诸子时代·荀子│人为什么要讲“礼”

    诸子时代·荀子│人为什么要讲“礼” 作者:王杰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19篇《礼论》篇。中国历来被誉为“礼仪之邦”,而“礼”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代代相传。然而,什么是“礼”?它为何如此重要?我们常听人提到“礼”,却很少有人深入 ... 人类之最06-28

  • 人类最稀有血型被发现!全世界仅她一人拥有!究竟是如何得来的?

    人类最稀有血型被发现!全世界仅她一人拥有!究竟是如何得来的? 6月21日,法国血液供应机构(EFS)宣布发现人类第48个血型系统,创造了血型学研究的新里程碑。这一发现已获得国际输血学会(ISBT)官方认可,并在今年5月31日的米兰世界大会上引发轰动,被专家称为"杰出成就&#34 ... 人类之最06-27

  • 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神资产——信用

    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神资产——信用 信用是穿越千年时光的文明火种,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无形纽带。无论是在波谲云诡的商业海洋,还是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关乎个人的安身立命,还是关联国家的治理发展,信用始终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人类的前行 ... 人类之最06-18

  • 人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人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星河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精神之光,它们或是激励个体突破生命的极限,或是推动整个族群跨越时代的藩篱。有人说,勇气是最可贵的精神,能让人直面未知的恐惧;有人认为,智慧是灵魂的瑰宝,赋予人 ... 人类之最06-16

  • 陈来:儒家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

    陈来:儒家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 中新社北京6月12日电 题:儒家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作者 陈来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 人类之最06-13

  • 令国人自豪的我国古代10件世界之最

    令国人自豪的我国古代10件世界之最 好的!这里列举我国古代在科技、工程、文化、制度等领域的十个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之最”:这些“之最”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在多个领域所达到的**卓越成就**和**深远的世界影响力**,是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作出的巨大 ... 人类之最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