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书推荐
《女人的秘密生活》

“子密二十九岁,这是她第一次处理死亡,也是她第一次听到父亲的名字。她有些生气,自幼没见过父亲,死了还要让她来这个陌生的地方接他回家。她本不想来,但电话那头说父亲立了遗嘱,有一套在上海的房产,留给她们姐妹。子密想,父亲可以不要,但房产还是挺值得跑一趟的。”
《女人的秘密生活》书写了三个女人被迫共居同一屋檐下的生活。主人公是父亲去世后才相认的三姐妹,她们先后住进了父亲留下的房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故事。作者苏更生谈到:“我想写的不是人们认为的那种‘女性友谊’,而且作为中国人,我想探寻‘家’到底是什么,现代女性到底能够创建什么样的家,这也是我好奇的。所以《女人的秘密生活》借了有一点点讨巧的同父异母关系,让三个独生女构建起一个家庭,里面有友谊,也有亲情。”
苏更生现居北京,曾出版短篇小说集《猫可以作证》、散文集《亲爱的,去生活》及长篇小说《向着明亮那方》。《女人的秘密生活》是她首发于《当代》杂志的长篇小说。
《狐狸》

以自身经验为源泉,杜布拉夫卡多年来一直在书写故国、战争、移民、流亡和同胞。在《狐狸》中,她带领我们在历史和地域之间交织跳跃,以各个文化中古老神话都具备的“狐狸”为原型。从俄罗斯穿越到日本,从巴尔干雷区到美国的公路,从1920年代到当下,探索了叙事和文学创作的动力、移民的身份与处境、女性及其写作、战争后遗症、当今时代文学的处境等诸多命题。杜布拉夫卡致力于探索“讲故事”这门古老技艺的核心秘密:“真正的文学之乐始于故事逃脱作者控制的时刻,这时它开始表现得像一个旋转的草坪洒水器,朝四面八方喷射;这时草开始萌芽,不是因为任何水分,而是因为对附近水分的渴求。”
杜布拉夫卡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后流亡欧洲,她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而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2017年参与签署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她一生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是欧洲重要的知识分子型作家,并长年盘踞诺奖赔率榜前列。
《看不见的孩子》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马修·德斯蒙德指出,美国有138万无家可归的儿童,每大约12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纽约。2013年12月,《纽约时报》连续5天在头版关注了一名住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的孩子达萨尼。在这本《看不见的孩子》中,调查记者艾利奥特历时八年,进一步追踪了达萨尼的命运。
达萨尼在没有稳定生存环境的情况下,引导着自己的弟弟妹妹面对一个充满饥饿、暴力、种族主义、毒品泛滥的世界。她带领七个弟弟妹妹从一个收容所流浪到另一个收容所,当她最终逃离这种困境,进入一所寄宿学校时,她需要面对的是:如果脱离贫困意味着抛弃家庭,你该怎么办?
达萨尼和她的家人只是一个缩影,他们面临的贫困、歧视、阶层固化和原生家庭问题是美国历史和社会结构的产物。《纽约时报》调查记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利奥特在书中多次指出,福利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是原因之一,比如在达萨尼的母亲被禁止回家后,市政府花了4个月的时间才把食品券转给和孩子们;达萨尼的曾祖父在二战中是一名汽车机修师,但战争结束后,种族主义使他无法找到一份工会工作,也无法购买房屋。
《昭昭天命:大英帝国三部曲 I》

简·莫里斯最早以记者身份知名,曾独家报道了英国探险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新闻,消息传到英国,恰逢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让莫里斯成为新闻界的知名人物。她还曾在联合国大会时目睹赫鲁晓夫脱下鞋子拍打桌子以示抗议,她曾与以色列军队一起穿过西奈沙漠,在以色列旁听并报道了对艾希曼的审判。1960年代,她离开媒体,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行走世界,并通过变性手术完成从男性到女性的转变。
莫里斯于2020年11月离世,享年94岁。在后世读者眼里,她是一位出色的游记文学作家,著有数本小说、散文集、回忆录、历史学著作,并以编辑身份整理出版了维吉尼亚·伍尔芙的旅行随笔。
在这本《大英帝国三部曲I》中,莫里斯追溯了从维多利亚登基到1897年大英帝国扩张侵略的历史,记叙了从喀布尔大溃退、印度兵变等战事,以及废除奴隶贸易、澳大利亚土著消亡、探索尼罗河、爱尔兰大饥荒、万国博览会等大事件。历史学者叠加旅行作家的双重身份,使她不局限于爬梳历史文献,而亲身探访了亚洲、非洲、北美洲的很多地方,让这本史书更加丰富好读。
《森林如何思考:超越人类的人类学》

在厄瓜多尔鲁纳人的村庄,村人警告人类学家爱德华·科恩,一定要仰面朝上睡觉,如果美洲豹来了,要回头与它们对视,否则就会被看作一块“死肉”。这让科恩开始思索,美洲豹也会思考,也会对我们进行“表征”。当我们反思其他种类的存在者如何看待人类时,会意识到人类学不能只是局限于探索不同社会的人如何表征他们自身。因此,科恩的这本书挑战了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即何为人类、人类又如何区别于其他非人类生物的设定。
《森林如何思考》试图讲述人类之外的生物如何创造了开辟新世界的可能性。在厄瓜多尔的阿维拉,科恩考察了鲁纳人的生存方式,理解他们是怎样将自己与茂密森林中的各种“存在”联系起来的。他认为,动物、植物和森林具有自己的智慧和思维能力,并能够通过语言、符号和文化交流来表达和传递信息,一个有思维的森林不是一个隐喻,除了符号化的世界之外,它还教给读者其他种类的非符号化语境下的知识,开启了新的世界可能性。
《亚文化:风格的意义》

1976年的英国,一种名为朋克的新音乐风格日渐成形,它从所有异质的青年文化中提取元素,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朋克风格是战后所有主要亚文化的扭曲映射,也成为了文化研究学者迪克·赫伯迪格研究战后亚文化的起点。
从安全别针、尖头鞋、马丁靴、摩托车,到雷鬼乐、华丽摇滚,赫伯迪格剖析了15年时间里英国的青年抗议运动,以及亚文化的功能、来源、抵抗与收编方式,探索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和对时代的意义。他写道:“说到底,亚文化是一种冒犯的姿态。它是弱者发出的噪声,并试图从地下的暗处带回光明。”
《图像:从文艺复兴到社交媒体》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工具,需要通过这些工具来展现自己的世界观。新工具的出现,也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透视原理也是如此,前后涉及一系列事件。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自中世纪后期以来,教宗和皇帝不再独享权力,新兴商人和银行家阶级要求拥有自己的文化空间,于是开始大力赞助艺术。他们心态务实,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是如此。对‘逼真’的渴望很可能源于这一历史局势。如果想要还原具体、逼真、可期的现实世界,透视无疑是理想方式。”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图像》一书是如此为读者分析透视法的诞生的。
除此之外,本书还分析了500张跨时代跨媒体的代表性图片,从提香的画作到杜嘉班纳的广告,从《最后的晚餐》到库布里克的《闪灵》,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探究重要的图像元素。从中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 是什么造就了如今流行的图像和我们的视觉审美?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有些则不会?
《屠海:北美生物灭绝档案(16世纪-20世纪)》

世界自然基金会此前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显示,过去40多年全球海洋物种的数量平均减少过半。单从鲸类来看,如今,只有少数残余的大鲸还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存的露脊鲸仅有七八百头,弓头鲸不超过一千头。虽然名义上受到保护,人们仍然用商业捕渔网或者开着轮船撞击露脊鲸;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土著人用爆炸鱼叉,或者反坦克步枪捕猎弓头鲸,主要是为了消遣玩乐,同时试图展现对北极资源的政治所有权。
在《屠海》中,加拿大自然文学作家、环保主义者法利·莫厄特描述了人类在16-20世纪的一段血腥历史,记录了五百年时间里人类作为最具杀伤力的动物在海洋中的残暴行径,描述了自16世纪西方人踏足北美洲之后的500年间,北大西洋沿岸超过50种动物减少甚至灭绝的过程。在出版后,《屠海》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生态保护的热潮。该书最早译介到中国是在1998年,此次为25年后再版。
上一篇:为什么植物堪称绿色之最?
大家都在看
-
杖朝之年的联合国:废墟中诞生,变局中前行,危机中涅槃 导读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诞生于二战废墟,以维护和平为初心使命。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对抗、规则破坏使联合国的权威遭受挑战,全球治理陷入危机。全球应凝聚共识,维护联合国作为多边主义 ... 人类之最07-11
-
对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是什么? 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追逐着财富、名誉、权力,仿佛这些外在的成就便是人生价值的全部体现。然而,当夜深人静,我们独自面对内心时,往往会发现这些外在的拥有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安宁。那么,对一个人 ... 人类之最07-11
-
惊世骇俗!人类史上最神秘的七大宝藏,至今无人能解! 黄金的光芒、珠宝的璀璨、历史的尘埃...自古以来,那些深埋地下、沉睡海底、隐匿密林的巨大宝藏,如同磁石般牢牢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前赴后继,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寻宝传奇。它们不仅仅是价值连城的财富,更是通往 ... 人类之最07-11
-
深度科普:人类有没有可能是全宇宙最高等级文明? 我们所处的宇宙,其广袤程度超乎想象。科学家估算,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 930 亿光年 ,其中包含至少 2 万亿个星系。在这庞大数量的星系中,每个星系又包含着数以亿计的恒星和行星。我们熟悉的银河系,直径约 10 万 ... 人类之最07-10
-
人类史上最大最疯狂的超级工程:已持续建设45年,还有28年才完工 巴黎西南郊外的圣保罗莱迪朗斯小镇,有一片面积相当于60个足球场的工地。巨大的吊机与厂房间,人类正在锻造一个名为“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工程奇观——一个计划总耗时73年的超级项目。这个被工程师称为“ ... 人类之最07-08
-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席卷60多国家,20亿以上人口被卷入战争 六年的战火,席卷全球。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太平洋岛屿,数十亿人生活在硝烟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惨烈的战争,它重塑了世界的格局,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一、战争的烽火,为何点 ... 人类之最07-06
-
人类是宇宙中最高等的文明,我们有生之年基本上见不到外星人了! 你是否曾在深夜仰望星空,思考那个终极问题: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类是否孤独地站在了文明之巅?宇宙,这个充满神秘的浩瀚空间,一直以来都让人类充满好奇。我们不断探索,试图找到其他文明的存在,但至今仍未发现 ... 人类之最07-03
-
最清凉的战场:榕江村民水壶里倾注的“民族之魂” 烈日灼烧下的贵州榕江山火前线,浓烟弥漫,连呼吸都像在吞咽着滚烫的沙子。消防队员们喉咙干得冒烟,水壶却早已空空如也。就在这艰难时刻,山路上忽然响起喧闹声,村民们三三两两、肩挑手抬着水瓶水桶,汗水湿透了背 ... 人类之最07-01
-
人类最接近灭绝的一刻:93万年前的绝境,98.7%人类曾消失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别看如今的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我们的祖先也有狼狈一刻。为啥?看一看两个数字就能明白了,98.7%和1280。前一 ... 人类之最06-28
-
人体最高级的保护伞:喝茶 1. 茶是人体最高级的保护伞,每一口都是岁月沉淀的温柔守护2. 茶汤流淌间,筑起抵御时光的堡垒,茶是健康最诗意的铠甲3. 用一盏茶的仪式感,为身体编织细密的防护网4. 茶香氤氲中,藏着对抗喧嚣世界的天然护盾5. 茶 ... 人类之最06-28
相关文章
- 人类最接近灭绝的一刻:93万年前的绝境,98.7%人类曾消失
- 人体最高级的保护伞:喝茶
- 诸子时代·荀子│人为什么要讲“礼”
- 如何理解李长之所说的“批评家精神”
- 人类最稀有血型被发现!全世界仅她一人拥有!究竟是如何得来的?
- 震惊世界中华文明十大"全球之最",最后一个99%的中国人不知道!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创新免疫学研究,提升人体“抗风雨”能力
- 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神资产——信用
- 人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 自然褶皱里,大脑听见万物回响
- 陈来:儒家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
- 令国人自豪的我国古代10件世界之最
-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
- 探寻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之光
- 从苏轼到截肢冠军:人类开挂真相曝光,原来痛苦是大脑的彩蛋
- 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 人类打过最惨烈的仗有多恐怖?31个细节让你汗毛倒竖
- 人类造过的十大狠核弹!第一颗能炸平七座珠峰,美国占了九个
- 人类历史最强大的6个帝国,最后一个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帝国
- 揭秘人类最没用之尾骨,尾骨骨折带来的酸爽
热门阅读
-
关于男人的15个世界之最,最长阴茎达56厘米 07-13
-
东方女性最标准的乳头(图片),看看自己达标吗 07-13
-
人体器官分布图介绍 五脏六腑的位置都在哪 07-13
-
木马刑是对出轨女性的惩罚 曾是满清十大酷刑之一 07-13
-
熙陵幸小周后图掩盖性暴力 至今保存于台湾博物馆 07-13
-
包头空难堪称国内最惨案件 五名遇难空姐照曝光 07-13
-
2022中国最新百家姓排名,你的姓氏排第几? 03-26
-
好玩的绅士手游有哪些?2022十大绅士游戏排行榜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