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空洞,如今为什么没有人再提及了。#宇宙探索

发布者:湖光山色 2023-12-1 00:02

臭氧层空洞还在吗?

为什么我们不再谈论臭氧层空洞了?上世纪80年代,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科学家悲观的预言到2050年,地球的臭氧层将彻底被人类摧毁,生态系统也会随之崩溃,人类患皮肤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可为什么到现在却几乎没人再去关心臭氧层空洞的问题了?欢迎收看本期奇趣见闻。

臭氧层空洞从危机到挑战人类与地球的和谐之路。1985年大气学家所罗门博士在研究南极地区高层大气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正在被大量消耗,以致出现了接近美国本土面积的巨大空洞。所罗门博士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之后,立刻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高度重视。

要知道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大气也有增温作用,同时也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以免受原子外辐射的伤害。一旦臭氧层大量消失,地表生物将直接暴露在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照射之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1986年所罗门博士亲自带队重返南极进行实地调查,他们分为两队,一队选择将气球放飞到高空进行臭氧测试,而另一队则在地面收集数据,最后他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造成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名为氟氯烟的物质。氟氯烟在地表时稳定且无害,但当它上升到15-50千米的高空时,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就会生成氯气。当氯气遇到臭氧时,就会霸蛮的跟它发生化学反应,然后生成一氧化氯,从而导致臭氧不断减少,直至出现臭氧空洞。

1987年科学家发现南极的臭氧水平下降了50%,人类必须采取迅速的应急措施。当科学家针对臭氧层空洞问题展开调查时,发现产生氯氟烟的罪魁祸首竟然普遍存在于百姓家中,那就是冰箱。

1910年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在美国问世,并迅速在欧美国家流行起来。但由于当时的化学工业相对落后,早期冰箱所使用的制冷剂不仅有毒,还易燃易爆炸,以至于生产冰箱的工厂时不时就会发生中毒或者爆炸事件。

到了1928年,托马斯米基利以及他的团队们,成功合成了一种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具有制冷效果的化学物质氯氟烟。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氯氟烟迅速取代了传统制冷剂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冰箱、空调、塑料发泡剂、喷雾剂等多个领域。

当资本大肆宣扬氟氯烟的无毒无害时,殊不知它正在悄无声息地食臭氧屑。为了尽快解决臭氧屑空洞问题,联合国环境署在1987年9月紧急召集了包括美国在内的26个会员国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召开会议,并最终商定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其明文规定禁止氟氯烟的生产,参加会议的国家都签署了议定书,使它成为联合国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被批准的普遍条约。

但与此同时,议定书的出台也触犯了很多公司的利益,以杜邦为首的多家公司开始唱反调,坚持宣称氟氯烟的合法性。直到2002年,一种名为ZCI的环保制冷剂横空出世,它凭借出色的制冷效果以及不破坏臭氧屑的特性,成功将氟氯烟拉下暴君的王座,让这场不流血的环保战役最终走向胜利。

但环保事业依旧任重而道远,经过世界各国的努力,进入21世纪以后,臭氧屑空洞面积开始不断缩小,当然这也离不开地球对臭氧生态的自我调节。科学家预测到2065年前后,臭氧屑空洞可能会彻底消失,形势一片大好,人们也就不再关注臭氧屑空洞了。

然而这并不意味著人类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这些年冰箱和空调越发普及,城市地区的每家每户基本都会配置全套电器,农村地区也开始频繁出现它们的身影。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加剧著温室效应的发生。

于是乎极端天气出现得更加频繁,两极冰川、高山冰川开始大量融化,海平面也随之上升。塔克拉玛干沙漠迎来百年难遇的洪水,中国的长江干旱至出现大片河床,鄱阳湖更是蒸发了90%,变成一片青青草原。谁也无法准确预料明年的气候又会出现怎样诡的变化。

其实早在2016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就把氢氟碳列入危害地球环境的物质中。并要求世界各国在2050年之前全面停止使用。是不是突然就有了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既视感?当一种物质严重危害到环境时,人类就想办法研制出一种可以替代它的新物质。而这种新物质用的时间一长,同样会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于是,人类又开始想办法寻找新的替代品。如此循环下去,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或许人类文明发展的代价,就是建立在环境的破坏之上。

在你看来,人类还有办法跟地球和谐相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