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奇异生物——熊耳山

发布者:温柔老农 2024-11-21 19:12

《山海经》熊耳山。

《山海经·中次四经》记载:

又西二百里,日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

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

“熊耳之山”:即现今河北省卢龙县的佛耳峪山,因其山形象熊耳,而且村中有一佛寺,遂称为佛耳峪,在文革时改名“东风”村。

“其上多漆”:山上多漆树,漆树属漆树科落叶乔木,高达 20 米,有乳汁。漆树可取蜡籽,可榨油,木材坚实,生长迅速,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树种。漆树为有毒植物,其毒性在树的汁液。

《诗经·小雅·大东》云:“跂彼织女终日七襄”,七襄的“七”为“漆”同音假借;襄高岗山岭,漆岭在冀东迁安万军山一带,与漆河现名青龙河毗邻。因当时北方正值气候温暖,山上长满漆树,至今迁西县漆棵岭还生长有漆树,丰润还有七(漆)树庄。

“其下多棕”:山下多棕树,棕树是以前农村常见的经济用材作物,棕树皮很多,用途最常见的就是扎扫把,用棕皮制绳子,棕树皮做床垫、鞋垫、蓑衣、农家饭庄盖屋顶等。棕树和棕榈树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些相似之处。然而棕树的果实通常是坚果状的,而棕榈树的果实则是浆果状的。棕树的树干通常比棕榈树更粗,而棕榈树的树干上通常有比较明显的叶柄痕迹。

“浮濠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浮濠水从熊耳山流出向西流注于洛水,即古漆水(青龙河)与古濡水(滦河)在迁安彭店子乡南丘交汇形成伊洛三角州。

“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水中有很多精美玉石,生活着许多以鱼为业的渔人。

有草焉,其状如苏而赤华,名曰葶苎,可以毒鱼。山上草本丛生,内中有一种草形状如同苏草却开着红色的花朵。

“可以毒鱼”:在原始时代捕鱼是先民谋生的一种重要手段,除了发明一些鱼镖,渔网、鱼钩、鱼笱等渔业工具进行捕捞外,还会使用一种“毒鱼法”捕鱼。在沼泽或溪流的某个河段地方,用“围堰”的方法先将水放掉一些,然后再将有毒植物捣碎,洒在河水中有毒植物的汁液,致使鱼类昏迷而象抽风似的向上跳,翻白失去逃走能力。其实就是用“葶苎”草“醉鱼”趁鱼儿昏昏然之刻,利用网抄鱼叉等渔具捞取辅助完成。“葶苎”草毒对鱼会造成伤害而人吃了没有问题。

这种“醉鱼”的捕鱼习俗含有更多的娱乐元素,流传至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