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曲解的陕西八大怪
八百里秦川一马平川,自古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陕西八大怪实际可称为关中八大怪,风俗也仅在关中一代。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字面意思好像是关中人吃饭不坐在板凳上蹲在板凳上,实际这是误解。关中人将蹲叫做圪蹴, 农村老乡们吃饭,喜欢三两个在村巷道家门口聚在一起拉家常闲谝。这时候有的家近,有的家远,老乡们手里端个碗圪蹴在太阳坡下面舒服,你一句我一句闲谝家长里短,现在农闲时吃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城市里的人都坐板凳,老乡圪蹴着多因家稍远不愿意端板凳,蹲着靠着碌碡或者墙,要么直接蹲在地上,在家里吃饭其实都是坐板凳的。像电视剧《彭德怀元帅》里警卫员小景的父亲洪洞人在彭总家吃饭蹲在板凳上这种根本不存在。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关中传统民居房子大多数半边盖冬暖夏凉,也有富裕人家两边盖的中间高两边低,这种结构有利于雨雪顺流而下,夏玉米收获的时候,剥去玉米皮倒在房顶,不怕雨雪容易晾干,晾干后在院子地面铺上塑料纸,用耙耙从上给下推,一会就推下去了。另外这种土木结构有利于节约木材,防震防灾效果还很好,房檐下面秋收季节还可以吊玉米棒串子,现今京都仍然保持着这种民居风格。

第三怪姑娘不对外。八百里秦川草青树绿,物产丰富,无自然灾害,长安的名字也是这样来的,因而有“老不出关,少不下川”的谚语。关中自从家庭联包责任制后,有种说法一头秦川牛一亩三分地老婆娃娃睡炕头,能吃饱喝好有口粮基本都愿意出远门。外地人又会说陕西人懒,其实民风淳朴彪悍只有这块地方,在九十年代直到二十世纪初,这里的人们仍重农轻商,坚持玉米小麦两料,无论粮食贵贱,为国家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关中、陕北都存在。陕西靠近甘、宁、蒙,过去一段时间水土流失毁林种田土地沙化严重,造成春季沙尘天气严重,夏季气温高热,在地里耕作妇女多戴帕帕,随着植树造林增草的响应,沙漠逐渐被绿洲替代,沙尘天气近年已明显减少,这一独特现象逐步减少。也有些地方是一种民俗,例如陕北一代敲安塞腰鼓唱民歌,为彰显纯朴民风黄河浑厚仍保留着帕帕头上带。

第五怪面条像裤带。关中自建立郑国渠后,粮棉物产丰富。舌尖上的美食播导在这个面食王国, 面皮、二宽、臊子面、扯面、拉条子、挂面、手杆面、刀削面、剪刀面等 各种面食有几十种,其中有一种面叫“biangbiang面”像裤带比较宽而且薄,大老碗面条里放上葱花调料油一泼,一碗吃的几天不饿。这种面条展现了关中粮面丰盛民风淳朴待客厚道,在黄河花园决口那个年代,这种面条拯救了许多逃难的黎民。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关中农村大家庭人口多,为节约粮食减少食材,都会有一个大锅,大锅的锅盖约有两尺多。锅盔是一种传统面食馍,直径两尺多厚度有七八厘米,很酥很香用塑料纸包起来可以放一段时间,吃起来可以切成方块块,一人一块。关中民间,外婆外公给孙子满月送锅盔,寓意圆圆满满。传说当年秦国攻打魏国夺回河西之地,全靠大锅盔,河西本是秦国之地,魏国发达后抢走。商鞅主事后一边卧薪尝胆一边扑捉时机,长时间征战,粮草是重要物资,商鞅出了一策,学习做胡饼,在锅盔中间留一空,便于行军手提,久而久之,后来中间的空取了,成了今日的锅盔。

第七怪辣子一盘菜。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广人稀,农村农耕收秋时忙,夹一个辣子热馍一个早上。关中有种说法端一碗油泼面喜气洋洋,没有放辣子嘟嘟囔囔,道出了关中人对辣子的情有独钟。常见的做法是辣子盒里放上辣子面不能放太满,六成即可放点盐,用原汁的菜籽油泼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很有讲究,高了,辣子面会焦的,烫出来的味道就会发苦;低了,就没有辣子的香味,却是生油味,油温控制在八九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没了就行了。关中秦东时辰包子也是将辣子油灌进包子成为一绝。

第八怪秦腔吼起来。秦腔以浑厚震天的声音,优美的故事教化而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过去西北贫瘠、风沙大,人们压抑而爆发的一种吼声。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文昌门到和平门周边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人们唱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
八大怪充分展现了北方人的大气朴实厚道,大老碗喝酒大老碗吃肉,大口吃馍大碗吃面豪情万丈。
大家都在看
-
我们村有个奇怪的习俗,每个女孩出嫁前,都必须送到山神庙过一晚 我们村有个奇怪的习俗,那便是每个女孩出嫁前,都得去山神庙过夜。得了山神的临幸,女孩的一生都会平安顺遂,娘家和婆家也会跟着受益。女孩们在山神庙过完夜,都说自己见到了山神的英姿。有的说山神是个俊美非凡的美 ... 奇风异俗07-17
-
吉林“八大怪”:东北民俗的文化印记 吉林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民俗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生存智慧与地域特色。虽然网络上常称“吉林八大怪”,但这一说法实为东北民俗的缩影,涵盖了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的共同文化记忆。这些“怪” ... 奇风异俗07-13
-
出国旅游前必看:这些国家的“奇葩”习俗,接受不了劝你别去! 出国旅游前必看:这些国家的“奇葩”习俗,接受不了劝你别去!出国旅游的魅力,在于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文化。但有些国家的“特色”,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如果接受不了,或许真的要慎重出发。这些国家的“另 ... 奇风异俗07-13
-
日本四大奇葩习俗,其中“夜爬”,震碎全球人的三观 前两天刷视频看见日本古代女人染黑牙齿的图片,吓我一跳。原来他们历史上还真有过不少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传统。比如古代贵族女子专门把牙齿染黑,剃眉毛涂白脸,这要是搁现在估计得被说整容过度。还有切腹自刎当荣誉, ... 奇风异俗07-13
-
100个传统民俗,你见过多少? 看到网友分享的100个传统民俗,瞬间勾起儿时的记忆。很多民俗,都在逐渐消失。还好有文字,有图片,帮我们记下这些美好的过往曾经。“磨剪子来戗菜刀”,这个耳熟能详的声音,到现在都能想起其中的声调。这个习俗也 ... 奇风异俗07-01
-
今日雨水,雨水节气在民间有哪些习俗?给家里的小孩找一个干爹 今天就是雨水节气了,时间在2月18日晚上18:06:18,雨水是24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过后,标志着气温有所回升,雨水会多了起来,冰雪将会融化。在雨水节气,在民间也流传着一些习俗。到底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 奇风异俗07-01
-
【长图】正月十三民间有哪些习俗? 奇风异俗07-01
-
探寻民间风俗:文化传承与精神体现 民间风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印记,它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起了岁月的记忆与生活的智慧。下面从多个维度为你介绍民间风俗,带你领略其独特魅力。饮食风俗:舌尖上的文化密码在饮食方面,民间风 ... 奇风异俗07-01
-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10大习俗一定要知道! 今天是2025年2月12日乙巳年正月十五立春不久,我们就迎来了——元宵节自这一夜起,月移西去,春回大地。火树银花,香车宝马。灯火阑珊处,眉间心上人。天寒地冻不会长久,春风正在来的路上。愿这个元宵,带来一年的 ... 奇风异俗07-01
-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除了理发,厦门还有这些独特的民间习俗……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在民间有“龙抬头”之说。有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说的是在“龙抬头”这一天理发,可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今天一早,就有很多市民去理发店“剃龙头”了。今年的“龙抬头” ... 奇风异俗07-01
相关文章
- 古代奇葩习俗大揭秘:你无法想象的古人生活
- 二十四节气习俗趣事与养生
- 探秘越南: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怪异习俗
- 再说广西风俗:外人看着奇怪,本地人过得实在,这背后道理在哪?
- 老辈传下的“招财宝典”:12个让财运“狂飙”的传统习俗
- 你以为的“民间风俗”其实是误解!揭开背后的真实面纱!
- 你听过各省都有哪些奇特的风俗习惯?山西午睡文化放下碗就找枕头
- 谷雨到!夏意近!这些民间习俗和俗语,老祖宗的智慧太绝了!
- 最离谱的十大民间大小事,特别是电动车居首
- 老祖宗的5个智慧习俗,藏着夏天最舒服的打开方式
- 谷雨节气话“习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 吃春、禁蝎、走谷雨、赏牡丹……“雨生百谷”话习俗
- 民间传统习俗小知识:生活里的安心小细节
- 山西八大怪有多怪?老陈醋算一道菜,新娘盖头给驴盖
- 发现广西农村,7个不一样的民间习俗,有相同的吗?一起来说说看
- 这些世代相传的讲究,藏着生活的美好祈愿
- 中国的民间习俗.
- 民俗里的奇趣密码:传统节日中的小众 “怪” 习俗
-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热门阅读
-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代表着新年) 07-11
-
史上最牛的节日彝族摸奶节,女人很享受男人的爱意 07-11
-
日本好看的三级推荐向 保证让你满意 07-11
-
古代惩罚道具三角木马 女性被如此折磨 07-11
-
广西柳州莫菁门事件,全场都是刺激让人流鼻血 07-11
-
犹太民族的割礼习俗是怎样的 12-07
-
女体盛是一种什么文化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