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的由来
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它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名称由来
趵突泉最早并没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指趵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
宋代的曾巩出任齐州知州时,为趵突泉取名“槛泉”。“槛”,假借为滥,泛滥之意。“槛泉”典出自《诗经》,《诗·大雅·瞻卬》中写道:“觱沸槛泉,维其深矣。”但济南百姓却因“槛泉”之称太雅,直接弃之不用。对于此事,金代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道:“近世有太守改泉名槛泉,又立槛泉坊,取诗义而言。然土人呼爆流如故。”济南百姓仍叫它“爆流泉”。“爆流”这个名字还引申出许多类似的叫法,“趵突”就是其中一种。
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记载:“自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
发展沿革
2002年,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的记载可上溯至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的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
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该泉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在《齐州二堂记》中说:“自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
相传乾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便立即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停喷经历
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济南市的水文情况,趵突泉经常陷入季节性停喷的窘境,2001年时更是创下了停喷890天的历史纪录。泉水停喷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当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采取加大地下水的保护和放水保泉等措施后,自2003年9月以来,趵突泉已经基本上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后来,在2007年5至6月有一次断涌,不过,在济南7·18暴雨事件后,趵突泉再次恢复了四季泉水不断的景象。
2014年12月26日,济南趵突泉地下水位跌至27.95米,连续13天跌破28米橙色警戒线,达到2003年趵突泉复涌以来同期最低水位。2014年济南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减少三成以上,这使持续喷涌了11年的趵突泉再次面临停喷危机。
2015月2月8日,趵突泉面临停喷,地下水盗采加重。3月22日至6月6日,趵突泉水位曾连续11天失守红色警戒水位。6月6日,济南趵突泉地下水位降至27.65米,再次逼近27.6米的红色警戒线,比5月12日下降了28厘米,较2014年同期低了37厘米。6月,由于天气干旱,济南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湖面出现“鱼儿泥上爬”的现象,鱼儿露着脊梁在泥水中游。
2016年4月2日,济南趵突泉水位跌到了27.38米,跌破又一个重要关口,趵突泉的三个喷口仅有微弱的水纹。另一个名泉黑虎泉水势大降,西侧兽头已经彻底断流,另两个也十分虚弱。7日,济南趵突泉水位降至27.47米,比去年同期低21厘米,处于2003年趵突泉泉水持续喷涌以来的最低水位。为减缓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济南市相关部门首次调用长江水补源,每天补源量达到30余万立方米。
2015年15日下午,雨后的趵突泉水位大涨。趵突泉水位早晨涨至27.49米,比前一天涨7厘米,比十几天前的最低实时水位27.17米暴涨32厘米,渐渐脱离停喷危机区。
2017年11月,趵突泉水位已连续8天处于橙色警戒线以下,创下自2003年泉水复喷以来历史最低水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1米,提前3个月跌破橙线。
上一篇: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墨法有哪些
大家都在看
-
日本奇葩陋习“夜爬”:为人口繁衍不择手段,延续到上世纪才废除 夜风轻轻一吹,纸扇里藏着的不仅是清凉,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旧习气”。日本这个国家,你说他和咱们不一样吧,其实骨子里好多东西学的还就是中华老祖宗那一套,衣服穿着、规矩讲究,一时间还真看不出区别来。可真 ... 奇风异俗08-26
-
苏格兰奇葩习俗:男人穿裙子不穿内裤,被女人当众掀开验真假 每次一说到苏格兰,很多人脑袋里先跳出来的是格子布做的裙子。有人听了会乐,就觉得裙子下面不穿内裤的说法挺不可思议。但没几个人真在意这习惯怎么来的,还有到底真的假的。酒吧、街头、节日,到处都有关于kilt的故 ... 奇风异俗08-26
-
日本女子梅毒病例连续4年创新高!但,原因真的都怪风俗产业吗? 新闻热搜上的标题很短,事情本身却不是轻描淡写的那种。有些现象乍看是一条数据,完全不痛不痒?但配上一张真实照片,立刻就把人的情绪拉出来。日本梅毒病例激增,社交媒体上的猜测一边倒:风俗业发达,理所当然!其 ... 奇风异俗08-26
-
民间风俗“贴秋膘”,到底有啥讲究?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不久前,“贴秋膘”成了网络平台的热门话题。有网友晒出美食,令人食指大动;也有人提到,不能盲目“贴秋膘”。 为什么民间有“贴秋膘”的风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苦夏” ... 奇风异俗08-22
-
陕西八大怪,是指陕西省关中地区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 陕西八大怪,以下是具体介绍:1. 板凳不坐蹲起来:在陕西乡下,蹲也叫“圪蹴”,男人们吃饭、下棋、开会等时常把饭端到大门外,蹲在地上进行,即使有板凳也习惯蹲在上面,“蹲景”成为关中地区农村的一大亮点。 2. ... 奇风异俗08-21
-
今日立秋不一般!双重“暴击”秋老虎,这些奇葩习俗你试过吗? 北京时间今日13时51分19秒,当太阳抵达黄经135度,2025年立秋节气踩着点来了。这一天恰逢农历闰六月十四,正处于中伏第九天的烧烤模式中。这个看似普通的节气交接点,暗藏玄机——它不仅是十二年来最晚的立秋时刻, ... 奇风异俗08-13
-
印度不愧是“人间炼狱”:奇葩习俗刷新三观,愚昧无知让人发指 印度不愧是“人间炼狱”:奇葩习俗刷新三观,愚昧无知让人发指你能想象吗?2025年了,地球上还有7亿人不爱用厕所,宁可清晨带瓶水冲到树林里“遛弯顺便解决人生大事”,最后还用左手直接上阵。说实话,第一次听说的 ... 奇风异俗08-13
-
湖南农村奇怪习俗,人到60岁就为自己制作棺材了,有何好处 人间百味,悲欢自知。人生六十,不过弹指一挥间。世事翻转,无常如风。正如庄子所言:生者寄也,死者归也。”走过半世风霜,人们终会明白:生死,不过一场循环。在湖南广袤的田野上,有一道特别的风景。每逢村人年满 ... 奇风异俗08-13
-
消失的东北民俗八大怪 现在人们一提起过去东北的特产,就会想起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过去东北人生活有哪些民俗文化呢?今天带着你一起回忆,过去东北人日常生活中的八大怪:1、养活孩子吊起来。东北的婴儿摇篮与南方的悠车相 ... 奇风异俗08-13
-
靖江农村怪习俗:清明提灯照麦田,还得求这位"将军",你知道吗? 靖江乡下的老槐树下,82岁的王阿婆总爱摩挲那个褪色的竹灯笼。灯笼骨架上还沾着点点烛泪,是她十五岁那年"照小麦"时留下的。"那时候清明节的晚上,田埂上全是灯笼光。"阿婆眯着眼笑,仿佛又看见当年 ... 奇风异俗08-13
相关文章
- 2025年“双六月”,你知道民间有哪些习俗与禁忌吗?
- 2025年罕见“双六月”,你知道民间这6大传统习俗与禁忌吗?
- 我国有一神秘族群,其特殊的习俗实在太吓人,少女婚前必须经历
- 云南十八怪,怪怪有来头!十八怪风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我们村有个奇怪的习俗,每个女孩出嫁前,都必须送到山神庙过一晚
- 吉林“八大怪”:东北民俗的文化印记
- 出国旅游前必看:这些国家的“奇葩”习俗,接受不了劝你别去!
- 日本四大奇葩习俗,其中“夜爬”,震碎全球人的三观
- 100个传统民俗,你见过多少?
- 今日雨水,雨水节气在民间有哪些习俗?给家里的小孩找一个干爹
- 【长图】正月十三民间有哪些习俗?
- 探寻民间风俗:文化传承与精神体现
-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10大习俗一定要知道!
-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除了理发,厦门还有这些独特的民间习俗……
- 古代奇葩习俗大揭秘:你无法想象的古人生活
- 二十四节气习俗趣事与养生
- 探秘越南:那些让人惊掉下巴的怪异习俗
- 再说广西风俗:外人看着奇怪,本地人过得实在,这背后道理在哪?
- 老辈传下的“招财宝典”:12个让财运“狂飙”的传统习俗
- 你以为的“民间风俗”其实是误解!揭开背后的真实面纱!
热门阅读
-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代表着新年) 07-11
-
史上最牛的节日彝族摸奶节,女人很享受男人的爱意 07-11
-
日本好看的三级推荐向 保证让你满意 07-11
-
古代惩罚道具三角木马 女性被如此折磨 07-11
-
广西柳州莫菁门事件,全场都是刺激让人流鼻血 07-11
-
犹太民族的割礼习俗是怎样的 12-07
-
女体盛是一种什么文化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