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专家胡说八道之集大成论

发布者:看进人间 2023-5-6 20:55

专家一董藩说:主张农民到县城里去住,让农民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享受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改善医疗、住宿、教育环境。农民需要种地的时候,可以开车回村里去干活,干完活在开车回城,还能拉动汽车、建筑相关产业发展,助力GDP。这是个北师大的教授,同时兼任多所高校职务。

专家二许宪春说:低收入家庭,可以把空闲的房子出租出去,收收房租;可以把私家车开出去拉活,以增加收入。这是解决就业的一个很好的方式,而且灵活就业的收入不比上班低。这名专家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同时也是多所高校的兼职或特聘教授。

专家三梁建章说:刚毕业的高校生短期内如果找不到工作,可以考虑去教育机构培训,等经济好转再去找工作,又或是直接去结婚生子,等家庭稳定之后,再去找工作。这名教授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还做过携程网的CEO。

专家四赵燕菁说:把生孩子和保障房、养老金挂钩,奖励生孩子的人,惩罚不生孩子的人,降低他们的社保、养老金,不给他们保障房,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大家不愿意生孩子的现状。这名是厦门大学的教授。

专家们还有很多奇葩言论,比如“把钱花光、为国争光”等,这两年令人瞠目的离谱论调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为什么专家说话都显得非常不合实际,甚至略显弱智呢?

(一)专家养尊处优,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有些专家确实是想提一些好建议的。但专家们养尊处优太久,生活水平至少在中产以上,对真正的平民生活只有浮光掠影的认识,以致思考问题闭门造车,张嘴就来,没有调查研究。以说出老百姓可以将闲置房子出租,私家车拉活的专家许宪春为例,毕业后不是在高校象牙塔任教,就是在体制内工作,而且是国字头的体制内,起点高,一辈子没受过穷,堪称人间富贵花。像建议学生毕业后先去结婚生子的专家梁建章,是个神童,复旦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就赴美留学,始终走在时代的浪尖,十指未曾沾过阳春水,估计都分不清韭菜和麦苗。

要了解最广大平民百姓的生活,还是要去田间地头走一走,去人才市场、电子厂、建筑工地看一看。抖音上有人问地里干活的老大爷,做农民快乐吗?大爷说:快乐个***我快乐,我天天干活都快累死了,还快乐呢—这才是人间真实。

(二)专家之间为争名夺利,哗众取宠,赚取流量

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斗争,专家圈也不例外。专家们并不是铁板一块,为了出圈,争名夺利,一个个斗得像乌眼鸡一样。因为利益或权势驱使,也会无所不用其极,故意说一些出格的话,赚取流量。此处打个不恰当比喻,像原反诈警察老陈,面对“嘉年华”的诱惑,突破警察底线,沦落为网红陈子;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潘长江,不惜被人骂到狗血喷头也要卖假酒,也是一种两利相权取其重。

专家由于身份和所代表的权威性,为利益集团、为权力阶层所看中,推出来做代言人。当金钱和常识摆在天平上,无良专家们小算盘一打:这笔买卖划算!就不惜闭着胡说八道了。

这几年下来,鉴宝考古专家、中西医专家、传武和现代搏击专家之间的争斗,我们已经看的太多。其实在社会民生、金融财政、科技能源方面的专家争斗也由来已久,并且愈演愈烈,各为自己的利益阵营摇旗呐喊,充当舆论打手

(三)近亲繁殖的专家太多,

专家群体含金量不高

普罗大众所理解的专家,一般指专业技能超乎常人,对专业学科研究精深的人。但有话语权的群体推出的专家,并不完全以此为据。像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女士,至今仍未评上院士,虽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符合院士的筛选条件,甚至是无留洋背景、无博士学位的“三无”科学家。

而以“屎尿屁体”出圈的诗人贾浅浅,能以250分的超低分考上211本科,毕业后顺利留校做副教授,最近又以这些不堪入目的“作品”加入中国作协。

由此可见,现在的专家群体,有很大一部分是典型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能拿重点大学当自家后院随意安插,和专业知识关系不大。这样的专家能说出一些混账话来也就不足为奇。

(四)民智已开,不再将浅陋之言

奉为金科玉律

翟山鹰的二度走红正说明了这一点。翟山鹰早年以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同仇敌忾而出名,充满了对英美腐朽资本主义的愤怒。没过两年,跑路了。跑路后的翟山鹰反而更红了,堂而皇之的宣称自己是骗子,被收割的都是又富又笨的傻韭菜,却涌来更大批的拥趸。究其原因,是因为老百姓经过这几年的折腾—疫情封控、房贷断供、天灾人祸,已经渐渐地痛醒了。老百姓不一定懂真假对错,但谁敢把骡子拉出来遛一遛,还是看得清的。翟山鹰敢于向国内专家叫板,国内一大批专家有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先发优势,却无人敢应战,事情就很明显了。

古代晋惠帝听说老百姓没饭吃,说出“何不食肉糜”而成为千古笑柄。我们今人搞笑更胜于古人,还能堂而皇之地在公众媒体上做宣传。现在看来,晋惠帝的可笑言论,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说不定他身边当时也围着这么多黑心专家,把本来还算正常的皇帝给熏傻了。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