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数学家引发的科学狂欢,怎样改变了中国
01
1978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了作家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一个月后《人民日报》用三个整版转载。一时间,洛阳纸贵,不管是不是文学爱好者,到处都是抢购杂志、街谈巷议的人群。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既非影视明星,也不是体育冠军名流显贵,而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数学家。
这篇当时的超级爆款,就是《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叫陈景润,文章中有这样几句话,曾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
陈景润就是全世界离那颗明珠最近的人。
在那个充斥了太多沉闷平庸的年代,陈景润是一个令人惊异的存在:性格内向,体弱多病,“文革”中被批判的书呆子,却在一间六平米的锅炉房里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将困扰数学家两百多年的数学难题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最具想象力的传奇故事。

徐迟的报告文学问世后,陈景润一夜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数学家,成为全国青年男女的偶像。
他每天能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成百上千封来信,姑娘们写来的上千封情书,装满了麻袋。哪怕写成“陈井运同志收”,或者干脆没没写收信地址,邮局也能将来信送到他手中。
他被邀请去全国各地讲座,很多人听不懂他口音极重的普通话,但报告会场场爆满。无数青年慕名而来,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学习陈景润,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攀登科学高峰。”

人们什么事都写信找他,从衣食住行到两地分居。英国路透社评论,“有一名中国数学家,在中国已被提高到民族英雄的地位”。
科学家成为人们最向往的理想职业,孩子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会铿锵有力地回答:“长大要当科学家!” 科学家的故事成为当时报纸的热门,很多城市的女孩子都希望找科技人员作为人生伴侣。
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唤醒了一代人。
02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陈景润与老师华罗庚,同一众国家领导人坐上了主席台。

陈景润与邓小平握手
这是动乱年代后的第一次科学盛会,五千多名科技界代表参加了开幕会,年纪最大的90岁,最年轻的只有22岁,他们会上相逢,百感交集,“哽咽不能语,唯有泪千行”。
在主席台就坐的除了各部委领导,还有一串熠熠生辉的名字:王淦昌、华罗庚、苏步青、茅以升、钱学森、童第周……
86岁的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身体不适,是被人推上主席台的,他坚持参会,还亲自写了讲话发言稿,里面说“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因为这句话,这次大会后来被称为“科学的春天”。
开幕式后,邓小平发表讲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提纲挈领地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谈及知识分子,邓公讲道: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这句今天看来平平无奇的话,在当时却无异于平地惊雷。在这句话说出来之前的很多年里,知识分子一直是“臭老九”,是要批斗和改造的对象。
台下很多人都哭了,中国农科院院长金善宝哭着说,我 82 岁了,从今天开始要当 28 岁来过。
44岁的物理学家陈佳洱热泪盈眶。1966年从英国剑桥大学学成归国后,他在北大进行重离子加速器研究,却很快被席卷而来“文革”波及。他被批斗,被下放到外地养猪、种地、修铁路,以为“这辈子再也不搞加速器了”。
在会上,听到“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禁锢粉碎了,陈佳洱激动得难以自已。
这些改变并非没有阻力。有人对邓小平的讲话稿提出异议,“毛主席说的知识分子要改造世界观,应该谈一下嘛!” 起草小组向邓小平请示,邓小平回复:“一个字都不要改!”
科学与常识回归人们视野,尽管过程一波三折。
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在医院照顾因病入院的妻子时,在医院走廊构思完成了一篇文章。投稿后,他对一个好哥们儿说,“我坐牢你要送饭”。
1978年5月,文章在《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在当时的中国如一声炸雷,引发激烈讨论。这篇文章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看后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思想来一个大解放”。

回望那个春天,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确乎是一个新的开端。
邓小平主持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武汉大学教师查全性站出来,在会上痛陈过去埋没人才的做法,强烈呼吁马上进行招生改革。
那时候时间已经是8月,高校招生通告刚刚送出,仍然延续过去推荐上大学的做法,但大家急不可耐,都觉宁可今年晚两个月招生也要改。
邓小平问教育部长刘西尧立刻恢复高考是否来得及,刘西尧回答:推迟半年招生,还来得及。邓小平马上指示:“来得及就(把报告)追回来。”
570万多人参加了这次高考,最终27.8万人被录取,录取率4.7%。无数个体命运的轨迹,自此改变。

1978年春,北大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03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日本新干线。
1964年便已开通的新干线铁路,时速200公里,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快速铁路系统。有日本记者问邓小平感受如何,他回答: “就感觉到快,有催人快跑的意思。”

邓小平乘坐新干线
急着向前赶路,弥补落下的课,是那个时代上上下下最普遍的心态。
不急是不可能的。
1978年,中央决定派人出去看看,由副总理谷牧带队,选派主管经济的高级干部出访欧洲。组团完成才发现,20多人中只有两人出过国,即便是机械部长这样的高级官员,竟然也是第一次出国。
在欧洲,他们被国外的发达程度震惊的无以复加。

谷牧在一家德国企业考察
西德一个露天煤矿,只有2000名职工,年产煤5000万吨,而国内同样规模的煤矿要16万名工人,效率相差80倍。法国一个钢铁厂年产钢350万吨,职工7000人,而国内武汉钢铁公司有6.7万工人,产量还不如人家。
在大众汽车公司,考察团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现代化的汽车工业:先进的生产设备,训练有素的工人,流水线上排队装配的崭新汽车,让他们想起国内仍处于作坊式生产的车间。大众的一间工厂,每天下线的汽车就有1000辆,相当于中国一年的轿车产量。
总设计师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没问世,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见识到了先进科技带来的惊人生产力。
震惊之下,代表团问驻外使馆人员:“长期以来,为什么不把实情报告国内?”对方回答:“不敢讲。”
出国前脑子里想的是正在腐朽没落的西方,我们要拯救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的人,眼前看到的却是现代化的城市、先进的工厂、繁忙的交通、生活富足的普通人,让建设了半辈子社会主义的他们五味杂陈。
王震副总理后来访英,听说英国大部分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约占全国人口70%的普通百姓,都拥有私人住宅和小轿车,每年可以出国旅游,感到非常惊讶感慨。
那个时代,对于国内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毕生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北京街头是自行车的天下,西方媒体称中国为“自行车王国“,听起来有种学霸称赞学渣体育好的感觉。

北京,一对骑着自行车的情侣
考察团回国后,在大会堂向最高层领导汇报,从下午3点半一直开到晚上11点,听者无不动容,大呼“石破天惊”。邓小平当即拍板学习西方,引入先进技术。
好在历史的车轮一经启动,就没有再停下。许多未来的种子,在那时被埋下。
04
1978年,来访的美国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带给中国一份特殊的礼物——1克重的月岩标本,是1972年阿波罗17号飞船从月球采集而来。这份月岩研究的重任交给了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欧阳自远。
时年43岁的欧阳自远被急调入京,小心翼翼地取了0.5克做研究,另外0.5g则被珍而重之地放置在北京天文馆,“仅研究这0.5克石头,我们一共发表了14篇论文。”
那时只能抬头仰望星空的他,四十年后将成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人自己的“嫦娥一号”飞向月球。

欧阳自远
一名34岁的工程兵,因为一项发明被推荐参加科学大会,听到陈景润等人的报告被感染的泪流满面,几年后他转业下海,后来创办了一家公司,名叫华为。
这一年,叶永烈创作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初版就销售了一百六十万册。在山西阳泉,一个叫刘慈欣的的初三学生读到后大感兴奋,继而跃跃欲试,尽管他第一篇作品没有被录用,却从此打开了想象力的大门。
三十年后,刘慈欣写出《三体》,“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水平提升到世界级水准。”
那是属于科学家的时代,人们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新华书店永远人满为患,出版社出书,不管什么类型的书,上架后总能快速售空。
05
1996年,陈景润去世。三年后,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为纪念他,将7681号小行星更名为“陈景润星”。
2013年,陈景润诞辰80周年,他生前最后一份手迹出现在一个小型拍卖会上。收藏家王金昌一早前往等待,不料无人争拍,他很容易便拍到手。
中午参加朋友家宴时,他向朋友兴奋展示,不料席上年轻人不屑一顾,“以为是地摊捡来的破烂”。王金昌问:“你们知道陈景润吗?“年轻人指指电视,几乎异口同声:“我们只知道陈奕迅,不知道陈景润。”
电视上,陈奕迅、章子怡等导师正率领一众歌手互相PK,运筹帷幄谈笑风生,一时风头无两。
四十年斗转星移,转眼已是换了人间。这个时代的投影,又将注解怎样的未来?
上一篇:法律方法的科学
大家都在看
-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锚定“五个世界之最”全新呈现 4月27日,经过7个多月升级改造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举行盛大复园仪式。重磅回归的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学术新高地、城市新名片、文旅新地标、融合新典范”的全新目标定位,向世人 ... 科技之最04-28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相关文章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